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观后感 > 正文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探究

    时间:2020-08-26 08:47: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范文范例 学习指导

      word完美整理版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究

     【内容摘要】自中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独生子女是一群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社会群体,独生子女的的教育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群体也是教育界长久以来的研究对象。就当前了解到的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进行解读,分析独生子女独特的心理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独特心理特点的原因,引导中国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健康身心发展。

     【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对策

     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现在已经产生了好几代的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与心理学界研究的主题。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在性格、家庭教育和品德行为等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所以,关注独生子女,把握其心理特点、品德问题和教育规律,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已经摆到我们面前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不仅是研究者的事更应该是当代广大教育工作者、社会和家庭的重要责任。它关系到革命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国家的发达,民族的兴旺。

     一、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较主要特点在于“独”。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条件和教养环境,他们自身也具有无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优良的素质。如: 非常强的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有较强的平等、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富有激情,注重规则意识,知识面广等。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一)依赖成性,缺乏独立性

     大部分独生子女都有对父母、家庭过度依赖的通病。在家里,父母几乎包办了所有的事,除了学习父母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同时父母过于担忧孩子,生怕出现意外而时刻跟随,这种过分的保护、关心和照顾终将导致孩子养成较强的依赖性。而从小娇惯了的孩子把享受当做理所当然,对父母的辛劳习以为常,漠不关心,从而造成了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不善交际。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很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有的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最初表现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然后慢慢的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发展方面,成为其个性的一部分。如上下学还是家长帮忙背书包,不会做洗袜子类最简单的家务等。这类孩子由于缺乏经验,遇到事情不知如何处理。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愿意自己处理问题,对父母越来越依赖。

     (二)性格孤僻,不善交际

     当今的独生子女除了父母亲人的陪伴,同伴交往主要就是邻居伙伴、表亲兄弟姐妹和同班同学,能在一起的时间不多,而且并不能完全弥补独生子女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来弥补,可是由于诸多因素这种弥补也不能足够满足独生子女心理上的缺失。在这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许多父母为满足生活上的物质需求和家庭经济水平的稳定,纷纷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工作,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挣钱养家奋斗中去而无暇照顾子女,在陪伴和对子女的日常教育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被落在家中孤独守着父母的电话,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来排解寂寞和恐惧。有的家长将孩子交给老一辈,由爷爷奶奶照顾,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跟随老人们成长起来的。这种隔代教育使得孩子对自己父母的陌生感和其他种种原因共同形成了部分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敢与人交流,不愿与人交流的性格特点。

     (三)忽视规则,厌恶学习

     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唯一的孩子,父母和爷爷奶奶都将其视为唯一的宝贝自然宠着、顺着。经济条件较优越的家庭就更是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所以孩子的优越感很强,没有兄弟姐妹不懂分享,比较自私、霸道、骄纵,规则意识不强。一旦孩子到了学校这样的集体中去,没有了父母家人的陪伴,周围都是同龄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接收知识,被约束管理。这时独生子女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规则意识不强不轻易服从学校的规则制度和老师的管理,在同学之间不懂分享,包容性不高,同学之间容易出现矛盾,甚至打架的现象。一部分偏内向的孩子不善于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流,会有被忽视感、落寞感,从而不能在学习上集中精力,成绩越来越差,自卑感越来越强。在学校不同性格的独生子女的表现会有所不同,但大部分独生子女在上学之后多少都会表现出厌学情绪和现象。

     (四)怯懦脆弱,排斥社会

     现今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在成长中表现出怯懦和脆弱,一部分不适应社会的现实和竞争,排斥社会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不与外界接触。独生子女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家庭经济负担较小,父母尽量将最好的东西都给予了子女。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习惯于享受在家的非常优待和独尊地位,父母的宠溺让他们生活在理想世界里,在经济上给予保证,生活给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切应该发展和追求的道路都计划安排好了。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独生子女自己没有坚定的意志品质、信仰和执着的追求,做事没有主见缺乏坚强的独立性,不能很好的为自己的未来做出良好的规划,习惯在父母的生活安排下浑浑噩噩度日,遇到事情常常表现出缺乏兴趣、意志薄弱,遇到困难畏惧不前、手足无措,对于突发的情况或事情感到惶恐、无所适从。独生子女在感情上也十分敏感脆弱,遇到打击或挫折容易消极堕落、一蹶不振。例如,有的独生子女与他人闹矛盾、被批评、被冤枉、考试成绩不理想等一些很小的问题都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悲观、颓废等消极心态,更严重的则有退学、离家出走、轻生等念头和行为,这种现象让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

