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群众文化建设

    时间:2021-01-29 16:08: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让群众文化活动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每个群众文化工作者面临的问题。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群众文化的开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结合笔者白身的工作经验,探讨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群众文化的危机管理及其创新发展。

    关键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众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405;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160-02

    一、引言

    2020年春季,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原本沉浸在欢歌笑语的春节氛围中的神州大地笼罩上了一片乌云。在中央“文化旅游业为防控疫情‘让路”的号召下,电影撤档、大型活动取消,锣鼓鞭炮声变成了救护车的鸣笛声,走亲访友变成了在家隔离……疫情的爆发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也对群众文化的开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此背景下更好地服务群众、纤解群众恐慌成为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值得深思的课题。

    为了让群众文化活动顺应新的发展形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活动形式,本文探讨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群众文化活动的危机管理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众恐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公众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能出现公众恐慌。恐慌的来源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群众缺乏具体准确的信息。当人们得到模糊的信息时往往会高估其风险,政府提供的模糊甚至自相矛盾的信息也会导致群众的不信任由此造成公众恐慌,具体、清晰、准确的信息可以避免信息量差距导致的公众恐慌。

    第二,过往经验的缺乏。日本常规化的地震模拟演习就有效地降低了群众在真实发生地震时恐慌的几率。如果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就存在普遍有效的应对机制,积累公众应对紧急情况的经验,公众恐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减轻。公众自救和互救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强社会的心理弹性,减轻公众恐慌,为重大突发事件中社会秩序的维持和重大突发事件后的恢复和重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公众恐慌与群众文化的危机管理

    传统研究中,恐慌,也就是由过度担心所导致的情绪或行为,通常是危机事件发生时民众最本能的反应。然而经验事实证明许多危机中民众不仅没有爆发大规模恐慌,反而存在很强的互助行为。民众的逃离行为取决于诱发性因素和倾向性因素的强弱。其中诱发性因素包括民众意识到危险即将或者已经来临,与此同时,逃离路线非常有限或者将要关闭。倾向性因素指的是人是群居性动物,在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中,人类会更在意自己与社会环境的连接程度。在危机即将或者已经发生时,民众在求生的同时会努力寻找心理上的依附感,比如自己的亲人或者熟悉的环境。

    基于此,民众逃离行为的社会依附框架是:在危险性较低-依附程度较高情况下,民众一般不会逃离,并且会加强其与熟悉社会的联系;危险性较低一依附程度较低情况下,民众将有序逃离到熟悉的场所;危险性较高一依附程度较高情况下,民众会选择以家庭或社区为单位集体逃离,偶发大规模无序逃离;危险性较高一依附程度较低情况下民众才会大规模无序逃离。新冠疫情中武汉封城前的几个小时部分民众以家庭为单位逃离武汉的行为可以解释为上述第三种情况;外地居民选择返回自己原住址则符合上述第二种情况;留守在武汉的民众则基本符合第一种情况。因此,提高公众应对危机的自救能力和互救能力,降低其对危机事件危险性的心理预期,提高公众对所处社会关系的依附程度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群众文化作为群众的粘合剂,对于长期逐步提高公众对所处地域的归属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正因为民众在应对危机时会寻求心理依附,积极正向的群众文化的引导作用在此时尤为突出,关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群众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正确引导,发展创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群众文化

    (一)建立系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危机管理机制

    在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今天,要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减少和降低突发事件对群众文化活动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建立系统的危机管理机制是当务之急。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可以将群众文化活动纳入一个规范、有序的良性轨道,确保政府部门在危机发生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将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作者简介:袁芳梅(1973-),女,湖南省邵阳人,大学本科,现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文化馆副馆长,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会员、佛山市舞蹈家协会理事、三水区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舞蹈创作、编排、表演和教学辅导工作,致力于基层民间群众舞蹈艺术的传播和发展达三十余年,具有较好的艺术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舞蹈创编和表演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代表作品有《蜜饯乐》《核地风采》《拥抱明天》等。

