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工作总结 > 正文

    落实全国人大爱国者治港决议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心得体会

    时间:2021-03-11 00:02: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达达文库编辑按】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全面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 伍俐斌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必然要…小编为您整理了《落实全国人大爱国者治港决议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心得体会》,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全面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

     

        伍俐斌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必然要求。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香港工商界访问团时就强调“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因此,“一国两制”方针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爱国者治港这一基本原则。作为“一国两制”方针具体实现方式的香港基本法也是如此。2014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强调“爱国者治港”。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爱国者治港”。
        “爱国者治港”原则随着“一国两制”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201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规定“依法宣誓”——即拥护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别行政区是爱国者治港的法定要求和条件。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首次以法制方式落实“爱国者治港”。2020年11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爱国者治港”的底线标准和政治规矩。
        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香港自回归以来,总体上保持了繁荣稳定,“一国两制”方针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一国两制”的实践过程并非完全一帆风顺。在香港社会始终存在一种错误、歪曲理解“一国两制”的声音。少数反中乱港分子在境外势力的支持下,煽动暴力,甚至鼓吹“港独”,妄图以“揽炒”、瘫痪政府等方式,抢夺香港管治权。还有一些人企图利用香港选举制度的漏洞,进入体制内夺权。如果“爱国者治港”原则得不到落实,让反中乱港分子有机可乘,“一国两制”实践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将会受到严重威胁,香港的繁荣稳定和香港同胞的民生福祉就会受到严重破坏。
        坚持“爱国者治港”,必须尊重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国家宪法确认了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也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创立者和领导者。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指出,“我们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也是在国家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谁能够制定这样的政策?没有哪个人有这个胆识,哪一个党派都不行。”因此,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一国两制”方针,就没有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考虑到香港的特殊情况,邓小平关于“爱国者治港”的系列讲话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爱国不要求爱党,也不要求爱社会主义。但这种包容性不是没有限度的,而是有一个底线,就是行动上不能在香港制造混乱,不能搞“两个中国”。也就是说,对于香港的“爱国者”,不以爱党、爱社会主义作为要求,但即便如此,也要求尊重党的领导、尊重国家整体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某些人以“爱国不爱党”为幌子,故意将“爱国”与“爱党”相对立,实际从事着反党、反社会主义、反国家的破坏行为,这就突破了底线,违背了“爱国者治港”原则。
        总之,“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本质特征,是“一国两制”方针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障。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落实爱国者治港,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李环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副所长
        3月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会议议程,第七项为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的议案。这是继去年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之后,又一重要涉港决定,呼应了近日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夏宝龙的讲话及香港当地有关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讨论。
        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核心是确保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港”在上世纪80年代“一国两制”诞生之初,就萦绕于设计者的脑海。因为回归必然涉及到治理或曰管治的问题,在香港复杂多元的政治环境中,由什么样的人来管治香港,决定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
        当年邓小平提出了港人治港的界限和标准,即特区政府的主要成分是爱国者,而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稳定;
    不要求他们都赞成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这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标准,这样的标准离不开当时领导人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现实情况。而即便按照这样宽泛的标准,尊重自己的民族,不损害香港的繁荣稳定,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适用。恰如夏宝龙主任在近期的讲话中所言,爱国者必然真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然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制度和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必然全力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
        香港回归二十多年,挺过金融危机,经过三次政改,遭遇数次重大社会风波,当下仍面对疫情困扰。“一国两制”在成功实践的同时,也遇到激进分离势力冒起、“港独”分子一度被选进立法会、“修例风波”中频现街头暴力违法事件等令人忧心的情况。而在这二十多年里,整个国家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伴随着香港和内地变化的还有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大国博弈的加剧,令香港成为“战场”之一。
        在一个“国内外环境正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治理香港,在香港出现激进分离势力的情况下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就成为必然选择。而实施香港国安法,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完善选举制度,重申由爱国爱港者治理香港,就成为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主动作为。
        香港“一国两制”行至中程,坚持与完善是一体两面,是为了走得更稳、更远。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如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

     

