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党建材料 > 正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列方程解决问题(二),▏沪教版

    时间:2020-11-22 22:09: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用方程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一) 本节课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求两个未知数的问题”属于较复杂的方程问题之一。这一知识在算术中称为“和倍“和“差倍“问题,由于是逆向思考题,解法特殊,不易掌握,学生往往出现诸多学习障碍。用方程来解,不仅思路较简单,而且这类问题的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解应用题的能力,也是今后到中学继续学习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尤为重要。

    (二) 教学目标:

    1、从解题过程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2、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已经有过这方面的解题经验,解决问题中的例4,例4的特点也是要求两个未知数,只不过是属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小数倍数,而本例题是属于分数范畴内。解决类似这样的题学生要思考两个要点:要点一,两个未知数怎么办?要点二:一个条件已经用来表示第二个未知数,还可以根据哪个条件提供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了解学情。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老师,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 2、到底多少岁呢?老师先卖个关子,给你们提供一组信息,我们来分析一下。

    3、课件出示,仔细观察线段图,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a:

    生1答:老师今年的年龄是小华年龄的4倍。(小华年龄是老师的14) 生2答:老师和小华今年的年龄和是50岁。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老师今年的年龄是小华年龄的4倍,老师和小华今年的年龄和是50岁) 预设b:(老师今年的年龄是小华年龄的4倍,老师和小华今年的年龄和是50岁) 4、你们觉得这位同学把这幅线段图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吗?(清楚了) 5、你能用以前学过的列方程的方法求出老师今年的年龄吗?学生口答。同意吗?(同意) 6、师:现在知道老师多少岁了吧(36岁)你们看,运用数学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

    7、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板书:解决问题。

    (二)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看这道题,先想一想解决问题的步骤,你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指名回答。要先认真审题,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然后画出线段图,分析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最后,回顾与反思。带到原来题目中去,检验检验是否正确。(你真会学习) 3、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这3个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

    4、指名道前面汇报,解答。

    5、老师还有个疑问:相同的线段图,相同的等量关系,为什么列的方程却不一样呢?(一个是上半场是,一个是下半场是,)师:原来设的未知数不同,所列得方程也就不同。

    6、老师这里还有两种方法,你们来判断一下,对还是不对,请说明理由。

    (三) 巩固所学、变式练习。

    六(1)班参加篮球比赛,上多半场比下半场多得14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先分析(学生解答、汇报交流) (四)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一、二题。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先设一个量为未知数 再根据一个数量关系表示出另一个量 最后根据另一个数量关系列方程 六、教学反思:

    教学本例题时,我注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如何设X,如何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困惑:我们提倡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是在做题时,大部分的孩子还是选择用倍数关系的句子进行解设,用和或差的句子列式。因为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思考,解方程也相对容易一些。在这里,用不用和学生强调一下解题方法的优化?找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捷径。

    七、主持人点评:

    昝老师能够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围绕“如何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的地方就在于没有让学生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课堂上缺少师生的互动交流,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4.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具体生活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在学校众多的运动器材中,有一种我们小朋友非常喜欢的跷跷板。小胖和小丁丁正玩得欢呢。从图上你能说说他们两人体重的关系吗? 生:小胖>小丁丁 2.出示:托盘天平

    第 1 页 师:科学家根据跷跷板的原理,发明了天平。

    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现在天平是平衡状态,说明了两边的物体一样重。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列式。

    今天老师利用天平做几个小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现象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简易的天平,请大家仔细观察。(演示课件)

    在左边放2个未知重量的积木,右边放一个100克的法码。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生:2X>100(生板书)

    师在右边再添上1个100克的砝码。

    师:现在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生:2X>200 再在右边添上一个50克的砝码。

    师:现在天平怎样?怎么列式?为什么?

    生:2X=250,因为天平左边的积木重量=天平右边砝码的重量。

    出示:小丁丁和爸爸的图片

    师:同桌交流: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小丁丁的身高+凳子的高度=爸爸的身高,因为小丁丁站

    第 2 页 在木凳上后,就与爸爸一样高了。

    出示:积木图

    独立思考:应该怎样列式?

    交流核对:X+7=12 3y=12 因为上排积木的长度=下排积木的长度。

    2.整理分类。

    师: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合理的标准分成两类吗?

    师: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展示学生不同的分类,并让他们说说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3.认识等式。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有着不同的结果。刚才同学们的分类都是正确的。我们今天来研究这一种分法。(分成等式与不等式两类的)

    师:(展示等式)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 生:左右两边相等

    师: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书:等式)谁来举一些例子说说什么是等式? 生:

    师板书学生列举的等式。

    4.认识方程

    第 3 页 师:如果老师想让你帮老师把这些等式再分成两类,你打算怎样分?

    生: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的。

    师:(板书:含有未知数)黑板上哪些式子可以分到这个类别中呢? 生:

    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方程。

    (板书课题:方程的认识)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方程? 生:
    5.判断

    师: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方程吗?为什么?

    (出示)3+X=10 17-8=9 6+2X 8X=0 7-X3 ZY=2 师: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

    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师:一个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生:
    6.比较辨析

    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

    生: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第 4 页 师:你能用最简捷的方式来表示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

    生:(思考汇报) 三、巩固内化 1.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方程。

    (2)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3)等式一定是方程。

    (4)8=4+2X不是方程。

    (5)14+3X是方程。

    2.根据图意列方程(电脑演示)

    第 5 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