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党建材料 > 正文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二元结构中国经济

    时间:2020-08-01 08:22: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全球化的特征及其对发展

     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生产全球化,即国内 生产在空间上全方位突破国界,生产活动由木国市场自发机制力量主 导而转变为企业(主要指跨国公司)主导,国际分工的形式由垂直分 工逐步转向水平分工。二是金融全球化,即各国国内金融资本跨国境 发展而趋于全球一体化,其典型特征就是资本的国际化。由于各国资 本市场不断开放,对资本的国际流动的管制口益放宽,资本国际化程 度大大加强,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甚至大大超过了商品市场的一体 化。三是信息全球化。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日新刀异的发展,连接世 界的技术基础已由硬性的交通实体工具转变为软性的传输信息的通 信手段。一则信息可以在儿秒钟内传遍全球,信息的传递已经不再被 地域和时间所阻隔,信息真正实现了全球共享。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很难 达成一致。对于中国而言,全球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促 使我国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利用比较优势获取利益,最终促进国内 经济的发展;引入和利用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 “学习效应”;积极引入外资弥补国内资本不足,促进国内产业结构 调整和升级,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实现“后发效应”;加强文化交流,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消极方面则主要表现为:部分侵蚀国家的经济主 权;增大经济和社会风险;激化国内社会经济孑盾,加剧两极分化; 蚕食部分国内优秀文化;造成资源的滥用和生态的破坏。

     无论怎样,有一点我们应当十分清楚,那就是:全球化是人类发 展的大势所趋。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或许在短期 看来,全球化引起的矛盾和负面效应很难有效地解决;但从长远而言, 我们必须顺应这股前进的潮流。顺应不等于听之任之。我们需要的是 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兴利除弊,让全球化、让对外开放真正地起到 作用。

     二、中国的二元结构

     二元结构指的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发展的不平衡性,主 耍是城乡和地区的不平衡发展。中国的二元结构并不等同于经济学定 义中的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它更为宽 泛,指的是多层次的社会二元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收入二元性、生活 二元性、财政二元性、环境资源二元性、文化信息二元性等。除此之 外,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刚性下经济的畸形发展,又形成了一种双 二元经济结构,即城市和农村各自均出现了双二元结构。“城市原有 的一体化产业变成一主一次两个并存的部门:一个是国企职工为主组 成的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现代化部门;另一个是由大量无法在正式部 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组成的次要部门……农村也出现了双二元结构, 一元是乡镇企业,另一元是传统农业。” [3]中国的二元结构极为复杂。

     鉴于二元经济结构对整个社会二元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选 取二元经济结构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一)实证分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及成因分析

     在发展经济学的量化指标中,二元经济状况的测度主要有三个指 标: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系数,比较劳动生产 率是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同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 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之间差异越大,经济结构的二元性越强;反之, 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之间差异越小,经济结构的 二元性越弱。二元对比系数是农业和非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 率。二元对比系数与经济二元性呈反方向变动:二元对比系数越大, 二元性越小;二元对比系数越小,二元性越大。二元反羌系数即非农 产业产值比重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之差的绝对值。二元反差系数与经 济二元性呈正方向变动:二元反差系数越大,二元性越人;二元反差 系数越小,二元性越小。

     笔者对1952-2002年我国二元经济测度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计算 和统计,制作出了二元对比系数图(图1)和二元反差系数图(图2)。

     通过对这两个曲线进行分析,可以观察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大 致演变过程:

     1?计划经济时期(1952—1977年)

     这一时期二元对比系数在13%?20%之间变化,二元反差系数 则在40%?46%之间变化(见图1、图2),表明二元对比系数在逐 步降低,二元反差系数逐步增加,一致反映岀这段时期中国二元经济 结构的增强。这一吋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基本上是制度型二元经济结 构,是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一系列的制度原因而引起 的。其中,影响最大的两个政策即“重工业发展战略”和分隔城乡的 户籍管理制度。“1978年以前的近30年中,中国城乡的产业分工泾 渭分明,农村发展农业,城市发展工业,并且通过'生产资料优先增 长'规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 差'牺牲农业,补偿工业,这种经济发展战略人为地促进了二元经济 结构o" 1958年实行户口登记条例、粮油供应制度、劳动用工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及人民公社制度等,从社会结构上将社会区分为两大区 域。在经济方针和社会制度建设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二元结构被人 为固定化了。

