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再回望

    时间:2020-11-21 18:00: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伟冬

    当2013年华丽转身,

    又成为背影,2014年的脚步已经在不远处震颤,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力量并产生强烈的期待。当我们满怀信心迎接新年曙光的时候,旧年的落日余晖依旧灿烂,光彩炫目。当我们回望2013年中国美术所走过的历程,就会发现它的步履是那样的坚实,它的面貌是那样的丰富,它的意义是那样深远。可以这样说,2013年中国的美术界又迎来了收获和喜悦。许多重要的会议相继召开,各种重要的展览成功举办,还有众多的学术活动精彩纷呈,而学术成果也是硕果累累。

    在2013年众多会议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50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中国美术发展的大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人民泼墨挥毫,为时代描绘画卷,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谱写我国美术事业新篇章。会议通过了七届中国美协副主席、分党组书记吴长江作的题为《塑造人民形象 描绘美丽中国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后五年中国美协工作的发展思路和任务。同时,会议还选举产生了以刘大为为主席的新一届中国美协领导机构。

    在2013年召开的其他重要会议还有第二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第七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全国美术馆年会、“山水清晖——王鉴、王翚及虞山派绘画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等。

    6月17日,第二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逸夫图书馆报告厅开幕。在为期两天13场次的学术讨论中,60位艺术学青年学者就论坛的主题“艺术与当代社会转型、域外汉籍与艺术传播、艺术的经典与经典化、艺术品的观看与描述”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期间,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还举办了“圆桌论坛·第三回:艺术学理论的视域与方法”,邀请参会学术嘉宾和青年学者,以“沙龙”的形式就什么是艺术学理论、如何从门类艺术介入艺术学理论研究、如何在各个艺术门类研究中实现打通等话题进行了自由平等的交流与对话,营造了百家争鸣、追求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令参与嘉宾及青年学者印象深刻。

    9月9日,“2013·第七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西安美术馆召开。此届年会的学术主题定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属性及其价值标准”,年会围绕中国当代艺术的属性(即所谓“当代性”的实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思路(方向)、得失,中国当代艺术的评判标准,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关系,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特点,国内有没有后现代批评文本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9月4日,澳门艺术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携手呈献的“山水清晖——故宫、上博珍藏王鉴、王翚及虞山派绘画精品展”在澳门开幕;
    为了更好地营造澳门的学术研究氛围,艺博馆还专门主办了“山水清晖——王鉴、王翚及虞山派绘画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海内外近30位著名专家、学者进行研讨。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美国的会议代表就虞山派的代表人物、承传与影响、地域与时代性、作品分析等研究主题做不同角度的剖析与讨论。研讨会同时得到中央美术学院、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的学术支持,派出师生参加“高等院书画研习交流计划”,这也是2013年度两岸四地最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一。

    10月19日至21日,由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组委会主办、西安美术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在西安美术学院召开。此届年会的主题为“贯穿与跨越:美术史的研究视域”,旨在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下,展现美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样化的面貌和美术史研究多元化的样态,就美术史教育与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12月13日至15日,由文化部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山东省美术馆承办的“2013年全国美术馆年会”在济南举行,来自全国89家美术馆的馆长同聚泉城。同时,还举办了以“艺彩纷呈”为主题的2010—2012年度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成果汇报展,邀请来自全国53家美术馆的优秀展览项目及优秀公共教育推广项目。其中,中国美术馆馆藏名作《父亲》也首次登陆山东,这也是首次结合年会举办这样的展览活动。每年一届的全国美术馆年会是美术界的重要活动之一,本届年会以“美术馆的社会角色与公共文化服务”为主题,传达学习了全国美术工作会精神,总结交流了2013年全国美术馆工作,举行了分组交流讨论会,研究了2014年全国美术馆工作重点,并对下一步美术馆工作的发展提出建议。而在文化部主办的“201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中,中国美术馆的“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走向西部”被评为优秀展览。

    2013年,中国美术界的展事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争相斗艳的态势。主题性展览指向明确,实验性展览开放多元,再加上高端国际交流展的频频亮相,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道又一道视觉盛宴。

