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读后感 > 正文

    永远在路上专题讨论材料

    时间:2020-08-03 08:09: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永远在路上》专题讨论材料

      10月21日晚八点,我准时坐在电视剧前观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看着看着,不禁对其中一段话感触颇深:“基层嘛,抽抽烟、喝喝酒,以前在这一块大家都感觉很正常。”

      记得涵江区纪委曾连续通报几起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这些问题有个共同点,就是事情不大,范围广,在群众中影响又十分恶劣。可是,在群众为之拍手叫好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协调的声音,认为涵江区纪委尽在小事、小处上“小题大做”。

      一条烟,群众身边的一些“四风”问题,事情是很小,很普通,但因其“小”往往被人忽视,麻痹大意,嗤之以鼻,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但它的反作用是不可估量。这些“小事”中的“小人物”直接同群众打交道,如一些窗口办事员、一线执法人员和业务人员,以及村居“两委”干部,所涉及的很多小问题看起来不起眼,性质算不上恶劣,或情节不太严重,或涉及金额不大。因此,当事人不以为然,上级领导也听之任之。殊不知,“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破法从违纪始,违纪从小节始。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正是这些“小问题”,才使问题官员逐渐养成“恶小而为之”的心态,逐渐道德沦丧、党性缺失,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高压线”,最后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就要未雨绸缪,为了防止昨天的好同志变成今天的阶下囚,必须抓早、抓小。如果说,办大案是打下反腐的定心桩,那抓小节就是编牢防腐的篱笆墙;如果说,打老虎是拔烂树,那么抓小节就是治病树。执纪监督,就不能抓大放小,而应不管大小,一律做到执纪必严、失责必问。同时,积极践行“四种形态”,及早介入、从小抓起。既体现了惩、又体现了治,既是治标、又是治本。“破窗效应”告诉我们,要高度重视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违纪违规问题,如果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导致更多的效仿者,出现更多的违纪行为。一些地方、部门出现“塌方式”的腐败现象,就是“破窗效应”的实际体现。

      小洞不补大洞叫苦,党风廉政建设无小事。惩贪防腐就是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身边的问题抓起,从常见的问题抓起,从陋风旧习抓起,从党员干部忽视而群众厌恶的问题抓起,防微杜渐,一砖一瓦,才能筑成固若金汤的防腐大堤。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本顺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另一个贪官白恩培,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周永康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败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败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如果说,中央严惩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顺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1.《永远在路上》专题讨论材料

      2.《永远在路上》专题讨论情况报告

      3.关于《永远在路上》专题讨论情况报告

      4.永远在路上组织汇报材料

      5.关于《永远在路上》学习讨论情况汇报

      6.永远在路上讨论发言稿

      7.观看永远在路上讨论会情况汇报

      8.永远在路上情况汇报

      9.永远在路上开展情况汇报

      10.《永远在路上》座谈讨论发言

      最新评论田泽霭发表于XX-11-01《永远在路上》专题讨论材料

     在观看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后,我感觉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宣示着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捍卫党纪、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人的腐败案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一旦思想上忽视廉洁从政的重要性,对腐败的危害丧失了应有的警觉,走向违纪违法,就是一种必然。对于每个人,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时刻都不能放松。而对于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

     一是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党就是要对党忠诚。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保持必胜信念,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党员,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小而言之,就是要维护省局党组和市局局党委的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对于省局的工作部署和市局党委的决策要不折不扣的完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