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02 14:36: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单元所选文章,或描写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桃花源记》),或记述自己徜徉于自然之境时的所见所思所感(《小石潭记》),或赞叹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核舟记》),或吟咏个人的情感追求(《(诗经〉二首》)。诵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冶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东晋末期,当时战乱频仍,税赋日多,民不聊生。作者写虚构的桃花源中的故事,男耕女织,老幼皆安,邻里欢愉,待客如家人,借此来阐释自己理想中的社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本文,要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把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该文在叙事上非常巧妙,要带领学生去挖掘文章叙事巧妙之处。文言文中“所言之志,所载之道”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学本文要让学生将实的渔人世界和虚的桃源世界进行对比,从而领会作者寄托的理想。除此之外,《桃花源记》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需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主旨及作品中人物的感受去品味。本文巨大的魅力在于它道出了几千年来历经战乱中华名族的心声和美好愿望,教师可以通过筛选整合与文本相关的课程资源,发给学生课后进行学习。

      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导”“引”起着关键作用,这“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以及提供桥梁(如补充背景知识)来实现。因此,本片段教学在教法上注重问题设计,从导入到作业布置中所提的问题皆前后衔接,环环相扣,逐步推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此外运用朗读法,重在让学生多读,读顺畅、读出节奏、读出语感,这样更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易背诵;还运用讨论法,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次片段教学的创新点在于作业设计。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从认知心理来说,这是学习的必然,也是能力的延伸。因此我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把学生对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课外,开阔视野,了解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闪光的艺术魅力。具体说就是要求学生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等。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叙事类文章,学习本单元,要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之美;随文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桃花源记》是一篇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作者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作者以洗练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寄托着作者的政治理想。这篇文章的语言自然朴实,生动流畅,情节安排也顺理成章,写人状物简练而又传神。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之前的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实词、虚词和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只需对重难点字词加以点拨。但是,学生在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上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生平和背景知识去体会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引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增加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从而做到文道统一。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填充等方法品析文章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等;

      2.通过反复诵读,欣赏桃花源的美好情景,品味作者简练自然的语言风格;

      3.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感情,激发学生在新时代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简洁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

      2.分析世内世外两世界的巨大差异,理解作者虚构桃花源所要寄托的理想。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初步掌握了本文发生的故事。整个故事都围绕“桃花源”展开,那么“桃花源”在陶渊明的笔下到底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跟随陶渊明的文字去解读这个“世外桃源”。

      二、细读文本,比较“世内”“世外”两个世界

      想必大家在预习过后都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就源自这篇文章,用来比喻与世隔绝、幽静美好的地方。“与世隔绝”,是桃花源的重要特征,即文中所说的“绝境”。

      (一)抓“绝境”,说桃源世界之美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由“绝境”二字可知,文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渔人生活的世内,一个是桃花源的世外。请同学们以渔人的视角,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桃源之境。

      (要求:①以规定句式回答:桃源世界有……;②让学生小声读课文,并在书上做出标记;③教师先给出例子,再让学生按照一找句子、二译句子、三说理解的步骤回答。)

      教师示例:桃源世界有优美环境。体现在“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句中,意思是,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子一类。土地肥沃,池塘粼粼、桑树高大、竹子青翠,环境十分优美。

      预设:①桃源世界有稳定保障。体现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句中,意思是,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屋住,有田耕,生活就有了保障。

      ②桃源世界有宁静氛围。体现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中,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这句以听觉写桃花源的宁静。

      ③桃源世界有安闲快乐。体现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中,意思是,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这句是写出了桃花源人精神的快乐。

      ④桃源世界有淳朴民风。体现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一句中,意思是,就邀请渔人去他们家,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便”,表立即,马上,写出村中人的热情好客。

      ⑤桃源世界有富足生活。体现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两句上,正因为家家酒肉充裕,菜蔬充足,才能快速拿出食物款待渔人,所以,村中人物质上很富足。

      2.绝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还指风景绝佳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桃花源是与世隔绝之绝境,也是风景绝佳之绝境。绝境真乃绝境也!请同学们齐读文章二三两段,边读边想象桃源情景,再次感受桃源世界之“美”。

      (学生读完之后,教师须在节奏、情绪以及重读等地方作出指导,并让学生再各自读一遍。)

      (二)抓“留白”,说渔人世界之乱

      1.请同学们再读这个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源人为什么要与世隔绝?

      预设:避乱。

      2.几百年过去了,桃源外的世界还“乱”吗?那是怎样一个社会呢?请大家从文中寻找一些线索,小组交流讨论,从而破解密码吧!(此问题有一定难度,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凝聚智慧,且教师适当点拨。)

      预设: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中,看出渔人所处的社会并不好,如果好的话,村中人就不会“皆叹惋”,而是“皆惊叹”了。(此处涉及留白的知识点,教师可在学生回答之后进行简要介绍: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是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文学作品中的留白,还能够使文章更简略。)

      3.请大家结合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试着弥补文章留白处,用渔人世界有……的句式来描述。(教师适时展示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回答)

      展示时代背景: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政治极度腐败,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其结果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预设:①渔人世界有严苛的捐税。②渔人世界有频繁的战争。③渔人世界有困顿的生活。④渔人世界有离散的亲人。⑤……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是本课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有利于衔接后文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比较桃花源内和桃花源外两世界的巨大差异,教师再适当点拨,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推导出作者的目的——寄托理想以及对理想难以实现的失落之情。该环节包括两部分:抓“绝境”说桃源世界之美以及抓“留白”说渔人世界之乱。这个说桃源世界之美的设计,意在将朗读、翻译、思考融为一体,最终指向文本主题的理解。此外,补白的目的,在于巧妙地达成写作时代背景的延伸,其旨归仍然指向文本主题的理解。关于文言文教学,许多教师常常在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无法抵达文学审美的层面。这个环节的设计,就尝试“文”“言”并重,“工具”与“人文”双全。古文的教学还特别注重多读,此处将朗读贯彻教学环节当中,以读促思、以读促品,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结束语

      桃源内外,两重天地。一个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现世安稳,一个是政权更迭民生凋敝的乱世离散;一个是“皆出酒食”的热情好客,一个是“处处志之”的背信弃义;一个是岁月静好,一个是负重前行。一个世界很精彩,一个世界很无奈。这就是桃源世界与渔人世界的不同。两相对比,作者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四、作业布置

      1.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源行》(王安石);

      2.思考题:默读课文最后两段,结合前文所学内容,分析总结文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作者讲述桃花源的故事真正用意何在?

      六、板书设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