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论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范文示例

    时间:2022-09-02 14:21: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论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范文示例

      网络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化的迅速进展,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课题,更加凸显出美育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这两个《决定》都对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对学校教育中的美育实施要求做出了明确而又深刻的阐述。要真正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就必须树立全新的美育理念,并对网络文化向教育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给予认真的思考与回应。

      真正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必须破除将美育完全等同于艺术教育的片面认识,必须认识到现代美育思想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具有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的意义。

      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决不仅仅是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艺术教育确实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艺术教育并不能完全涵盖美育。蔡元培先生在提倡美育时就特别强调不能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他说:“我所以不用美术而用美育者,一因范围不同,欧洲人所设之美术学校往往止有建筑、雕刻、图画等科,并音乐、文学亦未列入;而所谓美育,则自上列五种之外,美术馆的设置、剧场与影戏院的管理,园林的点缀,公墓的经营,市乡的布置,个人的谈话与容止,社会的组织与演进,凡有美化的程度者,均在所包;而自然之美,尤供利用,都不是美术二字所能包举的;二因作用不同,凡年龄的长幼,习惯的差别,受教育程度的深浅,都令人审美观念互不相同”。这说明美育并不仅仅是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在更重要的意义上,美育应该是贯穿于整个教育全过程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体现并渗透于一切教育活动当中的教育艺术或教育方法,只有这样理解,才能真正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综合、协调的枢纽作用。美育的这一特殊地位和作用是由美育的本质决定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美的形式的教育或情感教育,而且包含着德育与智育的因素。这是因为,美虽然不等于真与善,但本质上体现着真与善的统一;审美作为一种精神活动,虽然不等于认知活动和道德意志活动,却往往包含着对真理与道德的评价。所以,美育虽然主要表现为美的形式的教育和情感教育,但却同时推动着认识的深化和道德的完善,尤其是在完整的现代文化人格的培育过程中,美育的这种综合、协调作用是其他几育所不可替代的。因此,西方近代美育思想的先驱席勒早就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席勒的认识表明,在人的“知”、“情”、“意”三重心理结构中,情感是知觉与意志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形成完美人格的动力环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深刻地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美育的这一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美育远不仅仅是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重要的应该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体现并渗透于一切教育活动当中的教育艺术或教育方法。

      如果不这样理解的话,只注重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注重教会学生如何理解和感悟美,如何爱护和创造美,教出来的学生也许会有一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甚至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水平,但很难说就具备了健全的现代文化人格。所以,作为美育的艺术教育必须体现美育的本质,促进学生个人修养与情操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性情与情趣,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美育作为教育理念、教育艺术和方法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首先表现为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能教育而言有着渗透关系,只有在德、智、体、劳的教育中体现了美育精神、美育艺术和方法,这些教育才是愉快的,才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所指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已阐明了这一教育规律。

      从德育方面来看,我国古代一贯注重道德教育,而且很早已注意到德育过程中的美育艺术和方法,孔子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论,对于运用诗歌、音乐等美育形式来进行道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从智育方面来看,正如蔡元培先生所指出的:“数学中数与数带有巧合之关系。几何学上各种形式,为图案之基础。物理、化学上能力之转移,光色之变化;地质学的矿物学上结晶之匀净,闪光之变幻;植物学上活色生香之花叶;动物学上逐渐进化之形体,极端改饰之毛羽,各别擅长之鸣声;天文学上诸星之轨道与光度;地文学上云霞之色彩与变动;地理学上各方之名胜;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与事迹;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上各种大同小异之结构,与左右逢源之理论;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原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者自感有无穷之兴趣。”这已将美育对智育各门主要课程的渗透关系分析得很透彻了。

      从体育方面来看,健与美的结合,竞争与协调的融会,所显示的不仅仅是人体美,所锻炼的也不仅仅是身体,更是对意志与情操的锻炼,更属于学校美育的范畴。

      从劳动技能教育来看,则不应该仅仅进行纯技能的教育,更重要的应该是按照马克思所说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将美育渗透到其中去,让学生掌握美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新兴的科技美学则已经给劳动技能教育中的美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美育作为教育理念、教育艺术和方法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其次或者说更本质的是体现在教师的素质及形象上。我国很早就有“言教不如身教”的认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眼中是神圣的,教师往往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素质教育不仅仅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首先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否能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及形象对美育的实现来说非常重要。教师的素质及形象主要是由完美的知识结构、道德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结构所构成,表现为优良的师德、渊博的知识、优雅的气质和风度等。优秀教师的素质和形象其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美育,一方面,教师的美好形象对学生起着最直接、最有力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正因为学生受到教师优良素质和形象的感染,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就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能得到完满的实现。

