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三岁幼童失语,皆因望子成龙 望子成龙的意思

    时间:2019-02-04 04:39: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为了培养“小天才”,爸爸、妈妈、奶奶在孩子学说话时分别用三种语言对小童进行启蒙教育,每当孩子的小嘴里冒出不同的语言音符与他们对话时,他们都会陶醉于成功的喜悦,周围的亲朋好友也都对孩子表现出来的语言天赋给予惊叹;然而,这种超前的语言教育使孩子在与小朋友们交流时,尝到了无法言状的苦涩--别人听不懂他说什么,因为他的汉语中夹杂着英语、日语的发音。渐渐地,孩子沉默了……
      
      孩子出生 家长分工
      
      朱慧聪和孟冬分别是留学美国和日本的高材生,俩人在大学里相恋,毕业后为了求得更高的发展机会,他们选择了出国留学的道路,学成归国后,俩人举办了婚礼,事业也开始走向辉煌。朱慧聪在沈阳市一家科研单位工作,孟冬在一家国有外贸公司工作。2000年春天,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取名朱小童。夫妻俩合计,要让儿子受到最好的启蒙教育。丈夫会说英语,教儿子学英语的任务就落在丈夫身上了;妻子会说日语,教会儿子说日语就成了孟冬责无旁贷的义务。那么中国话呢,就由奶奶教吧,因为奶奶退休前是一所中学的高级语文教师。
      三人约定,看孩子最先说出的是哪种语言。
      自打制定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多种外语的启蒙教育计划后,家中规定:丈夫跟孩子说话时必须用英语,妻子跟孩子说话要用日语,而奶奶必须用标准的汉语。这样,孩子在学说话时就能接触到三种语言环境;渐渐地,耳濡目染,孩子在学会说话后就会用三种语言进行交流,这是孩子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等孩子上学后,当别的孩子在学习外语方面耗尽精力与时间时,他们的孩子心有余力,会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别的功课。这样,小童就站到了比同龄孩子高一级的起跑线上。
      一时间,全家人都为这个完美的教育计划兴奋不已,并且努力向这个方向迈进着。
      于是,在家庭的对话中,你会听到不同的语言在启迪着孩子。比如说苹果、香蕉,孩子会听到三种不同的语言发出的语音。
      孩子的语言适应能力确实也非常强,待他长到七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准确地按照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发出的不同语言指令,去爬到诸如桌子边、玩具边、床头等地方,这无疑是给全家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因为,他们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长到十个月时,孩子已经有非常强烈的表达欲望了,他会从小嘴里突然冒出一句英语或日语或汉语的发音。
      2001年年初的一个晚上,爷爷、奶奶用小推车推着小孙子在小区内散步,小童在小车里远远地看见了爸爸、妈妈从那边向他这里走来,他非常兴奋,小手比划着,小脚踢蹬着,嘴里也着急地发出模糊的声音。突然,全家人真切地听到了小童用日语的发音发出妈妈的叫声,那根敏感的神经突然之间在全家人心里倏地一下传输过去,一愣神间,他们明白了,孩子说话了,而且说的是日语的发音!妈妈乐得拍着手笑,跑过去使劲亲着小童;爷爷、奶奶、爸爸也乐得合不拢嘴!
      大人们更加紧对孩子的训练了。孩子也很听话,跟奶奶说话时会用汉语,跟爸爸说话时会用英语……当然,像所有没长牙的孩子一样,小童的发音也是含糊不清的,而且还都是简单的字符,但这已经让家长高兴万分了,照这样下去,小童肯定能成为语言方面的小天才!
      接下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小童分别能用英语、日语、汉语发出几十个单词的读音。
      
