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0-12-25 18:07: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曹莉亚 董小芳

    内容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一个21世纪蓬勃发展的新兴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确乎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文章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与就业等四个方面,阐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且富“杭电”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专业定位 人才培养

    2012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对1998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9年印发的《专业设置规定》进行修订,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三个专业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由此,立足于海内外尤其是“在海外进行汉语教学”的新兴的汉语国际教育在本科专业中取代开设近30年主要立足于“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对外汉语。

    2014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杭电”)同步于全国其他高校新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就此以精审态度深入思考此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问题,逐步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且富“杭电”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合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服务“一带一路”、自贸区、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杭电”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的优势;依据所属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在我校人文社科学科中首次打造出的突出的电子信息科学特色,将漢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突破专业建设固有模式,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具有扎实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较高外语水平和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信息时代汉语国际推广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上述培养目标按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具体体现为:1.系统地掌握汉语言及中华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2.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汉语言及其教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跨文化交际能力;3.了解国家关于汉语言文字及其传播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实践的能力;4.具有成为信息时代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人才并能驾驭和应对未来的潜质,包括具有较高人文和科学素养、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

    二.确立规范科学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规范科学的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本着“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体系创新、素质本位”的原则,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围绕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管理组织协调等能力的培养,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中国文化与传播、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覆盖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形成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充分依托我校电子信息特色,发展“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建设好“实验语音学”“数字人文”“数据挖掘与分析基础”等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开设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汉语教学、制作在线课程、中文信息处理、汉语信息处理等系列课程,最终形成对专业定位的有效支撑,使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一目标不仅符合时代的潮流,而且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杭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稳定、培养、引进、提高”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针,着眼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以选拔、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重点,遵从数量和质量并举、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发展模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现有汉语国际教育学专业专任教师24人,分别来自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文献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专业。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名校和重要研究机构,4名教师具有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海外名校的留学或访学背景,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2人,占教师总数的60%,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约占教师总数的80%,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9人,约占教师总数的38%,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0%,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博士教授为学术骨干、以年轻博士为后备力量的中青年结合的人才梯队。不仅能建设一批富有“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色的优势课程,也能开设出高质量的“跨文化交际”“教育心理学”以及“中华文化与传播”等课程,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多渠道国际化实践教学与就业

    培养国际化实践型人才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最终目标。为加强国际化培养,“杭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综合英语、英语语音与正音、英语口语、英语听力、文学与翻译等外语提高类学科必修课程,共计15学分,以此替代面向非英语专业的共计8学分的通识必修大学英语课程;同时还开设韩语、法语等外语类选修课程。引入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参照国外知名大学的课程体系制定专门的国际化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聘请国外知名教授和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优秀教师进行英语授课。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学生赴海外开展交流、课程学习及完成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与交往能力,对学生今后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实践教学上,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主线,贯彻开放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面向专业和职业,突出实训。重视培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即通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听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个人艺术素质与修养、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建立以课程实践教学、实践技能课、证书培训、文化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国际交流活动、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留学生课堂实习等实践环节为基本链条的能力训练平台;建设多层次的实践基地,包括海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践基地。

    随着中国对外合作和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将汉语国际推广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之一,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汉语国际教学与文化交流将越来越专业化,这为具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背景的人才提供了广大的就业渠道;浙江省地处沿海,经济基础雄厚,对外经济贸易发达,迫切需要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具备对外交流能力的专门人才担任涉外(外企、外贸、外事、外资等)文秘工作,或者进入文化交流领域从事传媒、翻译、创作、研究等工作,还可以赴境外读研、国内读研,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就业升学条件。

    总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杭电”2014年新开始的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突破专业建设固有模式,努力将专业与学校电子信息特色结合起来,明确将“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专业发展新方向,培养适应信息时代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人才,既能服务于浙江省地方经济,又能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等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2).

    [2]施家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J].国际汉语教育,2016,(1).

    [3]张晓慧.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队伍建设问题[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2).

    基金项目:本文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度高等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为:YB201639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汉语 国际教育 探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