        文|林先扬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教授、博士
        

        创新生态圈通常以机构和平台为载体,通过整合多种创新资源,形成基于若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载体,并借助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等构成协同互补和共生作用的体系。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转化能力不俗,拥有200多万在校大学生,2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4.6万家高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如何以创新生态圈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培育更强的创新能力,打造更高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提质扩容增效发展的核心命题。
        

        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创新方案。全球大部分的大湾区都是国家实力的代表,也是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它们不仅在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走在前列,而且在创新产业的发展上都具有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比其他大湾区更健全的人才、资金、政策和供应链基础,但相对欠缺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圈。我们需要一个综合的视角,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湾区创新发展新方案。并探索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聚合更多创新资源并深度开发与利用,实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的中国特色创新方案的试验区与示范区。
        

        助力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全球大湾区发展将从区域中心节点功能演进为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功能,科技创新成为主导功能,并推动功能转型升级,这也意味着全球大湾区发展进入4.0创新发展阶段,也是最具创造性的发展阶段。国外大湾区创新生态圈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内部要素的关联互动以及本身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粤澳港大湾区要强化谋划和布局创新生态圈所需要的产业空间与平台建设,引领中国产业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因此,要创新跨地区的科技创新制度建设,促进海内外人才、资金与技术等便捷流动。同时,以示范发展与对外开放发展的功能引导高中端产业与空间的深度融合与提升。
        

        助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相对完备,产业集群效应相对突出,这些年也不断通过三地在科技创新发展的人才供给与交流、平台共建与共享、相关政策出台与支撑等促进科技深度合作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建设创新生态圈有利于整个大湾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能够促进更多的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加速湾区内部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的融合发展。要注重创新生态圈核心企业与独角兽企业的培育与引进,构建多类型、多体系、多维度的创新网络,努力发展成为集科技-产业-金融-人文等多位一体的复合型湾区。
        

        助力整合与利用内外高端资源。创新生态圈建设需要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来获得更灵活的市场制度,并以激活创新主体为重点,突破区域的界限从全球空间范围内掌控和利用资源,抢占产业创新高地,提升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以全球市场为导向推动城市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应基于现有的产业与科技基础,在内外合作上加大与国际资源链接及共享,形成更多的资源汇集与利用,进一步提升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资源利用。
        

        助力提升与优化要素空间组合。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要素架构的思考,有必要从创新环境、创新空间、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模式等角度深入创新生态圈生成规律,特别是基于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的特点提出发展要素变化特征。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类科技人才、科研校所、技术中心、资本机构、重大科技设施、实验室、政务服务环境、社会环境等要素空间的组合是创新生态圈的重要支持力量,需要以要素和机制为基础,结合整个大湾区发展的变化趋势与要求,提出相应的资金、财政、税务、人才、土地、产业政策等配套体系,还需要包括教育、生态、健康、医疗、休闲、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体系的建立,为整个湾区企业与人才提供更为高质量的保障,共同推动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促进创新生态圈持续发展。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美终止对港三协议是霸凌主义的自戕

     

        文|张敬伟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美国国务院日前宣布,美国暂停或终止三条与特区政府的双边协议,包括引渡逃犯、移交被判刑人士,以及国际船舶营运收入互惠免税待遇。美国此举并不令人意外,因为美国将香港视为中美博弈的棋子,以打击香港作为遏制中国的策略之一。尤其是,在香港国安法出台之后,美国开始对维护国安的中央和特区官员进行制裁,而且加大支持以黎智英为首的反对派。此外,美国还纠集了“五眼联盟”发出对港威胁的“同一声音”,实施对港打压的共同行动。
        

        在美国对华政治、经济、科技、贸易实施系统性打压的现实下,美国暂停或终止对港三协议,也自然成为美国霸凌主义的选项之一。香港是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单独关税区,并实施“一国两制”。
        