      一岁幼童 语惊四座
      
      小童一周岁生日那天,朱慧聪、孟冬夫妇请来了亲朋好友,在一家酒店为孩子过生日。
      席间,小童为大家表演了自己的拿手节目:分别用英语、日语、汉语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话。这让众亲友着实惊叹不已,大家纷纷夸奖小童聪明,夸奖朱慧聪夫妇的启蒙教育搞得好。看到亲友们真心真意的赞扬自己,朱慧聪、孟冬夫妇很高兴,小童也兴奋地摇着小手。
      朱慧聪夫妇请来的亲友们大多是有文化的人,大家纷纷用英语、日语、汉语与他对话,小童竟也能用不算清楚的发音与大家应和,虽然能说出的话不多,但这也足以使大家振奋了。整个宴会,大家都在讨论小童的早期多语教育带来的好处,这也给朱慧聪夫妻带来了荣誉感。
      这个晚上他们很高兴,亲友的鼓励促使他们更加坚定了对小童进行多语训练的决心。
      爷爷、奶奶也热情高涨。白天,他们用汉语与小童对话,早晨和晚上就由爸爸和妈妈来完成英语、日语的对话训练。亲人们一丝不苟地教着,小童一天天在进步着,可他们哪里想到麻烦也正一天天地靠近着……
      小童的发音有着独特的方式,他说出来的话有英语的音调、有日语的音调,也有汉语的音调。妈妈开始担心了,她说:这孩子说话怎么有好几种语调呀,会不会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奶奶说:不会的,当年他爸爸小时候发音也不很清楚,大了就好了。
      小童两岁时,朱慧聪夫妇给他买来了各式各样的学习卡片,有英语的日语的汉语的,目的是教他识字。飞机、苹果、小汽车等图片,贴在他睡觉的床铺边,一家人给他讲这是飞机,这是苹果,这是汽车。小童跟着不同的语言音调依呀地念,学得可快了。爸爸问时就用英语说,妈妈问时就用日语说……每一种图片都要用英语、日语、汉语说。
      可他的发音有明显的不同语言混在一起的语调。随着识字的增多,越发多地混杂着从小嘴里说出来,久而久之,像条件反射一样,他说每一句话时都要有不同的语言音调混在里面。
      可大人们并不知道小童已经陷入语言表述上的障碍了,看着孩子能分别用英语、日语、汉语说出那么多的词句,别提多高兴了。
      
      孩子语塞 急坏父母
      
      2003年夏天,三岁的小童上了幼儿园。开始去的时候小童很高兴,因为有那么多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可以开开心心地过家家了。幼儿园的老师也对小童很好,他也乐意在幼儿园的环境里玩,毕竟小童才三岁啊,更多的是童心。不过没几天小童就感到寂寞了,因为小童能听懂小朋友们在说什么,而他的话小朋友则听不懂;不光小朋友们听不懂,就连老师也听不懂。
      几天后,事态愈发严重了,因为别的小朋友不跟小童说话,小童自己也不爱说话了,这样下去可怎么好?没办法,老师把朱慧聪夫妇请到了幼儿园。
      老师对他俩说: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小童是在家宠爱惯了,他说出的话小朋友不懂,我也听不懂;玩的时候,小朋友们看他是新来的,也让他当主角,他呢,也想与别的小朋友玩、说话,可是别人听不懂啊!几天来,他实在没法和别的小朋友沟通,变得不爱说话了,也不想说话了,这可怎么办?
      夫妻俩带着小童回家了,他们认为孩子可能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过几天就会好的。可是过几天小童也没好,还是不爱说话。全家人意识到可能是语言说杂了,使孩子在交流方面出现了相反的作用。于是开始有意用一种语言,就是汉语跟孩子交流。可是这样小童不干了,他已经习惯了多语种夹在一起说话的方式,现在要他说一种话,打乱了他的思维定式,于是又哭又闹。
      更不妙的是,小童第二天说什么也不去幼儿园了,他就要在家跟爷爷、奶奶玩。早晨时间紧,朱慧聪夫妇没办法,只好让他在家玩一天。到了晚上,全家开始商量孩子的事,商量来商量去,一致认为,小童是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才不爱去幼儿园的,可孩子不上幼儿园怎么行,跟爷爷、奶奶在家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决定,小童还要去幼儿园。
      早上,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小童沉默不语,到了门口,他终于哭了出来。
      晚上回家,全家人开始有意识地用汉语跟小童说话,可小童照样按以前的定式跟爸爸说英语,跟妈妈说日语,跟奶奶说汉语,并且是这几种话混在一起说。僵持两个星期后,小童拒绝说话了。因为这不是他理解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说话方式。
      朱慧聪夫妇以为孩子脾气倔,是在故意与家人作对,过几天就会好的。
      在幼儿园,老师也在为小童的事情着急。她尽可能地创造让小童多说话的机会,并且带动小朋友们多跟小童玩。可是,小童抵触的意识很明显,就是不说话。要上厕所了,他会用手比划;喝水,也用手比划。老师想用绝对一点的办法逼小童说话,比如,不说话就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可是小童宁可忍着不去,也不想说。逼急了就躲一边去。
      要命的是,回到家后,小童也开始用手比划代替用嘴说话了。这下大人们急了,他们带着小童去看了医生。
      