    2013年3月,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留学到苏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展览,其是一段难忘的历史,也是一段光荣的回顾。新中国成立伊始,为了加快美术事业及美术教育的发展,国家决定派遣留学生赴苏联学习美术。从1953年到1961年,先后选派了品学兼优的美术留学生7批共33人,主要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雕塑、舞台美术和美术史论专业。在本次展览中,400多件留苏艺术家当年的素描、速写、油画人物、人体和风景写生以及创作稿一一陈列于观众的眼前。除了作品之外,还展出了600多件珍贵文献,包括图片、手稿及实物,真切地再现了那段特殊年代里的火热生活和艰苦奋斗的求艺之路,并让观众进一步认识到留苏美术家群体对新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与作用。

    11月5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鲁本斯、凡·戴克与弗兰德斯画派”是本年度外国展事的一大亮点。佛兰德斯绘画是欧洲17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而彼得·保罗·鲁本斯与安东尼·凡·戴克是这一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师,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是西方艺术史上重要而又辉煌的篇章。此次展览从列支敦士登王室多年的珍藏中精选了100件油画、版画与挂毯,涉及肖像、风景、静物等题材,其中包括鲁本斯的《战神马尔斯与瑞亚·西尔维亚》《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凡·戴克的《热那亚贵族肖像》《玛利亚·德·塔西斯的肖像》,以及昆丁·马西斯、扬·德·考克、勃鲁盖尔家族成员、雅各布·约丹斯等人的画作。

    由中国美术馆和台湾美术馆联合举办的“交互视象——2013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分别于8月和9月在北京和台湾开幕。

    “2013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双年展”秉承面向当代的宗旨,旨在展示大陆与台湾当代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反映两岸艺术家对生活与文化的体验以及對艺术本质的创新性思考,展现两岸在全球化和都市化的语境中艺术创作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展览包括36位艺术家,其中18位来自大陆,18位来自台湾,作品涵盖绘画、雕塑、影像、声音和互动装置等类型。两岸艺术家的作品首次一对一并置展出,让人们看到,在当代艺术领域两岸“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创作特征。展览以“交互视象”为题,探讨两岸当代艺术创作的“观看”方式,呈现当代艺术面对现实景观、文化传统和全球化语境等方面的多维交互所做出的反应,由此强调大陆和台湾参展作品在文化意义和艺术语言上的呼应与对话。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的“社会雕塑——博伊于斯在中国”于9月7日至11月15日向社会开放。博伊斯是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由于出生在特殊时代,其作品既承接二战的欧洲创伤,又下续冷战的社会风云,是二战之后艺术转型的关键人物和代表。博伊斯的创作形式多样,从实验雕塑到行为艺术都有涉及。博伊斯的作品充满神秘和隐喻,毛毡和黄油,其所使用的现成物体,其艺术理念和艺术理想都已成为艺术史上不容置疑的存在。博伊斯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念,进行“社会雕塑”(Soziale Plastik)运动,尝试把“雕塑”这个概念加以扩大,强调动态的艺术创作的过程,进而把其扩展到社会生活之中。此次展览展出了由德国著名藏家博格收藏的200余件博伊斯作品、文献,包括手稿、素描、照片、博伊斯行为表演影像等珍贵的作品和资料。

    1985年前后的新潮美术运动,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以“八五”命名的艺术新潮具有一个重要的历史特征,即它的发生、发展始终围绕着学院。“85与一所艺术学府”于11月22日至12月25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85与一所艺术学府”聚焦1985年前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所发生的一系列艺术事件,通过1985年前后的美术创作与丰富的文献资料展示上世纪80年代艺术新思潮在这所艺术学府中的发生与发展,匡正人们对“八五”美术新潮的简单化理解,在对历史情境的重构中,多维度地再现那场声势浩大的艺术思潮的历史成因,并试图在20世纪中国艺术现代性的整体脉络中,探讨艺术运动的历史与社会涵义。

