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卡夫卡作品的翻译思考

    时间:2020-08-28 04:13: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戈瑜琤

    摘  要:卡夫卡创作出大量的经典小说作品,如《判决》、《城堡》、《变形记》等等,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读者的追捧,与作者在小说创作中使用的写作手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然而,有些译文却并展现出原作品应有的风采。基于此点,本文在简要介绍卡夫卡及其作品的基础上,以《变形记》为例,对卡夫卡作品的翻译进行思考。

    关键词:卡夫卡;作品;翻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1

    一、卡夫卡及其主要作品

    卡夫卡出生于捷克布拉格,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表现文学的先驱,在捷克语当中“卡夫卡”是寒鸦的意思,他父亲的店铺便是以寒鸦作为店徽。卡夫卡毕业于布拉格卡尔费迪南德语大学,在任职工商事故保险公司期间,首次在《希佩里昂》杂志上发表作品。之后又在《波希米亚德文报》上以观察为题,发表了一组短篇散文作品,在苏黎世附近疗养时,创作了《旅游日记》。1912年创作《判决》和《变形记》,1913年5月发表《司炉》。卡夫卡于1924年去世,他的一生创作出大量的经典作品,并广为流传。

    二、卡夫卡作品翻译的思考

    卡夫卡作为文学先驱,他的作品文学色彩非常浓郁,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其翻译与其他形式的翻译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翻译对象上。卡夫卡文学作品的翻译对象既是清晰可见的文字版本,又是具有一定深意的艺术整体,因此,对卡夫卡作品的翻译,并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与方法上,而是要将其中的文学意境呈现出来,这样的翻译才更加到位。下面以卡夫卡的中篇小说《变形记》为例,对该作品的翻译展开分析。

    《变形记》是卡夫卡在1912年完成的一部中篇小说,于1915年在《白色书刊》上首次发表[1]。在这部小说中,卡夫卡使用了非常独特的艺术笔调,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对“人变形成甲虫的事件”进行艺术再造,使作品呈现出荒诞的主基调,反映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小市民的真实生活。卡夫卡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其作品本身所具备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即整体荒诞、细节真实,这是卡夫卡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在《变形记》中,这种写作风格得到完美地诠释。通过对《变形记》这部作品的译文进行阅读之后,带来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考:

    (一)譯文对作品意境的把握不到位

    对原作品中的意境进行完美传递是优秀译文应当重点把握的要素之一,这样才能使读者从译文当中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艺术信息。而这一点的实现看似简单、实则困难,要求译者应当对原作品的艺术整体性进行研究,进而产生出充分的认识。在卡夫卡的《变形记》当中,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人变形为巨大的甲虫,从而形成了异常荒诞的小说框架,赋予了作品非常独特的意境。在这个意境当中Ungeziefer(甲虫)是核心,作品围绕甲虫展开。甲虫是卡夫卡创作时模糊隐喻手法的主体,在其它作品中也曾出现,在这个隐喻当中,蕴含着小说主人公的悲惨境遇[2]。卡夫卡利用隐喻的写作手法,创造出《变形记》中独特的艺术意境,并使其以形象化的概念呈现出来,从而使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隐喻的内在涵义。从卡夫卡的角度上看,他在作品的创作中追求的并不是形似而是神似。然而,从《变形记》这部作品的译文当中却并没有看到卡夫卡所追求的神似。译文将原本似是而非、意境无限的模糊隐喻,翻译成有形有质、形象具体的“跳蚤”,从而使得描写变得呆板、生硬,并表露于形,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这样的翻译,使想象的描写变为直觉的描写,译者背离了卡夫卡的创作初衷,原作品中的意境也随之消失不见,译文的可读性大幅度降低。

    (二)译文对叙述方式的认识有所不足

    对于小说而言,叙述方式是其个性、风格最为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从整体上对叙述方式进行准确的把握,才能使翻译出来的文本更加忠实地展现出作者看待事物的独特视角,也才能充分体现出原作品中的精神和气质。卡夫卡的《变形记》在叙述方式上,采用的是主人公虫形人心的视角与直接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虫形人心表露的是心理状态,直接叙述则是对外在观察的具体描写,由此展现出艺术不同的层面[3]。这两个角度彼此独立,但又存在相辅相成的关联性,作者利用这种叙述方式,将广阔无垠的审美空间全部留给读者。然而,在《变形记》的译文中,却并未看到作者给读者留下的审美空间,译文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相互交织的叙述结构,尤其是对作者使用直接引语方式(erlebet Rede)展现小说主人公心理独白的认识非常不明确,进而造成译文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与直叙完全割断,内在联系全无,叙述结构变得混乱不堪,影响了阅读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卡夫卡的作品能够得到读者的青睐和追捧,与作者在小说创作中使用的独特写作手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有些作品的译文却忽视了这一点,导致翻译出来的文本缺乏意境。对此,建议译者在翻译前,要认真阅读作品,保证译文与原文在意境上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张秀娟,张红雪.欧·亨利与卡夫卡作品中的“小人物”对比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9):80-82.

    [2]徐薇薇,房莹.从文学写作看卡夫卡的传记人生[J].采写编,2019(10):109-111.

    [3]陈创献.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以《城堡》为研究中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7):86-88.

    相关热词搜索: 卡夫卡 思考 翻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