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观后感 > 正文

    担当历史发展重任加快邯郸复兴伟业

    时间:2020-09-05 08:42: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担当历史发展重任 加快邯郸复兴伟业

     成就邯郸复兴伟业,是几代邯郸人的不懈追求,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当前,邯郸已经站在“十二五”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要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加速转型两大任务,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创新能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步伐,打造冀中南重要经济增长极,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双过五”(地区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财政收入超500亿元)、再造一个新邯郸的历史性跨越。

     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全力打造邯郸核心竞争力。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抉择。“十二五”时期强力推进“四个重点突破”:一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按照做城市就是做产业、生财富的思路,坚持用高端产业占领城市核心区。围绕“一核两带”布局,加速建设四省交界区最大的综合物流枢纽城市。重点完善2个市级商业中心,发展4个区域商业中心,打造一批商业特色街,大力发展城市夜经济。谋划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金融商务聚集区,把“邯郸会展”打造成新的城市名片。推进总投资2.8亿元的物联网基地项目,建成北方最大的物联网产业基地。二是打造“1+4”产业聚集平台。以冀南新区为龙头,邯钢工业区、经济开发区、广府生态文化园区、漳河生态科技园区同步推进的五大产业集聚区,是邯郸市“十二五”期间集聚要素、承载产业、创造财富的重要平台。立足于把冀南新区建成继曹妃甸、渤海新区之后的全省第三大经济增长极,突出现代装备制造这一主导产业,培育现代物流、休闲旅游两大辅助产业,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四省交界区域最大的现代物流枢纽、产业与生态相融合的示范区。同时,各县(市、区)重点建设1个产业聚集区。“十二五”末,全市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聚集区达到20个以上,培育3个超500亿元、2个超1000亿元聚集区,全市产业聚集区主营业务总收入力争达到6000亿元以上。三是重点培育“6+6”大产业大集团。持续推进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努力打造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煤电煤化、家电制造6大销售收入超千亿产业,着力培育邯钢、新兴铸管、峰峰集团、天铁、新武安钢铁、美的家电6大销售收入超千亿企业集团,大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四是加快东部10县振兴。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重点实施总投资205亿元的路网、水网、绿网、电网等14项基础设施工程,形成县通高速、村通油路,一刻钟上高速、一小时进市区的快捷交通网络。强化新型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六大特色产业支撑,打造邯邱、邯馆、邯大三大经济带,使10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30%左右。同时,继续推进西部县(市、区)率先发展,中部县区一体化发展。“十二五”末,全市各县(市、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工业增加值、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四个翻番”。

     二、大力实施“3+3+3”产业倍增计划,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形成“4+2”(年产4000万吨精钢、2000万支光导鼓)、“2个3”(3000万吨原煤和3000万吨建材产品)、“6个1”(1000万吨管件装备材料、1000万吨级煤焦化工、1000万千瓦电力、10万台套成套设备和专用车、1万台套特种设备、1万吨特种新材料)的先进生产能力,重点做到“三个加快”、强化“两个支撑”。“三个加快”:一是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邯钢、天铁、新武安钢铁三大千万吨级企业集团,实现产量不增、产值倍增。抓好峰峰集团和磁县煤化工项目群,建设大唐、国电等热电项目,打造1000万千瓦级电力基地和1000万吨级煤化工基地。建材产业重点推进总投资68亿元的太行、新峰水泥和力尔型材等11个新型建材项目。二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总投资320亿元的新兴装备材料及物流基地、恒天产业园、中棉国际棉机研发制造等重大支撑项目,将美的邯郸工业园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白色家电基地,实施总投资175亿元的硅谷碳纤维、办公自动化耗材等13个超亿元新材料项目,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邯郸支柱产业。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总投资650元的新兴国际物流基地、邯郸国际陆港、现代国际汽贸城等23个重点物流项目,切实壮大现代物流业。精心培育文化旅游业,高标准搞好广府古城的规划、招商和开发,打造古城、水城、太极城,将其建成全国一流的旅游示范工程、龙头景区。加快邺城、赵王城等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建成一批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动邯郸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跨越。“十二五”时期,每年旅游投资保持在100亿元以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800万人次,年收入突破120亿元。强化“两大支撑”:一是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每年开工投资超百亿元项目2个以上,引进超10亿美元项目2个以上。“十二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一五”末再翻一番,达到1.5万亿元以上。二是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实施总投资550亿元的32个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三纵三横一环”的高速路网,推进石武高铁、邯黄铁路、邯长邯济铁路扩能改造等。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力促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城镇面貌三年上水平。按照“三年上水平,邯郸要先行”的新要求,继续实施拉开大框架、构建大交通、推进大变样、深化大改革、实施大战略、发展大产业的城镇化“六大战略”,按照“158”工作思路,即围绕区域中心城市这一定位,盯紧城镇化率、人口规模等五大指标,突出完善新格局、拓展新空间、构建新城网等八项重点,规划实施好今后几年的城镇面貌三年上水平工作。打造中央商务区、商业步行区、化工整治区、滨河景观区“四大新区”和东部新城、赵都新城、南湖新城、梦都新城、丛台新城、北部新城、西部新城“七座新城”,构建“环城+轻轨”立体化交通体系,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传媒中心、科技中心等地标性工程,扮靓“四湖”,整治“五河”,做好城市水系文章,提升城市品位,使城市成为最能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财富的地方,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最舒适的地方。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体系,做大做强“1+6”中心城市,建设武安、涉县两个中等城市,培育东部两个次中心城市,支持有条件的县撤县建市,集中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小城镇,打造以邯郸为中心的冀南城市群,构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特色县城、新市镇良性互动的城镇化体系。“十二五”末,城市化率提高到55%以上,其中,中心城市人口达到330万人,中心城区达到250万人,实现以30%的土地面积,承载全市50%人口、60%的生产总值“三五六”发展目标。三是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统筹城乡的原则,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快实现“1+6”组团体制同等、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金融同城、市场同体、环保同治,提升各县县城建设水平。推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聚集,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纳入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在人口向城市转移中提高城镇化水平。

