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同课异构”应依据“学情”区别设计

    时间:2021-02-08 20:04: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张玉霞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新课改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努力践行的理念。关注“学情”,已成为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本就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资源,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流程和方法,方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具有效性。即便是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班级和不同个性的学生,施教的许多环节也应该是有差异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节课都应该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特异性”,都应该是“异构”的。那么,“学情”究竟“异”在何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求“异”?从而使每一节课都“异”出高效来?笔者以为,从某种相对意义上说,“学情”应存在“静态”和“动态”两大类型。之所以说是“相对意义”上的,是因为在实际中,不可能存在真正“静态”的学情,如此划分,只是为了方便论述而已。

    一、“静态”学情

    此类学情,又可分为“普遍意义的‘静态”和“特殊意义的‘静态”。所谓“普遍意义的‘静态”学情,即不管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教育条件的区别,同一学段的学生,年龄相近,其心理和情感特征、基础状况、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其相对的相似性。在一些“非常态”的教学中,比如公开课、赛教课、观摩研讨课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面对的不是自己所熟悉的学生,而且又没有了解学情的时间和机会。确定教学设计时,就应该特别关注和重视这样的“学情”。如果完全将面对自己熟悉的学生的设计不加变通地移植过去,往往会因“水土不服”而收效甚微。而且设计的特殊性越强,收效就可能越差。比如有教师在一次全国性观摩研讨活动中,跨省借班教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设计的主要环节是,以课文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陈述作者的身世和相关社会背景,引入学生学过的《桃花源记》《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学生没有学过的《读〈山海经〉》等两首课外诗,结合朱光潜的“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等评价,让学生探讨理解陶渊明其人;结尾进行拓展:“如何看待都市里的蛰居族——新时代的隐者,如宅之一族?”且不做其它评析,就这篇文章本身来说,作为一篇骈体文,文字方面的阅读障碍本来就很大,而这一环节只用了大约10分钟时间,学生能疏通文句吗?这本是一个不小的专题内容,在几乎没有预习和准备的情况下,一节课的时间,效果可想而知。课后,教师在反思时说:她在自己的学校这样教学,效果很好,可在此却很不理想。这就是将适合于动态学情的、特殊性很强的教学设计,硬性移植到静态学情的、不知变通的比较典型的表现。当然,这种“静态学情”,因为其“非常态”,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所谓“特殊意义的‘静态”学情,是指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群体,在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科综合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自始至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一种“常态”的学情,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都要努力去研究的。因为每一位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即便是同一地域、同一学校、同一年级,也一定存在着有别于其他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的差异性。即使是同一位教师,所教的且不说不同届别,就是同一届别不同班级的學生,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同教师也罢,同一教师也好,每个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都应该有其“异构”的特点。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落到实处,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有可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研究这类“学情”?多年来,笔者每接手新一届高一学生,都要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采用问卷调查、统一测试、单独测试、当面谈话等方式,对学生的来源、在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写作教学和练习、书写、朗读能力、文言文阅读基础等等状况,尽量全面细致地对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进行学情摸底。然后才制定出至少为一年的教学设想规划,作为设计每篇课文教学的学情依据。

    二、“动态”学情

    要想真正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切实全面地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必须要更深入地研究“动态”的学情。所谓“动态”学情,是指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其学情一直会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相对稳定中必然时刻会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而这种变数,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又很难提前预想全面。怎么办?“以学定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做法。但这里并非指近年来流行的以练习题形式出现的“学案教学法”,且不管其学案编写得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其实质仍然是教师主导的“以教定学”。要想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就应该如钱梦龙先生每到其他的地方上公开课时所做的那样,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出问题,然后再归纳整理出主要的问题来,作为教学设计和施教的重要依据。我们也应该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出他们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依据学生的问题来设计教学。要将这个做法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放手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因为有一些学生除了理解文章的字词之外,并没有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就必须加以指导,从题目到课文主体,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局部,给学生指导一些思考和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其二,教师要有耐心,刚开始的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慢,效果可能不太理想,甚至可能会造成自己任教的不同班级教学进度也不一致。笔者曾在教学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时,一个班级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课文的学习,还进行了十几分钟的拓展;另一个班级却紧紧巴巴地用了45分钟时间。教学《荷塘月色》,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中,一个班用了三课时,而另一个班却用了四课时。其三,要努力给学生以比较充裕的课堂自主学习时间,如果放在课外,在如今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的情况下,就会迅速流产。其四,采用分组的形式,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同伴互助,这不仅可以减少问题的数量,还可以筛选问题的质量。其五,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室巡回指导,以解决一些学生的个性化问题,留下共性的问题。对于学生未能提出,而又必须要掌握的深层次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重点强调,再加以引导、指导,从而达成需要的教学效果。但无论如何,千万不要为了进度而着急,一定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一旦适应了以后,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魏书生老师的做法就是很好的例子。近年来,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与同课程的老师相比,第一学期前半学期,甚至整个一学期,教学进度总是最慢的,可到了第二学期,不仅总是比他们提前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而且学生还能比他们的学生多阅读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字的课外书籍。

    学情之“异”,决定了教学构想之“异”,许多优秀教师的优秀课例之所以不可复制,除了因为他们具有突出的教学个性之外,准确把握住学情,应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学情研究越准确,各位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就不可能完全雷同,也只有如此,才能“异”得其所,我们的“同课异构”就一定会呈现“异彩纷呈”的大好局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一定会落到实处,我们的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全面提高。

    [作者通联:甘肃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区别 异构 设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