    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划、主办的“‘向培根致敬弗朗西斯·培根中国首展”无疑是2013年外国展事的又一大亮点。这个展览从12月2日一直延展至2014年1月6日,其间吸引了大量的美术专家和美术爱好者,参观者络绎不绝,现任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也专程来参观了展览。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年)是一位生于爱尔兰的英国画家,其作品以粗犷、犀利,具强烈暴力与噩梦般的图像著称。弗朗西斯·培根扭曲、变形和模糊的人物画使其成为战后最有争议的画家之一。展览展出了近80余幅作品,媒介涉及绘画、素描、手稿及文献等,此次展出的作品来自贝瑞·焦尔的收藏,其中很大一部分出自培根在伦敦最负盛名和传奇色彩的“马厩”画室(7 Reece Mews, London SW7),一同展出的还包括收藏家为培根摄下的大量私密影像,以及培根在伦敦以及欧洲旅行的许多珍贵照片。与此同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还举办了“‘时·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的创作与探索”的大型展览,这也是本年度中国高校教学系统最大规模、最具前瞻性的展览。展览前期准备经历了近10个月的田野考察,是在国际当代艺术语境中对中国高校创作力量的一次检验。展览倡导多元论,强调去中心主义、跨学科、超越主义之争、超越技术思维。此次展览分为“惯性翻转”“形式发问”“媒介冷暖”“智性之桥”4个单元,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域和院系背景最具代表性的28位青年艺术家,参展作品包含绘画、雕塑、装置、行为、影像、摄影等所有类别,表面呈现各个艺术类别的对话,实质是广阔的时空维度中多元艺术观念的共同发声。

    由苏州博物馆举办的“‘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于2013年11月12日在苏州拉开帷幕。文徵明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是吴门画派中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艺术家。其继承了沈周的衣钵,将文人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及其家族的艺术成就对苏州传统文化的养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次展览汇集了22家文博机构藏文徵明70余幅精品力作,内容涵盖山水、花鸟、人物、古木竹石以及篆、隶、楷、草、行等不同书体风格作品,全面展示了文徵明书画风格的主要变化历程。

    8月18日,“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闪亮登场。这个展览以肖像为主,涵盖绘画、雕塑、摄影等作品形态,采用各种媒介充分表现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各个侧面,并进一步尝试引入历史文献、影片等内容,全景式展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展览分主题展和特别项目两大部分,主题展由5个分支单元构成,分别是“具体的人”“内心世界”“身体语言”“社会形象”和“未来生存”;
    3个特别项目为“大芬肖像”“30年小事记”和“艺文中国”。主题展参展艺术家为117人(组),作品数量在300件(组)左右。

    在上海亮相的还有“西岸2013建筑与艺术双年展”。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媒介国际展,其将建筑与当代艺术融合起来,邀请国内外知名建筑师与艺术家共同参与西岸文化前沿的建构,打造西岸建筑与艺术景观。展览由80位国内外建筑大师和68位当代艺术家组成,以“进程”(Reflecta)为题,分为建筑、戏剧、影像、声音四个特展。从西岸所构造的四种文化现象(梦工厂、音乐厅、美术馆、新建筑)出发,对中国最具先锋精神的四种当代(时代)文化进行梳理。此次展出联动建筑与当代艺术的各种门类,融汇声音、影像、空间、装置、表演等创作语言,通过空间营造推动城市建设,通过艺术生产启发未来想象。

    2013年的美术历史及理论研究也是成绩斐然。重要的美术学著作如郑岩的《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李安源的《王鑑〈梦境图〉研究》、封治国的《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王一川的《中国艺术学年度报告(2012—2013)》、吕澎的《如何学习研究艺术史》等都在美术学界广受好评。

    郑岩的《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属于“北京大学艺术史丛书”系列之一,其讲述了古人对于死后世界种种的假设,见于制度、宗教、仪式和书写,更直接呈现于墓葬之中。墓葬既是安置死者肉身的处所,又是建筑、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的集合体,还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在生死这个最大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下,以物质的材料、造型的手法、视觉的语言所营造的具有终极价值的艺术作品。

