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将课堂还原回生活中去

    时间:2020-12-14 18:04: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朱遥遥

    【摘 要】一直以来,许多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而难以生成学生自己的真实、有效的学习活动,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被动甚至丧失学习兴趣。笔者认为突破以上困难需要展开以学生为主,并建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堂。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学习调动学习兴趣,学习中带动学生共情理解,更好帮助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共情;朗读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58-01

    语文课程学习一共有五个学习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但其实关于语文课程学习远不止这五个学习领域,许多语文教学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从而导致许多语文学习停留在表层。语文课怎样才算真正的成功?其实,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其指导下的语文课程是开放的、面向生活实践的,这种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整个生活。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的巩固知识,但是在生活中、写话习作中却不能很好的运用。在中高段学习中,有些学生的习作甚至已经出现了无内容可写或是内容过于假大空。为了预防学生到了低高段写的作文出现想象力缺失、成人化倾向、无实用性的困境,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实现写话、习作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抒发口尤为关键。平时在课堂学习之余,如何将所学很好的巩固,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与观察力进行灵活运用。在进行《动物儿歌》的教学时,进行小诗的特殊结构教学。

    为了拓展学生对“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运用,我利用上午的大课间时间,让学生去寻找操场上“谁在哪里干什么”并进行简单的写话练习。

    将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解除了语文教学传统固定思维的束缚,拓宽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让语文教学连接真实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有时对语文教学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其实语文教学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一味的只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是一种枯燥、零散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只会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寸天地,而语文的教学是要展现学生的“学”的结果,而非教师教的艺术。只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才能将语文知识学以致用。我在进行一年级《四季》:“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的仿说练习教学。

    由于学生一直无法正确区分四个季节有哪些代表性事物,所以仿说时频频出错,产生了荷花与春天、菊花与春天等错误搭配。久而久之,访说练习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是学生的自信心备受打击。这时我看见一个女生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橘子,于是我就顺势引导:“同学们,秋天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不信,你看——”我出示了可爱的橘子,“你能不能学做小诗人,像书上那样,来写一首小诗呢?”这个时候,学生们茅塞顿开。他们的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举了起来。学生A说:“橘子黄黄,它对小朋友说:‘我是秋天”,学生B说:“橘子圆圆,它对秋风说:‘我是秋天。”……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他们都是小诗人,和小作者写得一样美。你还能再我们校园中找到哪些秋天的小精呢?”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整节课的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正是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课堂教学往课外深展,让課内外的教学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联成一体,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学生的学习单单与生活相联系还远远不够,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展开共情体验。尤其是在朗读教学时,通过学生的共情往往能使朗读教学事半功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多样的朗读能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将生活过成诗意语文。只有读出乐趣,读出感悟,读出共鸣,才能算是真真正正读懂了文章,在生活中才能灵活运用。在学习《池上》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对小娃天真活泼的喜爱之情,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我请学生自己演一演古诗中的故事,并请了两组学生在讲台上演一演小娃偷采莲的画面。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绎理解人物形象,明白了作者的心情。从而在朗读《池上》的时候能自然而然的带有自己的见解去有感情朗读,而不是一味的枯燥朗读。

    低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在慢慢形成,因此对于很多事物没有接触到,尚在理解的阶段。在进行朗读时,往往会依据教师的片面要求去朗读,使得朗读缺乏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从而导致学生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刻板、拖长音、错误断句、朗读感情不符等现象。低年级的学生会用自己的眼睛来接触事物、看待世界、了解世界。这决定了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应多运用直观教学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帮助朗读。譬如在进行部编本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教学,学生对于“泥泞”、“年迈”、“荆棘”此类接触较少的词语,无法理解,致使学生预习课文以及初读课文的时候,无法理解这条小路的特点,朗读时易读错,且感情平淡。于是我出示了“泥泞”、“荆棘”的图片。

    学生看到图片以后,脑海中形成一定的认知,在朗读上能够带出路难走的情绪。学生通过品词品句,对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而获得一定的阅读感悟,以此达到共情,使得朗读能力和语文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1+x”联读:小学语文课程新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 回生 中去 还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