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现代社会的“隐秘角落”

    时间:2020-10-13 04:00: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尤丹娜

    随着网剧《摩天大楼》的收官,由台湾作家陈雪创作的同名原作小说《摩天大楼》也备受关注。

    小说以充满悬念的“漂亮女生”钟美宝的意外死亡作为线索,保安、大学生、钟美宝弟弟、男友、情人、继父等与钟美宝有交集的“嫌疑人”依次登上叙述的舞台,自陈清白或自认有罪,引出同住在同一幢摩天大楼的住客们与钟美宝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隐藏在他们普通面孔背后,各自光怪陆离的人生。

    摩天大楼,始终是文学与现实中一项极具共识的隐喻,代表着现代社会、浓缩着现代人的生活特质。与主打悬疑的网剧不同,小说借助悬疑的外壳,但并没有将叙述核心放置在寻找杀害钟美宝的凶手之上,而是通过不同面孔的住客们的自述,完成了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一次关于生存空间、“恶”与欲、人际距离的自白,为借助小说探讨当代生活中的核心议题提供了空间。

    人与自己的居所如何共生?恶的源头该向何处追索?摇摇欲坠的现代生活与人际关系里,什么才是稳固的根基?南风窗记者就此专访了《摩天大楼》原著作者陈雪,从故事的起点开始,探索现代社会中“隐秘的角落”。

    摩天大楼里,人被抽象为一个“单位”

    南风窗:《摩天大楼》的创作起源是你搬进一座高楼小区生活。从实际生活看来,同样是住家,“摩天大楼”这个场域与我们以往认知的普通居民楼有怎样的不同?

    陈雪:我当初住的高楼小区,有四十几层楼,一千多个单位,几千人住在其中,一则楼高,二则楼广,上下班时间通过闸口简直像过地铁站,我在那儿见识到很多毕生没有见识过的人。

    那座摩天楼分为小户型与大户型,小户型几乎都是租客,租客的流动率很高,那些人的流动随着年代、季节、潮流而改,如我书中所写:有一段时间出入很多外国人,最早一批是东欧模特儿,后来是外语老师,再后来就有很多小情侣、很多做网拍的年轻美眉、开宠物店的人……流动性大,背景复杂难探。

    跟一般的社区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人的复杂性,以及“街坊”的概念消失了。在摩天大楼里,人是以一个一个单位计算的,被房号所区隔,彼此有很大的隔阂。而在同一栋楼里,又可以呈现极端不同的社会地位与阶级差异,如同《末日列车》那部电影。

    南风窗:在《摩天大楼》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他们的职业似乎呈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保安、咖啡店员工、房屋中介、打扫阿姨,都是要接触大量的陌生人,甚至有机会进入他人的“私领域”来服务,达到某种入侵或窥探;
    一种是患了“惧旷症”(因恐惧外面的世界,只能待在房间中无法出门的一种心理疾病)的创作者吴明月,完全无法出门,又是封闭、孤独的代表,等待着他人进入自己的“私领域”服务的状态。你为什么要选择用这些职业、这两种极端来勾勒摩天大楼乃至社会的轮廓?

    陈雪:因为摩天大楼的特殊性,一般人很难跟其他住户打交道,所以我当初选择了保安、中介、阿姨、咖啡店员这些服务业的人,一则作为与高端摩天生活的对比,一则作为穿针引线的人物。

    用文字建构一个摩天楼,最主要的还是人物,但什么样的人物足以描摹出这些楼,我想到的就是这种极端的对比:为大楼服务的人,以及困在其中的人。比如吴明月,构思出这个人物,是因为我记得以前大楼有送餐服务、洗衣服务,还有上门帮你维修计算机的人……这些人都住在同一幢摩天大楼里。我写作忙碌时,可以一周不下楼,这让我开始想象:如果有人渐渐地无法出门了,又是孤身一人在居住,那么他/她能否在大楼里生存下去—而这样的人,也象征着现代社会在极端的现代性之后产生的副作用。

    南风窗:你觉得现代人会很深重地受到自己生活、居住空间的影响吗?

