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丰子恺战时漫画艺术中的大众化

    时间:2020-10-24 04:35: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张国良 张玄

    摘要:放眼于以往对中国二十世纪美术大众化思潮运动的研究中,丰子恺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艺术家,学者们更多是去关注左翼和进步的文化工作者。事实上四十年代身处国统区的丰子恺,此时创作的艺术作品同样包含大众化的思想因素,艺术目的都是为社会而艺术,即使当时其作品大众化的程度不高。本文基本阐释二十世纪上半叶美术大众化思潮的发展,联系丰子恺以往艺术观,可以发现其与左翼文艺工作者的观念不谋而合,进而探讨在美术大众化思潮的背景下,丰子恺战时漫画中体现的大众化因素。梳理川渝时期丰子恺参与的艺术活动,再举例说明抗战时期丰子恺阐释过的与大众化思想契合的艺术观,最后分析丰子恺在川渝地区所绘漫画的主题、题材内容、构图、造型,深入解析其战时漫画艺术目的、思想上与美术大众化的联系,旨在探讨丰子恺战时漫画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丰子恺:美术大众化思潮;艺术观;漫画;群众

    中图分类号:J2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058-03

    一、前言

    “化大众”与“大众化”这一课题的研究与解决是认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的突破点。另一方面,随着1997年10月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简称“弘丰中心”)的成立,丰子恺研究逐渐成熟起来。本人想借由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化大众”与“大众化”这一课题,通过近年来国内丰富的丰子恺研究成果挖掘其战时漫画作品中蕴含的大众化因素。过去对于丰子恺漫画的研究,多着重于对其漫画进行风格梳理、类型划定,或对漫画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鉴赏。大致以1997年为界,此后20年中该类研究已经大量减少,而着重从艺术思想的层面,深入研究其漫画艺术的整体价值,其中涉及丰子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研究、艺术观、审美观及艺术教育思想研究等等。

    在艺术思想、图像分析等诸多层面,学者们对于丰子恺漫画艺术的大众化研究关注较少。因此,我对于其漫画作品中大众化因素的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在于:从艺术与社会互动、艺术家个人思想观念、作品形式分析三个角度对丰子恺漫画进行研究,深化对其漫画艺术的认识,在美术大众化的浪潮中把握丰子恺个人思想的全貌,以此审视抗战时期中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深入分析其战时漫画思想、目的上与美术大众化的联系,探讨丰子恺战时漫画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二、时代背景

    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美术大众化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由精英阶层至上而下的启民智的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艺术家想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但是其作品的接受群体主要是读书人、城市居民而不是人数更为庞大的市井百姓、农民,美术革命在消除艺术的社会鸿沟方面的真诚努力是可贵的,但是作用却非常有限,更多的是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作为肩负思想文化启蒙使命的新文化运动之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美术,不能抵达民间和普通民众构成交流和对话。

    在沉重的民族危机面前,鲁迅发起倡导了新兴木刻运动将美术革命引向了革命美术的新阶段,也就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左联和上海进步文化界发动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时期。丰子恺在30年代前期和中期,同左翼文艺工作者接触很少,而是同叶圣陶、夏丐尊等进步文化工作者接触较多。他着力提倡文艺大众化主要是在1935年之后,不过实际上他的艺术观与左翼文艺工作者的观念是不谋而合的。“1930年左翼美术运动兴起,美术的大众化成为革命的美术所必需的途经”①,因连环画的通俗易懂,左翼人士推崇以连环画的艺术形式宣传革命救国思想,而丰子恺的漫画亦带通俗性。

    第三个阶段是延安美术时期,此时以延安为中心的美术大众化在继承左翼文艺大众化的基础上,因毛泽东提出文艺工作者与工农兵大众两个群体的思想感情要打成一片,以此实现了美术大众化中“创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主客统一”②。的确在宣扬救亡图存,贴近人民大众的艺术的时代,延安美术在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上都显示出较之于西南大后方美术更强的大众化的时代特征。但是不能因此忽略掉丰子恺等进步文艺工作者所作的艺术贡献。

