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对照材料 > 正文

    中国本土手机遭洋品牌阻击

    时间:2020-08-26 08:38: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本土手机遭遇洋品牌阻击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民族品牌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近几年一些民族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出色表现,让国人信心十足,但同时也让一些国际强势品牌开始“过分地关注”本土企业。所谓“过分的关注”是因为洋品牌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对民族品牌实施打压,给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带来莫大的阻力。

     下载论文网 /3/

      这其中,过度使用“知识产权保护”大棒,已成为洋品牌阻击中国民族品牌的利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指出:

      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悬挂在发展中国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知识产权摩擦高峰时期。为了强化垄断优势,持续获取垄断利润,欧美强势品牌越来越关注知识产权,甚至视知识产权为“生命线”。更在全球范围内大肆进行知识产权“圈地运动”,积极拓展专利的内涵与外延,凡是能纳入专利的都被毫无遗漏地纳入,甚至将诸多依照传统理念根本不可能被授予专利的商务模式、技术方法、服务方式等纷纷纳入专利,全力构建维护先行者利益的保护屏障。

      表面上看,世界各国接受同样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是合理的、公平的,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差距悬殊,因此接受唯一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尤其是接受发达国家提出的标准,只会造成有利于发达国家而有损于发展中国家的结局,绝对远离了合理与公平。这犹如不同量级的拳击选手都按照重量级选手标准同场竞技一样,形式的平等带来的是实质的不平等。英国知识产权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世界经济竞技场在实行研儒S之前就已经不公平,而TRIPS的出现更加深了它的不平等。”正因如此,知识产权已成为悬挂在发展中国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近几年,国产手机在与洋手机的抗争中可谓历尽“千难万苦”,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与消费市场,必然是兵家短兵相接之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国产手机的成长历程实在是“艰辛”,洋手机凭借本身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一直对国产手机进行“挤兑”,国产手机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艰难的发展,从最初洋手机“一统天下”的市场夹缝中生根,到搏得一片疆域,再到大势被削,洋手机对国产手机的打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日前,诺基亚以“设计专利侵权”为由状告天时达,恰恰证明了以中国本土手机为代表的民族品牌正在遭遇以洋手机为代表的国际强势品牌的“过分关注”,更表明了洋手机对国产手机的阻击已经上升到了水深火热的势态。

      中国本土手机与洋手机的“红海竞争史”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5月份中国手机用户达到4.2亿,但比起中国13亿人口而言,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需求缺口,预计手机用户在近几年内将达到7亿,中国手机市场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看似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部“红海竞争史”,各品牌的发展历程可谓曲曲折折,国产手机与洋手机之间的地位也是“十年河东,千年河西”。

      早在1999年之前,中国手机市场就一直是洋手机的天下,国产品牌只占到手机市场的3%。所谓的市场竞争不过是洋手机之间的事,他们对国产手机根本不屑一顾。

      1999年以后,当洋品牌为争夺市场老大而大打出手之时,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国产手机凭借自己在本土的渠道策略、机型创新、低价优势,在2003年一举打下了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忽然间大街小巷像卖白菜一样卖起了手机,原本是属于高收入人士使用的炫耀品,一下子成了人人所需的普通生活用品,此时的国产手机“军队联盟”在市场分额上算是真正打败了洋手机的“八国联军”,刹那间惊得洋品牌瞠目结舌。

      经过和国产手机的较量,洋品牌转变了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开始调整策略,对国产手机品牌发起了迅猛攻势,拼命地压缩国产手机的生存空间,使国产手机的销售量和利润不断的萎缩,让国产手机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主力。

      国产手机在2004年走上滑退之路后,在2005年继续丢城失地,战线继续收缩。2005年的年初,国产手机市场下滑40%之多,曾经在手机市场叱咤风云的很多本土品牌陷入了困境;2005年7月,美誉为“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国产手机巨头波导发布了预亏警告;曾经凭借韩国红星金喜善而风光无限的TCL也尴尬地宣布,因手机业务经营不利,集团第一季度亏损额达到3亿多元。可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同样的2005年年初,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洋品牌却高举旗帜、一路高歌地宣布继续进军低价手机市场,同时也报出漂亮的业绩单炫耀于世人。

