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读书人

    时间:2021-01-29 04:11: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徐兴正

    将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和法国作家让-保尔·迪迪耶洛朗的《6点27分的朗读者》放在一起来重读,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除我本人之外,还有别的读书人存在,他们是汉嘉、米夏和吉兰,分别是这三部中篇小说的主人公。而我只是普通读者,似乎他们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我读过《过于喧嚣的孤独》不止一遍两遍,还全文抄过,都在人生记忆力最好时期,但奇怪的是,近来重读,觉得几乎每一页都有陌生之处。这部小说中译本四万字左右,一共写了八章,作者采取主人公独白方式讲述,每一章都不分段,五千字左右,完全一口气讲到底。这是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是:作者不使用具体日期,只用昨天、今天、明天,唯一明确的时间只有主人公的打包工生涯,是三十五年。这样一来,八节之间线性顺序就可以打乱。而我确实也任意打乱顺序来读过,非常有意思的是,发现每一节都可以作为小说的开头,同时也都可以作为小说的结尾。适用于这种读法的小说不多,最著名的当然是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不过,那主要也是作者宣称,读法属于小说本身的一部分,甚至不同的读法足以读成不同的小说。

    作者本人,还有各语种翻译家,以及为数众多的读者,都将《过于喧嚣的孤独》和他的《我曾经侍候过英国国王》,视为赫拉巴尔最重要的小说代表作。而这两部小说的创作,情况又完全不同。赫拉巴尔经过二十多年酝酿,到1972年,他五十八岁之时,才开始写作这部《过于喧嚣的孤独》,第一稿“把整个故事看成仅仅是抒情的”,完成“一部阿波利奈尔式的诗稿”(阿波利奈尔系20世纪初叶法国著名现代派诗人,超现实主义派的先驱),第二稿用布拉格口语改成散文,但缺乏嘲讽意味和黑色幽默,于是第三稿,以“一丝不苟的严谨语言,捷克书面语”写成,前后用了四年时间,1976年完稿,十三年后,1989年正式出版。赫拉巴尔甚至说过:“我为写这本书而活着,并为写它而推迟了死亡。”而《我曾经侍候过英国国王》,则在开始写作《过于喧嚣的孤独》前一年,赫拉巴尔隐身于布拉格远郊“林中小屋”旁,桌子上的打字机被直射的阳光晒得发烫,以至于每打字一分钟,打字机就会卡壳一次,他只用了十八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十三万字的长篇小说,到1982出版时,除了个别文字校对之外,没有修改过任何一处。赫拉巴尔的创作生涯,共存两个极端,既有倾注毕生精力写成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有一气呵成、初稿即是定稿的一部长篇小说。

    《过于喧嚣的孤独》第一章写道:“……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第五章又写道:“……因为在经历了所有这一切——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中看到的一切,身体和灵魂所感受的一切——之后,我还有足够的勇气使自己没有疯狂,我逐渐惊异地意识到我的工作把我抛进了一个广大无限、威力无边的领域。……此刻我看到了比我头上的星空或我内心的道德法则更多的东西。好像一道闪电,叔本华出现在我的面前说最高法则是爱,这爱便是同情,我明白了叔本华何以憎恶巨人黑格尔,令我高兴的是,无论黑格尔还是叔本华都不是两军对垒的统帅,否则他们会像布拉格所有下水道中的两个鼠族那样交战。”