     在发展经济学中,二元经济的转换思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刘 易斯一拉尼斯一费(Lewis—Rains—Fei)模型,其主 要机理是通过工业现代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最 终实现二元向一元转化。第二种是托达罗(T o d a 1 o )模型,其 主要机理是走一条空间分散型的资源配置道路,即通过发展农业经 济,相对独立地解决农业落后。刘易斯模型假设城市不存在失业,希 望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实现从二元向一元的转换。托达罗 模型则根据城市出现大量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畅的情况,提 出通过减轻城市负担、独立发展农村经济以实现从二元向一元的转 换。刘易斯模型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对城市是否存在失业的错误估计 和劳动力转移的简单化,这便大大降低了该理论的现实意义。托达罗 模型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否定。那么,以托达罗模型为主要思路对中 国的二元结构转换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人口流动实践与托达罗模型极 为吻合:用户籍制度和行政手段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控制城市 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发展;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在农村建立科技推广 站、农机站等,扩大农村中的就业机会;动员2000万知识青年'五 七战士'去农村就业,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改革前兴办'五小'工 业,改革后一段时间采取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方针,实现乡村 工业化。”然而,我们从图1和图2中已经看到,这段时期中国二元 经济结构相反得到了强化。事实证明,托达罗模型政策的实施不仅没 有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反而更加强化了二元结构。

     三、全球化对

     评价一种现象或机制的好坏,如果单单检测实践的结果,那么很 容易将问题简单化。在很多时候,一个机制作用的好坏,往往更取决 于它的操作过程。那么,对全球化强化了中国的二元结构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思考:原因到底是全球化本身自带的弊端,还是我们利用全 球化的具体操作出了问题呢?笔者就以经济全球化最具有代表性的、 也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一一国外直接投资作为切入点,具体 分析全球化对中国二元经济的影响,探求真正的原因。

     国外直接投资,又称海外直接投资(ForeignDirec t 1 n v e s t m e n t ,简称F DI),指国外投资者参与国内企 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权、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 主体为跨国公司,所投资的企业在中国常为外方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 企业。自1991年我国大力吸收外资以来,FD I就成为继80年代乡 镇企业之后另一个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力。国家统计局岀 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00》显示,我国FD I流入占G D P比重在 1994年达到最高点,为6?2%; 1995年以来F D I流入占G D P比 例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4%以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外直接投资对投资方和东道国都 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有一点是达成了共识的,那 就是:无论经济参与各方究竟形成的是负和博弈、正和博弈还是零和 博弈,FD I对东道国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对投资方的影响。跨国 公司的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主要有:“扩大投资、 促进出口、创造就业、开拓国际市场、转移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开 发人力资本、发展关联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 F D I的流入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1. F D I总额地区分布不均衡

     1983—1999年中国吸收FD I总额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于东部 地区,占88%,中部地区占9?02%,而西部地区仅占3?25%。而 且“自2000年以来,沿海地区外商投资继续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而西部地区外商投资则出现下降的趋势。”

     2. F D I对经济主权的侵犯

     投资活动是一项理性的活动,跨国公司实施国际投资决策的依据 也必然是获取最大的利益。在各国都积极争夺外资的情况下,中国想 要争取到更多的外资,就必须做出一定的主权让渡,主要表现在超出 合理标准的对国外投资者的补贴、牺牲国内投资者和劳动者尤其是广 大农民的利益、以及迎合国外投资者的经济结构调整。

     从以上存在的两个问题,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FD I对二元结构的强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 么要弱化二元结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减少F D I的流入。然而,在全 球化成为发展趋势的今日,这样的行为不仅目光短浅而且还是逆潮流 而动的应急之举。那么,怎样消除发展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压力呢? F D I果真对二元结构只有强化的作用吗?如果有积极作用,能否充分 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这些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已经隐含了解决二元结构指导途径的选 择。前面在对计划经济二元结构演变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提到托达罗 模型的实践是不适应我国国情的,其结果只能是强化二元结构,甚至 使问题更加复杂化。那么,转换二元结构的途径就必须是积极转移农 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最终实现从二元向一元的转 化。如果我们遵循这条途径来解决二元结构问题,就会发现,F D I 所产生的影响相反是正效应。

