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忆真理轮首航日本] 日本崇光真理教

    时间:2019-02-04 04:46: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也是装一船大豆出航       1966年初春,满载了一船大豆的“真理”号从大连起航了。我们按规定的航线南下后,远远地避开触沉“跃进”号的苏岩礁,过了胶州湾外海,再折转向东,对着大隅海峡而去。航线大致呈“L”状兜个大圈子。
       那个年代,把“阶级斗争”看作无处不在,出国更如“防恐”一样。上面特设置了一个从东经124°至128°的防区。船一进入东经124°线,就像进入“敌占区”一样,气氛顿显严肃。并且政委、政干、事务长轮流上驾驶台值班,叫做“多一双眼晴”。看得出,众人皆心照不宣。就算多一双眼睛,敌情发现得早一点,你一艘商船如何对付得
      了武装到牙齿的舰艇?
      
      海上演练
      
      在进入东经124°之前,我们进行了一次打靶演练。那时公司给船上配备的武器足够武装一个排,有手枪、步枪、轻重机枪、手榴弹。船员都要受训练。
      海上打靶是件趣事。一个用垫舱木料做的很大的靶子扎在空油桶上,以粗棕绳梆牢,从船尾放出约六七十米远。船员分批集中在尾甲板,属于基干民兵的,每人有五发子弹;其他每人三发。卧倒,瞄准,扣动扳机,叭叭叭三枪打出,蛮有趣味。打过枪,手会发痒。
      再就是进行消防救生演习。汽笛突然拉响,汪洋大海上刺耳的笛声让人不由心惊。倾刻 ,船员都按应变部署表规定,冲到甲板,各自提着水桶、灭火机、毛毯、药箱,并接好皮龙,施放灭火机,以最快的速度把燃烧物熄灭。
      然后转入堵漏演习。木塞、水泥立即到位。还大动干戈地扬起吊杆,放出钢丝绳成过底索系住一块堵漏毯。这一过程甚是烦琐而费力,但要做到位。
      当汽笛响出急骤的五短一长,这是宣告弃船的声号,演习立即转入救生。大家取出自已的救生衣迅速奔向救生甲板,分赴1号艇和2号艇。各职能船员携带着国旗、航海和轮机日志、手摇发报机、毛毯等。小艇上已按规定配置了淡水和压缩饼干,以及罗盘、海图、反光镜、钓鱼绳钩、匕首、太平斧等,可以自航与自救的一应器物。
      集合点名后,宣布放艇,小艇很快地被放出舷外,并发动艇机,至此完成整套演习程序。
      
      清新异样的大隅海峡
      
      过了东经128°线,这才像通过了“敌占区”一样松口气。前面就是大隅海峡。
      这时南边的草垣岛、琉璜岛,北侧的八重山、佐多岬,日本的山山岛岛逐一映入眼帘。这些山岛,不见人家,清新静寂,像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引人遐想。同时它们也是供我们定位的显著物标。那孤立的琉璜岛,老远就能看见一股轻烟从山顶袅袅升腾,让人担心不知哪天会燃烧起来。
      当驶过九洲南端的佐多岬,眼前就是无际的太平洋了。这个季节正是温带气旋横行的时候,三五天一个气旋掠过,日本人称“春一番”,常会在海峡掀起狂风巨浪。幸好我们这次恰在间歇期,大洋风和日丽。
      
       沿日本东海岸航行
      
      日本地名中的“岬”,与中文的意思相通,即“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即是一处海角。船转过佐多岬,便贴日本东海岸驶过都井岬、足折岬、潮岬……连绵的岬岸无不树木葱茏,有村有舍,甚至万家灯火,让人绝无荒芜之感。这一路借黑潮的推力,船速加快了二三节之多,甚为顺畅。
      第五天一早来到东京湾外,这里湾岛交错,地形复杂,交通繁忙,还是个招风惹浪之地,所谓无风三尺浪,甚少平静。撑船人习以伊豆半岛外的神子元岛作为进入这一海域的标志。这是座孤零零的礁岛,上有一射程极佳的灯塔,夜空明朗时,二十多海里外即可见其灯光。神子元岛东侧有新岛、利岛、大岛等一遛岛屿,这些海岛保存着原始的森林覆盖,大点的也有房舍建筑,犹如世外桃园。
      过了大岛,相模湾一览无遗。这是东京湾进口处西侧的一个大湾,只见千把百吨的日本船进进出出。至此,日本东海岸的航行将近尾声。
      