    由范景中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史研究丛书”,向来以优秀的学术品质蜚声史坛。2013年3月新推出的李安源的著作《王鑑〈梦境图〉研究》便是其中之一。在该著作中,作者围绕《梦境图》生成语境这根主线,考察了王鑑在朝代更替之际的行迹与遭遇,以及其所在太仓文化圈的地域文化特征与艺术创作世界,最终对《梦境图》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其认为,作为中国绘画史上唯一以梦境为创作题材的山水画,《梦境图》运用了集古式的创作手法,对王维的“辋川”意象、赵孟頫、王蒙的艺术语言进行了创意性的转化,其目的在于凸显王维、赵孟頫等失节士大夫在承续《辋川图》母题中的文化身份与象征意义,来影射画家的“两截人”身份与内心焦虑,以及对重塑自我形象的渴望。在《王鑑〈梦境图〉研究》中,“梦境”“母题”“遗民”等关键词贯穿全文,巧妙地将画家、作品与社会有机地链接起来,这便是作者所言的“作品反映社会,社会造就作品”。该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读书》《上海书评》《美术观察》等学术杂志相继发表了多篇书评,对其研究得失做了深入分析。此外,同属该丛书的封治国《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也在2013年出版,该著作是对明代收藏家项元汴的个案研究,分上、下两部分,上编为论文主体,分别从家系、社会网络、鉴藏三方面对项元汴进行综合研究;
    下编为《项元汴年谱》,力图提供一份以项氏为中心的明代书画鉴藏史基础性研究成果。

    2013年7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王一川编著的《中国艺术学年度报告(2012—2013)》,其对2012年度中国内地艺术学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年度扫描,是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后对中国艺术学第一年发展状况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学科基本情况汇集。

    10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著名美术史学家吕澎的又一新作——《如何学习研究艺术史》,其结合作者在艺术史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心得,系统阐述了艺术史的基本知识、学习研究艺术史的素质与准备、如何编撰艺术史等,为有志于艺术史学习和研究的读者提供了一次切实有效的经验借鉴。

    2013年对于中国艺术拍卖界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最为瞩目的当属香港佳士得、苏富比秋季拍卖以及中国嘉德2013年首场拍卖。

    作为嘉德20周年的首场拍卖——嘉德四季第33期拍卖会,吸引众多藏家亲临现场,气氛热烈,经过三天紧张拍卖,于3月25日晚在北京圆满收槌,总成交额达2.9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书画部分总成交超过2.11亿元人民币;
    瓷器、工艺品部分总成交超过6700万元人民币;
    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超过1100万元人民币。

    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2013年秋季拍卖于10月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适逢香港苏富比40年庆典,此次拍卖特别搜罗了一系列在市场上难得一见的珍品佳器以满足藏家的期待,其中首推两个来自日本的顶尖中国艺术品珍藏——“艺海观涛:坂本五郎珍藏中国艺术”和“古城雅韵:京都珍藏清代御瓷”,其中许多珍品芳容难觅,雪藏有半个世纪之久,因此显得格外珍贵。其他精品还包括明成化青花宫盌及弘历宝亲王组玺等,加上常设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五场拍卖共推出超过400件拍品,总估价逾7.5亿港元,约合9600万美元。

    香港佳士得2013年秋拍于11月25日、26日进行。此次拍卖搜罗的690件拍品横跨了多个艺术时期,总估价逾3亿港元。约3900万美元。此次拍卖共取得9.14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是估价的三倍。成交率以项目计算为93%,以成交额计算为97%。其中古代书画成交1.5亿港元,成交率为92%,清代董邦达延续着内地嘉德大观的强劲势头,其画作《石梁瀑布》最终以3260万港元成交,成为专场最高成交价。近现代书画7.21亿元,成交率为93%。本场最大的亮点为李可染的《井冈山》,经过紧张的叫价后,最终以7400万元的价格落槌。此外,张大千的泼彩巨制《闊浦晴岚》以4156万元成交,位列专场第二。香港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国际总监江炳强表示:“今秋三场拍卖共取得9.14亿港元的总成交额,继续巩固了佳士得在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

    回望2013年美术界的各种盛事,一定会增加我们的自信,让我们更加豪情满怀地去迎接新一年的挑战,也会让我们对2014年的中国美术界充满更大的期待。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史教授

    《美术与设计》主编

    (责任编辑:高薪茹)

    相关热词搜索: 再回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