     首先,FD I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起了促进作用。在资本相对缺 乏而劳动力非常富裕的中国,FD I对我国最大的贡献是创造就业机 会。“外资的就业创造效应是远远大于就业冲击效应的”,所创造的就 业机会不仅仅是所投资企业雇佣的全部人数,还包括产业积聚效应所 衍生出来的上下游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国家统计局出版的《中国统计 年鉴2000》的统计数据表明,国外投资企业在东部地区城市就业中 占37?23%,说明FDI在我国东部地区创造出巨大的就业空间。

     F D I的大量流入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造成了城市 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与农业部门工资水平的进一步拉大。当收入水平 的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刺激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部门流 入。”城市顺利且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正是实现一元的关键,F D I所创造就业的作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虽 然F D I在中国的投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表面上看扩大了中 国城乡的不平等;然而,如果我们能转变思路,利用FD I大力吸收 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农业主产率,将更有效地弱化二元结构。

     源源不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移入城市又能充分满足F D I建立劳动 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从而给FDI提供持续流入的保证和动 力。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的是一种良性的双向循环,不仅可以推 动经济发展,也将逐渐促进二元结构转换。

     其次,虽然F D I在东部城市的流入将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转移,然而也不可忽视投资西部的作用。西部尽管在吸收外资流入方 面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政府若选用适当的政策扶持,也可以在一定 的程度上提高西部的FD I流入量。“中国的农业土地使用制以及与 之相伴的传统家庭式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限制了要求大规模 生产和先进技术的农业F D I流入。政府对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 生产、定价、购买、储备、运输、国内销售和国外出口的控制,对海 外FD I投资于中国农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此外,农村乡镇企业 的小规模化也很难对FD I产生吸引力。因此,政府需要极力推进农 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形成规模化,另外,还需要放宽对农业投资的限 制。政府也可以先投资于西部地区的建设,后吸引F D I的流入,最 后带动民间投资,使F D I对西部地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发挥最大的 经济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单纯从数据上分析F D I强化了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 是很不全面的。问题的关键不是全球化带来F D I大量流入强化了中 国二元经济结构,而是我们对F D I为我所用的思路和利用方式并没 有切实结合中国的国情,从而并未让F D I对中国的二元结构转换发 挥足够的作用。

     回顾政府对中国二元结构采取的政策,我们可以 看到:“中国二元经济变化反反复复,二元结构矛盾有时缩小、有时 扩大,总是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原因何在?从结构调整的方式看,主 要是因为在解决失衡问题时,往往是哪里的短期矛盾严重了,就往哪 里使劲,结构调整忙于短期的应急式'综合平衡',而不是立足于二 元经济结构转换的长期战略调整。”

     面对全球化的契机,我们应当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制定二元 结构转换战略时,眼光长远、目标明确,立足于中国二元结构的根本 解决,在切实把握了全球化作用机制的基础之上,将全球化为我所用, 推动中国二元结构的转换。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F D I推动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加快城市化建设,与此同时加大农村教育、生 活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67.

     约瑟夫?斯蒂格里茨.全球化与发展[A].戴维?赫尔德,等 著,童新耕译.驯服全球化一管理的新领域[M]?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

     社,2005: 31.

     陈迪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三阶段分析[J]?湖南社会 科学,2002, (4).

     ⑷任保平.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 (5).

     王学真,郭建雄.刘易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的否定之否定一 一城市化战略的理论回顾与现实思考[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 (3).

     陈东琪.中国二元结构的转换: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 2001, (12).

     [刀王绍光,王有强.公民权、所得税和预算体制[J].战略与管 理,2001, (3).

     田贵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激励政策竞争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67.

     胡鞍钢,胡光宇主译.世界经济中的中国一一国内政策的挑 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3.

     任志成.FD I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J].审计和经济研究,2006, (1).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