     (五)骄纵任性,思想叛逆

     在父母溺爱、娇宠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比较容易骄纵任性。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父母一方面为了弥补过去的缺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孩子顺利幸福的成长,基本上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无论这些要求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这让独生子女们变的越来越任性。不达到目的就不罢休。在部分独生子女家庭中很多父母对子女采用专制教育,对子女的爱太过沉重。这部分的父母因为只有这一个孩子所以将所有的期望都寄予在孩子的身上,将自己不能完成的理想让孩子来完成、实现,对孩子提出极高的要求,忽视孩子的真正想法和他们自己需要的成长。在这种父母的高压之下孩子不得不遵从父母的计划,走他们要求和安排好的路,这样使得独生子女在每个年龄段都承受比别的同龄孩子要多一倍或几倍的压力,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压抑、愤怒和反抗的情绪,从而导致逆反心理。这种逆反情绪在青春期的表现尤为突出,孩子在成长阶段还很不成熟,他们做事容易冲动,想法幼稚简单,对待父母的严厉管教和长久的专制要求逐渐暴露出不满和叛逆思想,随之情况愈演愈烈,他们用行动表达自己的不满,做出了让他们自己后悔也无法挽回的遗憾后果。如令社会震惊和反思的杀母弑父的事件,已经发生了很多起。

     (六)自我自尊,抗拒批评

     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优越,他们的优越感很强,不仅表现在物质上也表现在精神上。父母认为自己的子女是最出色的,即使孩子做错事情家长也舍不得批评,百般维护,常常给孩子戴高帽子,表扬多过批评。在学校中仍将这一状态持续下去,不能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和批评,表现的很自我,自尊心很强,对于自己不好的评价和批评做出强烈的反应和抗拒心理。这一类孩子虚荣心较强,只喜欢别人对自己的称赞和表扬,不喜欢反对和批评,在这种性格中也容易导致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缺少朋友,心灵缺失。如:当一些独生子女犯错时,老师批评了他,他就会觉得很不服气,觉得自己没错,甚至某些家长会包庇孩子的一些错误,不愿意在他们面前承认孩子的错误。久而久之,部分独生子女就越来越觉得自己没错,自尊心特别强,抗拒他们的批评。

     二、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地位的特殊

     目前部分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其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都围绕着独生子女转,把子女照顾的无微不至。有的家庭独生子女就是家中的“小皇帝”、“小霸王”,颠倒了家庭关系中的主次地位。这种特殊的的家庭地位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觉得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长了“自我中心”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骄纵跋扈、自我自私的心理。

     (二)管教方式不一致

     家长管教子女不单是惩罚,主要在于对期望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赞扬,使之建立起分清是非好坏的标准,建立自我控制机制。为了提高管教效果,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行为检点,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但是某些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总是一方批评,一方袒护;一方严格,另一方放纵,管教态度极不一致。有的甚至当子女的面相互指责或争吵,不但在子女心目中难以树立威信,也使孩子无从适应,是非不辨,好坏不分,以及养成看人行事的不良品行。如:有些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一方过于宠溺孩子,而另一方认为应该严格管教,遇到同一件事,一方通常会一味的打压,另一方会一味的纵容,使孩子在面对不同的管教方式时出现混乱,不知该听谁的,或者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一方。

     (三)家长的期望过高

     人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是愿望。但是,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或是过低,都不会使人因产生兴奋而启发内部动力。适当的期望会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期望过高、过低都不能达到期望的最佳效果,因此处理好家长的期望与独生子女身心特点的关系就非常重要。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独生子女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为众人眼中的优秀的人而加大学习压力。父母的过高期望对于独生子女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天长日久会导致子女性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如有些独生子女不喜欢弹钢琴,可家长总觉得弹钢琴是一件很高雅的事,硬逼着孩子去学,导致孩子每次去上钢琴课都觉得是一种痛苦,又没有能力反抗家长,久而久之,心里感觉压抑,厌恶父母的安排,造成心理疾病。

