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万事由来我们的地球_万事由来

    时间:2019-02-09 04:34: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重阳节的由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看到这首唐诗,自然就知道今天我们要说的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易经》里说九为阳,两个九遇到一起就成了重阳,这就是古人为农历九月初九这个节日命名为重阳节的根据吧。而根据节日习俗,这个节日还被称为登高节。这一天,人们要出游观赏大自然的美好景色,登高跳远,赏菊花、插茱萸,许多地方还有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节的历史可以溯源到西汉时期,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但是正式成为民间节日,应该始自东汉。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南朝吴均在《续齐谐记》有这样的记载:“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臀,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而民间则相应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百姓不堪其扰。青年桓景的父母被瘟疫夺去了性命,他自己也是九死一生才活了下来。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妻子,决心走遍各地,拜师求艺,为民除害。后来,桓景终于在仙鹤的指引下,在东方一座古老的山上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强的仙长。潜心学习降妖剑术。仙长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还送给他一把降妖宝剑。一天,仙长忽然对桓景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了。你本领已经学成,可以回去为民除害了。”说罢,仙长又送给桓景一包驱瘟用的茱萸叶和一壶菊花酒。桓景骑着仙鹤赶回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清晨,他按仙长的吩咐把乡亲们全都领到了村后的山上,给每个人都佩戴了一片茱萸叶,给每个人都分发了一杯菊花酒。太阳高照的时候,瘟魔冲出汝河,扑向村庄,所到之处,牛羊皆亡。眼看着瘟魔就扑到了山下,这时,茱萸的奇香和菊花酒气好像形成了一道保护屏障,阻挡了瘟魔的脚步。桓景拔剑而上,几个回合就刺死了瘟魔。乡亲们一片欢腾,从此再也不用担心瘟疫的泛滥了。从此,民间就在九月九这天登高避疫,纪念桓景的功绩,后来就发展成了重阳节。据专家考证,当年桓景大战瘟魔的山岗就是现今河南省上蔡县境内的最高峰芦岗。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还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从1989年开始,中国政府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确定为中国老人节,赋予了这个传统节日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含义。
      
      “酷”的由来
      
      当英语越来越多地挂在我们的嘴边上时,越来越多的新新词语就因走进生活而开始改变我们的语言,比如说这个“酷”字。表示由衷的赞赏时可以说“酷”;表示某个物品极有风格时可以说“酷”;表示某些人的特立独行时也可以说“酷”;甚至还可以再加上两个字说“酷毙了”。这个“酷”可以说是时下最流行的词汇之一,究其由来,其实这个“酷”字只是英文“cool”的音译罢了。只是它的含义不再仅仅是它的原意“寒冷”。
      有人说第一个说“酷”的人是上世纪中叶美国电影《罗马假日》的女主演奥黛丽・赫本。在电影中,她饰演的公主在把长发剪成短发后,感觉十分凉爽,边摸着自己的后脑勺边道了声:“酷!”因为主演那部电影,奥黛丽・赫本荣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她在影片中的短发造型也成为当时的流行时尚。许多喜欢赫本的女孩子追随心中的偶像竞相剪去长发,当她们用各种各样的心态抚摸自己新剪就的短发时,不由得也学着电影女主角的样子轻轻说了声:“cool!”“酷”这个本意是凉爽、寒冷的词就被用作表示赞叹的用语,成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青少年的街头流行语。当时颇配合了美国青少年的反叛精神,主要用在赞美那些反主流的、冷峻的、坚硬的行为和事物。这个词在传入中国台湾时,被翻译为汉字“酷”。
      “酷”作为流行语传入中国内地时,因为贴合了当代青少年主张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个性意识,很快就广泛流行开采。“酷”成了年轻人赞叹“个性美”的专有名词。
      慕尼黑啤酒节的由来
      