      洋手机对中国本土手机的阻击持续不断

      在1999年之前,洋手机根本没有将国产手机的竞争提上“工作日程”,但随着国产手机在1999年之后势不可挡地崛起,洋手机开始“关注”国产手机,针对国产手机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阻击。

      洋品牌针对国产手机在本土的渠道优势,于2003、2004年开始向低端市场延伸触角,对中低端的手机产品发起了价格大战,并且洋品牌特别注重向国产品牌学习渠道经验,进行渠道改制。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洋品牌在2002年开始筑建分销平台,加强对乡镇等中低市场的覆盖;特别是诺基亚,借鉴了国产手机渠道建设的精髓,在2004年进行了彻底的渠道变革,在全国建立了物流分销平台,通过分销平台将手机直接运送到地市级分销商和一些区域的大中型零售商,实现了将渠道下移与低端市场覆盖;与此同时,摩托罗拉也在积极地应战国产手机,对三线城市“关怀有加”:增加市场人员、增加促销活动、提供更丰富齐全的产品、发展摩托罗拉授权形象店等。

      特别是2002年后,手机的零售市场越来越向大型手机零售连锁企业集中,国美、苏宁、迪信通等零售卖场以及各区域市场的主要零售商开始占据一线市场的主导地位;在这一有利的市场背景下,诺基亚在2002年的下半年,仅在广东就直供了龙粤、国讯、骏和、恒波、东莞大地等广东省一流的手机零售商;摩托罗拉紧跟其后,积极地拉拢销售终端,在广东直供了深圳天音、深圳宇讯达、广州蜂星等,并把这一办法迅速复制到了其他地区。由于国外品牌手机企业在渠道上的一系列变革,抵消了国产品牌以往在渠道上的优势,这无疑给国产手机凭借渠道取胜的策略当头一棒。

      除低价竞争和渠道建设以外,产品更新也是洋品牌打压国产手机的重要手段,在更新换代中,摄像头和彩屏都掌握在上游供应商手中,而那时的货源比较紧张,上游供应商自然倾向把紧缺的资源优先供应给洋品牌,使得国产手机因缺乏零部件而得不到及时更新。

      同时,洋品牌积极适应中国用户对外形的审美习惯,一些以生产直板机为主的国外手机品牌,开始学习模仿并陆续推出翻盖产品;诺基亚曾经表示是永不做翻盖手机的,可在2002年底借鉴了其他品牌的翻盖手机的设计以后,2003年开始翻盖手机的生产,这就促使诺基亚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从而提高了销量;飞利

      浦、诺基亚、西门子等品牌也都在2003年开始推出大量的翻盖手机,并且其推出新机型的速度越来越快,国产手机品牌在外形设计上的优势被打破,洋品牌从而又进一步吞噬了国产品牌的市场分额。

      洋手机对中国本土手机的阻击升温在即

      作为世界上手机最大的制造和消费市场的中国,国际上最新款式的手机都是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的。因此,世界上所有的手机品牌都对中国市场垂涎三尺,都将中国视为自己的“聚宝盆”。

      如果说2004年是拍照手机年、2005年是MP3手机年,那么今年就是集摄录、百万像素拍照和MP3音乐播放功能于一体的MP4多媒体手机时代,可以说,2006年的手机市场可谓风头强劲,高潮迭起;特别是3G牌照的即将发放,将给中国手机市场带来新的竞争亮点和市场空间;2006年对中国本土手机发展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和转折点。