     (四)家庭教育不当

     人们经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然而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宠溺型。家长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孩子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们会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心理缺陷,给孩子过度的享受、保护,恶性循环,造成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二是专制型。有些独生子女父母不能做到客观的要求和评价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方面,家长单方面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就想去培养他们。另一方面,孩子的某些缺点一旦被发现,父母们就用各种方法压制,给孩子造成各种心理问题。这种教育方式,轻者加重孩子的心理重负。重者自暴自弃,对生活也丧失了信心,仇视父母、社会,这些都是很危险的,是家庭教育应该避免的。

     三、解决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言:“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术划,毋宁展个性。”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孩子,固然给予他很高的教育投入和热情,也希望他有个好的未来,但是家长应该明确“儿童自然发展观”,不能把成年人的意愿强加在儿童身上,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给孩子充分自主权。比如,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弹钢琴,孩子却喜欢画画,家长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支持孩子去学画,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孩子在积极的环境中学习,能最大程度的展现他的创造力,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二)确立孩子适当地位

     疼爱孩子并不完全是给孩子买好吃的、好玩的、花多少钱,而是指孩子在家长心中的地位。如果把孩子放在所有家庭成员之上,让他变成一个特等公民,孩子必定觉得自己很特殊。因此家长要把孩子放在普通的成员的位置上,让他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如从小培养孩子要学会尊敬他人,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懂得与他人分享,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小朋友;爱劳动,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从小就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劳动。有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对孩子的爱,理所当然的认为也不能让孩子承担任何劳动和责任。却不知道这种爱只会使孩子没有责任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缺失劳动技能。因此,家长在平时就应教育独生子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并让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从点点滴滴的家务劳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理解劳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家长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有接受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的意识。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只有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家长才会教育出这样的孩子。长辈特别是爸爸妈妈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高素质去影响、熏陶和带动子女的进步和发展,在家里建设一种讲学习、求向上、助快乐、促幸福的文化氛围。从而训练、培养孩子具有高智商、高情商的品味,将来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直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家长爱读书,孩子也会爱读书;家长孝顺长辈,孩子也会懂得孝亲敬长等。在民主和谐的家庭中,成员间相互尊重,彼此平等,互尊互爱;孩子自己有独立自主的空间,遇事可以选择互相协商;孩子可以与父母共同经营家庭,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四)传达家长合理期望

     只有以孩子的愿望和兴趣为出发点,父母的期望才可能是合理有效的。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们的小心愿,尊重他们的天性和个性,爱护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开发和培养孩子的潜能,给予方法上的帮助,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怎么叫高,怎么叫低呢?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孩子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如果这种压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就会给孩子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这就是标准。父母需要了解的是,孩子天生就有上进的精神,不管环境有多恶劣,孩子都会想尽办法找到自己的出路,而且,孩子都是希望让父母高兴的。如果父母一味给孩子施压,不给孩子喘口气的机会,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问题。

     (五)及时互通家校共育

     家庭和学校是对孩子的教育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因此家长要和学校密切配合。父母应主动联系学校,与老师沟通学生在校的情况,发现优点及时给予赏识和鼓励,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配合学校的各种教育工作。如有些独生子女在学校犯错了,老师联系家长到学校来沟通情况,结果家长故意隐瞒实情,造成沟通困难。然而,事实是家长比老师更了解学生的情况,尤其是缺点,只是不愿意承认,包庇学生。如果家长能和老师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而不宠、养而不骄才应该是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正确态度。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应学会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正确运用家庭教育方法。在学习上,对他们张弛有度,严而慈;在劳动上,适当的锻炼他们,营造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和科学方法,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崔伊薇.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1994

     [3]万传文、范存仁.独生子女的心理及教育.] [J].工科学出版社.1991

     [4]王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报.1997

     [5]赵忠心.家庭教育学. [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关颖.论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家庭因素. [J].津社会学科.1996

     [7]谢雪梅.论独生子女的成长教育[J].绵阳师范学院报.2004(8)

     [8]骆风.成才与家教. [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刘云凤.《谈小学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载《教育探索》,2005年第7期。

      [10]沈文.《独生子女现象和家庭教育》,载《独生子女》,2005年第8期。

     [11]周艳.《独生子女教育》,载《小学时代》,2003年第3期。

     致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我的指导导师蒋平老师的悉心指教。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蒋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蒋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谢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