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历史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

    时间:2023-03-03 09:38: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历史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

    历史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历史上的人,生活中的人,课堂上的人,社会中的人。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说过:“历史教育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紧要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先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历史教育专家赵亚夫先生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为什么要学历史?为了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学会做人,这是历史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历史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应着力探索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途径,挖掘历史中的道德因素,通过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手段,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处事,学会做人。

      一、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内容

      1.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这些仁人志士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职工;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3.传统美德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坐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历代所颂扬。我们可以把“先忧后乐”作为青少学生的格言和道德准则,并注入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新内容,以此作为激励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心扶贫帮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4.传统美德教育与遵法守纪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又如“不贪为宝”、“暮夜却金”等典故表明了古人非常重视道德品质修养,把不贪作为人生的珍宝,这对教育、引导中学生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5.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我国人民历来注重文明和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圯上老人”、“举案齐眉”、“曾子杀彘”、“让枣推梨”、“宾至如归”、“千里送鹅毛”等典故,分别说明了长幼、夫妻、父子、兄弟、亲友、主宾等各方面的具体礼貌原则。上述成语、典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等。

      6.传统美德教育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并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如大禹为根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还有“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羲之墨池”等故事,表现了古人有一股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对教育中小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二、历史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1、正面诱导和情感熏陶相结合。

      历史道德教育内容总是离不开历史史实,史实是直观的,但其可提取的道德价值是寓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的。历史应以对事实为基础的评价启迪人、教育人,教师应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隋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同时,历史教育不可能象政治学科那样公开、正面宣传灌输教育,它的育人功能往往是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之中的。历史老师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缺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书本中的文献材料、图画、地图等进行声情并茂的教学,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感。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语言要悲愤、低沉,且要深沉有力,利用书中图片让学生产生对日寇侵略的仇恨,对当时国力衰弱的沉思,从而让学生树立振兴中华民族、发奋学习的远大目标。再如讲述祖国“四大发明”时,语言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直观教学

      历史是真实的,也是过去的,如何把过去的东西再现,让学生从历史环境中去感悟历史,升华情感,不仅需要教师的教授,同时也离不开一些直观教学,如图片、表格、视频、书籍,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参观历史博物馆和革命根据地。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直观教学。如在讲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时,我向学生展示了秦始皇陵的视频和一尊秦始皇陵陶俑,便于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在讲述五四运动时播放视频《我的一九一九》,使学生能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深切体会当时落后挨打之下的学生爱国热情等。

      3、比较法

      “读史使人明智”,但前提是我们要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做客观的评价,而这种评价经常使用比较法,特别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着道德评价。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评价,一是要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二是要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和反面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既有一批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如邓世昌;也有一撮贪生怕死、投降求荣的卖国贼,如叶志超。对爱国者和卖国贼的对比评价可以提高道德评价的水平和效果。

      历史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历史上的人,生活中的人,课堂上的人,社会中的人。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以历史上的道德模范为榜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行动上去报效祖国、回馈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想这就是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吧,如何更好地在历史课堂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我想引用屈原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热词搜索: 历史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教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