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对照材料 > 正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情况报告

    时间:2020-09-26 09:05: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情况报告

     学科名称:中医外科皮肤科学

     建设单位名称: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学科带头人:杨志波

     单位负责人:肖四旺

     单位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蔡锷北路233号

     邮编: 410005 电话:0731-4917902传真:0731-4917902

     电子邮件: dr.yang888@126.com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

     一、学术水平(学科研究、学术创新、学术影响、学术交流)

     要求:围绕本学科文献整理、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及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开展研究,提出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案及其在丰富和发展本学科理论体系、提高临床疗效方面的作用;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稳定性;学术创新与特色;对协作单位的影响力,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学术交流与协作的开展情况。

     中医外科皮肤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文献、著作浩如烟海,我学科自2002年起开展了对中医外科皮肤科的古今文献的收集、整理和挖掘工作,在五年的建设周期内,采用net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2000为数据库,建立文献数据库,内容包括:中医外科皮肤科病名、名药、名著、图片、期刊论文、临床病案、研究生论文等七方面,用户可以利用这一数据库系统地获得有关的信息。

     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及名词术语的规范化是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在重点学科建设周期内,初步的建立起了中医外科皮肤科病名的定义、诊断、疗效判断标准、证候及辨证的模式。

     “以色治色”法是我学科欧阳恒教授依据中医“天人相应”、“取类比象”的原理,结合现代系统科学、全息医学等基本理论,针对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皮损颜色直观的特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而创立的治疗色素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据此原理,欧阳恒教授首次将中药材的色素与中药的功效联系起来,倡导以药物的外观色泽反其皮损颜色而进行的治疗方法。如对色素减退性疾病白癜风选用黑色、紫色或紫红色等黑类药物内服外用;对色素增加的疾病选用白色类药物内服外用,欧阳恒教授自拟了消白合剂来治疗色素减退的皮肤病——白癜风;祛斑合剂来治疗色素增加的皮肤病——黄褐斑,经多年来的临床验证,疗效确切。

     本学科在学科建设初期制定了白癜风、黄褐斑的中医药防治、银屑病的中医药防治、皮肤癌的中医药防治的三个研究方向,在学科建设期间,我们发现,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皮肤癌的发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此,学科即时的调整研究方向,把湿疹的中医药防治作为了学科研究方向之一,几年来,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围绕这三个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大量相关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按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我学科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天津中医药研究院疮疡研究所、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建立了协作建设关系,在建设期间召开了3次相关会议,就中医外科皮肤科重点学科的发展、《中医皮肤科学》教材的编写及人才配养、中医外科皮肤科诊疗技术及各协作单位的经验与特色等临床、教学、科研等问题分别进行了交流协作。

     学科建设期间,本学科与北京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湘雅医院、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永州市冷水滩区皮肤病防治所开展了多方面的交流。学科学术带头人欧阳恒教授、学科带头人杨志波教授多次被邀请外出讲学,分别在全国会议主持会议,进行白癜风、银屑病及湿疹专题讲座。同时,学科还积极参加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举办国家级专业技术培训班及高级研讨班2次,省级专业培训班2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2次,参加国内各学术团体学术交流26次,外派香港合作交流1人。

     二、学科队伍(队伍结构、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

     要求:学科队伍结构状况、整体素质、协作精神和发展潜力;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的学术水平、学术思想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学科队伍建设措施和效果。

     本学科队伍现有22人,在职称结构上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2人;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者6人,36岁至45岁者8人,46岁至60岁者7人,61岁及以上者1人;在学历结构上具有硕士学位3人(占18%),博士学位5人(占30%);学士学位7人,大专学历者7人。形成了一个学科梯队合理,学科队伍整体素质高,协作精神强,发展潜力大的学科团队。

     学科带头人:杨志波,男,51岁,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1983年以来一直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治病注重病与证结合,中西医贯通,内外治并举,临床常获良效,深受患者及同行的好评。擅治银屑病、湿疹、荨麻疹、红斑狼疮等皮肤疑难病及前列腺炎等男性病。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二院皮肤疮疡科主任,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免疫病理科研实验室主任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35名。在学术团体中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评审专家、国家新药评审专家、湖南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等职务。

     近年来,发表临床与科研论文40余篇,主编医学著作14部,副主编8部,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项,湖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湖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湖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主持课题15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科技厅科研课题2项,省教育厅4项,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4项,省教委1项,院级2项。

     学术带头人:欧阳恒,男,1939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院长。现任全国中医皮肤疮疡医疗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学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国家人事部特聘专家教师系列评委、省医疗高级职称评委、省新药评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上海市中医紧缺专科临床人才”班皮肤科指导老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学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库专家,长沙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已带教和招生硕士研究生21名、博士研究生13名。

