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性措施是什么

    时间:2019-02-07 04:40: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昭通全面实施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农村劳动培训转移为主要内容的“一体两翼”扶贫方式,使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179.05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89.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6.02%下降到14.78%。实践证明,实施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农民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战略上的必然选择。
      
      一、产业扶贫的显著成效
      
      在实施“一体两翼”的扶贫方式中,产业扶贫发挥了稳定促进贫困农户增收的核心作用。在实践中,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根据昭通贫困人口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不优的实际,创造性的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作为一大产业来抓,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努力实现了百万劳务输出的目标。回顾十年扶贫,昭通牢牢抓住两手,一手以种养业为主的产业化及劳务经济的产业化;一手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的构建,使全市的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预计2010年底可实现“十一五”和《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所确定的工作目标。
      在产业扶贫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优势产业的筛选定位。针对扶贫工作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即:畜牧业、马铃薯、蔬菜、蚕桑、魔芋、林果、竹子、天麻等8大优势农业产业。
      二是规划好优势产业的空间布局。根据昭通全市筛选的8大优势产业,以村为单位,以县域为空间,以区域为载体,细化制订了5年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做到了科学规划、科学布局,可持续发展。
      三是整合项目资金,增大投资强度,提高投入效益。根据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存在着条块分割的客观实际,在投入上着力抓好项目资金的整合,努力实现区域性产业开发的集群式整体开发。2001年以来,通过整村推进、安居温饱、民族特困乡、科技扶贫、专项产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已累计投入各种扶贫资金2.3亿元,夯实了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产业竞争能力。
      四是强化科技培训。结合8大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切实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十年来,累计对115万人次开展了专项技术和技能培训。
      五是培育龙头企业。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涉农龙头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2009年底,昭通全市涉农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71家,其中省市级涉农龙头企业43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已突破20亿,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比约为1:0.9。
      六是抓基地建设。在实施产业扶贫中,政府的职能优势突出体现在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上。在工作中,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主导”的原则,通过充分调动各种有利资源,使全市8大优势产业基地化、区域区、单元化和标准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七是着力推进农村“两社一会”建设。着力抓好农村专业合社、综合服务社和产业协会的建立健全和规范运作,使600个协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流通中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稳步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八是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劳务输出定位为支柱产业,实施“百万劳务输出工程”对劳务经济加以引导培植和壮大。今年预计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将突破120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60亿元以上,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例在50%以上,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预计到2010年底,昭通全市贫困人口总量按照1196元的标准可从2000年的179.05万人减少到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922元增加到2600元,年均增长18%以上。
      
      二、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反贫困斗争已经持续了二十年,产业扶贫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主要作用。但是,产业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在当前和今后的反贫困斗争中,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贫困的标准问题。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性问题,但在贫困标准的问题上,中国一直取的都是低线标准。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绝对贫困应该怎样定性定量是下一步反贫困斗争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仅按1196元/人/年的标准来划定贫困线,显得有些片面。
      第二,反贫困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投资强度。“八七”扶贫攻坚、新世纪头10年扶贫开发,对要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投资强度,实际各地的情况不同,也很难测算出一个标准。同时,在现有的扶贫工作体制下和实际操作中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也难取得一致的口径。
      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问题。种养业产业化经营的产品,虽然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品,但收入弹性很小,因此,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限,靠心理预期左右的利润空间极不稳定。
      第四,产业化经营中,经营主体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基本模式,但我们还存在着经营主体实际上不是农民的现实问题。
      第五,产业化经营链中利益的分配问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产业化经营的链条越长,农产品的附加值就相对较高,但是,如何合理分配经营链条中产生的附加值,特别是如何保护提供初级产品生产的群众的合理利益,对于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产业扶贫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战略选择的必然性
      
      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必然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尊严为核心价值框架下的扶贫开发,以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年这一单一指标确定贫困对象显然是不够的。国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将贫困问题确定为片区性问题,六大片区基本上涵盖了全国所有的极度贫困地区。六大片区首要的问题还是经济发展问题,同时也有社会服务均等化问题。要解决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产业扶贫仍将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所不同的是,产业扶贫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一,产业扶贫与上一轮以种养业为主的产业取向,需作重大调整。农业加工业的比例必须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要不断延伸、加宽、增厚产业链,能使农民在产业链中获取更多的、合理的利益。
      第二,产业扶贫必须放在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加以谋划,重新审视农业是什么?
      第三,产业扶贫必须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农”工作新框架下重新布局。党中央明确要求要在全国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还需五十年,局部地方可能要奋斗一百年。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农村的标准与脱贫的标准,不应有太大的跨度。应该对贫困标准作出科学界定,使新农村建设与脱贫同步进行,要解决50年建成新农村,必然要求20年解决贫困问题,使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内。
      第四,产业扶贫必须与东、中部产业转移的承接相结合。东部富、西部贫,东部人均生产总值已过万元,西部相当一部分还未过千元,富裕在工业,贫穷在农业,新一轮的扶贫,国家应引导东部产业升级换代向西部转移,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扶持。
      第五,产业扶贫要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等工作机制,实化而不抽象。
      第六,产业扶贫必须与减少农民相结合。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使产业化经营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效益。
      第七,农业产业化扶贫成效有懒于国家对农产品、农业加工品保护性价格引导机制的形成。使农产品的价格与价值形成机制符合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八,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成效必然与农民财产收入,转移性收入协调互动,而后两者需要国家在惠农政策上有更大的突破。
      
      作者简介
      邬永飞
      邬永飞,男,汉族,云南昭阳区人,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现任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79年9月至1984年7月,在昆明医学院医疗系医学专业学习;
      1984年7月至1985年10月,在中共鲁甸县委办公室工作;
      1985年10月至1987年5月,在鲁甸县卫生局工作,任副局长;
      1987年5月至1993年2月,在鲁甸县地方志工作,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
      1993年2月至1995年2月,在中共鲁甸县委工作,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1995年12月至1997年3月,在永善县政府工作,任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1997年3月至1999年11月,在永善县政府工作,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期间:1998年9月至1999年1月在北京市通州区挂职锻炼);
      1999年11月至2001年8月,在中共永善县委工作,任中共永善县委书记;
      2001年8月至2004年11月,在昭通市发改委工作,任主任;
      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在昭通市发改委工作,任市委常委、发改委主任;
      2005年1月至2005年3月,在中共昭通市委工作,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在中共昭通市委工作,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兼市直工委书记;
      2006年3月至今,在昭通市人民政府工作,任副市长。分管市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扶贫开发办公室、供销社、渔洞水库管理局、烟草产业办公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市气象局,省水文局昭通分局,昭通机场,昭通火车站,省公路开发投资公司昭通管理处、昭通公路总段、昭通养征稽查处、昭通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大队。

    相关热词搜索: 扶贫 扶贫开发 措施 产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