       进入东京湾
      
      我们摇摇晃晃地过了相模湾。直到东京湾口的野岛�灯台一过船尾,船立见平稳。
      山岛环抱的东京湾,以其东岸的房�半岛最为山峦层叠,而在其中的一峰上,我们惊奇地看到一尊巨大的观世音佛像,她面向海湾,仿佛在以她的慈颜善目迎送过往船舶。据说这尊佛像是从我国一处寺庙里移来的。西岸亦是一半岛,二战结束后成为美军重要海军基地的横须贺港即在此岛上。
       船行至浦贺水道的No.1浮,引水已在等候。这条通向东京的要道,两侧有三个海堡扼守要冲。第一、二海堡已似一堆礁石;最大的第三海堡还露着残垣的堡垒。据载,1945年3月9日美国出动了234架B-29轰炸机空袭东京,不知这三座海堡是否毁于这次所投下的燃烧弹?残存的堡垒把二战的烟火推近到过往者的眼前,虽然这与我们国土上的累累伤痕相比,简直是毛皮之伤,但日人却很慎重地保存着,让我颇有感触。
      
       政冷经热的友好往来
      
      初春的东京,春寒料峭。码头上迎接我们的日中友协的朋友在挥手,寒风掀动着他们大衣的衣角。船靠泊后,事务长一直候在舷梯口迎来送往,甚有“千里迎逢,高朋满座”的气氛。我们也收到一些礼物,大多是一只精致的玻璃长方盒,盒内有一位或两位姿态各异、穿着鲜丽和服、端庄秀美的日本仕女像。这是日本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价值不菲,比那时刚面市的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要贵重得多。可是我们对这些工艺品甚少流露赞赏,更有甚者表态似地亮出一句:“送这些破玩艺有什么意思!” 不久皆当“四旧”销毁了。
      船上照例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请来日方有好人士。“廖办”的一位官员也亲临船上。那时与日本建交的还是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日本最高机构是“廖承志办事处”,这是根椐“廖高民间协定”设立的,双方的贸易亦称“民间贸易”。
      那天大台与餐厅坐满了客人,桌上也摆满了美味佳肴、青岛啤酒、烟台葡萄酒和茅台。那瓶塞一开,满室醇香,茅台尤令日本人兴奋,看得出在长期的隔绝中,一般日本人难得吃到我们的国粹佳酿。在悬着大横幅“庆祝真理号首航日本,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主餐厅,船长、政委致欢迎词,“廖办”官员也讲了话。都是“感谢”与“友好”,或“一座友谊的桥梁”的客套语。几位酒喝多了的日本人,表现了他们这个民族“对酒当歌”的风尚,又唱又舞起来。来船的翻译竟唱起了“干吧噜……”据他讲,这是当年唤起劳苦工人反抗的一首歌,具有煽动性。他倒无所谓地唱了起来。宴会直到曲终人散。从靠泊起,我们就忙碌于友好往来中。
      
      外松内紧的防范
      
      为防范被视为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公司制定了层层叠叠的值班与巡回检查制度,耗去了船员很多精力。白天除了巡逻班之外,还有“护旗班”,就是保护国旗。据说,曾在一艘船(好像燎原轮)上发生过船尾旗杆上的五星红旗被扯下的事,分析是日本右翼分子干的,对一贯注重政治影响的我们,这被看作一个严重的政治事件。从此要求船上加派这个“护旗班”,每班两人,两小时一轮,从日出到日落。
      夜晚的护船岗哨更加森严。除每班二人的“护船班”昼夜全船巡视外,还有驾驶员的“巡逻班”(三副和二副一个上半夜,一个下半夜,每夜如此),再加上自晚八点起的“领导带班”(即船长、政委、老轨、管事、政干,每人轮值二小时至凌晨)。至于为什么要搞得这样风声鹤唳,没人流露过一丁点不识时务的口风。
      夜色洗尽了码头上一天的喧嚣,四周清寂。有时,不远的系缆桩上偶有一对情侣依偎地坐在那里,巡逻的水手会立即视为“一个情况”报来,于是我们就伫立在最易“监视”的位置观察着,直到这对情侣离开。反正,只要有人认为是个可疑现象,除了把它当回事,谁也不会有一句“丧失警惕”的活,过后还会作为一“疑点”向政委汇报。夜半更深,无论偶尔接近船尾的一对情侣、一个夜行人、一辆汽车,或码头值更警员牵着警犬的巡视,都帮我们消磨了寂夜的无聊,如此而已。
      