    或许有必要强调一下,这部小说只在这两处使用了“孤独”和“过于喧嚣的孤独”,此外再没有使用。

    身为一名打包工,汉嘉生存空间狭小。狭小到什么地步呢?他在废品收购站的地下室打包,这间地下室堆满作为废品的书籍,安装着一台压力机。他居住的地方,码放着偷偷带回去的两吨书籍,随时可能坍塌下来。这台压力机被无限放大,他生存空间就变得比压力机还要狭小。他经常产生一种幻觉,觉得自己就是用压力机打成的一个包。“三十五年来我处理废纸和书籍,而我生活在一个已有十五代人能读会写的国土上,居住在过去曾经是王国的地方,在这里,人们过去和现在都有一种习惯,一种执着:耐心地把一些思想和形象压进自己的头脑,这给他们带来难以描述的欢乐,也带来更多的痛苦,我生活在这样的人民中间,他们为了一包挤压严实的思想甘愿献出生命。”这种幻觉又催生别的幻觉,他始终相信,书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被压力机的重压压进身体,因此,只要随便晃动一下,就有可能在生活中抖落不错的想法。这些幻觉让他意识到,三十五年来,他一直活在一种重压之下。这种重压是什么呢?它几乎是一种犯罪。他打包的辞典至少有三吨,而每天打包也不会少于三吨书,这些书籍打好包以后,被送去捣毁。见到警察,他不由得产生一种冲动:请求警察将自己铐起来。不过,倒也没有人能定他的罪。但他还是感觉到“八年中我缩小了九厘米”,“我举目望望卧床上方堆着的书,断定我的背驼了,我的背上仿佛永远背着由大大小小书本构成的两吨重的天穹。”

    世界就像一个垃圾场,汉嘉曾经爱上一个多么好的姑娘,曼倩卡,人生却两次被弄得污秽不堪。曼倩卡不知道如厕时腰带沾染上粪便,与汉嘉跳舞,她飘动的腰带成为整个舞场的污点。一次也就罢了,还有一次,曼倩卡鞋子碰上一坨屎,又成为整个滑雪场的污点。曼倩卡伤心地离开了汉嘉,而汉嘉在废品收购站邂逅的茨冈女人,一个穿青绿裙子,一个穿光滑红裙,“穿青绿裙子的那个仰卧着,裙子撩到腰际,一双光裸的大腿很漂亮,光裸的肚子也很漂亮,小腹下面露出一簇漂亮的、火焰似的毛”,“穿光滑紅裙的那个倒在纸堆上活像被人扔掉的一条毛巾,她被沉重的大包压得疲惫不堪,已动弹不得了”,“三十五年了,我置身于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

    汉嘉似乎不是通过读书,而是通过给即将被捣毁的书籍打包,就能获得知识、智慧,他甚至冒名给被禁止出版作品的教授写评论,刊登他的评论的杂志被送到废品收购站来,他又拣选出来送到教授手里。这还不是最荒唐的。最荒唐的是,汉嘉认为没有一种思想可以被捣毁,当他给那些书籍打包时,书中的思想早已逃亡。他说得言之凿凿:“因此全世界的柯尼阿什们焚书是白费力气,如果书上记载的言之有理,那么焚烧的时候便只会听到书在窃笑,因为一本地道的好书总是指着别处而溜之大吉。”汉嘉还认为,这种情况,就像他死去的母亲,还有舅舅,在被火化和安葬之前,灵魂已经升天。书中的思想逃亡也好,母亲还有舅舅的灵魂升天也好,他恍惚中都能与它们相见,就像在废品收购站与两个茨冈女人邂逅一样。

    但汉嘉又是偏执的读书人,他用节省下来的钱,为这台压力机办了一份存折。这台压力机总有报废的时候,最终会被力量比它大二十倍的巨型压力机取代。退休后,汉嘉准备用那份存折上的钱,将报废的压力机买下来,安装到舅舅留下来的院子里。只有在这台压力机身边,汉嘉才能处于恍惚状态。也只有处于恍惚状态,汉嘉才能与书中的思想、母亲和舅舅的灵魂相遇。并没有等到这一天,“我选择了倒在我的压力机里,倒在了我的地下室,也就是说在这里升天”。

