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调查报告 > 正文

    全市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4-02-18 10:35: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全市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农村小学的师资构成、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等因素,既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后发展路径,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20xx年x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作为“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开篇之章,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完善办学标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纲要更是对农村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

      xx市地处xxx市群核心地带,素有“xx”之称,下辖x个区、x个县市。截至20xx年x月,常住人口xxxxxxx人,人口增速在河北省排第一位。近年来,特别是自20xx年x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来,在xx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教师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20xx年x月,xx市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试验区;20xx年xx月,教育部在全国确立了xx个“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xx市与xx市成为河北省入选的两座城市;xx年x月,xx市又成功入选“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既是对xx市基础教育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沉甸甸的期待。

      在xx市现有的xxx所小学中,农村小学xxx所,占比高达xx.x%。可见,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直接体现着城乡教育公平是否实现,甚至决定着xx市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但是,在城乡教育发展依然存在差距的背景下,初等教育普遍存在的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仍是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一个瓶颈。为缩小差距,确保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经河北省政府批准,xx市政府自

      xx年开始“试水”农村小学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制度。

      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农村小学的师资构成、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等因素,既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后发展路径,也是具有“xx基因”的公费师范生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同时还是基础教育政策更加有的放矢的基础。为此,在xx市教育局的大力协助下,xx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发动xxx名学生,于xx—xx学年第一学期寒假,利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在项目组教师带领下,深入各区市县,线上线下结合,完成了“xx市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更新了xx市农村小学教师群体结构性信息,填补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信息的空白。

      二、调查数据与分析

      项目组将“农村小学”界定为xx市辖区内处于乡镇管辖范围内的初等教育学校,包括坐落于县城但接受镇级行政单位管辖的小学。xx市xx区、xx区、xx县、xx县、xx市、xx县、xx市、xx县、xx县共xxxx名小学教师参与了本次线上调查,回收问卷皆为有效问卷。

      (一)xx市农村小学教师结构现状

      项目组首先对xx市农村小学教师群体的基本构成进行了调查,包括教师性别、年龄、职称、教龄、原始学历及当下学历、所学专业及所学专业与当下任教课程的相关性等,以便了解当下xx市农村小学师资构成的大致面貌。

      教师的性别构成方面,目前,女性教师是农村小学教师的绝对主力,占比高达xx.xx%。年龄梯队方面,xx岁以上xx岁以下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占比为xx%,xx岁以上有多年教学经验积累的教师占比为xx.xx%,老中青教师比例基本持平,年龄梯队合理。教龄方面,与教师的年龄构成正相关,教龄x年以上xx年以下的教师占比为xx.xx%,教龄在x年以下的教师占比高达xx.xx%,表明作为河北省人口增速最快的城市,xx市巨大的教育需求市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编制方面,受调群体中,xx.xx%的教师享有事业编,合同制岗位占比为xx.xx%,临时教师岗位占比仅为x.xx%。职称方面,高级教师占比为xx.xx%,一、二级教师占比为xx.x%,教师职称结构基本合理。学历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原始学历为高中(含职高)及中师(含中专)的教师占比高达xx.xx%,专科学历教师占比为xx.xx%,本科学历教师占比仅为xx.xx%,研究生学历教师更是微乎其微,且教师的学历与年龄成正向强关联;与原始学历相比,教师的当下学历调查显示,本、专科学历的教师占比已高达xx.xx%,表明xx市教师学历提升效果显著,但研究生学历占比没有显著变化。专业相关性方面,将近xx%的教师为师范专业毕业,且所学专业与所授课程完全对口率为xx.xx%,比较接近率为xx.xx%。过去的几年,为填补巨大的教师缺口,xx市面向社会招聘了部分获得了初等或中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但毕业于非师范院校的大学生,致使不太接近或完全不对口率也高达xx.xx%,同时还有x%的教师虽然毕业于师范院校,但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方向也不对口,说明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进一步与地方需求挂钩。

      (二)xx市农村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现状

      发放该维度问卷前,项目组先对xx市广阳区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xx.xx%的人认为自己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极大的心理压力,仅有x.xx%的教师表示自己工作量适中。

      项目组接着从教师每周课时数、每学期担任课程门数、任课班级及学生数量和学业困难学生数量等多个方面对xx市农村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当下,农村小学教师身兼多职现象比较普遍。受访群体中,xx%的教师身兼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双职,同时还要承担校园安全、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图书管理等相关工作;xx.xx%的教师每周上课达xx—xx课时,近xx%的教师每周上课高达xx课时以上;xx%以上的教师需授x—x门课程,有xx%的教师承担x门或以上课程。教师同一学期讲授多门课程,部分是因为学校突然出现人事变动,短期内无法补足人手,但大部分是因为有些农村小学在低年级(一、二年级)实行包班制或半包班制,凸显了农村小学师范生“全科”培养的现实需求。