      公园赏樱
      
      那时,除“友协”和亲大陆的华侨社团邀请的联欢、宴会、参观之外,船员不得下地。这些联欢之类统称“外事活动”,去多少人、哪些人参加,都由政委和政干安排。人员定了后,政干做好名单,三人一组并指定一名“带队的”。出发前,照例要被召集起来,重申“外事纪律”,叫“打预防针”。记得有次“打预防针”时,王政委临场发挥,说:“别看日本人穿得西装毕挺,他们全部家当都在这一身衣服上。他们是‘不怕天火烧,只怕跌一跤’,跌破衣裤,就没换的了……”我总不明白为何不能实事求是一点,现时代的人,对眼前的事实能一点看不出?何不坦坦荡荡地承认人家的生活水平,说二句语重心长的话,不是让人听来既实在,又受益吗!
      我们应邀去游览上野公园。那时游山玩水的意识很淡薄,连带的对一些高雅的民俗知识也欠缺,没能体会到这是日方有心安排的──赏樱去。赏樱是日本民风中很重感情的一种表示。
      一辆豪华大巴把我们带出码头,异国街景吸引着眼球,这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领略一座现代化城市。不知不觉两旁的景观渐像郊野,周边树木繁茂,环境幽静,公园也就到了。其时正值樱花盛开,满园的樱花,姿色淡雅娟秀,当阵风掠过,满树摇曳的花朵仿佛如泣如诉。每株树下已是落英缤纷,那是昨晚一夜寒风的杰作,但见游人皆绕而不踏,惜花也,素养也?
      各处草坪皆可见或一家人,或亲朋好友围坐一圈赏樱,那景象确如日本《樱花谣》唱的:“樱花,樱花,春三月的晴空,一望无际,是云是霞,芳香无比。啊,赏樱去!” 他们在花树下喝着清酒,唱啊跳的,从这如痴如醉的样子,可看出这个民族对樱花的情有独钟。我想,他们将此花名之曰“樱花”,是否有嘤嘤自惜之意呢?
      
      餐桌上留下的思考
      
      赏樱后,车子带我们穿过银座,一路清新整洁的环境,架空的高速路和银座一带豪华楼厦,还有那个在码头上仰首可见的高入云霄的电视塔,把一座现代化城市展现得相当到位。
      大巴把我们带到一家华人餐馆,要不是有中文字,从门面看,是分辨不出这是中餐馆还是日本餐馆的。看来华人确也入乡随俗了。我们被领进一房间,脱鞋围坐在塌塌米上,中间一张矮圆桌。上的第一道菜是每人一盆玉米汤。汤端到面前立即让我联想在海运学院喝了几年的小米粥,我想,这也上宴席!可一入口,那玉米心炖的汤,糯软鲜美,极是爽口,心里直指望再来一盆。
      同席的一位华人约五十开外,他诉说了来日的艰辛。原来,“七七事变”的时候,十二三岁的他生活无着,随邻人从镇江辗转到日本投亲靠友,就以做中国面为生。“来这里日子也不好过,处处低人一等。”他说。来买面的日人把他做的面叫支那面,他很反感,觉得是侮辱。他愈说愈激动,像要把多年压在心里的话倒出来似的,也不顾在场的日本人。我以为局面会尴尬,那位翻译却说他能理解。这位只勉强能写自己姓名的老华人,经历了日本军国主义苦难,苦是苦了些,总算能立足,有了自己家业,并多了一分爱国、民主意识。
      在东京卸完大豆,便驶往门司去装货了。◆

    相关热词搜索: 首航 日本 真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