      美育作为教育理念、教育艺术和方法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还表现为学校环境、学校氛围的美育。学校环境的美育作用,正如蔡元培先生所指出的:“每一个学校的建筑式样,陈列品,都要合乎美育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学校环境建设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在学校美育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正越来越明显。学校氛围的美育作用主要表现为校风和管理两方面。校风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自觉的集体性的行为风尚,体现出这所学校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与精神状态,一经形成,就会潜移默化地规范和影响着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成员。因此,建立良好的校风已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所普遍重视,现在的问题是还要提高对校风在美育方面所起作用的认识。学校管理对育人的作用已为“管理育人”所概括,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管理,育人”既然是育人,当然也就应该包含美育于其中。学校当然需要必要的规章制度,但更应着重于在管理过程中塑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氛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的管理育人也离不开美育。

      综上所述,美育确实需要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也只有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融入了美育,才可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我们今天谈论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是在人类进入新世纪,进入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来讲的,因此,不可回避网络文化对教育所构成的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种文化类型像今天的网络文化这样,既具有突出的积极作用,又具有明显的消极效应。从积极方面来看,网络文化内容十分丰富,以超时空的方式将大量信息压缩于屏幕之上,使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在形式上,网络文化没有以往任何文化类型所具有的种种限制,几乎无限地扩大了人们的感官经验,尤其是视觉经验,正以最灵活多样的方式向人们输送信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而且其将现实性与虚拟性相兼容的新特征,极大地开拓人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在教育方式上,网络文化一改以往教育过程中强制性的方式,通过艺术手段,以审美化包装使人们在观赏、娱乐中受到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但不会引起人们的抗拒、排斥、逆反心理,相反会产生强烈的亲和力,做到“寓教于乐”。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化给美育带来了最新也最有力的革命。

      然而,网络文化的消极效应与积极作用是并存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在信息十分丰富的同时,信息的无序化、无控制倾向正干扰着人们的思维。由于网络空间没有物理边界,网络社会可以说是“无边界”的社会;因为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机构来统筹,信息的发布、传播极易失去控制,要么信息过量、过剩,导致熵增现象,造成网上“塞车”;要么散布的是无用的、虚假的信息,造成信息污染乃至信息欺诈。由于形式十分自由,在几乎无限地扩大人们感官经验的同时,网络文化在一定范围内也取得了“话语”霸权,几乎接管或者代替了有些人认识世界的文化感官。人们通过网络接受的是已经加工处理的“现实”与观点,但网络文化通过形象及“现场性”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性”的假象,往往使人们不再去进行思考与分析,只是被动地加以接受。长此以往,就会损害人的主体性与创新性。

      信息技术在使教育方式得到革新的同时,对教育所带来的冲击又是空前的,不良的网络文化与网络行为对教育所起的负面作用已不容忽视。这主要表现在有些传媒受商业利益的驱动,所传播的低级庸俗的内容严重影响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使人们陷入“快感文化”与“快餐文化”的泥淖。色情网站传播淫秽内容,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构成严重毒害,甚至导致意志薄弱者步入犯罪的深渊。由于网络文化巨大的吸引力,使一些人网成瘾,看电视入迷,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完全沉浸在电视、网络之中,拒绝其他的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电视迷”和“网上瘾君子”,极易导致心理病症、情感异化、身体素质特别是视力下降,导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与疏远,甚至导致“宁信机不信人”,陷入“虚拟时空”,从而迷失自我。其他如网上道德失控甚至网络犯罪问题等等已不仅仅影响到教育,而且已成为新的社会公害,决不可等闲视之了。

      面对这一状况,学校教育包括美育面临着新的考验。在这一考验面前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是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众多的选择归纳起来,无非可分成 “阻”与“导” 两种基本的选择。一开始,不少学校与家长本能地会去 择“阻”的措施,为了使孩子考上大学,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决不买电视与电脑的极端例子早已见诸报端。但人们很快认识到这决非教育的良策,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后,不掌握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将无以自立于社会。所以,采取疏导的策略已被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接受。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变挑战为机遇。而美育面对网络文化的各种负面效应,恰好可以起到解毒剂的作用,尽量抑制其负面效应而发挥其正面作用,这也是由美育的本质所决定的。黑格尔指出:“按照席勒的看法,美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修养成为本身就是理性的。因此理性、自由和心灵性也就解除了它们的抽象性,和它的对立面,即本身经过理性化的自然,统一起来,获得了血和肉。这就是说,美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就是真正的真实。”美育之所以对于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因为其可以将理性与感性统一起来,并统一于真正的真实之上。而美育的这一本质对网络文化的无序性、虚拟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好可以起到消解作用。更重要的是,任何时代都会有消极的东西,但对美的追求却是人类永恒的努力,美育的任务就在于努力提升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促使社会审美意识趋向高雅。这就更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这不仅包括一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审美价值评价尺度,这种价值评价尺度首先是审美的,同时包含了真与善因为它的获得必须来自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也只有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这种审美价值评价尺度。掌握了这种审美价值评价尺度,学生在网络文化面前就能趋利避害,具备充分的自主能力,并能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不断提升审美趣味。

      学校在知识经济时代正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教育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了,也必然带动整个社会审美趣味的提升。从这个意义说,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不仅对教育,而且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 美育 学校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