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川方言动量词“火”、“火色”源流浅探

    时间:2021-01-09 04:32: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四川方言口语中常见的动量词“火”最早见于《古今小说》,其产生可能与火枪、火炮的发明有关。而“火色”则是“火”添加无实义词尾“色”的产物,二者的用法基本一致。“火”与“火色”在口语中经常与“一”搭配作状语,具有副词性质,呈现出语法化趋势。

    关键词:四川方言;火;火色

    作者简介:何婧雅(1996-),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古及近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3--03

    “火”和“火色”是四川方言区广泛使用的两个动量词。王文虎主编《四川方言词典》收录词条“火”:“(量)次,下,用于开枪或开炮,每打一发,叫一火。”“火色2”:“(量)表动量,相当于‘下子。”[1]

    “火”,本义为物体燃烧所发的光和焰。《说文》:“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汉语大字典》罗列了“火”的十六个义项,其中却并无“火”的动量词用法,《现代汉语词典》中也并未收录这一义项;“火色”,《汉语大词典》收录四个义项,同样不见动量词用法。四川方言动量词“火”、“火色”从何而来?二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本文将尝试对这两个問题进行简单探讨。以下所列古代汉语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古代汉语语料库。由于“火色2”作为方俗词汇,不见于一般的历史或当代文献,涉及“火色2”的语料均来自新浪微博。

    《四川方言词典》“火”条:“(量)次,下,用于开枪或开炮,每打一发,叫一火:持枪人众向天空周围乱开了几十火,接着奔向后台。(龙82·2·79)|小果举起了弹弓子就一火,打了它的鸡脚脚。”

    四川方言中动量词“火”远不止用于开枪或开炮,行房事可以用“火”,用拳头打人也可以用“火”。数量短语“一火”可以用于所有暴力击打他人的语境当中,“给你一火”相当于“打你一下”。

    “火”的动量词用法,最早见于《喻世明言》卷三:“见了金奴,如何这一次便罢?吴山合当死,魂灵都被金奴引散乱了,情兴复发,又弄一火。”早期的动量词“火”,主要出现在通俗小说中,用于指代房事的行为次数,如:

    (1)两人说得着,已觉道快活,又弄了一火,搂抱了睡到天明。

    (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2)知观弄了一火,已觉倦怠。吴氏兴还未尽,对知观道:“何不就叫太素来试试?”知观道:“最妙。” (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这一用法在现代依然广泛存在,不仅四川方言区,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此用法。

    但《喻世明言》之前,各种文献中的短语“一火”并无表示动作进行了一次的含义,这个用法仿佛是突然出现的,且在“三言二拍”之外,无论是同时期还是后世的知名白话小说中都几乎没有其他相同的用例。到了清代小说《绿野仙踪》里,数量短语“一火”已经不与房事关联:

    (3)鹅头道:“张二哥,与其闲坐着,我且和你去说一火。”同寓的几个人帮说道:“这是最好的事,说成了,我们还要吃喜酒哩。”鹅头拉了张二入对门去了。

    除去表示古代兵制单位的“火”和表示家中物件的“一家一火”,在表动量的“一火”之外,“一火”主要是数词“一”和名词“火”的结合,表示“一把火”、“一团火”,但是在句子中的成分有渐渐由谓语向状语、补语发展的趋势。

    (4)两载之闲一火。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发之。适人除火而复攻。县火复下。适人甚病。故引兵而去。则令我死士。左右出冗门。击遗师。

    (春秋 《墨子·备梯第五十六》)

    (5)每晨及夜平安,举一火;闻警,固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

    (唐 《通典》)

    (6)此子西上,途过郑州,去州约五十里,遇夜迷路,常有一火前引,而不见人。

    (宋 《太平广记·崔蔚子》)

    (7)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唐 吴融《废宅》)

    (8)久之,珠玑充积内库。所居殿宇梁栋帘箔,率以珠为饰,穷极华丽。及王师入城,一火而尽。

    (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9)倪见火势难遏,即欲出户逃命,奈何遍室烟迷而不能出避。须臾,人屋一火而尽。