    《朗读者》男主人公米夏,十五岁时就已经是一名朗读者了。只是说,一开始,米夏朗读的并非书籍。那么,他朗读的究竟是什么呢?“神说,要有光”,少年米夏也能意识到这一点。在他生活的街区,上学途中,米夏突发疾病摔倒,呕吐得一地污秽,一个女人照料他,还清洗了街面上他的呕吐物,安慰过他的痛苦,也捍卫过他的尊严。这个好心女人名叫汉娜,比米夏要大二十一岁,时年三十六。过后,米夏前去拜谢汉娜。故事注定就要发生,“我于是在过道里等她,她就在厨房里换衣服……袜子卷过小腿肚,卷过膝盖,提上大腿。最后,她身子弯向一边去,把袜子扣在吊袜带上……离不开她的大腿,起先裸露着,看起来苍白,等穿上长袜后就闪烁着丝一般的光。”米夏一开始朗读的,就是汉娜身上的光。

    汉娜身上的光,是在她破败的公寓,陈旧的厨房,也就是庸常的生活里,神的恩赐。如果没有这种恩赐,没有这种光,躲避在暗中的汉娜,她一直被销蚀的身体就不可能照亮。这种光不是律令,不是规诫,而是宽限,甚至是放任。汉娜的情欲,那一刻,盛大到奢华的地步。或许反过来也成立,是汉娜的情欲,让她的身体发光。

    这种恩赐,也是(更是)给米夏的,而且提前了那么多年。

    米夏从朗读汉娜身上的光,过渡到朗读汉娜的身体,从被汉娜占有,过渡到也占有汉娜,这一堂堂朗读课,是她教会他的。

    因为神的慈悲,米夏这样朗读汉娜,似乎还得到了祝福。“放假时我和她想骑自行车一同出游,这样,我们就好以母亲和儿子的名义住同一间房间了,而且整夜待在一起。”“她骑的是一辆链条、踏脚和齿轮都盖着挡板的车子,穿一身蓝色连衣裙,宽宽的裙边随风飘舞。”“长期以来,我完全委身于她,委身于她的占有欲。现在,我也学会了怎样占有她。而且,在旅途上,从那以后,我们已经不仅是相互占有了。”“她撩拨我、挑逗我,让我兴奋不已。我们缱绻缠绵时分,我感觉得出,她是一个劲想把我推向一片新境界,感受那些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支撑那些最终支撑不住的。”

    即使是占据道德制高点的读者,恐怕也不忍心诋毁这样的朗读。“她走到窗子边就站住了,透过玻璃去看外边那一派黑暗景色,又看那些书架在窗子玻璃上的反光,还有她自己在玻璃里的照影。”这里又有了光,“反光”。“汉娜都有什么写照呢?其中一幅是她在厨房里拉上长筒袜;另一幅是她站在澡盆前,伸出双手,手里拿着浴巾;还有一幅就是汉娜在骑自行车奔驰,裙边儿在车子带起的风中飘拂;最后,就是她站在父亲书房里。”

    但愿神也不会给两人定罪。

    《約翰福音》第8章“行淫时被捉的女人”写道: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稣却往橄榄山去。清早又回到殿里,众百姓都到他那里去,他就坐下教训他们。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可是,较之于这个故事,汉娜却要一犯再犯,直到她与米夏不辞而别,最终从他身边逃走。

    《约翰福音》记载的“在地上画字”,放到汉娜、米夏两人的现场,想必也可以解读为:那其实是在朗读神的话语。就算不是朗读,至少也是默读吧。

    相信神会容许这样的解读。

    这是汉娜身上发生的秘密,也是(更是)米夏的秘密。

    然而,汉娜生命里还有别的秘密。她有光,被光照亮,处在反光之中,这些时候,汉娜是有轨电车售票员。此前,“她是在南欧的一个德国人居留地长大的,现在那儿属于罗马尼亚。她十七岁时去了柏林,在西门子做过女工,二十一岁时身陷士卒……”而她之所以应招为一名纳粹女兵,到集中营当看守,是因为西门子公司要给她升职为一名司机,而这个职位是一字不识的汉娜所不能胜任的,要守住自己是文盲这个秘密,就只得离开。

