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东治水创新防污与保源措施

    时间:2020-11-21 03:47: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麦婉华

    广东省河流众多,以珠江流域及独流入海的韩江流域和粤东沿海、粤西沿海诸河为主。其因地域、河流差异化大的缘故,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有不同的经验之谈。近日,《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一同探讨广东治水的经验与挑战。

    金秋时节,南粤大地,一派生机勃勃。10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和省长马兴瑞陪同下,先后来到广东潮州、汕头等地调研。期间,习近平来到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的广济桥。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年间,横跨韩江两岸。在广济桥漫步可把韩江景色尽收眼底。习近平强调,要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

    10月26日,记者一行来到广济桥,眺望韩江景色,只见韩江宽阔的江面水质清澈,还有不少小鱼畅游。据悉,韩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在广东如韩江水质优越的还有西江、北江等。这些河流都是广东重要的水源地。

    但另一方面,广东也有一些“顽劣”水质的河流。记者从生态环境部全国地表水9月月报了解到,广东的榕江北河和深圳河为重度污染;而在8月月报中,小东江和深圳河为重度污染。在珠三角、粤东、粤西一带仍有这些典型污染河流值得关注。

    从上述的差异看来,广东因地域、河流差异化大的原因,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有不同的经验之谈。其作为经济大省,多年来GDP位居第一,且有众多先行先试的经验。作为众多领域的先行者,广东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当仁不让,需要发挥“带头作用”。那么,具体来说广东的水环境治理如何?有哪些亮点与难点?又有哪些值得其他地区参考的地方?

    近日,《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一同探讨广东治水的经验与挑战。

    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发展影响水环境

    “广东省河流众多,以珠江流域及独流入海的韩江流域和粤东沿海、粤西沿海诸河为主,集水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9.8%,其余属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智森介绍。

    据了解,广东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614條。独流入海河流93条,较大的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等。全省降水时程和地区上分布不均,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95%。广东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30亿立方米。除省内产水量外,还有来自珠江、韩江等上游从邻省入境水量2361亿立方米。

    然而,广东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爆发性增长,造成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环境承载力。因此,水污染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水环境管理处处长李新科表示, 广东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实施碧水工程计划、珠江综合整治、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特别是2015年国家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履行新一轮水污染防治工作省级牵头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聚力地表水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加快推进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污染治理各项措施,全省上下形成众志成城治污攻坚的良好态势。

    具体来说,现阶段广东是如何聚力地表水国考断面达标攻坚?首先,强化组织领导是关键。广东成立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李希书记任第一总指挥,马兴瑞省长任总指挥;李希书记、马兴瑞省长任“双总河长”,2018年和2020年分别发布两个“1号令”,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牵头挂点督导茅洲河、练江两条污染最严重河流,其他省领导也分别挂点督办7个劣Ⅴ类国考断面。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召开省委书记、省长出席的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会。

    加强系统谋划。广东制定实施《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责任分工、路线图、时间表。完善协作机制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跨城市的河流。省政府建立广佛跨界河流、东江及练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适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建立茅洲河、淡水河流域污染整治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持续督导帮扶。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成立地表水达标攻坚办公室,持续深化“一市一策一专班”,由厅领导带队开展达标攻坚督导,每月组织技术专家赴实地服务指导。围绕重点攻坚国考断面制定“一图一表一方案”,建设“挂图作战”系统平台及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督导管理工具,动态跟踪水质现状、重点污染源、污水处理厂、黑臭水体治理、重点工程项目进度等情况,推动形成精细化管理。

    广东还综合运用约谈、挂牌督办、城市水质排名等手段来强化责任落实。2018、2020年,广东省政府约谈断面水质明显下降的市政府负责同志,定期向省领导报送并在省主要媒体公布水环境质量信息及排名。先后对江门市鹤山产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问题、汕头市贵屿地区污染综合整治问题、揭阳市揭东区榕江北河流域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问题实施挂牌督办,经过整改后均按程序完成摘牌。

    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生态环境部全国地表水每月都会有月报,在重度污染的名单里经常有广东某些河流的出现。但是,前几年在重度污染名单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茅洲河和练江却在近年来发生了变化。这得益于广东加快推进重点流域以及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

    刘智森认为,推行全流域系统治理新模式成效显著。以茅洲河、练江、小东江、淡水河、石马河、榕江、东莞运河等流域为重点,实施控制单元管理,统筹干流、支流、城市建成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岸上岸下治理措施同步开展。充分发挥央企、省属国企“大兵团、机械化作战”优势,打破以往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传统模式,集中攻坚、科学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以茅洲河为例,深圳采取EPC模式(即交钥匙工程,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实行“地方+大国企”的“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2016年,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EPC项目全面启动,此后多个大型央企相继加入。据统计,茅洲河流域,高峰期每天施工人员超过1万人,最高单日敷设管网4.18公里、单周24.1公里,刷新全国纪录。