     欧阳恒教授,作为我国少数几位中医外科(皮肤科)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学识造诣颇深。在临床上主张:①中西医结合应以明病为先;②病证取舍以实用为原则;③病证并论,注重发挥中医特色;④辨病与辨证结合,以提高疗效为出发点。在具体操作上,遵循辨证施治,大法大方的基础,运用取类比象法,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独创①以色治色法,即以用药之色反其病色的治疗方法;②以形治形法,即以用药之外形相形病象的治疗方法;③以皮治皮法,即以药之皮部入药治疗皮病的方法;④寓搔意治瘙法,即是模拟搔抓之类外部形象相对选用带勾、刺、棘类药物的治疗方法。其他参以“以毒攻毒”法,“红升、白降外科家当”说等,对于皮肤疮疡疑难病证的诊疗独具专长,并每多暴出冷门。擅治白癜风、银屑病、皮肤癌等疑难皮肤病,研究和配制紫铜消白片、紫铜消白酊、竹黄颗粒剂、竹黄颗粒剂II号、桑龙止痒丸、肾着祛斑颗粒剂、仙方片、沐浴散、手足浸泡散、净痤霜、皮癌净、祛斑软膏等内服、外用药物医院制剂20余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中医药皮肤科的科研与发展。

     近年来,主编医学著作10本,参编著作、教材多本,在国家级或省级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教育厅等各级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十余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后备学科带头人:王军文,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6月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分会皮肤性病、疡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考官,湖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家组成员,并担任省级专家组秘书、专家办公室主任。主持参加省卫生厅课题3项,参加省科技厅重大科研课题1项,获省厅级科技奖励3项,院级5项,获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比赛二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6部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美容专业创新教材《美容营养学》,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医美容学》副主编。

     后备学科带头人:何清湖,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1996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华性学会理事,湖南省性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要研究方向为男性病、性传播疾病 ,获湖南省教育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中医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部省级科研课题4项,厅局级多项,主编医学著作、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建立了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通过在职博士研究生,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外出进修、人才引进、外聘专家、跟师学徒等多种形式,改善学科队伍结构,提高了学科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了学科的临床、科研、教学水平。

     三、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学建设水平与成效)

     要求: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规模和水平;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

     为了大力加强优秀人才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2002年我学科制定了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 1、关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2002年初学科规定45岁的医务人员都必须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位,截止到2011年5月除2名检验人员、1名医生外,全科45岁以下人员有80%的攻读了在职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人员全部报销了读书所有的学费。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共招收硕士研究生67人,博士生15人。七年制本硕生学生15人;2、关于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2002年以来我科排出人员进修学习2人、参加短期培训班、学术交流会共计28人次,通过学习全科人员业务素质、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3、关于人才引进:2002年以来,我科引进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1名,聘请客座教授2名,在学科的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4、培养层次与方式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人才引进、外聘专家;5、师生比例: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

     我学科承担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7年制、硕士、博士的教学工作。为了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我们进行了研究生、本科生教学改革的研究,五年期间共承担了《中医外科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实践》等教研课题五项,主编教材或教参19部,发表教学论文四篇,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其中《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获得湖南中医学院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中医皮肤病学》、《中医疮疡病学》教材获湖南中医学院教学成果奖二、三等奖,《中医外科学》《皮肤病学CAI课件》获湖南中医学院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以上教材均运用于临床教学。学科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进行相应的分层教学,制定了博士生、硕士生培养计划,编制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及硕士生教材(自编)、博士生教材(自编),对七年制本硕生、本科生教育,选用《中医外科学》(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皮肤病学》(自编)、《中医疮疡病学》(自编)和教学大纲,以及本科生培养计划和实习大纲,对进修生主要以讲座形式教学,编制了专供进修生使用的《中医皮肤病学》教材以及教学大纲。学科根据本专业特点,加强形象直观法在教学中的运用,采用CAI课件,并增加见习次数,采用床边教学,使学生对本科室疾病有更直观的认识,使临床与教学结合更为紧密,加强对实习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科学研究(科研项目、获得成果与转化、发表论文及专著)

     要求:围绕学科研究方向的科研项目质量和数量;科研成果的水平;科技成果、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显示度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学科以白癜风、黄褐斑的中医药防治、银屑病的中医药防治、湿疹的中医药防治为研究方向,五年来获得了《竹黄颗粒剂II号对银屑病神经肽及受体影响的研究》、《心理应激对银屑病神经生长因子与细胞免疫的影响及竹II的调节作用》、《蛋白氨基酸激酶在诱导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活化作用研究》、《建立银屑病中医疗效评价生成质量调查量表的研究》、《蛋白诺氨酸激酶在INFY和TNFa诱导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MAPKs活化中的作用研究》、《湿疹的中医规范化研究》、《消斑冲剂抑制黄褐斑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精神因素与黄褐斑的相关性研究》《欧阳恒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经验整理及诊疗软件研制》等省厅级科研课题9项,其中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课题1项,厅局级6项,科研课题的质量和数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除此之外,学科还承担其它课题1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3项,厅级14项,院级1项,科研经费总计72.8万元。

     2002—2011年学科共获得科研成果12项,其中省级成果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优秀奖2项,余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奖。