      2006年第一季度已有7家国产手机赢利,并且国产手机出口额度大幅度上升。以天时达为代表的国产手机为例,仅2006年前几个月,天时达的销量则高达200万部;TCL手机在亏损两年过后,通过对公司体制、产品定位和市场价格等方面的调整,2005年底到2006年上半年海外市场保持了薄利,国内市场基本持平;夏新手机经过一系列企业机制调整和市场策略,进入2006年后第一季度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联想在国产手机阵营中一直表现不错,并在2006年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随着本土手机企业这几年的发展,如今再无技术壁垒,可以说只要想得到的,都能做出来。技术壁垒的突破,使得本土手机的发展真正没有了束缚,同样漂亮款式、几乎无差异功能的手机,却有着更便宜的价格;并且国产手机已经有了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在管理和市场策略等方面与洋品牌的差距逐渐缩小,国产手机在对本土市场的把握上又具备了同洋手机相抗衡的优势。

      面对如此境况,洋手机不仅恐慌起来,在技术、市场和产品都无法对国产手机进行打压的情况下,他们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知识产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知识产权尚不完善,特别是对于刚刚崛起的民族品牌而言,借鉴与学习又必不可少,洋手机正是看到了中国本土手机这一薄弱的环节,借助“知识产权”来对中国本土手机进行打压,这是洋手机在看到中国本土手机在技术、生产、市场等方面都能与之抗衡后采取的无奈之举,更是洋手机对国产手机进行“阻击策略”的升温。

      今年年初三星手机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对与三星D508、E708、E720设计相似的手机展开大规模调查,凡是与这些手机构造设计专利相似的国产手机品牌,三星都将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和罚款。

      今年6月12号,诺基亚也在北京对本土品牌天时达提出诉讼,声称天时达所制造和销售的手机涉嫌抄袭诺基~7260型手机所获得的专利与法律保护的工业设计,求法院判令天时达停止制造和销售侵犯其设计专利权的手机并支付赔偿金50万元人民币。有关人士解析,诺基亚绝对不是为了钱而起诉天时达,首先,在这起事件中,诺基亚要求索赔的金额是50万元人民币,50万元对普通大众而言当然是一笔高昂的费用,然而对全球手机老大的诺基亚来说却是“九百九十九牛之一毛”;其次,从诺基亚来看,并不是真的一定要赢得这场官司,因为有关知识产权的官司向来“难缠”,三五年能判下来就很不错了,诺基亚不可能不明白这点。

      天时达是国内最早的专业通讯产品制造商之一,国产手机行业开拓者,天时达是国内最早、也是少有的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领先企业,天时达自主开发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其技术、品质可与国际手机品牌相媲美;从2004年开始,在其他国产手机开始亏损的时候,惟独天时达持续赢利,一路狂奔,天时达2003年的销量为150万部,2004年350万部,2005年则高达500万部,成为了国产手机行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中国市场上叱咤风云。

      天时达手机在二、三级市场取得成功以后,于2005年开始着手进入一级市场,2006年公司已经将“攻打”一级市场上升到战略层面。统计数据表明,天时达在上海等一级市场也已经开始侵蚀洋品牌的市场份额。

      有道是“斩草要除根”,才能避免“春风吹又生”,洋品牌在看到其他国产手机在负数运转的时候,惟独天时达“这边风光独好”。因此,对于洋品牌而言,尤其是与天时达销量近似、同款手机价差较大的诺基亚来说,无疑视为自己的头号竞争对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诺基亚祭起了“专利”的大旗,起诉天时达所谓的“侵权”,并借“侵权”事件对天时达进行舆论打压。

      对手机行业略有了解的人士都知道,诺基亚此时“出招”诉讼天时达绝对不是一时兴起,实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专利侵权”的由头也只不过是洋品牌阻击国产品牌竞争而采取的手段。

     大家不妨检索一下,对于“诺基亚”起诉天时达外观侵权”的新闻稿,有很多地方都是惊人的相似,甚至是完全相同。对于任何一个头脑清晰的人来说,几乎在同一时间内众多媒体记者不可能写出几乎一模一样的新闻来!也不可能炮火如此猛烈地集中在天时达身上!

