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工作总结 > 正文

    关于把XX的品牌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工作总结

    时间:2023-08-09 14:15: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于把XX的品牌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工作总结

    多维度深化陶瓷文化经贸交流。XX在高水平“引进来”、多领域“走出去”上具有独特优势,要拓展用好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会展经济等各种途径,进一步唱响XX城市品牌。强化文化交流。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的品质气质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地区独特优势的集中展现,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XX是一座肩负着国家使命的城市,拥有独特资源禀赋和多元城市品牌。如何做好品牌转化利用文章,推动更多城市品牌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既是XX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选项”,更是落实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的“必答题”。

      一、如何认识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与城市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区位特点、功能定位等紧密相关,是一座城市内在与外在的集中展示、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融合、文化与产业的有机统一,是一座城市的最显著特征、最关键优势、最独特魅力,在提升城市影响力、发展现实生产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是有利于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促进差异化发展。明确的城市品牌战略,能够将资源集中在特定方向,突出特色、扬优成势,让“长板”更长,在差异化竞争中为城市赢得更好发展态势。比如,从xxxxx特区和xx市两大城市的发展历程看,xxx特区主打政治文化品牌,重点围绕政治功能开展城市建设,白宫、国会、x国最高法院、绝大多数政府机构以及397家政治智库、176个外国使领馆、多个国际性组织总部均设在xxx,政府职员占当地人口13%,xx政府拨款及相关机构开支对xxxGDP贡献率达33.9%。xx市主打经济金融品牌,依托x国第一大港xx港,重点发展经济、金融、商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约10%的世界500强企业将总部设于xx,摩根斯坦利、高盛以及纳斯达克、x国证券交易所、xx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集中在xx市曼哈顿区华尔街,被誉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截至xxxx年xx市GDP达1.1万亿x元、位居全球之首,占全x经济总量比重达4.7%。

      二是有利于提升城市吸引力,促进生产要素集聚。优秀的城市品牌,代表良好的发展环境、产业环境、创业环境,能够有效增强城市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促进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加速集聚,提升城市发展能力,让这座城市成为企业发展的“高地”、要素集聚的“洼地”、投资兴业的“宝地”、创新创业的“福地”。比如,xx于xxxx年获批成立经济特区后,重点打响“改革开放的窗口”这一独特城市品牌,以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敲下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第一槌、推进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吸引了内地、港澳台乃至全世界的要素资源向xx集聚,迅速从一座人均年收入才134元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全国性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

      三是有利于提升文化影响力,促进对外开放合作。城市品牌是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能够推动经济、文化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频繁的文化交流中增进共识、深化合作、凝聚力量,有效提升地区发展的话语权;在密切的经贸交流中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比如,xx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时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丝绸之路的起源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其最响亮的城市品牌,配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逐步发展为辐射中亚、西亚及欧洲的重要对外交流合作窗口。

      四是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品走向世界。好的城市品牌,能够有效提升当地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吸引相关产业加速集聚,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进一步强化当地产业的优势地位,发挥旺企业、强产业、富民生的积极作用。比如xx寿光市,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与x国加利福尼亚、荷兰兰辛格兰和西班牙阿尔梅利亚并称为“世界四大蔬菜区域优势中心”,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各类蔬菜大棚30多万个,总产20多亿公斤,产品覆盖了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大中城市,带动了蔬菜产品上下游的种植、储运、销售、研发等全产业链,仅种子研发经营企业就达433家,素有“中国蔬菜看xx,xx蔬菜看寿光”的说法。另外,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xx刺绣、宜兴紫砂壶、xx脱胎漆器、武夷山大红袍、xx重工等,都是城市名称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产业擦亮城市品牌,城市赋能产业发展的杰出代表。

      二、XX城市品牌的优势

      XX是千年古镇、世界瓷都,既是文化之都、也是产业重镇,既是历史名城、也是生态家园,既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独特的国际化资源,丰富多元的城市品牌,赋予XX独特的资源禀赋,使XX这座城市蕴藏无穷的创造力、展现无限的可能性。