    而且近年来,广东还着重抓好工业水污染防治。累计排查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10万余家,每年组织在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环境执法和排水许可管理,切实从源头控制污染源排放组织。同时,全面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全省已建成城市(县城)污水厂379座,处理能力达到2700万吨/日,处理能力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其中“十三五”以来新增772万吨/日。全省现有城市污水管网达到7.1万公里,其中“十三五”以来新建成3.6万公里。全省1125个建制镇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覆盖839个,覆盖率达74.6%。

    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必不可少。李新科说,广东印发实施《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实施方案(2019-2020年)》,出台《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引》,加快推进17个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建设,全省5.9万个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达38.77%。全省已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并依法依规完成清理整治,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已提前完成国家资源化利用年度考核目标。

    “而城市也要强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如今,全省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525个城市黑臭水体,根据各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牵头部门自评上报已有523个达到‘初见成效,其中广州、深圳等19个城市建成区全部消除黑臭水体。深入实施全省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成东江、韩江干流367公里河段省级现场排查试点,结合重点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工作,率先在汕头等5市6个流域启动地市级排查专项行动。”李新科介绍道。

    创新饮用水源和优良水体保护措施

    饮用水源的保护关系着广东超一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民生之大计。所以说,饮用水源的保护是水治理不可缺少的一环。广东在这方面怎么做?

    记者了解到,广东全面系统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优化调整工作。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和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和优化调整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提前介入,加强对线性重点项目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事项的调研和指导。全省已有20个地市的水源保护区优化调整方案经省政府批复实施。

    持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成全省县级及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督促各地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立保护区标牌和警示标志,形成报告并通过生态环境部验收。加快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全省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违法项目和违法建筑的清理整治工作。开展地级以上城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专项行动,排查发现的环境问题已全面完成整治。

    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合广东省水利厅转发《关于推进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各地对“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源地进行调查评估和摸底排查,依法依规推进“千吨万人”乡镇及以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加强东江、西江等优良水体保护工作中,与上游省份签订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框架协议。广东建立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粤桂九洲江、粤闽汀江-韩江、粤赣东江等流域开展生态补偿,累计向上游省份拨付资金9.98亿元。完善省内区域生态补偿体制,以省内东江流域为试点推进省内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建立省内东江流域上下游“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体系,制定《广东省东江流域省内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印发。

    韩江正是上述措施有效实施的例子。潮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吴育墩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介绍,2016年3月,广东、福建签订《关于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实行“双向补偿”原则,即当上游来水水质稳定达标或改善时,由下游拨付资金补偿上游;反之,若上游水质恶化,则由上游补偿下游。粤闽两省每年各出资1亿元,作为生态补偿资金。另外,2019年12月,广东省韩江流域管理局与汕头、河源、梅州、潮州市生态环境局、水务局签订了《关于加强韩江流域水质保护工作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备忘录》对各方在加强水质监测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據的共享、建立流域水污染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协调沟通机制、建立涉水污染问题线索通报处置机制、涉水联合执法机制等7个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

    刘智森总结,近十多年来,广东治水是取得了好成绩的,主要表现在GDP增长了5-6倍,大江大河水质持续保持良好,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水体比例在经济大省中长期稳居前列。

    据悉,“十三五”以来,在广东经济总量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西江、东江、北江和韩江等大江大河水质优良,珠江流域水质在全国七大流域中位于前列,地级以上城市和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均100%达标,茅洲河、练江等重污染河流水质显著改善,入海河流国考断面水质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

    “十四五”需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

    “总体看广东水环境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水生态环境保护还存在突出问题和短板,任务依然繁重。”李新科说。

    具体来说,挑战包括哪些方面?首先,水污染治理设施短板依然存在。不少地方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管网建设不平衡、不完善导致污水处理厂未充分发挥减排效益。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还不够高,养殖废物和畜禽粪便资源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排放还有大量工作需要落实。

    其次,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治水、治污与城市更新改造、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等的结合需要进一步加强。广东主要江河都处于下游河段,上游来水水质直接影响广东水环境质量,跨省流域联防联治仍需加强。

    此外,建成区外的黑臭水体和一些重污染支流整治任重繁重;治水投融资机制薄弱,过于依赖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刘智森认为,面对上述难点,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在“十四五”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以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创新机制体制,一河一策精准施治,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确保重点河流长治久清。

    他建议,加强流域系统治理。应以流域为单位,全流域统筹水生态环境保护,在截污治污的基础上,加大水系连通和生态修复力度,岸上岸下治理措施同步开展。同时,将水环境治理与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相结合,注重与两岸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发展的衔接。

    另外,要全面控制污染源排放。着力提升生活污染治理效率,一盘棋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和配套管网建设,推动污水处理设施效能不断提升。切实加强工业水污染防治,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全覆盖,严厉打击偷排、超标排污企业,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畜禽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

    进一步强化保护生态环境力度刻不容缓。广东应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充实一线环保力量。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法规和制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治水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多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构建全民行动格局,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认识。(欧阳昊、钟奇振、黄泽欣对本文亦有帮助)

    相关热词搜索: 治水 广东 防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