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声音・数据:声音的数据量计算方法

    时间:2019-02-07 04:36: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传媒发展研究所在2007年12月29日召开的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公布了2007年报业竞争力监测结果:   ●报纸受众依然广大,但受众规模增长乏力,特别是中心城市读者的绝对规模已接近饱和。相比之下,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31.7%,互联网的扩散在中国已经达到了快速增长的临界点,预计在未来的三五年中,上网人数将会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报纸读者的年龄结构正趋于老化。30个中心城市晚报都市报的监测数据表明,15~24岁年轻读者的比例为44%,而网民年龄结构则表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25岁以下网民比例已经超出半数(51.2%),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达到70.6%。与此同时,报纸读者中25~45岁大专以上学历优势读者的比例为36%,对互联网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报业仍然占据广告市场第二大份额,但报纸广告收入增幅远低于互联网广告收入增长。2006年,晚报都市报20强以广告为主的主营收入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3%,而互联网广告2007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3.9%,预计全年将超过90亿元。互联网广告规模进一步缩小与报业差距,广告市场份额继续朝不利于传统报业的方向变化,长期看,这一变化不可逆转。
      ●随着数字报业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报业的新媒体业务发展提速。报纸出版单位普遍加大数字报业投入,当前的主要发展领域是报纸网站、数字报纸和手机报。2007年,数字报纸和手机报数量激增,截止到11月底全国多媒体数字报刊数量已达到700种(不包括通常意义上的pdf版),手机报增加到300多种。
      ●报业的新媒体业务营收开始增长,但尚未对报业收入结构产生明显影响。总体看,报业尚处战略转型初期,数字报业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之中。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月8日)
      ●媒体曝光阴暗面也是推动思想解放
      只有媒体敢于暴露阴暗面,才能唤起公众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解放思想的大潮中去。时下一些官员“讲好不讲丑”,只唱赞歌不听刺耳的话,这些也是思想解放的障碍之一,不少群众担心讲刺耳话尤其是批评官员的话会遭到打击报复。因此,通过媒体曝光阴暗面,就会引起公众揭露矛盾、分析存在问题的热情,激发主人翁的责任感。多年来,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可忽视,每当媒体对那些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进行揭露批评的时候,总会引起公众触类旁通的反应,许多合理建议、益言良策也会井喷而出。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月21日)
      ●中国传媒业将采用“全传媒+全娱乐”模式
      “5到10年内,中国将出现5至10家巨型传媒娱乐集团”。光线华友传媒娱乐集团董事长兼执行总裁王长田在2007年12月11日举行的《财经》年会“2008:预测与战略”上预测,未来中国的传媒业将普遍采用“全传媒+全娱乐”的商业模式。王长田认为,所有的媒体都具有信息载体的共性,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内容资源和广告资源的共享。相较于拥有单一的传媒公司,当一家“全传媒”公司同时拥有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后,优势立显。而各项娱乐产业同时也拥有互通、共享的特点,“全娱乐”公司的优点显而易见。
      (《中华新闻报》2008年1月16日)
      ●标题也需打假
      2007年十大假新闻的出炉,让人再次对纸箱馅包子事件、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案和功夫巨星洪金宝去世等新闻假货进行反思。不过细细一想,在这些假新闻中,似乎少了一个近年来特有的品种,那就是所谓的新闻“假标题”现象!
      说起来,新闻“假标题”好像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应运而生的。因为如今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人们要快节奏地浏览查找自己所关心的新闻内容,往往只能首先通过察看标题,再决定是否点开一个个新闻链接。但是一个时期来,许多网民反映,除了上述假新闻唬人的标题外,另有一些看似夺人眼球的标题,打开文章一拜读,其内容却是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不由连呼上当,深有被人捉弄之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题不真实,新闻还有何生命力可言?