      (一)具有世界级的城市影响力。瓷器是代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XX有2000多年的制瓷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陶瓷产业支撑千年发展的城市,形成了璀璨的陶瓷文化,始终引领陶瓷产业创新发展,x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芬雷在《青花瓷的故事》里感慨“XX瓷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近年来,XX坚持以瓷为媒、以瓷交友,积极推动陶瓷文化“走出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展示、国际合作办学、国际研学游学,积极参与感知中国、中华文化走出去、今日中国等外事外交文化活动,连续成功举办19届国际陶瓷博览会,与72个国家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先后获评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联合国丝路联盟、国际友城联盟、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

      (二)具有国家级的战略支撑力。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视察xx,殷殷嘱托“要建好XX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千年古镇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世界瓷都开启了对话世界的崭新篇章。自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试验区实施方案以来,XX围绕“两地一中心”战略定位,积极推动项目实化、政策细化、优势转化,陶阳里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陶溪川文创街区、XX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手工制瓷减按3%征收增值税”、海外高层次人才签证停居留便利措施等一批财税、金融、土地、人才政策逐步落地,成功获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等30多项国家试点,为XX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资金支持,国家试验区建设成为推动XX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具有高能级的产业转化力。XX先有产业、后有城市,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拥有完整的陶瓷产业链、文化链、价值链、创新链、生态链,也是全国唯一的同时具备直升机科研和生产能力的城市,被誉为中国直升机摇篮,培育了一批实力强劲的制造企业,形成了“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文化旅游+其他优势产业的“3+1+X”特色产业体系。拥有主板上市制造业企业6家、数量列全省第4,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总数3家,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各2家,华意压缩是全球最大家用压缩机制造商,天新药业维生素B6、富祥药业舒巴坦、宏柏化学硅烷偶联剂市场份额全球第一,黑猫集团炭黑市场份额全球第四、亚洲第一。坚实的工业基础,为城市品牌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高能级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

      (四)具有多元化的综合竞争力。文化昌盛、区位优越、环境怡人、人才丰富,共同造就了XX多元的城市品牌,赋予这座城市多维度、广频谱的综合竞争力。文化底蕴深厚,XX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全球独树一帜的陶瓷历史文化生态,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御窑文化、工业遗产文化、里弄文化、景漂文化、码头文化、会馆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景派小吃文化、景派节日文化等文化形态,在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区位条件优越,随着昌景黄、九景衢等开放大通道全面畅通,机场迁建、六安景铁路建设项目的逐步推进,XX作为皖浙赣“中心区”、对接长三角“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广阔。城市宜居宜业,XX陆续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国家级“金字招牌”,极大地提升了这座城市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人才基础厚实,XX拥有7所高等院校和602所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培育了数十余万产业人才,吸引了10万多“景漂”、5000多“境外景漂”等创新创业,预计中心城区可实现在校大学生10万名、中小学生10万名、“景漂”创业人士10万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青年之城、教育之城、创新之城,为城市品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的目标要求,XX在城市品牌挖掘利用方面还存在短板,特别是把品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模式还比较单一、效果还不显著。一是品牌响但产业实力不强。以陶瓷产业为例,XX作为世界瓷都,xxxx年陶瓷产业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仅有xx市陶瓷产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全市仅140户陶瓷类规上企业,占全国规上陶瓷企业总数的3.9%。天新药业维生素B6、富祥药业舒巴坦、华意压缩机等虽然市场份额大,但是均属于基础原料和零配件,相关企业缺乏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存在产能大、利润低的情况。二是底蕴厚但开发利用不足。以旅游产业为例,XX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和生态资源,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重点打造了“十五景、三宴、三剧”等一批有品质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但客观来说,距离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还有差距,部分景区市场化运营水平不高,用新媒体、新业态、新模式讲述XX故事的探索还不够,存在业态单一、同质化竞争等情况,造成过境游多、过夜游少,观光游览多、消费购物少,依托文化旅游带动整体产业发展还不足。三是名气大但开放创新不够。XX有着开放的传统、创新的基因,发展出独特的“景漂景归”和“创新创业”文化。但尖端人才、头部企业、龙头项目较为缺乏,至今没有引进一家“百亿级”的大项目;同时,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先进陶瓷、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对外贸易水平不高,xxxx年全市GDP约1102亿元、占全省比重3.7%,进出口额约83.6亿元、占全省比重1.67%,外贸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

