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时间:2021-02-04 18:00: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薛龙 郭歌 董盈

    摘要:中共十九大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此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主要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但尚未能形成一致的观点。未来的研究重点应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应持续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论框架;其次,应全面考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性和动态性,以构建一套充分体现新时代特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应在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准确揭示各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并进一步强调了要围绕促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协调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指向,高质量发展由此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从现有文献来看,虽然众多学者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学者们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未能形成一致的观点。鉴于此,本文拟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有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并据此提出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參考与借鉴。

    一、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内涵的研究

    准确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其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内涵,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拓展。目前学界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尚无统一的表述,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1.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角度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成共识。新常态就是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换,经济结构全方位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其中,增长速度的转换表明高速增长阶段的结束,而发展方式的转换、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可以将其看作高质量发展的特征[1]。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消费升级、需求结构变化、劳动力缺乏、收入分配不均、资源环境压力等,都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不具备高速增长的客观条件,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需要向高质量发展转换。概括来说,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常态背景下对当前我国经济形态的时代化、精确化和具体化的描述[2]。

    2.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角度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在新时代背景下,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需要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立足点,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变革。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能够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3],也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反映出社会供给不能很好地匹配社会需求由消费数量的扩张向消费质量的提高这种转变,也反映出全方位和高层次的供需不匹配。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只看重产品质量转变为全面考虑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4]。消费者需求层次上升,对于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而传统的供给结构主要重视数量规模的扩张而忽视质量的提高,供给对需求的不适应已转变为质量保障能力的不足[5]。这一问题的出现要求加快企业转型,从粗放型大规模扩张转向集约型高质量生产,从而实现有质量保证的供给,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王珺[6]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指某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标准符合国际上的先进水平,而且指供给体系上下都要有效益、有活力和有质量。这一界定指出了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在供给侧所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供给体系出发来加以解决。这种界定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微观扩展到宏观,深化了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认识。

    3.从不同衡量口径的角度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从窄口径与宽口径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窄口径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一个经济体(或企业)在投入方面能够利用创新与科技进步进行资源要素的科学配置,促进效率变革,推动资源要素配置由过去的粗放型经营向集约节约型经营转变,从而显著提高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在产出方面,可以通过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促进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从而显著提高产出的质量和效益[7]。

    从宽口径看,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范围之内,还要考虑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全面体现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具有增长速度稳定和经济结构合理的特征,并能产生社会友好型和生态友好型的发展结果[8-9],是一种包容性的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自然同步协调的发展[10]。因此,新常态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全面体现产业产品的创新性、城乡之间的平衡性、经济与其他各领域的协调性、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和发展成果的可共享性。

    二、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

    查阅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关于如何衡量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而且直接给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文献也并不多。但是,通过梳理现有文献仍然可以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对此进行研究的:一是从效率的角度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并以效率的提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二是通过统计方法直接构建多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

    1.从效率的角度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蔡昉[11]指出,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其实质是反映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的优化、企业竞争与创新竞争所引发的资源重新配置,都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全要素生产率是能够全面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贺晓宇等[12]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指出现代经济体系的建立可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张月友等[13]也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此外,还有学者考虑到环境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例如,王群勇等[14]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并研究了如何通过环境规制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卞元超等[15]基于绿色经济增长的视角,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进行衡量,并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市场分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谌莹等[16]运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经济增长质量。

    除全要素生产率外,也有学者从其他效率角度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例如,陈诗一等[17]采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并探讨了雾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胡苏敏等[18]通过构建生态社会效率与经济发展综合效率的测度体系,深入研究了政府创新支持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还有学者采用投入产出率和投资效率等指标来对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衡量[19-20]。

    2.通过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郑玉歆[21]指出了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局限性,认为从宽口径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具有多个层面的综合体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要求我们必须基于多维度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因此有学者通过统计学方法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侧重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考察。例如,师博等[22]基于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与社会成果两个维度,选取6个不同性质的指标,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测算。任保平等[23]从宏观与微观、长期与短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全局与局部、总量与结构等多个维度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创新成果质量等多个具体的评价指标。殷醒民[24]认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可以从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质量、金融体系效率与市场配置资源机制这5个维度来建立。

    其二,注重对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质量的综合考察。例如,李金昌等[25]从社会主要矛盾着手,构建涵盖经济活力、绿色发展、创新效率、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5个维度共27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测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徐辉等[26]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两大方面建立起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宋明顺等[27]从竞争质量、民生质量与生态质量3个维度并选取8个具体指标设计了宏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何冬梅等[28]从五大发展理念入手构建了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方大春等[29]依据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五大发展维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进行了比较。周永道等[30]则结合“五位一体”的思想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

    三、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从追求数量的高速增长转向追求效益的高质量增长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动力转换、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等一系列的变革。明确我国现阶段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影响因素,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尤为重要。

    1.从要素投入角度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产要素组合投入和使用方式的选择对产出效益起决定性作用,目前相关的大多数文献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所做的贡献作为选择或转换生产要素投入和使用方式的标准,且认为在一定阶段,转变生产要素的投入使用方式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直接原因[31]。國内众多学者还对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一致指出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32-33]。董桂才等[34]从实证角度研究了研究和发展(R&D)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R&D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正相关的结论。这表明R&D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力。人力资本是指为提升劳动者的个人知识、技能和健康等素质水平而进行的有关投入和支出。在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的发展阶段,要推动人口红利逐渐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现阶段我国仍存在人力资本结构失衡的现象,学者们普遍认为,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使劳动力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35-36]。

    2.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来看,有效的制度安排能够把人们的责任与权利有机结合起来,促使人们积极投入生产活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37]。杜爱国[38]提出制度优势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提升制度效率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为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制度环境方面找到了突破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贸易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扩大——促进经济发展要素的积累与效率的提高,并通过这一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7]。邓翔等[39]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贸易开放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贸易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经济发展背景下,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更加重视,环境规制的力度与强度也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原毅军等[40]认为,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王群勇等[14]采用中国30个省、区、市2001—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全国层面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安淑新[41]指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直接受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外这五大关系的影响,推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要处理好这五个方面的关系。任保平等[42]则强调我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经济增长的数量与经济增长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稳定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提升供给质量与淘汰落后产能的关系,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等多层面的关系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重视并积极处理好这些关系。

    [28]何冬梅,刘鹏.人口老龄化、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介效应模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1):3.

    [29]方大春,马为彪.中国省际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时空特征[J].区域经济评论,2019(2):61.

    [30]周永道,孟宪超,喻志强.区域综合发展的“五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5):19.

    [31]袁晓玲,李彩娟,李朝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困惑与展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30.

    [32]辜胜阻,吴华君,吴沁沁,等.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J].中国软科学,2018(10):9.

    [33]任保平.以创新驱动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4):45.

    [34]董桂才,朱晨.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行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增长核算法2位数编码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11):62.

    [35]李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增长核算与前沿面分解视角的梳理分析[J].管理世界,2016(9):1.

    [36]钞小静,薛志欣.以新经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49.

    [37]任保平,文豐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改革,2018(4):5.

    [38]杜爱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逻辑与前景展望[J].学习与实践,2018(7):5.

    [39]邓翔,朱高峰,李德山.人力资本、贸易开放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基于GML指数和系统GMM方法[J].经济问题探索,2017(8):1.

    [40]原毅军,谢荣辉.FDI、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8):84.

    [41]安淑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管理,2018(9):11.

    [42]任保平,刘笑.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三维质量变革及其协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8(6):37.

    相关热词搜索: 研究进展 高质量 我国经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