     临床方面,学科在湿疹、白癜风、银屑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方向2002~2011年共投入15万元,研制出紫铜消白片、紫铜消白酊、竹黄颗粒剂、菊藻丸、瘿瘤丸、竹黄颗粒剂等院内制剂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收入400万元,绩效比约为1:14。教学方面,《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等研究结果,促进了本省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医经典文献系统整理与研究》课题研究结果,出版了系列中医古籍丛书,《中医诊治要诀—外科诊治要诀》、《皮肤病特色方药》、《皮肤病名家医案》等专著,为临床、科研提供了参考资料,《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中医皮肤病学CAI课件》、中医外科学系列教材《中医皮肤病学》、《中医疮疡病学》目前正作为教材运用于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条件建设(基地建设、公共辅助体系、经费筹措能力、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 要求: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数量、水平和管理情况,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状况;学科基地的建设情况;图书、情报资料和信息资源及网络建设情况;后勤保障的力度;学科自身建设及自我发展的能力。

     建设期间学科实验室,因临床及科研的需要,淘汰了定性检测的PCR诊断设备,更新为SLAN荧光定量PCR仪,2002年2011年购买了多媒体红外线诊断仪、红外乳腺治疗仪、医用智能汽疗仪、德国Bicom生物共振检测治疗仪、MDI多功能显微诊断仪、自动组织脱水机、心电监护仪,计算机等仪器设备约100多万元。现学科拥有的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有10余台件,仪器设备均运行良好。这些设备在我学科临床、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向建设更高层次实验室的目标迈进,学科加强了国内重点实验室之间的横向联系,派送实验人员进行学习培养和技术交流,通过对外交流,人员素质也不断提高,实验水平不断加强。学科带头人兼任实验室主任,进行统筹安排,规范了实验室管理,完善和健全了实验室及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了《重点学科实验室管理条例》、《学科实验室管理奖惩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条例》等,通过建立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状档案、仪器检查、校核档案、仪器使用档案等,使每台仪器都落实到具体人员负责,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建立使用、维护和维修档案,不定期进行抽检和督促。目前学科实验室共有房屋4间,面积达100m2。2002年顺利通过省级二级科研实验室验收。

     学科现拥有中医外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湖南省“十一五”中医外

     科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十一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科研实验室、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外治法研究室”等基地。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二医院中医外科成立于1959年,为第一批中医外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是颇具影响的临床一级科室,拥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我科有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博士人数占全科总人数23%,硕士人数占全科总人数14%。截至2011年培养硕士研究生67人,博士研究生 15 人,此外本学科承担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学教学任务。具有一支由一批由经验丰富临床教师队伍 。学科2001年被批准为湖南省中医外科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单位后,在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以白癜风、黄褐斑的中医药防治,银屑病的中医药防治,湿疹的中医药防治为方向,开展了临床与科研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实验室建设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组成部分。

     5年来,学科多方面筹措资金,建立了PCR实验室、变态反应实验室,并在2002年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组织的验收,正式命名为湖南省中医外科免疫病理二级科研实验室。为重点学科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技术平台。2002年建立了中医外治法研究室,配备了图书2000册,电脑一台,药物研究室一间。研究室配备兼职人员3员,由科室主任杨志波教授兼任研究室主任。研究室以临床为核心,针对皮肤疮疡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在查阅古今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我科欧阳恒老教授经验,研制出疗效突出,副作用少的外用制剂。目前科诊疗设备20多台件,设备资产共计200多万元,门诊用房305.6 平方米有诊室有9 间,治疗室5 间,实验室4 间(81.2 平方米),病房用房970 平方米设置床位59 张,治疗室2 间,药物研制室1 间,办公室2 间,专科注册自制药品15 种,年门诊人次18192人,平均门诊费用188.68元/人,年住院人次857人,床位使用率92%,中医治疗率91.2%,外阜病人为20.8%。建立了单病种诊疗护理规范,中医皮肤科专科专病诊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校图书馆藏书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98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63.6万余册,线装古籍1.2万册;数据库12个,其中电子书刊35万余册;各类报刊累计达到1000种。我医院图书馆藏书共6600册,其中医学类3843册,古籍类446册,工具书289册。我科图书资料以中医外科相关藏书两千余册,书籍内容涉及中医外科古代文献、各类医籍医案,现代皮肤性病学相关专著,论著,教材及科普读物,此外92年以来国内外相关期刊收藏30余种。我医院建立了与学校连网的网络系统,在重点学科建设中随时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建立了本科重点学科网页并与学院校园网连网。随着学校图书馆大力加强网络化和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特色资源”连接馆藏数据库、本校硕博论文库、本校专家学者资源库、随书光盘数据库等,通过“电子资源”可以连接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外知名数据资料。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查看其他分馆图书资料,达到资源共享。湖南中医药大学有含浦校区、东塘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1271亩,校舍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下设11个学院、3个部、10个研究所、8个中心、1个图书馆、7 所附属医院、2个校办合资企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1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 6353.9 万元。图书馆藏书 99.67 万册,各类中外期刊杂志 2000 余种,拥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和国家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设有 23 个基础教学实验室, 2 个 SPF 实验动物中心, 30 个科研实验室,其中有 4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科研实验室, 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办有《湖南中医学院学报》、《湖南中医杂志》两种公开发行刊物,均为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

     我医院总务、器材、设备、统计、动力科拥有较强的技术人员能确保重点学科建设的正常进行。

     六、管理水平(目标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经费管理)

     要求:对建设规划书所设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组织、运行、经费管理的状况与效果。

     学科2001年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拟定了学科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经过几年的学科建设,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目标任务。