      而在接下来的深入了解过程中,更有着惊奇的发现。国内手机“模仿”或者“学习”诺基亚的绝对不是个别现象,而为何诺基亚单单拿天时达开刀?有多家新闻媒体记者证实,当时诺基亚“圈定”的国产手机厂商有好几家,而经过分析比较后,发现大多都是有政府背景或国企背景的,惟有天时达是没有官方背景的。加上目前国产品牌中天时达是发展最为稳定、对洋品牌最有威胁的企业之一,所以才拿天时达开刀。

      归根到底,不论是哪个国产手机触犯到洋手机的利益,为了维护自已的高利润(甚至称“暴利”也不为过),洋品牌迟早都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进行打压。早在2005年,奥克斯抛出《中国手机成本白皮书》,大力抨击手机市场中某些洋品牌存在着不合理的暴利。在夏新日前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夏新总裁李晓忠猛烈抨击洋品牌手机的高价位极不正常,甚至称这是在“掠夺消费者金钱”。洋品牌手机的超高利润已引起众怒。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洋手机针对国产手机出口大幅增长也有一定的举措,如果国产手机一旦出口量达到1000万部,洋品牌也会举起专利这一杀手锏打压国产手机的增长势头。

      此外,在2005年底诺基亚推出“XpressMusic标准”后不久,全球份额排名第五的索尼爱立信也公布了自己的“Walkman音乐手机标准”,虽然它们声称制定标准的目的是帮助消费者区分带有MP3铃声功能的手机,实则是洋手机针对国产手机制定的技术壁垒而已。

      洋手机之所以采取种种措施是惟恐本土手机的旋风再次刮起,更怕历史重演,如果本土手机品牌再次“夺权”,以后将无力回天……已经吃了一次亏的洋品牌,在刚刚进入二个一世纪、在2006年这个关键的时刻更加剧了

      对国产手机的阻击力度。

      中国本土手机的崛起之路在何方

      黎明之前,黑暗必存,强弩发击,先退而积力,国产手机在面临洋手机的严厉打压并非坏事,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永胜之军。国产手机市场的不利地位,反而可以警醒民族手机品牌,找到差距与问题,因此,对中国本土手机而言,一边是深渊,而另一边就是希望。国产手机已退守到了一个转折点,从行业角度来看,新的技术、新的应用、以至于新的网络模式,都在酝酿和准备之中;从市场角度来看,一旦到达临界点,新的市场格局必将进一步细分,原有的竞争态势随之被打破。

      国际洋品牌借着各种噱头打压民族品牌,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已经开始崛起,民族品牌已经完全具备自主开发制造的能力,已经具备了与世界级品牌竞争的潜能;“忧”的是国际品牌在看到本土品牌的崛起后,千方百计地进行打压和限制,阻碍了民族品牌的顺利成长。

      那么本土手机如何脱离洋手机的种种阻击,走出一条属于国产手机自己的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指出:

      第一,要下大力气提高国产手机的质量,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技术含量,从而提升本土手机的专业水平。

      第二,创新是国产手机发展的动力。国产手机起步比较晚,学习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综观世界各国,一个新产业的兴起都是从模仿和学习开始的,当初的韩国汽车就是从学习日本开始,而日本又是从学习美国开始的,但在21世纪的关键时期,希望这个学习阶段尽量缩短,随着自主品牌的成长和壮大,一旦开始碰触到强势洋品牌的利益,也就是那些国际品牌一旦发现本土品牌开始崛起的时候,那便反目成仇了。奇瑞之与通用,吉利之与丰田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建立国产手机的强势品牌。品牌是二十一世纪企业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利器,品牌已经成为当下企业驰骋战场的必备武器,可以说如今的企业要想生存“没有品牌是万万不能的”,品牌就如同企业的手,它举起旗帜带领企业全速前进,它挥舞手臂,吸引受众追随于它,品牌知名度、忠诚度和美誉度是国产手机走出洋品牌阴影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径。

      第四,建设销售网络是发展途径,开拓国际市场成为当务之急。在二十一世纪,国产手机要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巩固现有的市场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逐步扩展销售渠道的深度和广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