    在集中营,汉娜看守的犹太人,每个月都要挑选疾病缠身、极度虚弱,再也不能干活的人,送去处决。汉娜总是将其中最为虚弱的妇女和儿童带到她的房间,前提是她们能为她朗读。“她选她们来朗读,是因为她们注定要去奥斯维辛,而她想在这最后一个月里,把她们安排得好一点儿。”

    汉娜热爱听朗读,因为不识字,她热爱的其实是自己拥有不了的生活。在汉娜眼里,书籍天大地大,朗读,听朗读,似乎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不识字,就是一种耻辱,而且是莫大的耻辱。汉娜觉得自己就要被米夏识破了,她就毅然决然离开他。

    到了审判集中营看守的时候,汉娜仍然装作读过起诉书,并谎称曾执笔起草报告,宁愿因此而被判重刑也不让别人知道她就是一个文盲。集中营的这些看守,虽然汉娜曾将最为虚弱的妇女和儿童带到她的房间也是被审判的罪责之一,但她们最大的罪责,则是战争爆发之后,离开集中营,在协助党卫军看管犹太人行军途中,一天夜里将犹太人关押在一座教堂里,战火焚烧到教堂,她们受命救护遭到空袭的党卫军,没人去打开教堂紧锁的房门,导致被关押在里面的人活活烧死,唯独一对母女幸存下来。作为女看守中的一员,汉娜与她们本无区别,但因为对起诉书指控内容不加否认,而且承认曾主导报告起草,她就成为她们当中的主犯了。加之她们当场指控她,她因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反驳而全盘接受下来,还有,她对法庭审判程序和判决证据一无所知,当她感到困扰的时候,不止一次反问过,“审判长先生,如果是您,您能告诉我该怎么办?”最终,法庭定了她的重罪,被处以终身监禁。

    汉娜服刑以后,作为法学学生旁听过庭审的米夏,不断寄去录音带,她通过录音带听他朗读。监狱看守开始知道汉娜其实是一个文盲,她也在监狱里慢慢学会读写。

    汉娜多次获得减刑,但出狱前夜,在米夏探视过一个月之后,她却上吊自杀了。

    反观这一生:米夏作为汉娜的朗读者,一度欢乐之后,他曾将她视为麻烦,而她的离开也就意味着这个麻烦的消除;米夏法庭上见到汉娜,等于在一种极端情况下,他从过去朗读她的身体过渡到朗读她的内心,这是无声的,或许也算得上默读;米夏回到庸常生活,不过之前的朗读还是带来了改变,在汉娜服刑的日子,无论是与妻子还是与情人,他都不能得到曾经从她那儿得到的那一切;自己从事的法学和父亲研究的哲学,都帮不上米夏,尽管神没有定身体的罪,但他还是不能释怀,法庭定了汉娜的罪,她都服刑了,他却不能接受;米夏担心过,出狱后的汉娜再次成为麻烦,不过,他还是为她准备好了一切。米夏去监狱探视,“只见她满头白发萧萧,只见她满脸皱纹纵横,只见她满身臃肿沉重”,“汉娜穿着一件蓝色的连衣裙,胸部、腰围和大腿绷得紧紧的,她两手放在膝盖上,拿着一本书”,“以前,我总是特别爱闻她身上的气味……是刚刚被爱过的余味……还从大腿之间嗅出一种水果般的气味……”“现在,我坐在汉娜身旁,闻到的是一个老女人的体臭”。

    汉娜自杀,很可能因为,被朗读,听朗读,再也继续不下去了。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她和前来探视的米夏说,“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就是人家不了解我,没人晓得我本来是什么人,干过些什么事”,“不过,死掉的人却可以,因为他们理解我”,“他们每天夜里都来,也不管我要不要他们来”。也就是说,她为那些死去的人自杀。