        美国对港制裁,尤其是将香港视为对华博弈棋子,顶着的是维护香港“一国两制”和保护香港人权的名号,但对港制裁手段却凸显美国的虚伪和戾气。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暂停或终止对港三协议,并非美国对港所谓优惠措施的暂停,而是单方面暂停或终止双方平等协商达成的协议。简言之,美国暂停或终止对港三协议是单方面违约,因此美国暂停或终止对港三协议的所谓制裁,不仅是霸凌主义行为,也是违反国际条约的恶劣範例。
        

        数据显示,1998年香港与美国的移交逃犯协定生效以来,特区政府移交美国69名逃犯,远高於美国向香港特区移交的23名逃犯。这意味着,美国对港制裁将对美国伤害更大。毕竟,潜逃到香港的美国罪犯无法引渡回国受审。
        

        若美暂停或终止引渡逃犯、移交被判刑人士,那麼美国犯人将无法在美服刑,其家人探望也要付出不菲成本。因此,美国的做法不仅有违该国经常渲染的所谓“人权”,美国暂停或终止引渡逃犯、移交被判刑人士,除凸显美国政府言行不一自我否定,更突显美国的虚伪、政治挂帅,“美国优先”才是其功利主义的选择。
        

        至於暂停国际船舶营运收入互惠免税待遇,美国更是公然违反WTO的基本原则。香港是全球自由港,拥有单独关税地位,美国暂停国际船舶营运收入互惠免税待遇,是对香港单独关税地位的公然侵犯,也是对WTO基本原则的悍然冒犯,凸显美国霸凌主义的无处不在。其实,美国不断的“退群”和发动贸易战,却使美国离心离德,即使在西方盟国那裏,也失去了号召力。因此,霸凌主义是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自伤自戕。
        

        在制裁香港问题上,除了“五眼联盟”的步步紧跟,其他西方国家则和美国搞的小圈子拉开距离。即使英国,政界和媒体也警告约翰逊政府不要做美国廉价的附庸。毕竟,国际社会的眼睛是雪亮的,香港在各个方面都不比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差,美国制裁香港是纯粹基於对华博弈的需要。将香港当棋子──甚至不惜通过制裁把香港变成“弃子”和“死子”,不仅会让中美关係更为糟糕,破坏香港的繁荣安定,也会让美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统计显示,现有1000多家美国公司在港开展业务,约8.5万名美国公民在香港生活;
    过去10年,美国对港贸易顺差累计高达2970亿美元……不承认香港的单独关税区地位,美国贸易顺差会受到影响,这和特朗普政府追求的贸易利益背道而驰,在港企业和美国人更是直接的受害者。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罗冠聪现象折射英国对港“殖民长影”

     

        田飞龙 北京航空航天法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

        

        在“末代港督”彭定康的鼎力安排与操作下,乱港分子罗冠聪再次粉墨登场,进入“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票选。2020年是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的重大年份,从香港、中国到世界发生了那么多大事,有那么多新闻点和新闻人物,为何彭定康对罗冠聪情有独钟,一推再推呢?
        

        作为香港“时代革命”的小人物,罗冠聪偶然进入了西方“新冷战”的大布局,而彭定康自觉充当了无限包装罗冠聪的政治推手角色。彭定康并非真正厚爱香港或罗冠聪,他在香港回归以来的所作所为满足的不过是英帝国日薄西山的“殖民虚荣心”,他在精神上始终是英国的殖民一代,对罗冠聪的用心用情不过是其“殖民长影”的自然投射而已。
        

        为什么是罗冠聪?这里显然存在一个“代理人挑选”过程。罗冠聪代表了香港本土派青年精英的若干关键特征:其一,隐瞒内地早期身份,宣扬极端本土价值,属于精神上受到西方深度影响和塑造的香港人;
    其二,积极参与香港学生运动,成长为学生领袖之一,在政治立场和论述能力上相对凸显;
    其三,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及国际交往能力,以“香港青年”身份到处窜访,污蔑“一国两制”和中央管治行为,有效配合了西方的新冷战布局;
    其四,2016年参选立法会,以23岁之优势成为香港历史上最年轻的议员,尽管由于宣誓违法被取消资格,但具备了反对派中的政治代表性和议价能力;
    其五,香港国安法下,有人留守,有人跑路,罗冠聪属于港独“国际路线”的重要代表,是英美势力重点培养的运动骨干。
        