    陈雪:我是非常注重空间感的人。其实我很喜欢高楼,以前我住在摩天大楼的28楼,窗外景致非常迷人,也很有助于思考。但是在摩天大楼居住的时间越久,人会逐渐感觉越来越退缩。有时我在楼上写作,下楼去买饭时才知道外面下雨了—那种隔绝感很强烈。

    后来我搬到了一个四楼的小公寓,才发现住在摩天大楼跟住公寓差别竟是那么大。小公寓楼层不高,又有三个阳台,每天都可以直接感受到外面的世界;
    又因为要等待固定的时间倒垃圾,又跟邻居也有点认识,生活感很充足。我无法比较哪一种生活较好,但对我个人而言,它们都影响了我的写作。

    恶的源头不该从受害者身上追索

    南风窗:原作小说、改编的网剧中都涉及了家庭暴力的情节。家暴在中华文化的惯性中一直被认为是“私事”,由此为女性、孩子带来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伤痕。最近几年,要求家庭暴力“走出家庭”接受懲罚训诫的呼吁也越来越多。你如何看待这种发生在摩天大楼小窗格背后的“私密伤害”?比起那些公共场域的伤害,它是否会带来更多的、摆脱不掉的无力感?

    跟一般的社区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人的复杂性,以及“街坊”的概念消失了。在摩天大楼里,人是以一个一个单位计算的,被房号所区隔,彼此有很大的隔阂。

    陈雪:各种形式的家庭暴力,确实是对受害者最为深痛的伤害—因为加害者本该是要爱你、保护你的人。这会使受害者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分辨对错,找不到加害者,没有怪罪的对象,无法求救,因而只能认为是自己错了。

    同时,受害者的内心还要不断去为伤害自己的人找借口、合理化暴力:比如,父母是长辈,不会有错,那么错的只可能是自己。有些人因此将伤痛深埋,甚至隐匿记忆,产生记忆空白,或者扭曲,这些都会造成创伤症候群,深深地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与成长轨迹。家庭暴力是最难以言喻的伤痛,可能让一个人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去面对,也都无法释怀。

    南风窗:面对婚姻中的家庭暴力,小说中受害者钟美宝的妈妈以及现实中许多的女性很难选择痛快斩断联系,而是反复被伤害、“习得性无助”—现在也许会被概括成PUA,但可能这并不是控制与被控制这样轻易。你觉得小说中深陷婚姻暴力的女性,缘何难以踏出漩涡、反复纠葛?

    陈雪:婚姻中的暴力跟父母施加于孩童的暴力有一点很像,就是加害者本应该是你的保护者、你的爱人伴侣,但他却深深地伤害了你。

    当人被自己爱的人施加暴力,第一件事就是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做错了,然后就会设法原谅对方,无法认同对方有错,因为如果认可了对方的过错,就是在承认这场婚姻有问题,承认这个人不爱你—“承认”这些,对一些女性来说,本身就是很大的、需要蛮长时间接受的挫折。

    而等到她们终于认清这是无法改变、不会好转的事了,便又要设法从已经造成经济或感情依赖的关系里逃离。而此时,这些女性可能因为是专职主妇没有自己的经济能力,可能早已与社会脱离许久,要从这一步走向自立,又是很困难的开始。更不用说,有很多人—比如钟美宝的妈妈面对的,是如影随形的纠缠与威胁,更难脱身。

    深陷牢笼又难以承认、承认之后又难以挣脱,这些都造成了女性身陷家暴却无法脱离、反复纠葛的原因。

    南风窗:在小说中,“私密伤害”的家庭暴力产生的恶果,又会蔓延到整个社会,展现一种群体暴力:面对死者,媒体追索花边新闻,社会要求“完美受害者”,坊间轻易断言“她活该”,你为何描写了这些“平庸之恶的家常化”?

    陈雪:我觉得大多数的人面对一个人的死亡、一场悲剧,都会下意识地想要去找原因,很难想象人是可以无故地被施加暴力与恶。但有些暴力或者恶意,就是没有太多原因,或是有原因,也跟受害者根本无关,而是来自加害者自己内心的问题。

    我想表达的是,没有所谓完美的受害者,受害者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与受害根本无关,因为犯罪就是犯罪。作为大众,我们要懂得去分辨这些,才能认清这种平庸之恶—恶的源头从来不是大众去从受害者身上追寻到的,而是该交由执法机关厘清的。

    爱是生活的根基

    南风窗:在小说里,你描摹了林梦宇、钟美宝、林大森等很多的“双面人”。他们穿梭在住所与工作場所的不同环境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做派和面孔。“双面人”撑起了故事的复杂,却也让人胆寒。在你看来,“双面人”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必然产物吗?