    三、川渝地区参与的艺术活动

    1942年11月丰子恺应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及旧友的陈之佛先生的聘请,携全家到重庆并任该校教授兼教务主任。同月下旬,他在重庆夫子池举行了平生第一次个人画展,展出的作品是避难逃亡以来所绘的带有色彩的风景画。1944年2月至3月,在长寿、涪陵、丰都等地举行个展,“中秋次日,填《贺新郎》词,表达其切盼抗战胜利之心”③。冬季于川北诸地旅游,在南充、阆中举行个展。作为进步的爱国艺术创作者的丰子恺,他的展览被“代表延安声音的《新华日报》”④给予了报道和赞扬,高度肯定了抗战时期他为中国艺术所作的贡献。

    同是1944年,重庆中央信托居印刷厂制版印刷了由丰子恺所绘的一枚军邮。这枚军邮是当时唯一专门设计的军邮邮票,其图案讲述的是一名邮务士兵向前线战壕内的战士们递送邮件。1945年7月丰氏于成都参加国际救济会的手工艺讨论会并举行画展,以及为杜甫草堂题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丰子恺积极地投身在抗日宣传的洪流中,“他说:‘我虽未能真的投笔从戎,但我相信一笔代枪,凭我五寸不烂之笔,努力从事文画宣传,可使民众加深对暴寇之痛恨。军民一心,同仇敌忾,抗战必能胜利。”⑤身处川渝的他,饱含着激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的烽火也燃起了他胸中的救国之火。他以自身的行动参与了抗日救国的运动之中,如绘制军邮即是鼓舞人民抗战的表现。丰子恺在川渝地区参与的众多艺术活动、事件,本着为社会而艺术的目的,是回应美术大众化思潮的表现。

    四、个人艺术观

    纵观丰子恺一生的藝术观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曲高和众”,二是“艺术为人生”。具体而言,“曲高和众”,包含了既要追求艺术的通俗易懂,同时也要注重艺术格调的思想,其中的追求通俗易懂也能反映出丰子恺对艺术雅俗共赏的意愿,符合普通群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艺术为人生”,即艺术要反映现实和现实中人的生存状况,艺术要关注现实,这一点肯定了艺术可以反映社会和现实中人的生活,强调艺术的社会作用。在抗战时期,丰子恺也正是主张文艺要服务于抗战的需要,绘画要反映抗战现实和宣传抗战。他认为“艺术的精神就是革命的精神”⑥,艺术与革命是相互贯通的,就如同时代共同体一般,艺术家具有创造性,因为他们自身有革命精神。而革命家也是要赞美的,因为他们具有艺术精神。

    此外,他“认为工艺极应该收入在艺术的范围内。希望它能受艺术家的注意,郑重地加以改良和提倡。”⑦,以此可认识到丰子恺提倡工艺美术,他鼓励支持大众化、通俗的艺术品。因此在个人艺术思想上,丰子恺战时艺术观与大众化思想是契合的。

    五、川渝时期的漫画创作

    漫画,本身即是一种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时事。它运用变形、比喻、象征等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达到讽刺社会现实或歌颂某种思想的效果。而处于民族危机的中国,“1936年前后,漫画己到达它的最盛期”⑧,漫画家们用各自的漫画创作表现中国当时芸芸众生的生活形态,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

    同样在抗战时期,丰子恺的漫画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意义。主题方面,他用画笔揭露当下的社会现实、抨击社会的黑暗面,呼唤正义与和平。在重庆生活的四、五年中,他仍以创作热情投入到笔杆抗战的运动中,关注现实生活,饱含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与同情。题材内容包括了民众日常生活、周遭风景、战争相关等等,尤其是能反映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丰子恺将脑中的思考具象化,描绘生活的诸多小事,例如《下江太太打四川白说:好多钱?”本地人打上海白说:“强来西,五百洋钿一斤。”》(如图1所示)此幅漫画,轻松、愉快地刻画了上海太太向四川当地人询问菜品价格的场景。他在刻画漫画主角的日常生活时,往往是描绘出人物的自在、闲适与善良,表现人的心灵的美好与乐观,希望作为观者读者的群众能怀揣乐观与信心面对生活与未来。《孤帆一片日边来》(如图2所示)是丰子恺对周遭风景的描绘,加上诗词,凝固了当时明丽悠远的景象,人民群众也能体会到典雅的意境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定格下来的画面,留以人长久、可细嚼的回味,人生是鲜活的。《“抗建式”建筑》(如图3所示)又是丰子恺对个人生活环境的描绘,图中简陋的三间“抗建式,平屋表现的是他和家人在重庆暂居的住所。

