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试论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时间:2020-12-07 16:06: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马健生 黄海刚

    摘要:高等教育强国指的是一个国家要有若干所具有科学的理念、合理的结构与规模、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一流师资与吸引力的世界著名大学;
    其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促进知识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创新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它具有教育性、人力性、科学性、经济性和竞争性五大典型特征。

    关键词: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强国;
    知识经济;
    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09)07-0035-05

    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毫无争议地成为21世纪的全球话语,频繁见诸于很多国家的政府报告和政策文本中。在一个强调竞争、创新与变革的时代,知识生产与创新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教育创新促进国家创新,继而成功应对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挑战,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语境中,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与内涵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明确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内涵与本质是建设这一工程的前提。在界定何为高等教强国的时候,我们需要遵循历史与现实的逻辑,重构高等教育自身更健全的发展以及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1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

    第一,高等教育自身的逻辑视角。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都是自身经济、政治与文化的产物,因此,高等教育系统在各个国家的表现不尽相同。但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得到了一致认可。三大功能的实现有赖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从高等教育自身逻辑而言,必须具有科学的理念、合理的结构与规模、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一流师资,同时还要具有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从而能够吸引世界优秀人才。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理念、规模、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等几个要素是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参照标准。

    第二,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的视角。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子系统,在推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知识与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曾深刻地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源头,人才是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也强调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以及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靠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依赖高等教育,因此,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石。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从这个逻辑出发,高等教育必须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继而通过人才生产新知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推进社会的和谐。因此,是否具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取得成效的高等教育系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任务。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高等教育强国界定为:若干所具有科学的理念、合理的结构与规模、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一流师资与吸引力的世界著名大学;
    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知识创新进而提升国家的创新力与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大学在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等方面发挥着引导作用。高等教育系统只有具备这些特征,很好地承担这些使命,一个国家才能被称为高等教育强国。

    2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

    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首要标志。纵观各个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历程不难发现,拥有世界一流大学是这些高等教育强国的共同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经20世纪50、60年代的重点大学建设和90年代以来的“211工程”、“985工程”建设,不断地探索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道路,促进了一批重点高等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显著提高了这些学校的整体实力,缩小了它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另一方面,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也促进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院校为核心力量,我国高等学校承担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取得许多创新性成果,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同时,我国高等学校也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汇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学科带头人,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战略阵地。但是,与世界上一些高等教育强国相比,我国一流大学还相对较少。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从2004年起每年进行世界大学排名,根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08全球顶尖大学排行榜》,美国长春藤名校哈佛大学蝉联全球最佳大学,耶鲁大学排名第二,前五十名顶尖大学以美国大学居多,亚洲地区包括日本、香港、新加坡、中国及韩国都有大学上榜,中国北京大学由去年的第三十六名,大幅滑落到第五十名,与国立首尔大学并列。这一排名重点考虑5项因素,分别是各大学的科研能力(40%)、雇主和公司对学生的满意度(10%)、学校师生的比例(20%)、论文的被引用率(20%)以及国际学生(5%)和国际教职员工(5%)的比例。2008年的排名结果参考了5101名学者和1482个国际公司的意见,并包括了国际教师所占比率、国际学生所占比率、学生与教职员工比率以及全体教职员工论文被引用次数等数据。虽然对大学排名还存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它影响了人们对大学的态度以及学生对大学的选择。总之,在建设世界顶尖大学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公平基础上的规模和数量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高等教育规模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到大众,最后到普及化三个发展阶段。2004年,世界上有36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平均水平为18%-20%。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93年仅为5%,2002年提高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2006年达到22%。中国13亿人口中只有2000万在学的各类高校生,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多一点,虽然中国已经跨人大众化发展初级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仅相当于美国1941年、日本1970年、韩国1980年的水平。1996年,高收入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62%的平均水平,美国、加拿大则超过了80%。等教育的参与率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的潜在人力资源,最终它将转化成社会进步的

    积极力量。因此具备一定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方面。

    当然,高等教育规模还要考虑人口要素,主要体现在性别、民族、城乡和阶层等方面,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规模是在构成合理、体现公平基础上的规模。

    第三,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特征。数量和规模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大国的重要特征,而质量和结构则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因此,由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核心问题,质量高低的评判是一个困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一般通过三个方面:一是其目标达成度,主要是指高等教育是否实现了发展人的个性并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可能,同时又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二是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其发展、积淀所形成的文化特征。高等教育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传承下来的独特的学风、教风、办学理念等,都将内化于该机构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中,体现在该教育机构在追求理想、应对社会的共同需要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着该机构的独特理念及风格。这一标准主要体现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其三,质量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抽象的特征。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应该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在衡量质量高低时,也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