      20xx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合理规划学校的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规定小学班每班最多xx人。但由于各地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因此,20xx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大班额”(xx—xx人)和“超大班额”(xx人以上)的概念,并提出,到20xx年要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x%以内和全面消除xx人以上超大班额的目标。鉴于班级学生数量会影响到教师的整体工作量,设计调查问卷时,项目组考量了这一因素。目前,xx市农村小学已全面消除了超大班,但仍有x.xx%的教师所带班级学生超过xx人。

      造成教师工作量大甚至超负荷运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较为庞大的学业困难学生群体。调查结果显示,回收的xxxx份问卷中,每位教师任课的班级都存在学业困难学生,数量不容小视。

      其中,书写困难、阅读困难及注意力缺陷学生占比尤为突出。农村小学学业困难学生数量明显高于市区小学,凸显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应然性和必然性。

      (三)xx市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理念及教学法现状

      关于教育相关者角色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已经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xx%的教师同时肯定了学科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巨大影响力,但有少数教师认为家长和班主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家校共育”理念的推广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教学方法的使用,调查结果显示,提问式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四种教学法的使用占比达xx%,这些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学法的主流;探究法占到xx%左右,其余方法如实验法、项目法则很少使用,甚至受到冷遇。可见,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新的教学法的培训需要尽早提上日程。

      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进行高效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由于网络教学有着较高的硬件要求,项目组先对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设备进行了调查,发现xx市xx%以上的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多媒体教室配备率高达xx.xx%,并且将近x%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先进,但同时有xx.xx%的教师指出,自己所在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可以使用。在教育已经进入信息化、现代化的今天,该数据应引起xx市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于设备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xx%以上的教师总是或经常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近xx%的教师偶尔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仅有不到x%的教师从未使用过。调查组用访谈的形式深究未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缘由,发现缺乏硬件设备为主要因素,占xx%左右,教学习惯不容易改变因素占xx%左右,没有掌握相关技术、不会使用因素占xx%左右。

      xx%左右的教师单节课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间为xx分钟以上,其中有xx%的教师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间高于xx分钟。后续访谈表明,教师该教学行为受到了学校对学生行为规定的影响,相当多的小学严禁学生将移动设备带入校园,使得网络教学大多限于教师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或是利用网络向学生演示板书内容、教学挂图、实物模型,或是对试验场景进行模拟,或是形象化抽象的内容。但有xx%的受访教师,或因硬件问题,或因个人操作技术问题,从未进行过互联网教学。

      教师的教学资料主要包含课件、作业、练习册三种形式。xx.xx%的教师自己制作课件,xx.xx%的教师从网络上查找课件,仅有x.xx%的课件由单位集体制作。至于作业和练习册,xx.xx%的教师独立编制或使用成品,仅有xx.xx%的教

      师使用的作业和练习册是单位集体制作。可见,如何发挥学科团队的作用,根据区域内学生的具体状况,编制行之有效的教学材料,展现区域内“个性化”教学,是所有乡镇一级的中心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小学教育中具有必然性和应然性,调查显示,xx市小学教师在该方面表现出色,xx%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能够考虑到学科的交叉融合。

      (四)xx市农村小学教师教研及培训现状

      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职后教育直接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调查表明,xx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岗中培训,教师受训率较高,受训内容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教育教学技能、教师职业道德、学生管理以及新课改等方面,偏重知识技能的培训,而在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习困难学生”诊断、“问题学生”处理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则不够充分。

      对于校内的教培情况,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都把定期的校内教研培训作为常态工作,但仍有5.47%的教师所在学校从不开展校内交流与培训。

      鉴于小规模学校在农村将长期存在及大量农村小学“表面超编,实际缺岗”的事实,再加上“小班化”和“包班制”成为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作为一所地方高师院校,xx师范学院自20xx年开始尝试小学教师“全科培养”。为制定出更加出色的培养方案,项目组同时对受访教师之于“全科”概念的理解进行了访谈,其中xx%以下的教师对全科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兴趣不大。访谈表明,教师对“全科”的理解多种多样。大多数教师的回答涉及到教学方面,认为全科教师就是指一名教师能胜任小学所有科目的教学,全科教师培养能够满足农村地区教师人手不足的现实需求;部分教师认为全科教师的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将多个学科融合起来的能力;还有部分教师超越知识和技能层面,兼顾师德,认为全科教师是师德高尚、跨专业教学能力强的好教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教师对“全科”全无了解。