      费尽心机 重开金口
      
      在沈阳心理咨询医院,王博士接待了朱慧聪夫妇。听了他们的叙述,博士走过去试着抱起小童,可是小童不让抱, 一直躲在父母身后;与他说话,小童也不肯说。再走近一步,小童就躲墙角去了。王博士经过观察认为,孩子有了严重的语言障碍和交往障碍。他无法用一种语言来表达感情,这与孩子早期的多语种教育关联极大,在这个年龄,孩子还不能较明确地表达完整的意思,也就是说,还不能掌握用一种语言的词汇来表达意图,可他同时学了三种语言,这就造成他表述方面的混乱。本来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们的交往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可是由于小童本身说的话别人不懂,要表达的意思别人不清楚,久而久之,他心里产生对说话的抵触情绪和压力,由此也产生了交往上的障碍。不过,小童还小,只要有一个适宜的语言环境,用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进行训练,完全可以重新回到小朋友当中去,孩子也不会构成严重的心里疾病。
      王博士又教孟冬一些调整小童心理的方法,并告诉她,一个月以后再领来,看看效果。
      带着希望,一家人回到了家,开始用王博士指导的方式方法对小童进行克服障碍的训练。家里人在家一律说汉语,孟冬还买来动画片放给小童看,给他听汉语儿歌;大家有意在小童面前有说有笑的讲汉语,为的是给小童创造出汉语的语言环境,让他适应。
      可是小童不干了,一听到全家在一起说汉语就哭闹,因为在他的习惯中,爸爸说的是英语,妈妈说的是日语,奶奶讲的是汉语,现在怎么爸爸、妈妈都说汉语了呢?而且,他第一次听见爸爸、妈妈讲汉语时很吃惊,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接着以哭闹的方式结束了与爸爸妈妈的汉语交流。
      没办法,朱慧聪夫妇在儿子面前停止了汉语的交流。到后来一家人在一起时不敢用汉语说话,就连家里来了客人时也只好将小童带到别的房间里。
      让人难过的是,小童越来越沉默了,他要表达情感时,更多的是用手势比划,并且总是躲在角落里。爷爷、奶奶暗暗垂泪,可不敢在小童面前表现出来。全家人在小童面前都表现得很高兴的样子,陪他看动画片,听儿童歌曲;看他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高兴得手舞足蹈,家里人便用汉语给他讲解,并陪他一起乐。
      放儿歌的时候,小童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爸爸、妈妈试图带着小童跟着唱,并观察小童的反映。可是小童不唱,不过,看得出,小童已经明显地感兴趣了。
      观察下来,尽管小童有了比较明显的表达欲望,想说话,但还是有障碍,该说出的话没说出来。
      朱慧聪夫妇再一次找到了王亚松博士。
      王博士听了他们的叙述,说:孩子正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过不能着急,这是一个慢长的过程,急不得;否则,适得其反。并对他们做了进一步的指导。
      朱慧聪开始带儿子去小区的操场上做体育锻炼:打篮球、踢踺子,跑步。小童很爱看,更爱看爸爸和别人在一起打篮球。看到爸爸与别人争球,小童跟着着急,小脸兴奋得通红,他有给爸爸助威的冲动,可有其他人在场,又不敢出声了。朱慧聪感到了小童在冲动,很是欣慰。
      一次,全家人一起来到公园划船,朱慧聪夫妇在船上有说有笑。突然之间,爸爸一不小心,掉进了湖里。
      小童看到了在水里挣扎的爸爸,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张了张口,哑语似的阖动两下。突然说:爸爸、爸爸!水,水呀……
      一霎时,大人们像被击中了似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孩子终于说出话了,这个让小童激动的表达情感机会的苦肉计成功了!
      
      劫波渡过 惊悸还在
      
      小童重新说话后,一家人从惊心动魄的心理危机中走出来,可他们不敢大意,因为小童在家里时说话,到了幼儿园还是不说话。
      于是,幼儿园的老师特意找了几个热心的小朋友主动去和小童在一起玩,和他说话、做游戏、唱儿歌、讲故事。
      小童渐渐能和小朋友们融和在一起了。又过了半个月,幼儿园里终于也听到了小童说话的声音。
      克服了心理障碍后,小童说话不再有恐惧感了。他也开始变得愿意跟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可是小童现在说出的话小朋友们听了还是很费劲,因为他多语种混着说的习惯一时还难以纠正过来。刚开始说的是汉语,一会儿就可能说别的语了。令人欣喜的是,他在小朋友面前说话放松多了。
      朱慧聪全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一切努力帮助小童说汉语,王亚松博士也继续指导他们巩固疗效,小童的汉语越说越流利了。到2003年12月,他已经可以连续5分钟没有停顿地用汉语说话了,中间不夹有英语或日语的混音。说话的语调和表情也与正常孩子没有什么差异。
      2003年年底,他们全家再次来到沈阳心理咨询中心。不过这次他们全家是来向王博士表达谢意的。王博士告诉朱慧聪夫妇:正常的孩子三岁以前不适宜学习母语外的其他语言,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习好母语的说话方式,万不可拔苗助长,给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

    相关热词搜索: 幼童 望子成龙 失语 三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