    第四,高等教育投入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障。合理的经费投入是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表现,也是一个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根本保障。在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较小的高等教育参与率使高等教育投入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关注。但在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更为密切,高等教育要为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必要而充分的经费投入,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于高等教育投入,各个国家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其投入数额与模式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趋势是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投入比例,可以通过各个国家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来考察一个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资助水平。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教育投入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1)日本和韩国模式。2003年,日本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约为3.65%,韩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为4.62%。这两个国家的公共教育支出比例较低,但是这些国家私人教育支出较高。(2)欧洲福利国家模式。其特点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高于相应的国际平均水平,例如法国在2003年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例为6.06%。(3)美国模式。其特点是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较高,同时私人部分分担的教育经费比例也较高。近年来,高等教育投入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国家投资比重在不断上升,但随着高等教育费用的提高,即使最富足的国家也不能完全承担全部高等教育经费。因此,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同时,各个国家也要求高等学校要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将政府、个人和社会投入相结合。

    第五,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终极目标。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人的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提高。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内涵,便是将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其主要的使命,通过培养人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推动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高素质的人又是社会文化的积极创造者,必将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发挥核心作用,因此,高等教育强国的最终目标是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二、高等教育强国的典型特征

    1高等教育强国的教育特征

    高等教育强国的“教育”特征,指的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质量,例如教学水平、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能够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各类优秀人才,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三是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要建设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学是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标志,也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主要目标。例如,中国实施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其目的就是推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及学科建设,提高创新能力。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家的一批重点大学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过程中,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五是高校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大学的办学自主权。高等教育强国必然是一个拥有高度办学自主权的国家,政府、大学与社会要保持一定的张力。

    2高等教育强国的人力特征

    高等教育强国的人力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个国家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比重及其收益。高等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创造力的关键,而创造力是劳动者素质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劳动者的创造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发明创造,也体现在把若干领域的技术成果加以综合利用,创造出新产品等。对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摆脱落后,缩小差距以至赶上、超过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将我国从人力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归根结底要依赖于高等教育强国的实现。

    马歇尔曾说过,“所有的投资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而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但高等教育投资的收益不是现实的而是预期的,因此高等教育投资是投资主体根据现有的情形对未来进行的一种投资。一般来说,国家之所以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是因为以此可以增加未来收益。在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中,必须要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其中尤其要提高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比重。一个高等教育强国,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比重一般都比较大,同时也能产生良好的收益。

    3高等教育强国的科学特征

    一个高等教育强国必然是一个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国家。高等教育强国的科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培养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各类人才,支撑着科技进步和创新,这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第二,高校会聚科技创新团队,成为能够持续产生重大科研成果的创新平台和基地,这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正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很多国家都将大学作为实施国家创新的主要基地,通过加大对高等教育1K&D;(Kesearch and Devdopment)的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实施国家创新战略。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其发表的科技成果来看,以《自然》和《科学》两种国际上有影

    响力的期刊为例,这两种期刊主要刊登富有创新性和高影响力的论文,通过对在该两种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考察,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机构科研水平的高低及创新能力的强弱。2002-2004年,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分别在两种期刊上合计发表论文数为415篇、159篇、120篇,而同时期中国6所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发表的论文数分别为8篇、4篇、2篇、6篇、7篇、7篇。6所大学发表的论文总数仅相当于哈佛大学的8.2%、剑桥大学的21.4%、东京大学的28.3%。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的创新力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才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4高等教育强国的经济特征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强国必然也是经济强国。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对现代经济的增长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可以说,高等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第一,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于经济生产。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动性生产要素,是提高各生产要素的效率、实现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从世界各国的经济振兴史来看,每一次成功的经济飞跃式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本的先行发展。

    第二,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高等教育既通过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同时,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通过产学研合作,直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大学的科技转化率既是一流大学、也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标志。

    第三,高等教育能够为个人提供相应的经济回报。很多研究显示,接受的教育层次越高,他们的失业率越低,同时在个人收益方面也明显高于教育层次相对较低的群体。从这个意义出发,高等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对个人而言也是一种有效益的投资。

    5高等教育强国的国际竞争力特征

    一个高等教育强国,必然是聚集了最多世界一流人才的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
    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
    还有一些国家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把争夺世界一流人才作为基本战略,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可以说,对优秀人才的发现和搜寻在强调知识创新的时代成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强国的国际竞争力特征的核心表现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在吸引世界一流学生并挽留人才方面的能力。

    一个高等教育强国必然是能够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并有能力挽留人才的国家。中国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与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着优秀人才流失的危险。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吸引世界一流人才方面显然处于劣势。与此相反,一些发达国家,诸如作为高等教育强国的美国,在近50年来却从优秀人才争夺中获益匪浅,美国研究生院已成为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它吸引了国内外最优秀的学生。处于鼎盛时期的美国大学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外国留学生,美国高校的研究生院享有“世界研究生院”的声誉。因此,中国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国际竞争力,吸引世界上优秀的人才,最终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

    注释:

    ①2008全球大学排名Topl00[DB/OL],http://e.e23.cn/Content/2008-10-13/2008A1300180,html,2009-02-19,

    ②谢和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贡献力量卟中国高教研究,2008,(2):4-6,

    ③毛勇,人口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规模速度发展过程中的反思[A],王小梅,杨得广,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33-438,

    ④王蓉,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模式与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8,(7):10-14,

    ⑤邱永明,朱伟,人才强国战略论[J],中国人才,2004,(3):49-51。

    责任编辑李改

    相关热词搜索: 高等教育 强国 试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