    陈雪:人都是有多样性的,只是多样性之间差异的大小不同。现代社会中,有时越是想成功的人,就越容易形成所谓的双面性格,因为只用单一的面相无法应付复杂的生活状态。比如,他们要在职场上展示成功,又要在社交平台中展现最好的一面,但人又不可能永远只有“成功”“最好”这些状态,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心角落和欲望就成了第二面。

    现代社会似乎要让这些人必须变成“双面人”—因为如果不这样,似乎就无法适应外界的要求。有些人可以把这个双面性控制在一个范围,不至产生分裂与冲突;
    有些人,比如小说中林大森这个角色,我当初设计他,就是要代表这座大楼本身的矛盾性:同一栋楼,两个世界,而林大森是穿梭其中的人,这两边都有他爱的人,这个双面生活是存在同一幢大楼的两端,他需要从空中花园穿梭于妻子与情人之间,这个“双面性”浓缩在同一个场域,就很容易产生分裂与冲突了。

    深陷牢笼又难以承认、承认之后又难以挣脱,这些都造成了女性身陷家暴却无法脱离、反复纠葛的原因。

    南风窗:在小说中,很多主人公平静生活假象的破局都来源于某个突然的变故,比如一个老实人谢保罗突然遇到交通肇事,比如曾经性格活泼的吴明月目睹惨剧罹患惧旷症……这些微小却突然的变故可以让平日里苦心经营的生活轻易地全线崩塌。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的“根基”是摇摇欲坠的吗?

    陈雪:格雷安·葛林说过,人总是在面临万劫不复的一刻而不自知。我想写的恰恰就是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很多人就像小说中的人物一样,本以为人生会越来越好,没想到突然一个变故,改写了全部的生命。

    但命运被意外改写,人也依然有设法重新把自己建立起来、救赎自己的权利。在小说中,我写的救赎之道就是爱。谢保罗遭遇的交通肇事责任并不在他,但他却倾其所有赔偿给车祸死者的家属。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设置,其实是因为,他在车祸之后,从现代生活中房子、车子造成的成功困厄中突然猛醒,发现生命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所以他必须要把自己掏空,才有办法偿还这份愧疚。于是这份爱从他的内心中生长出来,能够爱别人、理解别人,即使看起来一无所有,他也是丰富的、有根基的,也完成了对自己返璞归真的救赎。

    每个人,一生都在学习和追寻生而为人的基本价值。如果有什么可以被称为生活的根基,有什么是不会轻易被撼动的、可以经历过劫难依然留存的,我想应该就是爱。这种可以从内心而生的力量:去爱别人、爱生命、爱这个世界。即使身处困境,跌落深渊,爱都会是根基,让人不至坠入虚无,变得无望。

    南风窗:在小说中,有时会出现谢保罗这样的人,对他人的悲伤太过感同身受,以至于仿佛没有自己;
    有时,又会借由钟美宝的死感到现代社会的冷漠:一个人的死亡,先是成为花边新闻,再是被彻底遗忘,仿佛每一天我们栖息在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但始终孑然一身。现代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到底怎样才是合适?

    陈雪:我的小说基本上是希望透过一件悲剧,促使人们思索到,孤立与疏离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断裂,而这种断裂会让恶渗透进来。在小说中,钟美宝的死亡其实是对其他人的一种唤醒,促使摩天大楼的其他住户开始思索,应该如何去跟他人互动、如何从自己生命的废墟里站起来、如何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而我认为,人与人的距离,最好的就是彼此关心,但不要陷入控制;
    彼此有爱,但不是企图占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分辨即使是父母、伴侣,也可能对我们进行感情勒索。爱的心意可以无限,但爱的力量是有其限制的,能够分辨爱,才算是真正具有了爱的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隐秘 现代社会 角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