     一、学科学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我们拟定的总体目标为在全面继承基础上创新理论,将皮肤科领域中的直观论治法,从临床研究推向理论探讨,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系列研究,逐步形成完整的独特的中医皮肤科治疗体系,从而把我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中医皮肤学科,以带动中医皮肤学科全行业整体发展。五年来为达到这一目标,我科在学科学术带头人欧阳恒教授的指导下,在学科带头人杨志波教授的领导下,成立了学科办公室,不定期的举行会议,商讨为达到这一总体目标所应采取的措施、具体的办法以及将遇到的困难等。五年来,由于全科人员的努力,基本上达到了这一目标。

     1、学科五年建设学术发展目标,学科五年建设学术发展目标我们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整理和完善中医皮肤科的名词术语、诊疗规划化研究,完成直观论治的临床研究,完成数据库的软件制作,数据、文献、信息收集、整理。第一接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完成了中医皮肤科名词术语、诊疗规范化的大部分工作;完成了只管直观论治法的部分临床工作。完成了数据库的软件制作,部分的数据、文献、信息收集、整理。见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二医院中医外科皮肤科数据库。

     (2)第二阶段 完成数据库的建设,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完成直观论治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发表科研论文15篇,专著1部,完成协作单位的网络建设,使本学科影响辐射全国势头初露端倪。第二阶段的任务由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仅完成一部分。数据库的建设已基本完成。我科实验室通过国家中医管理局组织的验收,正式命名为中医外科免疫病理实验室。完成直观论治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发表科研论文15篇,专著1部。五年来我科完成了直观论治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部分工作,发表科研论文15篇。完成协作单位的网络。我科的协作单位为新疆医科大学中医院、天津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广西中医学院附一医院、贵阳中医学院附属二院、甘肃省中医院。为搞好重点学科的建设我们就重点学科的学术交流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协商。远程医疗由于资金问题未能进行。

     (3)第三阶段 完成多媒体远程教学的建设,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博士、硕士、学士等层次的中医皮肤科专业人才,使本学科成为国内一流的中医皮肤科医疗科研教学中心,五年通过全科人员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上述目标。五年来我科培养中医外科皮肤科博士15名、硕士67名、学士150名。见毕业研究生名单。我科已成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皮肤科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1年通过了国家中医管理局的验收,受到了验收专家的好评。2011年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2、学科学术发展的总体任务

     (1)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及成果转让,五年来,我科获科研课题27项,其中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其它11项;获科研成果奖12项,其中省部级2项,其它10项;成果转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未能转让。

     (2)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次,举办国内学术会议2次,省部级学术会议2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1项。2002年我科举行全国中医白癜风培训班暨全国中医白癜风研讨会1次、2004年举行全国中医湿疹培训班暨全国中医湿疹研讨会1次,另外还举办湖南省皮肤性病年会、学术研讨会2次。我科与香港东华三院进行了合作,排出刘汉长副教授指导该院的中医皮肤科临床诊疗工作。

     (3)培养博士15人,硕士67人,学士150人

     (4)2002年~2011年我科共出版教材(新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等19部,完成多媒体中医皮肤科教学软件1套,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2项。

     (5)学术带头人及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学术思想、学术地位与影响在过内同行中名列前矛。学科学术带头人欧阳恒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全国中医第三批跟师学徒指导老师,从事皮肤病临床工作40余年,首创直观论治法,丰富了皮肤病的诊疗手段,主编医学著作10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席顾问、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疡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学术水平、学术思想、学术地位与影响在国内同行中名列前矛。学科带头人杨志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硕士生导师,从事皮肤病临床工作20余年,主编医学著作6 部,发表临床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其它3项,获科研成果奖4项。现任湖南中医学院附二医院中医外科皮肤科主任、中医外科免疫病理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治疗组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疡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全国同行中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与影响。

     3、五年学科建设预期完成的任务

     (1)数据库的建设 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我科初步完成了数据库的建设,但仍需逐步完善,在下一个的建设期内,我科将向全国同行推广使用。

     (2)学科概念、名词术语和病证名的建设,由于繁重的临床工作,尽管我们初步完成了学科概念、名词术语、病证名的研究,但还需进一步来修改完善,向全国同行推荐运用。

     (3)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本学科在不同层次人才培养中的教学内容重点和原则要求。①硕士、博士教学,以直观论治法防治色素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皮肤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为教学内容重点,原则上要求围绕研究方向完成科研课题10项,发表国家级论文5~10篇,省级论文10~15篇,为国家培养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科研的高级人才。五年来,我科编写了硕士、博士研究教材供研究生课堂教学使用。②学士等以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教学内容重点,原则上要求掌握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为国家培养中医皮肤科临床医生。五年来,我科共培养学士150名,毕业基本上都掌握了常见皮肤病的诊疗。

     (4)教材改革 ①撰写新的本学科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学科建设期间,我科撰写了(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副主编)《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中医皮肤科学》等教材19部。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科建设期间我科已完成《中医皮肤病CAI课件》的制作并运用于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获湖南中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现正在进行《中医疮疡病学CAI课件》的编制工作。