      慕尼黑啤酒节又称10月节,探寻它的由来,那得回到大约200年前的1810年10月。为了庆贺巴伐利亚王子路德维格和萨克森国公主希尔斯喜结良缘,人们在慕尼黑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后来,这种活动方式被每年一度地延续下来,就成了德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慕尼黑啤酒节。时至今日,这个节日已经举办了171届。而越来越多的各国游客的积极参与,不仅使得节日场面越来越弘大、越来越热闹,也使得这个节日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几乎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节日。
      持续时间长是慕尼黑啤酒节的一大特色。从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开始,一直要延续到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因为节日内容丰富。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大约600多万游客云集慕尼黑,共享啤酒节的欢乐。
      狂欢是啤酒节的另一大特色。节日的第一天要举行热闹的揭幕仪式。不仅有来自德国各个州的游行队伍,还有来自奥地利、瑞士、法国等其他国家的游行队伍,穿着色彩绚丽的民族服装或传统古装,载歌载舞。欢乐行进。而慕尼黑市的市长和啤酒酒厂的老板则会乘坐花团锦簇的马车,行进在游行队伍的最前方。游行的最终目的地是黛丽丝草场。一上午的游行必须在中午12点以前结束。因为那是燃放礼炮的吉时。中午12时,随着礼炮12响,黛丽丝草场上鼓乐齐鸣,人声鼎沸,整个慕尼黑市也会爆发成一片狂欢的海洋。
      畅饮是啤酒节的主题曲。开幕式鸣放礼炮之后,会有一个重要而简短的议程,慕尼黑市市长简短致辞后要为啤酒节打开第一桶供大众畅饮的啤酒。这个小议程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啤酒节正式开幕的标志。几乎是与此同时,立刻就有身穿传统服装的啤酒女郎开始用单把儿大酒杯为那些早已等得心急火燎的啤酒客们奉上最新鲜的慕尼黑啤酒。而那些身穿鹿皮背心和短裤的巴伐利亚人则总是端着啤酒杯徜徉在大街小巷,逢人便不断高喊:“干杯!”那源源不断的啤酒如同淡黄的、黑褐的泉水,滋润着所有的狂欢中人。啤酒节期间除畅饮啤酒之外,还能享受到法兰克福香肠和巴伐利亚肉排等正宗的德式美食。
      
      滑板的由来
      
      20世纪80年代一部美国电影《回到未来》引起了巨大轰动。相距30年的文化只有两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摇滚乐和滑板。迈克尔・福克斯的滑板技艺成了影片的巨大卖点。对于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年轻的滑板运动着实是一次大大的推动。走进21世纪,据说全世界的滑板运动爱好者已经超过了1800万。
      专业一点地说,滑板是冲浪运动在陆地上的延伸。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滑板的发源地一定会在沿海地区――美国西海岸。那里也是专业滑板场和极限运动训练基地的所在地。
      生活在海边的青年人都喜爱冲浪运动,但是冲浪运动要受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的限制,常常难遂人愿。于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南加州海滩社区的居民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滑板――在一块长宽各50厘米、厚10厘米的木板上安装了几个从轮滑鞋上拆下来的铁轮子。有了这块滑板,年轻人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在陆上模拟冲浪运动,尽情享受运动的愉悦和相聚比拼的快乐。
      几年后的1962年,有人发明了第二代滑板――板面由橡木多层板压制而成,增加了轮滑转向桥,改用了塑料轮子。虽然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了,但是受材质的限制,还存在着耐磨性不好等各种弊端。直到11年以后,一个名叫弗兰克的滑板好手把聚氨酯轮子安在了自己的滑板上,不仅解决了轮子的耐磨性问题,而且还使滑板能更稳定地转弯、超越地面障碍。他创新的第三代滑板引发了滑板运动的飞速发展。这个时期,不仅滑板的样式固定成了如今的模样,而且还修建了专门的滑板公园,有了泳池滑板热,形成了自己的运动技巧和风格。用年轻人的话说“这是一项极限运动中足够酷的运动”。
      对于滑板的由来,国人还有一个新说法。据说在一个距今三百多年的中国古代鱼缸上,就描画着小孩子玩滑板的图案。一个孩子站在滑板上,动作和现代滑板运动中的一模一样。只是那块滑板是由另一个孩子在前面拉。300年前可能还没有铁轮子吧。据此说滑板是咱们中国人发明的,似乎也说得过去。

    相关热词搜索: 由来 万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