      三、加快推动XX城市品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XX独特的城市品牌,赋予这座城市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加快探索城市品牌转化为生产力的有益模式,逐步把城市品牌转化为产业实力、企业潜力、经贸活力、创新动力和城市魅力。

      (一)把城市品牌转化为产业实力,推动文化圣地向产业高地延伸

      品牌就是形象,城市产业品牌是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天然招牌。要用好XX在陶瓷、航空、医药化工等方面的产业品牌影响力,切实把历史积累的产业品牌转化为产业加速壮大的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转化为城市经济总量和税收、转化为城市居民的可观财富。

      1.促进集群集聚,打造区域性产业品牌。集群化发展,是延链补链强链铸链的有效举措,也是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品牌效益的重要途径。从空间布局看,可聚焦“206国道工业发展轴”,加快整合浮梁产业园区、陶瓷工业园区、高新区、鱼丽工业带、乐平工业园区等产业平台,促进生产要素、交通设施、配套项目向206国道沿线集聚,持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形成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带。从园区定位看,可按照“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思路,引导各园区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一个或两个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资源共享、业务共融、发展共赢的特色产业集群。比如高新区重点发展航空,打响“航空小镇”品牌;陶瓷工业园区聚焦陶瓷主业,主攻先进陶瓷,打响“瓷业高地”品牌。从地区特色看,以农业为例,可根据“南菜北茶”的产业发展分布特点,以浮梁为茶产业集聚区、乐平为蔬菜产业集聚区,加快改建扩建生产基地,引入先进栽培技术,加强良种繁育力度,促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种植,持续提高“浮梁茶”“江南菜乡”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深挖细分赛道,打造特色化创新品牌。越是在细分领域下足功夫、做到极致,产业品牌就越有爆发力和竞争力。比如,在陶瓷产业方面,按大类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和先进陶瓷等,其中先进陶瓷又可细分为通信电子、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疗、节能环保、军工等多个赛道,XX在通信电子和新能源两个细分领域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可以集中力量主攻这两个赛道,逐步抢占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发展一批具有强大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在航空产业方面,无人机赛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到2025年全国无人机市场将超过2000亿,每年增长率在40%-50%以上。可立足昌飞、602所“厂所融合”优势,引导企业精耕工业级、消费级、军用、民用等无人机细分领域,找准主攻方向,推动直升机优势品牌向无人机领域延伸。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制冷、机械制造等产业,也应紧密结合时代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找准独特优势,深耕细分领域,以“独门功夫”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新品牌”。

      3.做优产业配套,打造综合性保障品牌。产业发展是“十年磨一剑”,围绕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完善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服务配套至关重要。要聚焦企业用地、用能、用工、融资、税负、物流等要素需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努力降低要素成本,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在配套方面,优化完善电镀集控、检测共享、中试孵化等公共平台,减少企业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在用地方面,可以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推行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供应等供地方式,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同时结合产业特点、园区特色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标准厂房,为企业“拎包入住”“签约即投产”提供条件。在物流方面,加快推进中国(XX)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探索优化物流配送、铁海联运、无水港,以高水平开放降低企业仓储物流成本。特别是通航产业领域,要用足xx省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的重大政策,用好罗家机场、吕蒙机场、浮梁通用机场和起降点等设施,最大化释放我市低空空域资源,助力通航产业加速“飞起来”。

      (二)把城市品牌转化为发展潜力,推动城市形象向企业口碑赋能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城市品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一环。要用好XX的良好城市品牌,助推企业“借船出海”,在提升市场影响力和x誉度、打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上加快发展。

