•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从乡村教师到教育部部长]

    时间:2018-12-25 04:57: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贫苦出身      袁贵仁的家乡,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王庄镇南屯村,在本村读了4年小学后,袁贵仁和他的同学们,每天步行两公里,到镇上的小学、初中,继续学业。在南屯村,袁家并非富裕之家,父母均是农民,袁贵仁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乡村,计划经济统筹着生活,人们在生产队里劳动,记工分,仅有的货币来源,是靠卖鸡蛋和家里养的猪和羊。袁贵仁每个学期的学费是4块多钱,家里要卖掉200个鸡蛋,换来这笔学费。
      40多年后,袁贵仁的同乡好友肖振宏回忆起那段时光:“在学校里,袁贵仁表现优秀,门门功课都是第一,作文更是好,经常被当作范文。”除此之外,袁贵仁还喜欢打篮球,并且打得不错。袁的钢笔字也写得漂亮,被同学当作字帖临摹。
      1965年,15岁的袁贵仁升入固镇县一中,次年,“文革”爆发。固镇县中学停止了正常教学,学生们返回家乡劳动。回到南屯村的袁贵仁,并未放弃读书。“他经常背个大书包,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我们就凑到一起看,看完他还回去,再背回来一书包。”肖振宏说,村里坚持念完初中和高中的只有4个孩子,其中包括他和袁贵仁。
      那时候,袁贵仁和朋友们的阅读兴趣,是小说和鲁迅的作品。对文学的热爱,也贯穿了袁贵仁的一生,他的博士生王律评价他,“除了看书,好像没有特别的爱好”。
      至今,每次回北师大,袁贵仁都要到学校周边的书店逛逛,“课堂上,他可以随口说出最新的书籍,推荐给大家”。
      
      受益恩师
      
      1968年,袁贵仁高中毕业,命运并没有给酷爱读书的袁贵仁继续学习的机会。
      此时,中国已取消高考两年,他唯一的出路,是回乡务农。在中国,和袁贵仁有同样命运的人,被称作“老三届”(1966~1968年三年中毕业的初、高中生)。这是中国的教育政策,第一次不可抗地作用于他们的人生。
      在这样的人生分叉路口,将袁贵仁拉回到“与书为伍”道路上的,是王庄中学老校长。“老校长特别看好袁贵仁,当时学校正好缺老师,便让他回来代课。”肖振宏说。
      不仅校长,王庄中学的数学老师刘广文和语文老师张清迎,也让青年时代的袁贵仁获益匪浅。在“读书无用论”成为主流声音的乡村社会里,这两位名牌大学毕业生,把自己偷偷留下的书借给学生们看,并告诉他们,“无论国家怎么发展,都不能放弃读书,任何时代都需要有知识的人。”
      正是这样的校长和老师,让只有18岁的袁贵仁清醒地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当政治以不可抗力将他的人生推向一个拐角的时候,他从没放弃过对另一个方向的渴望。
      1972年,因教学成绩突出,袁贵仁获得了到县师范进修的机会。1976年,仍然是因为表现优秀,他被借调到五七大学担任政治老师。
      这种在童年和青年期亲身感受到的中国基础教育现状,让袁贵仁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有着深刻的体察。他最能理解一个好的、公平的教育制度,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哲学家的视野
      
      1977年,袁贵仁的人生迎来新的转机,取消了10年的高考制度在这一年恢复。几乎没有犹豫,袁贵仁便和肖振宏开始复习。
      那是一段历经艰苦而重新获得希望的美好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激情。两个人把公式贴在墙上,每天背诵。袁贵仁的爱人给两人送来葱油饼,用煤油炉下面条,他们便像过年一样开心。
      报考大学之前,袁贵仁想读哲学。这让肖振宏很不理解。袁贵仁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从不偏科,语文成绩更是优秀,作文从来都是范文。而袁贵仁说:“学哲学可能更有意思,它可以融汇所有的学科,更有高度。”
      最终,袁贵仁以400多分的成绩,如愿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攻读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专业,之后又完成硕士学业,并留校任教。
      在北师大读书期间,袁贵仁专心于学术研究,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有多篇论文发表。他的研究领域,从哲学的认识论,发展到价值论,再专注于价值论中的人学。“价值论的人学,就是关注人的价值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或许正是目前中国教育的最核心问题。”王律说,在国内,袁老师是这个学科的先驱和第一梯队的研究人员。
      
      40年教师之路
      
      从代课老师,到大学老师,到哲学系主任,再到北师大校长,从1969年的王庄中学,袁贵仁开始了自己40年的教师之路。直到升任教育部副部长时,他依旧坚持在北师大带博士生,王律便是他众多的学生之一。
      王律说,同学们都很怕袁老师,不是因为他厉害,而是他对学风要求极严。“我们毕业时,他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特殊的帮助。他总说,如果你们确实有能力,不需要我去说。”
      这样的老师,并不是不近人情。王律记得,2006年的中秋是个周五,袁贵仁忙完了部里的工作,匆匆忙忙赶来参加班上的读书会,还特意给大家带了月饼。
      “智慧、严谨、朴实,低调”,是王律评价老师的词语。袁贵仁的低调不仅针对媒体,所有与学问和工作无关的环节,都被他天然地隔离掉。
      2009年3月,袁贵仁和爱人回安徽老家扫墓,两人坐火车到了蚌埠,才给肖振宏打电话。“他每次回来,从来不告诉别人,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固镇县委书记听说袁部长来了,要来拜访,也被他婉拒了。”
      至今,袁贵仁仍住在北师大一间只有60多平米的房子里,肖振宏说,“满屋子都是书,一个小沙发,坐不下5个人。”
      
      袁贵仁的可能
      
      从电视上知道袁贵仁升任教育部部长的消息后,肖振宏立刻给老友发了条短信,“看到你升迁的消息,十分高兴。”袁贵仁并没有回复。
      了解他的肖振宏说,他现在需要的不是祝贺,而是安静的思考。他的这个老友,从来谨言慎行。当袁贵仁踏着教师之路,官至中国教育界最高官位的时候,他内心对这个部门的焦虑和期盼可想而知。
      “新部长,最需要的不是魄力,而是一种教育家的情怀。只有有了这种情怀,才能尊重教育规律办事,并且有决心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说通俗点就是少点官气,像个老师。”这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新部长的期待。
      59岁的袁贵仁,或许部分满足了这种要求。袁贵仁能有多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能展现多大的可能性?
      人们拭目以待。
      (摘自《京华时报》)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部 乡村 部长 教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