        在包括彭定康等西方政客的包装和安排下,罗冠聪的各种“机遇”和“荣誉”纷至沓来,而他自身一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这种外部势力营造的“光环”下日益迷醉,失去自我;
    另一方面则与香港的“一国两制”及民主运动渐行渐远,南辕北辙,日益脱节。罗冠聪日益成为一个“政治木偶”式的符号,被西方政客反复操弄,满足于西方在国际舆论及干预香港事务上的各种需要,他只是配合表演而已。罗冠聪的政治悲剧在于,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所求为何,曾经接受的民主理论教育是浅表的,未经与“一国两制”及严格的法治价值相平衡和兼容,后又受到外部势力过度的包装与蛊惑,两脚离地,漂浮无定,根本把握不住自身的政治命运,也谈不上对香港民主的建设性贡献。
        

        彭定康的推波助澜,折射了英国对香港的某种“特殊情感”,这种情感根源于长期的殖民历史以及英国作为史上最大殖民帝国的道德骄傲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殖民者情结。在这一特殊历史情结的作用下,彭定康本人长期从事着延续英国影响力、扶植本地代理人及破坏“一国两制”与中央依法管治的对抗行为。其负面后果至今未能消除:其一,彭定康的“末代港督”治理行为是以帝国撤退计划为中心的,包括推动激进直选、居港权计划、人权法案的凌驾性实践、机场财务计划、弱化政府能力的修法计划等等,为香港和平回归及回归后治理制造了诸多深坑和陷阱;
    其二,回归以来,彭定康保持了对英国涉港政策的影响力以及高频率的干预性言行,以“末代港督”的旧身份继续在港推行“代理人统治”,左右香港政局发展,严密戒备“一国两制”下爱国者治港的正常进展以及中央管治权的正当行使;
    其三,长期协调、物色及培养香港青年中的反对派骨干,牵线搭桥国际资源支持香港本土主义蔓延扩散,推动香港问题国际化及香港抗争“国际路线”的形成,对香港管治恶化及外部干预的深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四,无节制利用自身在香港殖民末代治理过程中积攒起来的外部资源和香港本地资源,以“两制”对抗“一国”,帮助香港反对派追求“完全自治”的政治进程与目标,离间和破坏香港泛民主派与政府的正当合作及朝向“忠诚反对派”的理性转化。
        

        彭定康的种种行为,似乎构成了整体的一幕“殖民长影”的政治戏剧,对传统泛民如陈方安生、李柱铭等人,以及本土激进派如罗冠聪、黄之锋之流,逐渐产生了隔代影响力和长久支配力。为了延续英国对港影响力和干预力,彭定康似乎并无确定性原则,两面下注,既支持传统泛民在体制内抗争,也帮助激进本土势力在体制外对抗,而他本人就像这场干预大戏的导演一样,坐看风起云涌,香港变乱,将两代香港民主派操弄成提线木偶。
        

        回到《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的闹剧,这是西方政客干预香港事务的惯用手法了。2014年占中运动捧出了黄之锋,使之成为《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人物,并获评为“年度最有影响力青少年”。但黄之锋某种意义上属于街头打拼的学渣型人物,难以满足西方政客包装香港青年民主领袖的升格需求。罗冠聪填补了这一空白,在今年冲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以便被进一步塑造为香港精英青年的政治代表,在国际空间获得更大的存在感、影响力和认受性。类似的全球人物评选本身已经不是促进和解、团结与共同发展的理性过程,而是政治化滥用西方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优势的冷战技法,其评选结果也必然日益丧失公正性和影响力。这些被过度包装的政治“小人物”越多入选,此类国际性评选的含金量就越差,这其实反映了西方整体上在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层面的“通货膨胀”,是其整体性衰落过程的一部分。
        