     二、 修订和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情况

     学科建设初期我学科制定了五年期建设计划,但在五年的建设过程中我科根据学科的发展,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方向

     本学科在2001年确定的研究方向为白癜风、黄褐斑中医药防治、银屑病的中医药防治、皮肤癌的中医药的中医药防治。由于近年来皮肤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在我科就疹患者急剧减少,2001~2002年我科就诊的皮肤癌患者仅为2例,因此我科根据此情况,把研究方向调整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湿疹的中医医药的防治。湿疹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多形性皮损、对称性分布、反复发作、易转变为慢性等特点,西医药治疗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采用辨证论治、内外治相结合等方法疗效突出,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所以在2002年我们对学科的研究方进行了及时调整,把湿疹作为学科的研究方向之一。2002~2011年在湿疹的中医药防治方向获湖南省卫生厅重大科研课题1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4篇。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为白癜风、黄褐斑的中医药防治、银屑病的中医药防治、湿疹的中医药的中医药防治。

     (二)实验室建设

     学科五年建设计划为在五年建设期间投资450多万元购置超低温冰箱、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设备并通过国家中医管理局的三级实验室的验收。五年来,尽管学科经过努力总共筹措了554.67万元,但购置以上设备资金缺口任然较大,加之考虑到作为临床学科,实验室的检查应为临床服务,故对实验室设备的购置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购置了过敏原检测治疗仪一台,用于湿疹的中医药防治。购置免疫荧光PCR扩增仪一台,用于银屑病、白癜风等病的检测。在建设周期余下的时间里,我科将继续筹措资金,添置学科研究方向所需设备。关于创建国家中医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本学科在建设初期学科实验室设备少,面积小,通过一年的建设学科实验室初具规模,2002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管理局的验收,被命名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外科免疫病理二级科研实验室。目前学科实验室的设备、人员、面积等离三级实验室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在余下的建设周期,我科将筹措资金,添置设备,争取在5年内把学科实验室建设好,通过国家中医管理局三级实验室的验收。

     (三)科研课题、成果奖

     学科五年建设计划为在建设周期内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科研经费万元,省部级成果奖1项。目前本学科现有科研课题27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5项,其它21项。获科研成果奖12项,造成此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临床工作繁重,其次是学科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人才引进与培养

     学科五年建设计划为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8名,引进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名,外出进修2名。五年在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已基本完成计划。

     (五)协作单位

     学科建设的五年计划为第一、二年协作单位学术交流,远程医疗的开展,共同提高;第三、四年协作单位学术水平的提高;第五年通过辐射、示范带动全行业整体发展。在五年的建设周期内协作单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学术交流、广西中医学院附一医院、贵州中医学院附二医院等单位参加了本学科举办的全国白癜风中医诊断与治疗研讨会。本学科六家协作单位还在教材的编写、古籍整理、临床与科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经费的问题,协作单位之间的远程医疗、教学位能开展。学科计划在今后5年的时间里,筹措资金把远程医疗、教学开展起来。

     三、规划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和前瞻性

     重点学科建设初期本学科拟定了学科学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总体任务,五年期建设学术发展目标、预期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和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其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和前瞻性。

     (一)学科学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明确的规定了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就是将中医皮肤科领域的直观论治法,从临床、理论、实验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的研究,从而形成完整的独特的中医皮肤科治疗体系,因此,具有较好的明确性。直观论治法包括以色治色法、以皮治皮法、以形治形法、以毒攻毒法、寓搔意治瘙法。直观论治法是欧阳恒教授在查阅大量古今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其4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通过临床验证确有疗效的中医皮肤科治疗方法,对这些方法从理论、临床、实验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使之成为独特的治疗体系,将极大的丰富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手段,解决许多皮肤疑难杂证的治疗问题,因此具有较好的前瞻性。五年来学科对这些治疗方法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界定,并进行了理论方面的探讨(见附件),临床方面采用以色治色法治疗白癜风、黄褐斑,以毒攻毒法治疗糖尿病坏疽、神经性皮炎,以形治形法治疗疤痕疙瘩、节结性痒疹的临床观察(见附件),实验研究方面从酪氨酸酶、黑素细胞等方面对以色治色进行了研究、从成纤维细胞、胶元表达等方面对疤痕疙瘩进行了研究(见附件)。这些仅为临床与实验研究工作的初步阶段,今后学科将继续在以色治色法、以皮治皮法、以形治法、以毒攻毒法、寓搔意治瘙法方面进行理论、临床、实验方面的研究,使直观论治法的中医皮肤科治疗体系尽快向全国推广。

     (二)学科五年建设学术发展目标

     尽管,五年建设学术发展目标分三个阶段,但具体目标主要为中医名词术语、诊疗规范化研究、数据库的建设、直观论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人才培养、协作单位的远程医疗与教学六大目标。这六大目标具有较好的明确性和前瞻性。中医名词术语、诊疗规范、人才培养、数据库建设是中医皮肤科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直观论治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协作单位的远程医疗与教学是学科学术水平的工作。因此,只有先搞好基础性工作,才能较好的进行学科学术方面的工作。在五年的建设期间学科初步进行了中医名词术语、诊疗规范化研究、数据库的建设、直观论治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工作(见附件)这些工作为今后的进行进一部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今后本学科将继续按此目标进行深入的工作,以此推动中医皮肤科的发展。