      1.加大企业培育力度。结合XX产业特色,既要聚焦传统老字号、百年老店等企业(作坊),做好品牌的挖掘整理、保护利用;更要坚持培优扶强,全方位加大现代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应深入开展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育龙头、聚集群”,分行业分层次扶持一批核心技术强、发展前景好、税收贡献大的领航企业,构筑以昌飞为代表的三百亿级,以黑猫、华意、富祥为代表的百亿级,以天新、宏柏为代表的五十亿级企业梯队,培育一批能进“国家队”、能打“世界杯”的龙头企业。深入开展“映山红行动”,帮助更多条件成熟的企业上市,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推动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推进中小企业提质升级。

      2.强化企业品牌塑造。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应统筹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以城市品牌赋能企业发展,以企业品牌提升产业能级,推动城市品牌和产业品牌共促共进、良性循环。多年来,很多地方都广泛采用了这种做法,比如xx在全省范围打造区域公共品牌“xx制造”,形成代表xx制造业高品质、高端化的品牌形象,为1000多家认证企业背书,在推动xx制造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提升x誉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xx安溪县将“安溪铁观音”作为母品牌,对全县茶企实行品牌共享、核准使用,连续6年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品牌价值达1428.46亿元。XX的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等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知名度,更有“XX制”“浮梁茶”“乐平蔬菜”等广为人知的特色品牌,要用足优势,大力实施品牌组团战略,通过政府主导、行业管理、市场认证等方式,引导企业以“XX制”“浮梁茶”“乐平蔬菜”为母品牌、自有品牌为子品牌,共同提升我市特色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努力走出一条母品牌“独领风骚”、子品牌“百花齐放”之路。

      3.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深入推进城市品牌赋能企业发展、产品销售,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走好市场化发展之路。政府要围绕城市品牌、区域品牌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健全品牌培育管理的体系标准,在品牌创建、品牌宣传、品牌维护、品牌提升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特别是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用好数字水印、二维码等先进技术,建立健全相关品牌产品的全程可追溯体系。比如对“XX制”品牌瓷器,实施统一编码、一次标注全流程使用,实现从原料到生产、创作、流通、贸易全链条的质量管控、可追溯、可防伪。相关行业协会要强化市场思维、法律思维,与时俱进创新完善品牌认证、品牌授权、质量检测、跟踪服务等举措,及时倾听企业和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市场秩序不断向好、特色品牌不断做强。

      (三)把城市品牌转化为经贸活力,推动千年瓷都向国际瓷都转变

      文化是城市之魂,陶瓷文化是XX的最大特色、最亮品牌。打响新时代“瓷都”品牌,应以创建XX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引领,找准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的结合点,大力实施“文化+”战略,不断增强陶瓷文化产业竞争力、陶瓷文化交流亲和力、陶瓷文化传播辐射力,努力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xx元素、新时代特征、XX特点的“文化引领经济”与“经济支撑文化”良性循环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新路。

      1.创造性保护利用陶瓷文化。优秀陶瓷文化是XX的“根”与“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优秀陶瓷文化,让陶瓷文化活起来、亮起来、热起来,是推动XX城市品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更加注重活态保护好千年遗存、系统传承好千年技艺、集成呵护好千年匠心、精心讲述好千年故事,将遍布全市的老厂房、老里弄、老窑址打造为充满瓷都韵味的业态发展空间,依托非遗保护名录、非遗项目数据库、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壮大手工制瓷非遗传承人队伍,系统挖掘和讲述XX故事,让XX始终是一部活的陶瓷历史文化教科书。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发展文创产品研发和创意设计,让陶瓷文化更好地融入产业、融入市场、融入旅游、融入生活,使XX文化品牌真正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比如,聚焦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打造覆盖全区域、全时段、全年龄、全链条的“夜珠山”文旅消费品牌,依托陶瓷历史文化生态衍生出的御窑文化、工业遗产文化、里弄文化、景漂文化、码头文化、会馆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景派小吃文化、景派节日文化等文化形态,用心塑造精品夜游、沉浸夜演、饕餮夜宴、文创夜购、多彩夜展、风情夜宿、品味夜读、捡漏夜淘、时尚夜娱、兴趣夜研等“夜珠山”业态新貌,让“夜珠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创业、展现城市魅力的“夜经济”品牌。

