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理解从质疑开始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2-08-24 11:55: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理解从质疑开始教师读书笔记

      质疑意味着摊开、公开。只有善于质疑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五章《基本问题:通向理解之门》一开始引用了汉斯·格奥尔奥·伽达默尔的一段话。这一观点与布鲁纳的观点不谋而合:“好的问题”是那些引起思维困惑的、颠覆显而易见或权威“真理”的,或是引起不一致观点的问题。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理解一个问题,这两者都不难,难在能否质疑一个问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xx年版xx年修订)》提出课程目标: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四能”中的发现问题就是一种质疑,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在日常教学中最常见的发现问题就是新旧知识衔接处,由于问题的更加深入导致旧知识无法解决,产生思维冲突,从而需要引入新的知识。很明显,新旧知识的衔接就是质疑的开始,如果学生缺乏质疑的意识也就很难把知识进一步深入,话句话说,如果学生新知识的获得靠教师的灌输,那么就是碎片化的知识,很难在复杂的情境中发生迁移。因此,设计基本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的起点,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是同向理解的大门。

      问题:大概念航标。问题是教学之本,好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让学习走向深入。但是何为好的问题?作者给出以下解释:最好的问题是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它们像一条过道,通过它们,学习者可以探索内容中或许仍未被理解的关键概念、主题、理论、问题,在借助启发性问题主动探索内容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厦雪梅老师主编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中提出“驱动性问题”,与传统问题相比,驱动性问题更能启发学生的思考,作者用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解释,问题1:野生动物有哪些类型?问题2:为什么野生动物的种类越来越少了?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比较,很明显,问题1是固定答案,问题2比较开放,学生靠记忆能够回答问题1,但是不一定能够回答问题2,反之则可以。好的驱动性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另外,作者还比较了驱动性问题与本质问题的关系:驱动性问题就是将比较抽象、深奥的本质问题,转化为特定年龄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本质问题比较抽象,而驱动性问题则嵌入了学生更感兴趣的情境。那么如何设计驱动性问题呢?首先将具体内容问题提升为更本质的问题;2.将本质问题和学生经验建立联系。问题要回归本质,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精准把握每个知识的本质问题,但是不能直接向学生提出本质问题,因为本质问题太大,太过于抽象,需要加入情境才能驱动学生思考。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作者提出的是基本问题,不管是基本问题还是本质问题,更或者是驱动性问题,其目的都在于激发知识间的联系、迁移和创新。

      是什么使一个问题成为基本问题?基本问题是那些鼓励、启发,甚至是要求我们超越特定主题而产生迁移的问题。以促进概念间的联系和课程的连贯。其具有四种内涵:第一,它是指在我们一生中都会重复出现的问题。第二,指某一学科的核心思想和探究。第三,学习核心内容所需的东西。第四,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特定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者。那么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是基本问题呢?作者给出了六个指标:真正引起对大概念和核心内容的相关研究;激发对更多问题的深度思考、热烈讨论、持续探究和新的理解;要求学生考虑其他不同观点,权衡论据,论证自己的想法和回答;激励学生对大概念、假设和过往的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持续的反思;激发与先前所学知识和个人经历的有意义联系;自然重视,为迁移到其他情境和学科创造机会。

      技能领域的基本问题。对于基本问题不同教师的理解是不同的。文科老师的认同感较强,而理科老师则认为很难抽象出基本问题。为回答这一问题,作者以“生活基本课”为例,看似教师仅仅是传授基本技能,貌似没有核心大概念,无法给出基本问题。生活基本的目的是培养自力更生的能力,那么大概念就是围绕自力更生,从而可以产生许多重要问题:为了自力更生我最需要培养哪些技能?我必须学会做什么来实现最大程度的自立?很明显只要明确大概念,问题解决的思路就变得清晰化。以弧度制教学为例,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把角度与长度的单位相统一,把三角问题也与函数的概念统一,从而构建三角函数,把三角知识纳入到函数知识体系中,知识的结构更加完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思考函数的概念的核心部分就是定义域与值域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角的单位是度,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是实数,单位上的不统一导致无法构建三角函数。所以如何统一单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围绕这个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质疑的起点就是从初中的直角三角形开始,只有学生开始质疑了,理解才能开始。在大概念的理解上我依然是模糊的认知,但是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尝试的时候不断地有点感觉。

      问题是教学的根本,质疑是深度解决问题的根本,而质疑则是理解的根本,一句话:理解从质疑开始。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相关热词搜索: 理解 质疑 教师 读书笔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