    对群众文化工作者而言,系统的危机管理包括危机的预防能力与应对能力。不仅要具有敏锐的危机管理意识,更要具备排除隐患的能力。要通过加强学习,提高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危机预警及准备,建立应对预案,强化识别、隔离、管理危机及善后处理等阶段的应对措施,在危机发生后,能快速、及时、高效的应对。定期进行大型活动应急演练。健全危机管理制度,建立大型活动信息互通互联,联防联控机制,做好必要的应急物资的日常储备,在应对危机情况时不至陷入恐慌,为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一个和谐、平安的服务平台。

    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参與者、组织者,我们更是服务者,要乐于奉献,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群众,用自己的服务感染群众,以开放的思想引导群众,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鼓舞,进而积极向上,奋发有为。

    (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受众范围

    特殊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的创新。受疫情影响,线下群众文化活动受限,文化活动的形式更应该趋于多元化,群众文化活动应该更注重多层次、分年龄、分人群地针对性开展,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活动形式以满足群众求动、求新、求趣、求活的心理需要,吸引、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趣味性,提高群众的参与感,可以引入网上竞赛机制,如吸引年轻人的“宅家"K歌大赛,远程连线“云展播”等。通过组织网络书法、网络繪画和摄影大赛,让民众可以足不出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情趣。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题材也可以适当创新,如创作关注公众卫生健康的文艺作品,弘扬科学技术,讴歌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抗疫战斗一线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除了科学的编排,娱乐性、趣味性和观赏性的大融合,更有对受众情感、个性的尊重等。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创作与设想要充分体现大众的实践性,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培育健康的人文环境。从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来看,广大群众的喜好各有差异,身体素质与心理机能的潜在状态更有区别。

    有研究认为,心理感受与年龄等级相对应,面对突发事件时,18到20岁倾向烦躁、恐惧、缺乏安全感和情绪低落;31到40岁和41到50岁同样表现出紧张、恐惧、烦躁缺乏安全感;51岁到60岁的心理感受最为低落161到70岁人群因为人生经历往往心理感受最平和。不可避免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会对公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为避免恐慌和因情绪失控造成的心理疾病甚至是社会失序,开展健康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正确的加以引导,让民众通过自己的喜好和亲身参与,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展示自我,可以有效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更好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鼓励民众尽快地从不愉快的经历中解脱出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共同度过疫情难关。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应当精诚团结,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危机。

    (三)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线上文化艺术品牌

    地域文化与本土文化是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两个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应该更加体现地域性与本土性。挖掘活动的地域性与本土性更有利于提高公众的心理依附,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

    在特殊的危机时期,我们可以结合地域特色,打造特色线上文化品牌。比如开展线上免费群众文化辅导。当前,免费文化辅导已经成为不少地方普遍的服务方式,既符合基层文化部门公共服务的职能,也是群众文化工作者树立亲民形象、创建文艺品牌的有效方式。广大群文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同时建设多媒体线上平台,开办免费的群众文化辅导班,推送免费的文化辅导课程,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比如结合三水地方特色,创建新的线上活动品牌,开展“森城艺术微课”,把“三江汇流”“红头巾文化”“长寿之乡”“饮料之乡”等地理文化资源转化成为品牌建设源动力,进一步打造好城市文化的地标性文化品牌。让文化品牌建设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网络上进行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更具选择性和多样性,欣赏和学习的时间也更加灵活,这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基础平台。可以和传统的活动方式相结合,更加多元化的服务群众文化生活。

    四、结语

    一套科学性、系统性、娱乐性、安全性的群众文化活动综合平台的搭建,可以为疫情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开辟新的方向,提供更多的动能,进而增强社会心理韧性,提高群众的幸福与快乐的指数,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效、可持续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网络空间的延伸,可以推动国内外的文化联动,以人类共同体的理念,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BillDurodi6,WesselyS.Resilience or panicWhe publicand terrorist attack[J].Lancet,2002(9349).

    [2]Mawson, Anthony R.Understanding Mass Panic and OtherCollective Responses to Threat and Disaster[J].Psychiatry Interpersonal&Biological Processes,2005(02).

    [3]陈贝.探讨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3(08).

    [4]戴冉,张晋昕,李伟栋,等.广东省城市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应和对政府评价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4(04).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建设 突发公共卫生 群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