      可见,受访教师对“全科”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认识上的模糊性。

      (五)xx市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

      “工作满意度”由社会地位满意度、在岗培训满意度、薪资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乡村教师补贴政策满意度、单位评优制度满意度和职称评定制度满意度x项内容构成。调查发现:

      社会地位满意度方面,仅有不到x.xx%的教师认为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高,xx.x%的教师认为农村教师地位比较高,而高达xx.xx%的教师认为农村教师社会地位一般,甚至xx.xx%的教师认为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与非教师群体“尊师重教”的感受出现了背离。

      在岗培训满意度方面,将近xx%的教师对于自己在岗期间所获得的培训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仅有x.xx%的教师感到不满意。培训满意度指标整体向好,原因在于:20xx年x月xx市政府印发了《xx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要求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从师德建设及教师能力素质两个方面进行全员培训,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师德教育全员培训、将乡村教师培训纳入教育法治建设范围、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的保障机制、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提高乡村教师培训效益、加强乡村骨干教师和学科名师的培养等,并规定了措施实施的具体时间节点和数量,如x年一周期的xx学时师德培训、x年一周期的xxx学时素质能力培训等。对培训计划的严格执行是教师满意度高的有力保证。

      薪资满意度方面,仅有x%左右的教师对自己的薪资非常满意,xx%左右的教师比较满意,近一半左右的教师对薪资一般满意,而xx.xx%的教师对薪资不满意。

      工作环境满意度方面,xx%左右的教师对当下的工作环境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x%的教师感到不满意。该项指标与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配备密切相关。

      乡村教师补贴政策满意度方面,根据20xx年xx月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xx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xx—20xx)》的要求,20xx年x月,乡村教师补贴制度正式在xx市全市铺开,但各区、市、县政策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县市如霸州,完全依据相关文件执行,以工作年限作为补贴划线基准,给予每月xxx—xxx元不等的补贴;有的县市如大厂县和永清县,按照距离县城的远近,对学校进行分类,距离越远,补助越高,大厂县域面积小,补助区间为xxx—xxx元,永清县域面积大,补助区间为xxx—xxx元。调查显示,xx%左右的教师对乡村教师补贴制度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xx%的教师不满意,认为补贴金额过低,没有吸引力。

      单位评优制度满意度和职称评定制度满意度方面,近x%的教师对这两项制度感到不满意。这说明,要使广大农村教师获得更高的职业成就感,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和评优制度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六)xx市农村小学教师近x年流动现状

      对近x年教师离职离岗数量的调查显示,仅有xx%的教师反馈本单位离职离岗教师为x人以上,xx%的教师反馈离职离岗人员为x人以下,表明xx市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主动辞职、工作调动、自然退休为主要的离职离岗形式,但也有xx%的教师或是因为能力不够,或是因为师德问题被学校辞退。关于主动辞职和工作调动的理由,“工作地离家距离过远造成的生活不便”最为普遍。

      项目组同时对教师离职离岗后学校弥补岗位空缺的方式进行了调查,xx.xx%的学校采用招聘新毕业师范生的方式,xx.xx%的学校选择从其他农村学校调入,xx.xx%的学校由城镇学校或优质学校援岗,但也有将近xx%的学校选择增大其他教师工作量来弥补人员不足问题,造成了部分教师的不满。

      三、高质量的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培育策略

      (一)建立“退役军人教师培养”制度,解决农村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问题

      调查显示,xx市农村小学女性教师占比高达xx.xx%,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这种比例失衡给基础教育带来诸多隐痛,如教师性别个性特质对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性别教学模式特质对学生思维模式成长的影响、女教师过度集中造成学校管理难度加大等等。农村小学男教师的缺席,甚至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成果。

      实际上,初等教育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在我国普遍存在,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研究者给出的解决该问题的建议多围绕政府在教师招录时行政措施的适度干预、师范类院校招生录取时男女生比例微调、继续有效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等等。这些建议或因涉及性别平等、或因涉及国家整体公共服务政策,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鼓励地方政府以多种形式安置退役军人就业,中央与地方建立联合账户,专款专用。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xxx在20xx年“两会”期间,依据该条例建议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以缓解小学、初中、高中教师性别比例结构性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同时解决“学校缺乏阳刚之气”的教育问题。这是一条非常具有现实操作空间的路径,但鉴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还是要对退伍军人的学历有基本的要求,进行教师必备知识技能等的培训,考取教师资格证后上岗。