     (三)学科学术发展的总体任务

     学科学术发展的总体任务明确规定为以下几点:

     1.实验室建设:创建国家中医管理局三级实验室;

     2.科研专案:获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5~10项科研,经费100万元;

     3.科研成果奖:国家级1~2项、省部级3~5项,科技成果转让1~2项;

     4.学术交流:举办国内学术会议2次;

     5.开展国际合作:合作项目1~2项;

     6.人才培养:培养博士生15人、硕士67人、学士150人;

     7.教学改革:编写教材2部、完成多媒体科件1套,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2项;

     8.梯队学术:正高7人,副高4人,其中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9人,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3人。

     这8大任务明确规定了本学科在五年建设期间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由于这些任务均是学科建设所必须的,完成了这些任务,将会对本学科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学科拟定的学科学术发展总体目标又是前瞻性的。五年的建设期间,本学科通过了国家中医管理局二级实验事的验收(见附件),获国家科研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课题经费72.8万元万元(见附件),获科研成果奖12项,其中省部级2项,其它10项(见附件),举办国内学术会议2次(见附件),开展国际合作1次(见附件),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67人、学士150人(见附件),出版教材19部(见附件),完成中医皮肤病多媒体CAI科件1套(见附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现学科有正高7人,副高4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5人,具有硕士学位者3人(见附件)。尽管距总体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仅仅完成了大部分任务任务,但前段工作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学科全体人员在下一个建设期间,将发奋努力,争取早日完成学科定下的总体任务。

     (四)五年学科建设预期完成任务

     本学科拟定的五年学科建设预期任务为:

     1.数据库建设;

     2.学科概念、名词术语和病证名的建设;

     3.人才培养目标;

     4.教材改革;

     这4大预期完成的任务明确,具有较好的前瞻性。目前本学科基本上完成了此4大任务,但仍须进一步的完善,同时由于这4大任务的完成,为本学科学术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为把我科建成国内同专业一流学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组织管理机构是重点学科的指挥部,一个好的管理机构是搞好重点学科建设的前提,为此,学校成立了学校、医院、学科的三级学科领导小组,来负责重点学科的领导、组织、实施工作,由于我科重点建设实行了三级负责制,从而避免了重点建设中出现的多环节的脱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正由于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三级管理的优势作用,从而确保了重点学科建设的正常进行。

     在运行管理上,学科建设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改革了重点学科管理模式,实行学校重点学科领导小组——医院重点学科领导小组——重点学科的三级管理,重点学科带头人负责制,这样既减少许多管理的中间环节,又有利于资源整合,提高了效率。多次举行专题会议 五年来,学校、医院及学科经常不定期地举行重点学科相关会议,就重点学科建设相关问题,如学科建设、学科发展、学科学术问题、领导小组成员、配套资金、设备、用房和协作建设等实际问题进行了专题会议、现场办公会议。

     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2002年初学科为搞好重点学科的建设制定了一系的管理制度,在5年多的学科建设中这些制度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和落实。根据省教育厅湘教科字【2002】1号《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院行研字【2002】1号《湖南中医学院重点学科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并结合我院及我科实际情况,制订重点学科经费管理办法。医院建立专款帐户,学科亦建立专门账本登记经费来源、金额及使用情况。做到重点学科经费专款专用。重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有学科带头人负责,报医院主管院长审批。设立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帐目,实行专款分科目立帐。

     七、学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要求:重点反映学科建设期间,围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学术创新、人才培养、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主要方法、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取得的主要成效等。

     一、学术创新

     学科建设期间,紧紧围绕本学科的研究方向,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和独特的中医理论思想基础,进行了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学术上创新:

     1、“以色治色”治疗色素性皮肤病法则。主要完成人:欧阳恒、杨志波等。主要内容:“以色治色”法是欧阳恒教授首创的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治疗法则。以该治疗理论为指导,欧阳恒教授自拟了消白合剂、紫铜消白片、紫铜消白酊等,治疗色素减退的皮肤病——白癜风;祛斑合剂等治疗色素增加的皮肤病——黄褐斑。研究内容:①理论研究,首创了色素性治疗法则。②实验研究:消白合剂对黑色素、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对豚鼠背部皮肤的增色作用;祛斑合剂对黑色素、紫外线诱导的小鼠B16黑素瘤细胞株黑素合成的影响。③临床研究:消白合剂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总有效率为78.79%,痊愈率为9.09%;祛斑合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总有效率为91.18%,痊愈率为32.35%。水平标志和重要价值或效益:全国首创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以色治色”法,在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大会作为成果推广,得到中医皮肤界同行的认可,创制的紫铜消白片、紫铜消白酊,2011年~200年创收一百多万元;消白合剂、消白冲剂、祛斑合剂、祛斑颗粒剂、肾着颗粒剂、二白药膏等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脓疱性银屑病分期论治 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欧阳恒教授提出脓疱性银屑病三期分治法,即毒热期(体温39~40C),责之于湿热毒邪炽盛,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投以大剂量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改犀角为水牛角50g,先煎半小时后,合药煎煮内服;缓解期(体温38C上下波动),责之于气阴两伤,邪毒未去,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清热解毒之法,方用竹叶石膏汤合黄连解毒汤,汤中生石膏用量达50~60g;康复期,则以滋养胃阴为主,养胃汤合参麦饮出入,以扶持后天之气,布注全身。湖南、广东、湖北等地采用该法治疗脓疱性银屑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二、人才培养