      假新闻害人不浅,假标题误人更深。我们应该看到,近年来由于假标题的助纣为虐,有些媒体在其新闻的真实性方面已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同时,随着我国传媒产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纸质媒体也已进入信息海量的“厚报”时代,种种迹象表明,如今假标题现象也已传染到部分传统的纸质媒体中,对此,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许兴汉:《来个“标题”打假如何》,《解放日报》2008年1月13日)
      ●短信:无聊经济
      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一项有关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使用短信的被访者每天平均发送的短信大约为5.19条,接收的短信息大约为5.32条,来往的短信总量达到10.51条。而短信使用频率最高的年轻群体,每天来往的短信数量则达到了24.23条。
      如此庞大的短信来往,究竟都在传达什么信息?调查显示,在各个网站纷纷抢夺短信实用信息订阅市场的同时,使用短信方式接收股票信息的人却只占被访者的4.6%,接收彩票信息的只占3.1%,而经常用短信接收“黄段子”的人却高达8.7%,在20至25岁这一年轻群落里,这个数字甚至达到了14.4%。有51.2%的被访者经常用短信发送“一般的笑话”,60.1%的使用者经常用短信“闲聊”,而经常用短信进行工作沟通的人只有39.4%。“无聊”的价值,从未像今天这样巨大。
      随意问候、闲聊、一般笑话、“黄段子”……每天“飞”在城市上空的短信电波中,一半以上都是这类“无目的”的信息,“无聊”已经成为发送短信的标志性心情。
      “注意了,先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请小心一个刚溜出来的精神病,他的特征是:拿着手机东张西望。”网易人气排行榜上的这条短信,累计发送总数为719682人次。而这将近72万条短信加起来意味着将近7.2万元的短信费。按全国年预期短信量600亿条计算,每一天,我们的城市里都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短信在上空穿梭,其中有几百万就这样随着笑话、闲扯等等可有可无的无目的信息“无聊”掉了。
      (王静;崔莲花,《我为信狂》,《文汇报》2008年1月13日)
      ●中国网民更愿意“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中首次增加了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据2007年6月的统计,中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这为网络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庞大的参与者。报告指出,与发达国家的网民相比,中国的网民更年轻,25岁以下网民占到51%,30岁以下的网民占到70%左右,年轻人成为网民的主力军,他们更乐于对社会、文化、经济方面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些年轻网民中,拥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40%,较高的学历决定了他们参与网络话题的热情较高,发言的质量也较高。
      报告认为,中国互联网的舆论平台已经十分发达。几乎每个门户网站都设有BBS论坛,中国目前约拥有130万个BBS论坛,数量为全球第一。在“百度”网站,网民可以随时为某一话题设立专门的论坛,任何对此事件感兴趣的网民都可以到论坛发表言论和图片,平均每天发布新帖200多万条。几乎每条受网民关注的话题后面都有跟帖,热门新闻的跟帖达到几十万条。
      在即时通讯方面,很多网民拥有多个即时通讯账户,特别是QQ,最高同时在线用户达到1950万人。另外手机短信也发挥着重要的舆情传播作用。
      博客虽然是小众的网络媒介,但越来越多的作者写博客的目的,已经从“记述自己的心情”转变为就某些大事发表自己的观点。阅读博客已经成为网民上网的重要目的之一,经常阅读博客的活跃读者已经超过5000万。
      报告指出,互联网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但网民的意见也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年轻网民情绪容易走极端,导致“网络暴力”的频繁出现。2007年,“网络暴力”现象有升级的迹象,当“网上谈兵”不足以发泄不满时,他们甚至将之转化为现实的暴力。
      (《人民日报》2008年1月4日)
      ●中国网民已达2.1亿
      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目前中国网民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CNNIC预计在2008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
      尽管网民数的增长使得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提高至16%,但仍低于19.1%的全球平均水平。目前每万人拥有11个网站,每万个网民中拥有的网站数量也仅有72个。报告指出,由于每万人拥有网站数量过低,中国还需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发展。
      (据新华社2008年1月17日电)
      ●2006年全国报刊广电广告营业额797.9亿元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广告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2006年,全国广告营业额达1573亿元,产业规模比1995年增长近5倍,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0.467%增至0.75%;全国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4.3万户,比1995年增长近2倍;广告从业人员104万余人,比1995年增长1倍多;全国广告公司经营额为631.3亿元,比1995年增长近5倍;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四大传统媒体广告经营额为797.9亿元,比1995年增长4.7倍。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月16日)

    相关热词搜索: 声音 数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