    此时的战争亦引起丰子恺对于生命的思考,例如《病院中的警报》(如图4所示)表现的就是重庆地区触目惊心的战争对人民的影响。流亡于川渝途中所见的各种惨景是刺激他创作的因素,直白的画幅描绘战争中恐慌、艰难而苦楚的人民大众。这一类战争相关的漫画亦传递出丰子恺自己关于抗战必胜的热情和信心,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丰子恺也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悦,《八月十日的爆竹比八年的炸弹更凶》(如图5所示)以一种平和、童趣的方式告诫天下百姓——中国的抗战结束了,而人民群众一定会被漫画的纯真所打动。

    丰子恺漫画的构图简约、明快、流畅,有利于群众读者对图画的感受和理解。构图上的空间延伸感虽较弱,但不影响普通读者们对画面的自由想象。相对地,线条却凸显道劲流畅,也将朴素的色彩运用于漫画中,“自抗战暴发后,丰子恺在逃亡途中画风开始由单纯用墨线钩勒转为墨色兼用,且工多于写”⑨。在造型方面,丰子恺的漫画是以线造型,用笔勾勒平实、单纯的线条。他的寥寥数笔,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漫画角色、景物的特点,对于普通民众是通俗易懂的。如《热烈的重庆>(如图6所示)一作塑造了两名正在吃饭的重庆本地居民,左方的男子喝着汤食,右手持扇搭在其翘起的右腿上,悠哉闲适,读者能快速掌握画面里的信息。而单线白描、用线简约亦是传统审美的继承,一定程度也符合民众的审美。

    六、结语

    抗战时期,艺术承担唤起民族意识觉醒,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人民顽强抗战斗志,增添民族凝聚力的时代使命,而人民的共同体意识也空前地加强,丰子恺将之升华为对家国情的怀想再而集中表现在他的战时漫画中。丰子恺的漫画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抨击社会黑暗,呼唤正义与和平,描写的是当时人民的生活万态,饶有情趣却容易被人忽视的日常场景被他敏锐地提取出来,有宁静、有祥和、有童趣也有批判讽刺。作品对于日常生活、周遭风景、战争相关的描写,表达了丰子恺对人世的博大的爱与关怀。川渝时期创作的漫画在打动人民群众的内心之余拥有持久的艺术感染力。丰子恺的战时漫画作品虽然不像延安美术那样完全贴近人民(以工农兵大众为主),但是仍处于大众化的过程之中。

    一件艺术品当脱离于创作者之后它能赋予其他个体什么意义,笔者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在看到艺术品时他或她的感受最为真切。具体而言,那种感受就是当看到艺术品时它触动了观众个体,那种触动的感觉会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艺术存在的价值,以及它为什么重要的原因。丰子恺的战时漫画,真诚地抒发对生活在苦难中的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与关爱,以通俗的艺术形式贴近人民群众的内心,这就是其时代意义。

    注释:

    ①郑工.演进与运動: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194.

    ②韩劲松.二十世纪上半叶美术大众化思潮嬗变[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4:2.

    ③陈星,丰子恺评传[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232.

    ④黄宗贤,在救亡的旗帜下——抗战时期解放区与国统区的美术交流[J].美术,2002 (06):9-11.

    ⑤陈星.丰子恺评传[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
    238:丰一吟.潇洒风神——我的父亲丰子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185.

    ⑥丰子恺,余善.智者的童话——丰子恺的漫画人生[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217.

    ⑦丰子恺,陈星,丰子恺全集.艺术理论艺术杂著卷.4[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6:241.

    ⑧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52.

    ⑨崔卫.陈之佛与丰子恺重庆交往考——兼谈抗战时期的国立艺专[J].吴中学刊,1996 (03):56.

    参考文献:

    [1]张斌.丰子恺绘画中的诗意[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5.

    [2]朱琦,曲高和众雅俗共赏——论丰子恺的艺术观及其漫画特征[J].文艺研究,1998 (04).

    [3]刘飞飞.都市文化视野中的丰子恺漫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4]胡佳佳.丰子恺漫画的图像叙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5]韩劲松.二十世纪上半叶美术大众化思潮嬗变[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4.

    [6]丰一吟,潇洒风神——我的父亲丰子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丰子恺,陈星.丰子恺全集,美术卷.16[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6.

    相关热词搜索: 战时 大众化 漫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