    还可能因为,汉娜自己想要中止这一切了。为什么呢?其实,《过于喧嚣的孤独》里,汉嘉有过这样的独白:“我仿佛在轧碎犹太教法典中的词句:我们有如橄榄,唯有被粉碎时,才释放出我们的精华。”或许,汉娜不管生活在哪里,都生活在一台压力机之下。

    她这是死于心碎。

    《6点27分的朗读者》男主人公吉兰,他面对的,不是《朗读者》男主人公米夏面对女主人公汉娜,也不是《过于喧嚣的孤独》男主人公汉嘉面对一台压力机,而是这台碎霸500。汉嘉开动一台压力机为那些就要送去捣毁的书籍打包,吉兰则操作这台碎霸500直接捣毁书籍。

    这台碎霸500肯定会自行启动,依据是,在机器停止工作的情况下,吉兰不止一次发现从书堆里掉进去的老鼠被搅碎,但老板一点也不在乎,也没有人相信这个。以至于,师傅朱佩塞进入机器内部做清理工作时,突然启动的这台碎霸500搅碎了他的两条腿,还被认为这是一个酒鬼的下场,能捡回一条命就已经不错了。直到一次因严重故障检修,这台碎霸500才被认定确实存在这一致命现象,失去双腿的朱佩塞也才得到一点可怜赔偿。

    “4月16日是他的腿被碎霸吞进肚子里的日子。骨与肉一起被碾碎、捣烂、烫熟,分散成千百万个细胞,与那玩意儿在该死的2002年4月16日那天排泄在容器里的灰色稠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经过漫长的旅程,最后出现在这本没有价值的书里,以及用独一无二的肉纸制造出来的另外一千二百九十九本书里。”

    这本书,虽然保住了命,但只能困在公寓里的朱佩塞,终于弄清楚了:“让-厄德·弗雷西内的《从前的花园与菜园》,书号3-365427-8254,于2002年5月24日,由位于巴黎庞坦的迪卡斯·德朗贝尔印刷厂的转轮印刷机印制,共一千三百册,使用的是再生纸,纸重为每平方米九十克,编号AF87452,由自然回收处理公司2002年4月16日生产的批次为67455和67456的纸浆制造。”

    朱佩塞希望能将这使用饱含着自己血肉的纸浆印刷出来的一千三百本书一本不剩地找回来,放到公寓里,他就得以恢复身体的完整。这个古怪想法支撑着朱佩塞更长久地活下去。吉兰不遗余力去寻找,一旦找到就立即给他送过去。如果一连找到几本甚至十几或几十本,吉兰就分成幾次送到他身边。太长时间找不到的话,吉兰害怕他撑不住。要是一下子就找完了,吉兰又害怕他失去继续活下去的热情。

    在回收处理公司,师傅朱佩塞出事离开后,吉兰等于是孤身一人,上班时,老板只关心捣毁书籍效率,同事也不友好,下班后,公寓里养着几条金鱼,还从来不敢将自己真实工作告诉母亲。

    与《过于喧嚣的孤独》里的汉嘉不同,《6点27分的朗读者》里的吉兰,不会(也没有机会)将一本完整书籍带走,他只能从这台碎霸500内部清理到被捣毁的书籍幸存下来的篇章,有时候是好几页,有时候只有一页,还是残缺的,收集起来,装进衣服口袋,随手抽出来朗读。汉嘉在他工作的地下室压力机旁边读书,也在居住的地方读书,吉兰对着公寓里的金鱼朗读,更多时候则是在6点27分的地铁上朗读。