        总之,罗冠聪现象折射了英国“殖民长影”对今日香港仍然残留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这个“长影”的一头连着英帝国的殖民情结和衰落恐惧感,另一头连着“未经去殖民化”的香港本土派尤其青年人的国家认同漏洞和身份迷失。罗冠聪是这些本土派青年中的代表,他的聪明、机遇和各式光环都已飘离香港现实的社会、制度与发展进程,而自我塑造为一种甘为西方政客“新冷战”马前卒的卑琐人格符号。为了所谓的港独“国际路线”,罗冠聪已声明与父母断绝关系,并对香港基本法与香港国安法保持足够的敌意,严密配合西方政客的各式政治表演,在“政治木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罗冠聪不是什么香港民主的代言人,而是身份迷失的一代香港青年,是误入歧途但日益自觉追随“殖民长影”的政治羔羊,更是触犯香港国安法而被通缉追捕的逃犯。罗冠聪被推荐参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是对西方价值观的过度消费和反讽,也是对正义和良知的背离。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美国的所谓涉港制裁吓不倒中国人民

     

        贾春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
        11月30日,针对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11月9日对4名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施加制裁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针对美方错误行径,中方决定对在涉港问题上表现恶劣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约翰•克瑙斯,“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亚洲项目负责人阿南德、香港分部主管罗萨里奥、项目主任薛德敖等4人实施制裁。中方这一举措表明,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干涉香港事务的举动,包括打着各种响亮幌子的制裁,都不可能动摇中国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区政府依法维护香港稳定的决心,也必然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回应。
        长期以来,美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将香港视作对中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的重要突破口。无论是2014年的非法“占中”事件还是2019年以来针对《逃犯条例》的系列游行和暴力事件,背后都潜藏着美西方反华势力的黑手。为了乱港反华,美西方反华势力往往先是利用香港的敏感议题挑动是非、煽风点火,待事情炒热变质后打着“维护人权”“确保香港自治权”等幌子为乱港分子叫好助威,并提供各种政治、资金、技术和舆论等支持,同时大肆歪曲抹黑中国中央政府的治港政策。一旦中国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区政府就相关事件做出反应,美西方则再度升级相关干涉,包括就涉港问题发表公开声明、出台相关法案、对中国大陆及香港相关官员和实体施加制裁等。可以说,美国11月9日针对4名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官员的制裁,及之前所采取的各种涉港制裁,均暴露了美国乱港反华的企图。
        不容否认,美国的相关制裁确实给香港经济及香港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包括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本人,也因美国的经济制裁遭遇生活不便,如不得不用现金付账。然而,这种制裁,无论叫得多凶,无论今后还会有什么样的制裁,都吓不倒香港人民,也吓不倒中国人民。对于美国的制裁,林郑月娥回应称,自己并不担心所谓的美国“制裁”,因为自己在美国既无资产,也不向往去美国,如果因维护国家安全而被美国“制裁”则是一种荣幸。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也表示,有机会为国家服务十分光荣,美国这种非法的所谓制裁手段,进一步加强了她一贯坚持的处事信念。
        美国人常以所谓“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问题作为威胁,但这却是一把双刃剑,美国的利益也会因此受到损害。英国路透社评论称,对美国来说,完全终止香港的特殊待遇可能会弄巧成拙,因为美国一直受益于香港的营商环境。新加坡资深外交家马凯硕认为,“一些曾支持香港示威和骚乱的西方国家认为,香港的不稳定符合其利益。事实上,如果英美等国冷静计算一下他们的长期利益,尤其是在重振全球经济方面的利益,就应当意识到,香港保持稳定并继续成为充满活力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将使西方企业能够从中国的增长中充分受益。”
        另一方面,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中国人民也不再是任人欺凌宰割的“东亚病夫”。美国的涉港制裁不仅吓不倒中国人民,还会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回应和反制。华春莹所述针对4名美国人的制裁,以及中国政府此前宣布暂停审批美国军舰赴香港修整的申请,对“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人权观察”等非政府组织,以及美国参议员卢比奥、克鲁兹、众议员史密斯、“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总裁格什曼、“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总裁米德伟、“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总裁特温宁、“人权观察”执行主席罗斯、“自由之家”总裁阿布拉莫维茨等人的制裁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涉及香港等事关国家主权的问题上绝不会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也不会任人欺凌,任何人只要胆敢挑事,就要做好付出相应代价的准备。
        迄今,美国已推出多轮涉港制裁,但这些制裁看似来势汹汹,但并未对香港的稳定和发展前景构成严重冲击,也没有动摇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同时,美国的涉港挑衅举动,包括已有的和潜在的制裁,都会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制。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那样,“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寻求外国庇护不过是“港独”“黑暴”分子的另一条死胡同

