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被“捆绑”的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被认同胜于被了解

    时间:2019-01-27 04:47: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生活案例      讲述:李冬冬(化名),女,48岁,结婚21年   我和丈夫是通过相亲认识的,因为彼此条件相当所以嫁给了他,婚后他对我很好;但他就是疑心病很重,不允许我有正常的社交活动,而且无论男女他都不希望我和他们交往。开始我觉得他可能是太在意我的缘故,以为时间长了他就会信任我了,可没想到时间越长他的疑心病越重,把我看得也是越来越紧了。
      平时家里来个电话,他都得先接通过滤一下我才能接,我手机上偶尔有同事发来一两条短信,他也得质问个老半天。有时我去参加公司的应酬,他就一会儿一个电话、一会儿一条短信的,弄得我心里直发颤。不仅如此,他经常还要来接我,说是不放心我一个人回家,其实我知道,他不过是顺便看看有没有可疑事,就连我加班回家晚一点,他也会打电话向我的同事去证实,每次都弄得我很尴尬,很没面子。为此,我们经常发生争吵。
      结婚这么多年,诸如此类的事例有很多,我曾请求过丈夫给我一些信任和自由空间,可他竟然说:“夫妻之间没有秘密就是爱,也是信任。再说你一个已婚妇女还想要什么自由空间呢?你的空间就在这个家里呀,如果你那么爱自由,当初就不应该结婚。”我无言以对,为了孩子,我只好一直忍着,忍了20年,我一个朋友都没有了,甚至于上下班我都总是一个人走,即使在路上遇上个同事,我也尽量避开,为的就是躲掉丈夫无休止的盘问。现在我每天除了上班和偶尔出差,其余时间都乖乖地待在家里,可即便如此,也没有减轻丈夫的疑神疑鬼。
      前不久,大学里同学组织了一次毕业25周年聚会的活动,因为机会难得,所以虽然丈夫百般阻挠,但我最终还是报名参加了。不出所料吧,从我走出家门开始,丈夫的电话便接踵而来。
      这么多年来,面对他的这种“爱”,我真的是越来越受不了了,我总觉得自己好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绳索捆住了,捆得我喘不过气来,而与此同时我与他之间的夫妻关系也越来越冷淡了,共同语言更是少得可怜。想到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我更是不寒而采啊,心里痛苦极了!
      
      为何要占据对方心中全部位置
      
      这个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为了减少与丈夫之间的摩擦,尽量少与外人说话,活得格外小心谨慎,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那部影片《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中的冲突情节。多年从事心理咨询,由于工作关系,我见到过一些类似的问题家庭,虽说表现程度不同,但性质是一致的――就是家庭成员中一方内心缺乏安全感、缺乏对亲密关系的信任感,那么,其在言语行为上就很容易流露出来对另外一方较强控制和较多的依赖。准确地说是控制与依赖并存,一方面是出于担心而要控制对方的行踪,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强烈的依恋(时间、空间上粘在一起),以证明双方的关系之“亲密”。当事人正是通过一次次反反复复、循环不定的牵制,控制,帮助自己获得内心的安全感,使自己内心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之中。
      
      不安全感蛰伏在我们的内心
      
      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些适度的不安全感,它有警示意义,对人起到保护作用。正常的不安全感只是一股很小的力量,有时隐隐地被感受到,内心偶有“搅动”,但这种“搅动”绝对是在人们自身定力的控制之下,不会妨碍正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反之,经常感觉不安,不安之程度能被当事人明显体察到,迫使其不得不采取一些控制手段来安抚自己的情绪。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往往说明其心理有可能承受不住“煎熬”,才做出各种防范举动。比如说故事中所描述的频繁的电话、短信联系以及其他各种方式的监督查询。极端缺乏安全感的人甚至会在某种刺激、诱因之下,发展出一些偏执的想法念头,做出危害他人的行为,当然这部分人是少数。
      
      不安全感的由来
      
      读者或许会有疑问:为什么有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遇到什么真实的危险,却总是怀有如此强烈的不安全感呢?人生漫长,虽说我们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增加新的学识、认识,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有些内心深处的感觉是不容易改变或消除的。
      如果一个人在其早年生活中缺乏来自亲人的爱、关怀和肯定,曾经有过较多的创伤经历和体验,这些经历就会削弱其内心安全感;一个人在自身不安全感的“笼罩”下,难以建立起对其他人的信任。那么,这样一些有着心理缺失感的人,在其长大之后与他人相处的关系中就会有较多的问题,尤其体现在婚姻中。因为婚姻是一个人成年之后与另一个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早年亲密关系中的那些感觉阴影会不自觉地被“带进来”――当事人由于内心惶恐,会不断地验证新的亲密关系是否靠得住,是否一心一意地爱着自己,是否能和自己过一辈子。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各种形式的失去。假若失去,对于当事人来讲,无疑又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因为现实中的丧失又再现了其早年的心理创伤体验。
      
      理解对方,换一下“接招”方式
      
      下面我们再回到故事情节中,看看在类似的家庭,其家庭成员应该怎么办7自然地想法是:妻子觉得丈夫如此行为干扰了自己的正常社交,让自己很“没面子”,于是发生争吵、冷战。好,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假如妻子明白了丈夫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是出于其内心不安全,是不是可以改换一下“接招”方式,不要与其内心不安全状态“针锋相对”,我想这可能是一个良策。
      假设你外出遇到电话查询,可以简单回复,因为他要的就是你回应后的瞬间安心;假如他到单位接你,当做关心去“领受”。比当做他在监督你的行为要好接受一些;遇到家里来个电话,他先接通过滤一下再转给你,就当家中多个服务员;手机上偶尔有同事发来一两条短信引起猜忌,即便解释也是越简单越好,避免解释中有闪失,节外生枝。因为内心不安全的人倾向于去察觉“危险”的信号,以证实自己过分的行为是有必要的、是正确的,在这个层面上,不同心理感觉的双方往往纠缠不清,这也是争吵不休的原因。
      当然,是不是婚姻中的一方管束住自己的言行,就能改变另一方的疑心呢?客观地说,温和的态度、理性的对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冲突及由此带来的痛苦感。但不太可能从本质上改变关系状态。因为不安全感来自于另一方内心深处的缺失,成人后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其情感缺失(带给其一些安全感),但不太可能将这种缺失完全弥补修复成同大多数健康者一样。
      面对家庭中的如此“爱”法,妻子会活得压抑和无奈,甚至会有很多愤怒,而丈夫恰恰不认为妻子的状态与自己有关――他不敢给妻子“自由”,甚至不敢懈怠,那是因为他怕分离,怕丧失。如果妻子明白丈夫严加管束的原因后,是不是应该在内心给自己一点自由(这是丈夫管不着的地盘),帮助自己的内心有所释放和舒展,至少是要学会维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吧。真正退休了,老两口整日厮守在一起,丈夫那颗悬了一辈子的心是不是可以放松一些?但愿如此。

    相关热词搜索: 人际交往 捆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