      2.多维度深化陶瓷文化经贸交流。XX在高水平“引进来”、多领域“走出去”上具有独特优势,要拓展用好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会展经济等各种途径,进一步唱响XX城市品牌。强化文化交流,充分发挥与72个国家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的优势,用好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联合国丝路联盟、国际友城联盟等平台,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广泛参与感知中国、中华文化走出去、今日中国等国家外事外交活动,充分利用这些国家盛会和国家平台让“国际瓷都”城市品牌真正走出去、靓起来。促进经贸合作,用好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XX)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经贸平台,着眼“买全球”“卖全球”,持续提升经贸的国际化、便利化水平,努力再现“百种佳瓷不胜挑,霁红霁翠比琼瑶”的繁华商贸景象。升级会展经济,结合XX文化产业特色,在丰富会展内容、创新会展模式上深入探索,进一步提升中国XX陶瓷博览会、航空产业大会等重点会展的办会水平。比如瓷博会,要加快从注重贸易到贸易与投资并重、从注重精品到精品化与大众化并重、从注重线下到线上与线下并重、从注重会展到会展与常年展并重,打造“全天不下线,全年不落幕”的瓷博会,进一步擦亮“国际瓷都”品牌,不断夯实XX在世界陶瓷博览交易领域的重要地位。

      3.立体化推介XX城市品牌。提升影响力,是促进品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核心环节,应全力讲好“XX城市品牌故事”,努力营造更加丰富多彩、彰显个性、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要用具象化的语言,诠释品牌的抽象价值,将品牌历史底蕴转化为一个个真实、具体、生动的故事和创意,让品牌更好地进入大众舆论视野、成为舆论讨论焦点,塑造更加真实清晰、富含感染力的XX品牌形象。要注重大众化传播,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媒介,既制作高水准的宣传片、纪录片、影视剧,系统性、沉浸式展现XX各类品牌的历史底蕴、价值追求、产品体系和发展动态,使受众对品牌形成深度连接和共同记忆,并逐步将品牌“认知”转化为品牌“认可”。又要充分发挥微信、微博、抖音等互联网媒介作用,以时效性、原创性、互动性更强的短视频,多圈层、多维度地推动品牌与受众双向互动,在舆论碰撞中提升XX城市品牌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四)把城市品牌转化为创新动力,推动景漂家园向科创乐园跨越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XX的“金字招牌”,吸引了一大批“景漂”“景归”人才在XX创新创业,在激发人才活力、推动创新创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持续加大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建设力度,着力激活各类创新要素,加快集聚一批领军人才、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小特专精”企业,使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城市品牌转化为生产力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1.建强高校育才平台。高校是人才“摇篮”,是最重要的人才培育平台。支持高等教育内涵特色发展,突出行业特点、彰显办学特色、弘扬专业优势,积极引导在景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基础科学研究,推动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一流学科、一流专业、高水平专业(群)、一流课程以及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本科、高职高专一体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围绕“3+1+X”产业体系,健全行业、企业、产业、职业、专业等“五业”融合机制,重点打造和培育“陶瓷、人工智能、幼儿保育、旅游、医学(养老)、农业”等6个省级中职专业群、“陶瓷、航空”等2个特色高职专业群,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中职+高职+产教联盟”综合体,努力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职教体系。推动校地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与XX特色产业体系紧密结合的产教融合中心。特别是围绕我市产业共性技术及关键“卡脖子”技术,联合企业开展产业化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壮大科研创新队伍。坚持高位切入、高点定位、高举高打,以高水平创新平台培养集聚高素质人才、促进高质量发展。建强科研平台,充分发挥602所、陶瓷大学、部所、市所等科研院所作用,全力打造先进陶瓷、航空等领域国家实验室;特别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鼓励企业创建一批引领“3+1+X”产业发展的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强化科研力量,推动与更多的“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共建高端研发机构,共建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快建设“一室三中心”陶瓷创新研究院集群等高端研发平台。整合科研资源,推动科研平台跨层级、跨区域、跨领域的有机融合,促进科研机构的资源、人才、技术互惠共享,以大融合、大共享保障科研成果大产出,着力打造具有XX品牌特色的科研联盟。