    (宋 鲁应龙《闲窗括异志》)

    (10)王臣道:“叵耐这孽畜无礼!如乞越发不该还他了!若再缠账,把那祸种头一火而焚之。”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1)宋张咏在蜀日,有术士上谒,自言能煅汞为白金。张曰:“若能一火而煅百两乎?” (明 曹学佺《蜀中广记》)

    (12)唐状元道:“夫人之言有理。只一件来,今日饶他是自家出来,也要烧他一火,挫折他的锐气,教他不敢于视于我。”……到了明日,唐状元又同着黄凤仙领了一枝得胜之兵,先到关下,摆成了阵势。黄凤仙道:“今日再烧他一火何如?” (明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

    以上例(4)-(6)中,“一火”都作谓语,语义上也无法用“一下”替换。但例(7)-(11)中的“一火”则作了状语,其中例(11)中的“一火”用数量短语“一次”、“一下”替换在语义表达上也基本相同。到了例(12),“一火”已经被用作补语,表示动作“烧”的行为单位,这里的“火”也成为了由名词临时借用的动量词。短语“一火”的演变总体上经历了[-定数][+动作][+时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火”的本来意义逐渐虚化,语法功能上也开始向“一下”靠近。

    虽然“一火”在语法和语义功能上逐渐向数量词“一下”靠近,且出现了将“火”临时借用为动量词的情况,但二者在语义上仍然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用例中的“火”仍然不是专用的动量词。

    “火”作动量词的直接来源,可能与火枪、火炮的出现有关。《四川方言词典》“火”条释义:“用于开枪或开炮,每打一发,叫一火。”虽然现代四川方言中的“火”已经远不仅用于开枪或开炮,但这很可能是量词“火”的本义。

    火枪最早出现于公元1132年,由南宋军事家陈规发明,而世界上最早的火炮火石炮则出现于公元1163年。在宋、金的文献中,都有火枪、火炮大规模装配军队使用的记载。《金史·列传·卷五十七》:“五月五日,祭天。军中阴备火枪战具,率忠孝军四百五十人,自南门登舟,由东而北,夜杀外提逻卒,遂至王家寺……持火枪突入,北军不能支,即大溃,溺水死者凡三千五百余人,尽焚其栅而还。”《齐东野语》卷十八:“是岁五月,汉水方生,于二十二日稍进团山下,越二日,又进高头港口,结方阵,各船置火鎗、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可见在南宋水战中,火枪火炮是与弓弩地位相同的远程武器,已经在军中大规模使用。

    而到了明代,火枪的使用更为频繁,甚至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冷兵器弩的地位。《皇明名臣经济录》卷十七兵部四:“自古用弩以取胜,见于史传者,不可胜纪。今世则惟用弓矢,而所谓弩者,队伍之间不复用矣。意者有神机火鎗之用以代之,故不复置与?”而火炮的使用也是常态,《皇明通纪法传全录》卷二:“俞通海复乘风发火炮,焚?舟二十余艘,彼军杀溺者甚衆。”

    以火器发射时必然出现的“火”指代火器的发射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正如“开枪”、“开炮”也被称作“开火”,名词“火”,也因此引申出为表示开火动作次数的动量含义。而“火”的使用范围被扩大到一切打人的语境,可能是由火枪、火炮弹药通过打击实现杀伤的作用原理引申而来。由于物理机制较为接近,“开枪”和“开炮”常与房事联系。在现代汉语中,这种联系仍然十分普遍,由于汉语语境中,与性有关的名词在一般场合都属于不雅、禁忌之辞,因而常常以相似的事物代指,“打手枪”、“约炮”等词语,现在仍在各种非正式的场合中被广泛使用着。以“一火”指代房事行为,原理可能正与此相同。

    “火”作为动量词表示房事的行为次数,可能也与中医五行理念有关。“火”在中医指引起烦躁、发炎、红肿等症状的病因,中医认为肾属水脏,一般不会轻易上火,只有阴液亏损才会产生虚火,因而火与房事有暗合之处。通俗小说中常常将发泄性欲委婉地称为“出火”:

    (13)那个贾琏,只离了凤姐便要寻事,独寝了两夜,便十分难熬,便暂将小厮们内有清俊的选来出火。

    (清 曹雪芹《红楼梦》)

    《四川方言词典》“火色2”:“(量)表动量,相当于下子:小伍扬起沙袋正准备再给桐花头上来一火色,就听见远处传来干柴棒子的呼唤声。(收85·18·9)”

    “一火色”是四川方言口语中频繁出现的数量短语,但在各种书面表达中很难见到。“火色”作为动量词,几乎不与“一”之外的数词搭配,且在句子中常作状语,表示时间短暂或事发突然(以下语料均来自新浪微博):

    (14)发了工资荷包都还没放热火也,一火色就没得了,花钱如流水,穷。

    (15)男人才是一种难以理解的生物吧,一火色就喝掉一只二马仕啊败家爷们儿。

    (16)真的,哪都不如我们成都好,一火色就把我辣醒了。

    (17)玉米库存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它的涨会很纠结,不会像黑五类一火色就冲上天了!

    (18)虽然很讨厌坐车,但是今天路途上碰见的人还是都充满了正能量啊,今天有一种一火色遇见各种故事的人的感觉。

    (19)今天最多只能看最后一集二十分钟,不能看再多了!忍住了!明天一火色看完!

    (20)自己做的就是好吃……一火色吃了四片。

    (21)一火色忙的感觉要天天通宵了。

    (22)一年过两次生得奇葩的我,差一点就吹两回蜡烛。昨晚风的助力,直接愿望都没许好,就一火色全部灭掉了。

    (23)第一次搬家真的搬得心力交瘁……真的想一火色都甩了!!!

    (24)山西阳高的杏脯好吃惨了,之前同事分给我吃过,我一直说买都忘了,今天想起就一火色买了四箱,也不晓得热量高不。

    由例(14)-(24)可见,“一火色”作为固定短语用作状语时,常与“就”、“全”、“都”等副词搭配,也可以直接修饰动词,表示时间短暂或动作迅速,相当于“一下子”。“一火色”在句子中主要充当状语,但也有作补语,相当于“一次”、“一回”的:

    (25)我大重庆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必须要年轻一火色!

    (26)2019年的愿望和2018年和2017年以及2016年是一样的。都看今年这一火色了。

    此外,“一火色”还可以和指示代词“这”搭配作主语,用来回指上文中提到的某些事件,相当于“这下”:

    (27)这一火色,把我整清醒完了,好想现在就去医院体检,反正都睡不着。

    (28)嘞一火色真的是要吃不起饭老哟。

    除去动量词“火色2”,四川方言中还有名词“火色1”:“(名)火候:这一回,真要劳你神代我看看火色了。”“火色”从字面上看应是“火的颜色”之义,引申可得“赤红色”、“火候”等意义。历史文献中表示字面意义及其引申义的“火色1”广泛存在,却不见动量词“火色2”的用例:

    (29)师旷对曰:“汝声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寿。”(戰国 《逸周书》)

    (30)须臾,引入堂中。其幔是青布,遥见一灯,火色微暗,将近又远,疑非人也。(宋 《太平广记·薛矜》)

    现代四川方言中“火色1”还有比喻关键时机或政治气候的含义[2],显然也是从“火候”义引申而来:

    (31)郝达三去拜候了葛寰中回来,也说葛寰中很高兴王棪之劳而无功,訾议他把火色看差了。(李劼人 《暴风雨前》)

    很显然,历史文献中所见诸多表示颜色、火候的“火色1”与四川方言动量词“火色2”并无引申关系,不是“火色2”来源。两个“火色”并非一词,动量词“火色2”是假借的产物。

    由于动量词“火色2”不见于历史文献,其来源的考证也就十分困难,只能根据其目前的使用情况进行推测。

    相关热词搜索: 量词 源流 方言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