     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在人才培养上建立了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通过在职博士研究生、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外出进修、人才引进、外聘专家、跟师学徒等多种形式,改善学科队伍结构,加强了学科临床和科研水平。目前学科队伍共有22人,具有硕士学位3人(占18%),博士学位5人(占30%);学士学位7人,大专学历者7人;具有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2人。35岁以下者6人,36岁至45岁者8人,46岁至60岁者7人,61岁及以上者1人。2002~2011年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67人学科共承担课题27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5项,厅级21项,院级1项 ,课题共计经费 79.8万元;获科研成果奖12项。2002~2011年学科创收3615万元,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八、学科建设主要经验体会及建议

     要求:重点根据学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外科皮肤科重点学科经过5年建设,已基本完成所制定建设内容,基本达到预期建设目标,学科建设取得成效。学科在专科建设上中医特色鲜明,专科优势明显,在本专业领域构建了良好的学科生态,建成了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学科综合实力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在国内本专业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科研能力大大提升,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学科研制出紫铜消白片、紫铜消白酊、竹黄颗粒剂I号、竹黄颗粒剂II号、瘿瘤丸、菊藻丸、消炎生肌散、二白药膏、克痤霜等成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规模持续增长,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培养一大批硕士、博士,加大跨世纪人才培养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加强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更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构建了课堂教学与课外临床教学相结合的培养体系。督促本学科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中医外科实验室的申报工作。学科管理规范,制度齐全,建设成效显著,学科整体实力逐步提高。

     当然我们也看到学科建设中存在不足,1.学科建设的外延和模式研究不够,缺乏横向联系。2.学科发展的理论贡献、学术贡献、社会贡献明显,但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为优势资源不足。3.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应充分发挥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功能和作用。4. 学科建设经费不足,配套建设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投入产出效益不够理想。5.缺少国家重点、重大项目及成果奖。

     重点学科代表着学科优势和学科发展水平,重点学科建设是增强学科的科研能力、提高高层次人才质量、促进学科上层次、水平、体现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我们在学科建设中深刻体会到,学科建设初期,组织学科开展学科建设内容及总结以往重点学科经验的必要性,在学科的建设上,上级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与大力支持,在经费上给与有力扶助,保证资金到位,更有利学科建设内容的开展。

     九、学科建设单位意见

     通过五年的重点学科建设,中医外科皮肤科重点学科不管是在学术创新、学术影响、人才培养、业务水平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

     学科带头人签名: 单位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年 月 日

     十、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意见

     要求:重点审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内容的客观性,原因分析的合理性等。

     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年 月 日

     附件1:

     学科建设信息一览表

     学科名称中医外科皮肤科

     学科所在单位湖南省中医院

     通讯地址湖南长沙蔡锷路233号

     邮编410005电话07314917902传真07314917902

     电子邮件dr.yang888@126.com联系人杨志波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白癜风、黄褐斑的中医药防治

     银屑病的中医药防治

     湿疹的中医药防治

     学科数据库名称中医外科皮肤科

     学科网络平台交流网址

     学科内涵与外延界定

     内涵:中医皮肤病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皮肤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临床、教学、科研3个方面。

     外延:中医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皮肤与粘膜及皮肤与其他学科相关疾病的一门科学。其外延范围包括相近的学科、相邻的学科、边缘学科。

     一、学科队伍主要人员信息

     1、学术带头人

     姓名欧阳恒职务全国皮肤疮疡中心主任职称主任医师身份证所在

     学术

     团体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学术团体任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学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委员

     是否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师承老师是是否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老师是

     主要业绩(成果、论文、论著等):

     主编《中医皮肤病学》、《中医皮肤科古籍精选》、《实用皮肤病诊疗手册》、《中西医临床性病学》、《新编中医皮肤病学》、《银屑病的诊断与治疗》、《白癜风的诊断与治疗》、《颜面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湿疹的诊断与治疗》、《简明皮肤病诊疗手册》等著作10本,参编著作、教材多本,在国家级或省级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教育厅等各级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十余项,主攻色素性皮肤病、银屑病、皮肤癌等皮肤疑难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其中对白癜风、银屑病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紫铜消白方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应用观察》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竹黄颗粒剂对角朊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2、学科带头人

     姓名杨志波职务主任职称主任医师身份证号4303119561106153x

     所在学术团体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中国中西结合学会疡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湖南省中西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学术团体任职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

     是否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师承继承人否是否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学员否

     电话07314917902传真07314917902

     电子邮件dr.yang888@126.com

     主要业绩(成果、论文、论著等):

     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发表《竹黄颗粒剂Ⅱ对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中药黄白液对豚鼠复发感染模型的影响 》等临床与科研论文40余篇,主编了《新编中医皮肤病学》等医学著作14部,副主编8部,其中作为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统编教材的副主编编写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做为编委参编医学著作11部。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项,湖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湖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湖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主持课题15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科技厅科研课题2项,省教育厅4项,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4项,省教委1项,院级2项。