      3.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人才是科研创新的核心要素,要不断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成长、释放人才潜能、发挥人才作用,更好地保障促进科研创新。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探索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破除科研人员流动“壁垒”,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中梗阻”,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以同行评价为基础、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多元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真正实现一流人才有一流待遇、一流贡献得一流报酬。重构人才配置机制。按照市场化原则、数字化理念,探索推动人才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人才平台整合、分析、匹配、挖掘、倍增人才数据价值,重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加快打通人才价值转化通道,实现人才价值精准定位、人才资源精准配置、人才资本精准放大,使人才资源更快更好地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增长动力,为XX创新发展注入人才动力、资本活力和创新实力。

      (五)把城市品牌转化为城市魅力,推动历史名城向新型人文城市升级

      人文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建设的新型城市类型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广泛的影响力,能够产生国内国际的巨大城市品牌效应。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XX,要依托独特的陶瓷文化资源禀赋,加快推进新型人文城市建设,与时俱进擦亮XX城市品牌,进一步彰显人居价值、人本意义、人文梦想,切实增强对广大市民和各类人才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向心力。

      1.全力打造以人为本的一流人居环境。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再攀高峰,常态长效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评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全力彰显XX的高颜值、亲近感、文化风。加强规划引领,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统筹老城新城、城市乡村,持续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公共设施提质增量、功能业态完善丰富、城乡融合发展等,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升功能品质,聚焦人民x好生活需要,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坚持硬环境、软环境两手抓,系统治理影响人居环境的“城市病”,全力解决好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群众急难愁盼的“七位”问题,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统筹生态安全,全面加强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更好应对极端天气挑战,使绿色植被与城市建筑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呵护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常见的x丽家园。

      2.全力优化以人为本的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事关城市口碑,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品牌的“倍增器”。要加快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坚持改革突围,实施市场环境改革、政务环境改革、法治环境改革、开放环境改革、人文环境改革等五大改革,全力破解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矛盾,推动服务效能整体提升。强化理念先行,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的理念,实施常态化“领导干部走流程”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万干挂万企”活动,全面推行超时默许制、企业安静期、首违轻微免罚等创新机制,实现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品质的全方位提升。加强专项治理,实施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新官不理旧账”、中介服务、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等专项治理,推动问题大整治,以实际行动稳定市场预期、换取企业信心、赢得客商口碑,全力打响“景快办、办德好、镇暖心”营商环境品牌。

      3.全力优化以人为本的一流社会治理。推进新型人文城市建设离不开一流的社会治理,城市治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市民才有成色更足的获得感、更可持续的幸福感、更有保障的安全感。坚持立法先行,紧贴人民x好生活需要,紧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借鉴“一事一法”经验,加强公共卫生、物业管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领域立法,通过立法在矛盾焦点上“砍一刀”,依法定分止争、解决问题。凝聚治理合力,聚焦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网络安全五大重点任务,深挖“内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做强街镇、夯实社区、做活治理,让基层有队伍、有资源、有能力解决好实际问题;善借“外力”,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完善群众参与、联防群防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智治”水平,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向基层末端、群众终端延伸,让“雪亮工程”照亮盲点,让“城市大脑”联通基层,让“智慧应用”助力平安,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对风险隐患的智能化监测预警,提升基层指挥、调度、处置能力,用“智慧安防”助推“智慧生活”,全力打造具有XX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品牌。

     

    相关热词搜索: 品牌 生产力 工作总结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