     四、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一是全面加快“吨粮市”建设。2010年,邯郸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三年建成“吨粮市”的目标,力争到2012年达到亩产1000公斤以上、总产500万吨以上,“十二五”末实现550万吨的粮食生产能力。围绕如期建成“吨粮市”,加快实施“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推广农业科技,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机械化,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扶持壮大一批蔬菜生产基地,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创建。大力推进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有机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积极发展林果、花卉园艺、休闲观光等都市农业,做大做强鸡泽辣椒、曲周色素、馆陶禽蛋、大名面粉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二是扎实推进新民居建设。把新民居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抓手,作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措施。“十二五”末,全市完成1310个行政村新民居建设任务,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搞好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农村人口合理集中居住、土地依法集约利用、产业聚集发展和公共服务共享。三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实现25万人稳定脱贫。加快发展与新民居建设配套的相关产业,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化,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0万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五、打造绿色邯郸,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邯郸市重化工结构比较突出,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压力较大,“十二五”时期要把建设绿色邯郸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倾力推进。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循环经济项目,加快武安、峰峰、磁县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邯钢、天铁等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节约型社会,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二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按照保节能减排、保正常运行、保经济增长、保社会稳定、保政治安全、保见到成效的“六保”要求,坚持有保有压,分类指导,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实施一批“零排放”示范项目,发挥“环评、能评”作用,坚决杜绝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市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省控标准,有效降低发展成本。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完成35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力争2011年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绿化水平,全力打造“森林邯郸”。“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率分别达到22.7%和45%以上。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抓好重点流域治理和水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太行山区生态涵养,加快建设生态市。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搞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打造邯郸纺织、棉机、化工、建材、物流五大企业集团,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施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事权、财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加快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借鉴晨光生物上市经验,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清理、归并、精简、规范的原则,加快各类事业单位改革。二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环首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对接合作,确保引进3—5家世界500强、10家以上国内500强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以上,累计利用外资30亿美元。进一步优化外贸出口结构,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力争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零注册、轻税负、强支撑、少检查”等措施,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总量、质量和效益,力争五年内千人拥有民营经济单位从2.6家上升到3.6家,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70%以上,在助推发展、调整结构、增加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一是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人才培养集聚提质八大工程”,“十二五”末,全市人才总量力争达到86万人,人才密度达到13%以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邯郸制造”,培育“邯郸创造”,重点实施100项重大科技专项,培育100家创新型企业,认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进100项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太阳能敏化电池、氢能利用等项目争列国家“863”计划。重点培育创建5—10个院士专家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省级以上技术研究中心10家,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强力推进“三园三基地”建设。二是着力加强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办好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新增财力优先用于民生支出,确保民生投入逐年增加,增幅高于财政收入的增幅,

     - 1 -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