     3、后备学科带头人(1)

     姓名王军文职务 职称主任医师身份证 号430105630520301

     所在学术团体中华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学术团体任职委员

     是否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师承继承人否是否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学员否

     主要业绩(成果、论文、论著等)

     主持参加省卫生厅课题3项,参加省科技厅重大科研课题1项,参加项目获省厅级科技奖励3项,院级5项,并获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比赛二等奖。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主编学院教材1部。

     3. 后备学科带头人(2)

     姓名何清湖职务职称主任医师身份证号430104651111259

     所在学术团体中华性学会学术团体任职理事

     是否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师承继承人否是否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学员否

     主要业绩(成果、论文、论著等)

     主持参加国家及省厅级科研课题多项,主编《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中华医书集成》、《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等学术专著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努力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的研究及其教学实践并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建立主动适应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并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4、实验室负责人

     姓名杨志波职务/职称主任身份证号4303119561106153x

     是否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师承继承人否是否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学员否

     主要业绩(成果、论文、论著等)

     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发表《竹黄颗粒剂Ⅱ对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中药黄白液对豚鼠复发感染模型的影响 》等临床与科研论文40余篇,主编了《新编中医皮肤病学》等医学著作14部,副主编8部,其中作为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统编教材的副主编编写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做为编委参编医学著作11部。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项,湖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湖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湖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主持课题15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科技厅科研课题2项,省教育厅4项,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4项,省教委1项,院级2项。

     5、研究室负责人

     姓名杨志波职务/职称主任身份证号4303119561106153x

     是否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师承继承人否是否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学员否

     主要业绩(成果、论文、论著等)

     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发表《竹黄颗粒剂Ⅱ对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中药黄白液对豚鼠复发感染模型的影响 》等临床与科研论文40余篇,主编了《新编中医皮肤病学》等医学著作14部,副主编8部,其中作为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统编教材的副主编编写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做为编委参编医学著作11部。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项,湖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湖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湖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主持课题15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科技厅科研课题2项,省教育厅4项,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4项,省教委1项,院级2项。

     6、专科专病负责人

     姓名杨志波职务 /职称主任身份证号4303119561106153x

     是否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师承继承人否是否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学员否

     主要业绩(成果、论文、论著等)

     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发表《竹黄颗粒剂Ⅱ对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中药黄白液对豚鼠复发感染模型的影响 》等临床与科研论文40余篇,主编了《新编中医皮肤病学》等医学著作14部,副主编8部,其中作为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统编教材的副主编编写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做为编委参编医学著作11部。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项,湖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湖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湖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主持课题15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科技厅科研课题2项,省教育厅4项,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4项,省教委1项,院级2项。

     二、学科建设成效信息

     1、经费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国家引导经费地方补助

     经费建设单位投入经费围绕学科发展方向争取的项目经费其他

     (成果转化或自筹等)

     1061483.671034.5

     合 计599.17

     2、经费使用情况;单位万元)

     学科研究59.79队伍建设人才培养27.67

     数据库建设0.5网络平台建设0.5学术交流与协作19.62

     实验室建设24.74专科专病建设262.09研究室建设0.5

     工程中心建设成果及适宜技术推广等房屋改扩建151.34

     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论文、专著发表费4.19网络平台运行维护费/年0.3

     学科管理费

     /年其他(图书资料)2.26

     合 计553.5

     3、经费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业务创收200220032004201120112011

     594482542644653700

     成果转化200220032004201120112011

     454657606572

     合 计3960

     4、人才培养总人数)

     博士后0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67人

     师承学员出徒4人研修学员结业0年承担进修生9.7人

     参加学术讲座人数60人送出培养学员52人其他

     合 计207.7人

     5、学科带教条件

     带教场所面积(平米)1356.8是否具备多媒体教学有每次教学可容纳学生(人数)40人

     单位有无供学员生活食堂有食堂每日伙食费10元单位有无供学员住宿床位无

     每天住宿床位费带教老师数22人

     其他

     6、学科辐射及学术交流

     学科辐射/带动的单位天津市中医研究院疮疡研究所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

     甘肃省中医院

     承担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情况2002年项目编号及名称白癜风中西医治疗进展

     2004年项目编号及名称湿疹诊疗进展

     年项目编号及名称

     年项目编号及名称

     年项目编号及名称

     学术交流情况2002年参加4次,举办国家级培训班1次

     2003年参加6次

     2004年参加4次,举办国家级培训班1次

     2011年参加3次

     2011年参加4次

     7、成 果,科研、教育)

     获国家成果奖一等二等三等小计

     获省部成果奖一等二等三等小计

     3项1项4项

     获专利授权数发明实用新型小计

     合 计4项

     8、论文、专著)

     论文发表数SCI或EI收录数

     88篇0

     专著教材专著小计

     193251

     合 计139

     9、研究项目,延续或立项)

     国家级研究

     项目立项科技教育小计

     1项1项

     省部级研究

     项目立项科技教育小计

     2项2项4项

     合 计5项

     3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