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观后感 > 正文

    中西餐桌礼仪之座次安排差异论文

    时间:2020-08-25 08:17: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系

     人文系

     专业

     商务英语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目

     中西餐桌礼仪之座次安排差异

     成果形式

     论文

     指导教师

     职称

     2011年12

     中西餐桌礼仪之座次安排差异

     内 容 摘 要

     本文主要从餐桌安排差异方向以中西方文化为背景来看中西方就餐方式的文化差异。文中涉及到位次在不同文化下形成的显著差异。通过对比的方式,鲜明地呈现出中西方的差异。在更明确地懂得自己本国的文化与习俗的同时也了解了西方的文化习俗,从而使我们在与西方的跨文化交流中,在中餐餐桌上更好地传递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西餐餐桌上“入乡随俗”,展现我们东方人的良好形象。

     This article mainly talk about the table arrangement orientation differences in western culture as the background to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dining culture differences. This paper relates to the seating arrangement in a different culture formed in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y the way of contrast, clearly show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On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ir own culture and customs, but also to understand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customs, so that we in the West and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hinese table, better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western dinner table" do in Rome as Rome does", to show our Oriental people a good image.

     关键词:中西 就餐座次 文化 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之座次安排差异

     绪论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万里不同食。”世界各国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独特的历史发展经历造就了迥异的世界各国饮食文化,而就餐方式也不尽相同。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由于面对的是外来陌生的文化,中国与西方存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在与之交往中不免出现文化冲突。就餐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人们对其文化差异的了解也日显重要。基于金正坤教授在《礼仪金说》中对就餐礼仪作的研究,赵红裙先生在其《世界饮食文化》中对饮食文化的差异作的研究,本文将结合他们的研究及自身的研究,主要从文化差异的角度,以中西文化为背景,以中西方就餐方式文化中的座次差异对比为重点展开探讨。

     一、中西方餐桌礼仪之座次安排

     1、中餐座次。

     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圆桌以求团圆。中国人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作为排座的标准,位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座并坐首席。一般情况下,首席的位置是坐北朝南或正对门厅处,又称上席。主人与首席相对而坐。其余宾客按其长幼、权位依“左为上,右为次,上座之左为三座,次座之右为四座,以下依此递推”[1]入座。旧时许多人家客厅的座位有类似“坐,请坐,请上坐”的座次讲究,就反映出主人对不同身份客人的不同安排。在一些宴会上,人们推推让让,面红耳赤,也是为了谦让座位次序的缘故。但长期以来,尤其在封建社会,中国的宴会或多或少地缺乏对女性的尊重,许多地区更有女人不上席的习俗,即使上席,女性所坐位置一般也不是很显著。

     “主陪”位置:主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一顺位,即是请客的最高职位者,或陪酒的最尊贵的人。位置在正冲门口的正面。主要作用基本就是庄主,把握本次宴请的时间,喝酒程度等。

     “副陪”位置:副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二顺位,是陪客者里面第二位尊贵的人。位置在主陪的对面,即背对门口。

      “主宾”位置:主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一顺位,是客人里面职位最高者或地位最尊贵者做的地方。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

      “副主宾”位置:是客人一方的第二顺位。位置在“主陪”的左手方。

      “三宾”位置:副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三顺位。位置在“副陪”的右手方。

      “四宾”位置:副宾是客人一方的第四顺位。位置在“副陪”的左手方。

     2、西餐座次。

     与中国不同,西方餐桌常用长桌。“男女主人坐于席之两端,客坐两旁,以最近女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同样以男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2]而且西方在宴会座位安排上则将尊重女性、女士优先作为排座标准,同时也作为其他行为上的标准。法国人塞尔《西方礼节与习俗》的宴请言:先以宾客的性别列出名单,再据此安排座位形式与具体座位。若是男女共同参加宴会,则由男女主人共同主持,须将宾客分成两列名单。通常座位安排形式是:男女主人正对面,男主人的左右两侧为女主宾,女主人的左右两侧为男主宾,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朝外侧排列。应该注意的是夫妇座位应在同一侧但不相连,男宾常依地位和年龄安排,女宾则只根据地位安排,要知道西方人特别是女性是不愿让人知道其年龄的,一位英法学家也曾说:“除了特殊例外,所有女性都是年轻的。”