    如果说,汉嘉读书是为了进入这个世界,以便在世界内部确认自己的话,那么,吉兰则是通过朗读重组这个世界,并希望获得一席之地。

    在6点27分的地铁上,吉兰朗读的,可能是菜谱,也可能是小说,包括侦探小说,还可能是伟大戏剧,“菜谱的节选可以与最新龚古尔得奖作品的第48页并列,读完一页历史书,可以紧跟着读一段侦探小说……重要的不是体裁,而是朗读的行为”。在这一点上,吉兰又不像汉嘉那样孤独,他甚至有一个同类,就是回收处理公司的门卫,名叫伊冯·格兰贝尔。这个人五十九岁了,迷恋古典戏剧,“他手中拿着的那本1936年再版的拉辛的《不列塔尼库斯》,已经被翻烂了,活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这个人对自己的朗读有着严格要求,“要带着激情与火焰把它的音节一个一个剥出来,像做爱一样去朗读,注意停顿、顿挫的节奏”。两人成了朋友,吉兰后来受一群寂寞、疲惫的老人邀请,去为他们朗读,也邀约这位伊冯·格兰贝尔一起去朗读。他们短暂离开回收处理公司的时候,都有一种脱离地狱的感觉,而朗读的时候,他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天堂应当是存在的。但两人总得又回到回收处理公司,吉兰启动碎霸500,将无数书籍捣毁成纸浆,伊冯·格兰贝尔则看守大门,为送来捣毁的书籍和捣毁而成的纸浆放行,所以,他们又不能确信,自己的人生,通往天堂的道路是否存在。吉兰还有自己的怪脾气,他拒绝朗读听众提供的书籍,理由是“我不过是读些文章片段,完全不相干的散纸”,“我不读书”。这能产生一种魔力,就是通过极其有限的朗读,几乎能将无限的事物并置在一起。

    师傅朱佩塞托付吉兰寻找《从前的花园与菜园》那本书,生活以此支撑下去。按说,吉兰这样的朗读,又有伊冯·格兰贝尔加入进来,他也是可以支撑下去的。但这似乎还不够。在6点27分的地铁上,吉兰捡到一只U盘。一个有这样朗读癖好的人,吉兰读了这只U盘里的70个文档。丢失这只U盘的人,一名女乘客,是某个特大超市的保洁员。她叫朱莉,没有自己的电脑,用公司的电脑写东西,这些东西不取标题,用文档1、文档2这样标注出来,一共70个文档,都存在这只U盘里。朱莉写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比如,在文档36里,她描述一位从卫生间里出来的男士,说他“整洁得像一枚新的硬币”,在文档45里,她写道:“阿姨语录第三条启发了我:在厕所里,权力永远属于掌握卫生纸的人”,在文档70里,她嘲讽一个和自己相亲的男人,“而最后一个男人,阴茎长到脑袋上去了”,“他唯一想知道的,就是我的高潮是在阴道里,还是在阴蒂上”,“我想让这个龟头明白,我想知道自己取向的那一天,肯定不会请他来帮忙,检查我的高潮来自阴道还是阴蒂”。吉兰曾经朗读过这样的片段:“搭顺风车的女孩告诉他,她叫吉娜。约翰怎么努力也抓不住年轻女孩躲在巨大太阳镜后面的目光。吉娜自从上车后,不知道交叉了多少次腿,曲线分明的修长的腿。尼龙丝袜的沙沙声折磨着约翰。”当时,这个片段,在听朗读的那群寂寞、疲惫的老人那里,产生了惊心动魄的效果,吉兰不知道下文会发生什么,也有些紧张,差不多不敢继续朗读下去了。读到U盘里这些文档,吉兰特别想找到朱莉。朱佩塞帮助吉兰推算出来,朱莉可能会在那几个超市工作。然后,吉兰还真打听到了朱莉。

    吉兰让人给朱莉送去一束花,并捎上一封信。信封里当然有情书,奉还了吉兰捡到的那只U盘,同时还送了她一个特别的礼物。朱莉在文档中写过,她保洁的瓷砖是14717块,吉兰就送给她一块瓷砖,加起来是14718,这会是一个吉利的数字。

    浪漫吧?似乎也可以用汉嘉的独白来说,“这是我的Love story”。

    相关热词搜索: 读书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