     

        郝诗楠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香港学会成员
        港独组织 “学生动源”前召集人钟翰林因涉嫌分裂国家于10月29日上午在西九龙裁判法院提堂。钟翰林是港区国安法通过后仍不“收手”的典型。早在今年7月,钟就被警方因涉嫌违反国安法拘捕,保释后被警方限制出境并勒令每月到警署报到。然而,保释回家后钟依旧我行我素,利用网络假借“学生动源”海外分部的名义继续将“港独”言论“出口转内销”,甚至煽动发起所谓“国际联署”呼吁美国制裁港府和中央政府。因此,警方决定再次拘捕钟翰林。或许是出于对再犯国安法罪行将被严惩的恐惧,也是出于对美国的“信任”,钟在27日前往警署报到之前决定进入美领馆寻求庇护。但这出闹剧最后却因接头人迟到而告终,国安处警员再度拘捕了钟翰林。在此之前,有港媒报道还有4名前“学生动源”组织成员也妄图前往美领馆寻求庇护,但同样无疾而终。
        港区国安法生效之后,多数“港独”与“黑暴”分子金盆洗手,一些人的确实现了“改过自新”,对于这部分人执法机构也没有溯及既往,翻他们的“旧账”。但是对于一些诸如钟翰林这样的死硬分子来说,国安法让他们在本地的活动空间逐渐收窄,这时他们唯一可行的“理性选择”就是极力“向外看”,即企图通过寻求外部势力的干预来“保全”自身,并“抵消”国安法的实施效力。
        不过,近一年来高调宣称与香港人民“站在一起”的美国政府在真正面对“港独”分子的庇护要求时就不那么痛快了。对于钟翰林寻求进入美领馆未果后又被香港警方国安处人员拘捕一事,美国驻港澳总领事馆发言人表示暂时对此没有回应;
    而针对有另外4人疑进入美领馆“寻求庇护”一事,发言人同样指暂未有任何回应。
        事实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尽管在修辞上大都会支持非西方地区的所谓社会“抗争”,但在实践中对于来自这些地区的政治庇护请求绝非“照单全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对于庇护对象的选择是有着严格考量的,也会在技术上设定相应的门槛。与之类似,前段时间“英国将接收持有英国海外公民护照的港人移民”的消息也被炒得很火,一时间给予很多“港独”与“黑暴”分子希望。然而,具体移民规则公布后又让很多人“大失所望”。据媒体估计,“以家庭为单位移民”以及“居住满6年”等要求所需的开支至少需要 485 万港元,而这并非所有香港家庭能够负担的。这样看来,仅凭所谓“政治观点”和虚构的“迫害事实”就妄图获得西方国家的庇护不过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至少从现在看来,西方国家并没有纯粹出于政治考量吸纳移民的打算。“是否对我有用”才是西方国家考虑的重点。
        更为重要的是,动辄“挟洋自重”不仅反映出港区国安法的震慑力给“港独”与“黑暴”分子带来的绝望,而且也会加速这类人士政治信誉与个人名誉的双崩塌。可以说,将外国当成违法避风港的行为只会坐实对他们“勾结外国势力”的指控,并再度被置于国安法的惩治之下。换言之,寻求庇护绝非躲避国安法的康庄大道,相反它不过是另外一条死胡同。对西方政客的修辞与谎言深信不疑,将英美视为“港独”主张的真正同情者,并甘愿充当他们以及其他外部势力的棋子,最终只会让“港独”与“黑暴”分子的死硬派们跌入更深的深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