     3、差异原因。

     在中国,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与文化。儒家提倡礼治,即以礼治国、治家。《荀子·修身篇》言:“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3】认为礼存在于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间,以君、父、夫、长为尊,以臣、子、妻、幼为后,进而形成了贵贱有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的思想和行为标准。受此影响,中国古代还形成了浓厚的歧视、忽视妇女的思想。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另外,中国长期以来以农为本,强调“家国同构”的关系,而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经验,人越老经验越丰富,因而认为年长者是家与国稳定与繁荣的关键,很早便形成了“尚齿(年长)尊老”的社会风尚。因此,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在贵贱相等的前提下逐渐形成尊重老者,以老者为先的传统,在就餐中将年长者安排在坐北朝南或是正对门厅的位置上。

     在西方,影响最大、渗透面最广的文化是基督文化。基督教认为基督耶稣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救世主,而玛丽亚(Mary)作为唯一生育、养育上帝之子耶稣(Jesus)的人,有着高贵、贞节的形象和慈爱、谦卑的品格,理应受到极大尊敬,被称为圣母。人们将基督教文化对生母的虔诚、尊敬扩展和延伸,便产生了尊敬世间妇女的行为准则。不仅如此,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为夺回美女海伦,特洛伊精锐尽出。再加上中世纪的骑士与骑士精神也形成和发展了尊重妇女的社会风尚。骑士作为武士不仅忠于君王,信仰上帝,还非常敬爱圣母,折射出对理想女性的精神爱意,形成了忠诚、勇敢、高尚、文雅的骑士精神。此外,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平等、博爱思想也使尊重妇女的社会风尚发扬光大。法国人塞尔《西方礼节与习俗》【4】中自豪说:“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连续影响把妇女置于社交的中心地位。使妇女成为受尊重的对象,这是其他问明城市所没有的。”但由于西方许多国家的畜牧业、工业较发达,更需强壮、易动和勇于冒险特点,而人越老越丧失这些特点,于是难以形成尊老社会风尚,人常不愿谈论年龄,害怕衰老。因此,在与西方年长者共餐时,应称呼其Senior, Citizen 又或是Elder people,对女性应遵循 “Lady First”原则。

     4、结论。

     中国人待客有两句话,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这两句话你对谁打交道你都离不开,过去我们经济不发达,交际圈比较窄,讲究不见外,其实坐,请坐,请上座在一般场合它是一句空话,因为很多人搞不定哪个座位是上座。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但凡正规的场合,我们对排列顺序的问题,比较敏感。老百姓的语言就叫座次。本文通过对比介绍,对中西方在就餐上的差异作了初步探讨。对我们弘扬中国文化,了解西方文化以及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正确理解和掌握就餐座次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致 谢

     本篇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和通过,是在指导老师的认真批改和指导帮助下进行的。在此,向袁老师对我提供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同时也向组织这项“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活动的院领导、系主任、老师以及帮助我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这篇论文能够为注重中英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写作目的。

     参 考 文 献

     [1]王仁湘.往古的滋味—中国的历史与文化.【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2] 钱瑞娟.国外的饮食文化.【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80-90.

     [3] 赵红裙.世界饮食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6.

     [4] 清 月. 酒韵.【M】.地震出版社,2004:140-142.

     [5] 金正坤.礼仪金说.【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6] 体义等.礼仪·禁忌.【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270-272.

     [7] 李少林.中华民俗文化—中华禁忌.【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92-103.

     [8] 庄铭国. 国际礼仪.【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42.

     [9] 金元浦. 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407-412.

     [10] 蔡德贵. 筷子、手指、刀叉—从饮食习惯看文化差异.【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11] 王培英. 跨文化交流.【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93-100.

     [12] 徐少华. 中国酒与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13] 戴卫平等. 英汉文化词汇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4] 郝 澎. 基督教与圣经:你不可不知道的英语学习背景知识.【M】.海口:海口出版公司,2005:77-252.

     [15] 王佐良. 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77-90.

     [16] 胡文仲. 英美文化词典:A Dictionary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10:34-157.

     指导教师情况

     姓名

     职称

     单位

     答辩小组成员

     评语: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成绩: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