      (二)合作地方高师,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调查显示,在当下的xx市农村小学教师群体中,仍有40%左右的教师最高学历为本科(不包含本科)以下,该比例明显高于城区小学。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全面提高教师学历层次,要求中小学教师拥有本科学历才可任教。调查数据同时表明,农村小学教师群体在学科前沿知识的掌握、教育新技术的应用、学业困难学生的特殊指导等各方面依然存在欠缺。

      作为xx市辖区内一所省属本科院校,xx师范学院现拥有学前教育、英语教育、汉语言文学三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及若干个省级一流专业,xx个二级学院,xx个本科招生专业,教职工xxxx人。学校始终坚持师范教育,培育并传承了“为人、为学、为师”的师范文化传统,是一所巨大的人力资源智库。

      自20xx年起,受市政府委托,xx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每年为xx市下辖各区市县定向培养xxx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同年x月,为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义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推动全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xx市教育局与xx师范学院签订了“U-G-S”协同育人框架协议,双方在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全力合作,进一步推进了高校(University)、地方政府(Government)、基础教育学校(School)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首批遴选了市区内四所小学作为实践基地,并全面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实际上,早在协议签署之前的20xx年,xx师范学院就已经把“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教育科研方面,获批了“xx市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重点专项课题”,研究团队由xx师范学院教师、基础教育学校一线教师及xx师范学院大学生联合组成,以使基础教育研究既能有理论高度,又能落到实处,有的放矢;在人才培养方面,基础教育学校遴选优秀教师,以“校外导师”的身份,与校内导师一起指导xx师院学生完成教师职业能力训练。“U-G-S”协议进一步细化了xx师范学院与地方基础教育之间的具体合作方式。协议明确指出,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参与xx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指导师范生开展基础教育教学观摩、见习、实习、研习,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学科组或年级组教研活动、课外活动、学生家长会、心理辅导等各环节工作。同时,xx师范学院对基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中长期发展、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等方面给予指导。

      “U-G-S”协议深化了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与属地基础教育学校之间的纽带关联,促使高校应用转型发展方向更加明确,科研成果转化更加迅捷,xx市基础教育更加“现代化”。但或许是出于便捷和成本的考量,首批被纳入名录的基地学校全部位于市区。鉴于城乡教育之间广泛存在的事实性差异,为实现“2035远景纲要”所倡导的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地方高师应组建专门的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对广大农村小学在“帮扶”上予以倾斜,实现农村教师职前职后培养的全程融合、地方高师与农村小学的全面融合、专家团队与农村小学教师团队的全体融合、农村小学教师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精准融合,充分实现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

      (三)增大投入,大力推进“数字教育”

      数字技术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目前,教育部正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xx市也应赶在窗口期,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一方面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功能,另一方面着力帮助教师使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改进教学。同时,还要多渠道开发、汇聚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让更多教师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共享优质教育教学、教师研修资源,实现与基础教育高水平地区学生“共上一堂课”、教师共同“备好一节课”。

      (四)外在激励与精神成长同步进行,提升教师治理水平

      实现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前提是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调查表明,离家远所造成的生活不便、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对单位职称评定或评优制度不满,是造成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成效不理想甚至离职离岗的主要原因。

      在让农村教师安居乐业方面,xx和海南进行了比较好的探索。xx实行了“一补两贴两房”政策,“一补”指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两贴”指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设立地方教龄补贴,“两房”指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和家庭优惠住房。海南则大力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和安居型住房建设,确保基层教师“买得起、住得好”,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并安心从教。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为xx提供宝贵的参考。

      对于评优和职称评定,要继续坚持向“农村教学经历”倾斜,坚持“农村从教xx年自动晋升高级职称”,同时灵活采用“总量控制、比例单列”原则,增加农村地区小学评优指标及高级职称指标投放量,让农村基层教师切实感受到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对农村教师的关爱。

      除外在激励外,农村教师的精神成长也需要受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个体的高度关注。作为转化型知识分子,农村小学教师群体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内在精神品性修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必须优化学校的组织结构,由垂直化管理走向扁平化管理;要为教师增权赋能,努力激发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要将视野从教师工作领域转移到生命领域,将教师的发展目标由工作层面提升到生命层面。同时,教师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实现精神的丰盈,破解职业发展困境。

      结语

      从20xx年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到xx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的紧锣密鼓和持续聚焦表明,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仍是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掣肘。而农村小学教师群体的工作现状及生存现状,尤其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