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浅谈立德树人及其在历史教学中的落实

    时间:2023-03-03 09:54: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浅谈立德树人及其在历史教学中的落实

    老师要想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要实现自我思想上的越狱,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和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润物无声。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立德树人”首次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得以正式确立。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高度上对“立德树人”赋予了新的理论内涵,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段重要论述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

      1、立德

      社会公德。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在越南的士兵几乎人人吸毒,因为太便宜太普遍,几乎人人都在贩卖在吸食,再加上战争环境的影响,因此美国政府很是焦急,担心这些人回到美国后,怎么戒除毒瘾,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其中95%以上的吸毒者回国后就不再吸了,最根本的原因是环境变了。就像男同胞们戒烟,不少人都说隔离期间几十天几乎不抽了,可是隔离结束后又开始抽了,就是因为又具备了抽烟的环境,别人在抽,别人给你递烟,习惯性上完课抽烟,如厕抽烟等等,所以要想戒烟,得要远离吸烟的环境。古有孟母三迁,今有众人择学校,择小区,择城市,择朋友(毋友不如己者)等等,全都是要发挥环境育人塑造人的作用。德国人不闯红灯,即使没车每人,也一直等着,理由很简单:说不定楼里就有孩子在看着。

      家庭美德。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最深远。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现在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届都会发现有好几个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即使心理没问题,可是不少孩子却是空心人,没动力、没兴趣、没热爱。这些问题的形成,其根源就是出在家庭教育上。因此为人父母者,是必须要像钻研事业一样,去认真学习和思考家庭教育的。

      学校师德。职业道德,师德师风。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是真正的“立德”。课本的搬运工,知识的加工者,渔具的制造者,灵魂的工程师。

      2、树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历史学科的树人,强调培养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而作为德育研讨会,

      我本次主要围绕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一些案例来和大家进行交流。

    二、历史教学中的德育

      1、人类起源:神创说与进化论

      历史是人的历史,在追根溯源讲人类的诞生时,有两种观点:即神创说和进化说,而在神创说中: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用男人的一根肋骨造女人,还是中国的女娃造人中用黄土捏人或甩泥点子造人,这体现了人们对自身来源的探索,然而也是在塑造男女不平等、贵贱不平等的依据。而在讲进化说时,强调一切人类都是从猿演化而来,因此今天所有的种族、民族、男人和女人的出身都是上古猿类,都是平等的,因而西方所宣扬的白人优越论,二战时德国和日本所宣扬的民族优越论,都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以此来给学生传达科学的人类产生观、民族平等和人人平等的理念。而在讲从袁进化到人的过程中,最早在树上竞争失败的一支古猿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逐渐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开发了大脑,于是直至形成今天的人类,站在了整个生物链的最顶端。然而当初竞争成功的猿类(黑猩猩等),却依然在树上生活或在动物园里供人观赏。当初的失败者反而成了今天的成功者,使学生认识到成功与失败在一定条件下是会转化的,每个人都无需妄自菲薄也不可盲目自大,上帝关了一扇门的同时往往也会给你开一扇窗。同时再进行追问,难道人类真的成功了吗?黑猩猩真的失败了吗?或许在黑猩猩的眼中:正在嘲笑着人类,破坏着生态,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逃亡。通过这样的视角转换,让学生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反思自我,理解众生平等,关爱每一个生命。从猿到人经历了上百万年的过程,为了生存,早期人类形成了尽可能保存能量的习惯,那就是储存脂肪、尽量偷懒休息,这是动物的本能,然而今天当经济迅速发展之下,人们却在减肥,其实今天的胖人,从进化角度来说,是经过上百万年适应了环境的需要;而懒惰也是本能的体现,我们要正视它、克服它,而不必要为此而太过自责;而整个人类发展进化的历史,就是要逐渐克服动物懒惰、易怒、好战的本能,从野蛮走向文明、走向理性。

      2、苏格拉底之死——民主政治

      作为古希腊最有名的哲学家之一的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民主的鼎盛时期,却被以“引入新神和腐蚀青年”的言论自由之故起诉,在法庭上审判之时,苏格拉底曾对501名陪审员说过如下的话:“我知道作为工匠的、农民的你们很智慧,可是那只是工匠的、农民的智慧,并不是代表法律的和政治的智慧。”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前后投了两次票。第一次投票裁定苏格拉底是否有罪,投票结果是280:221;第二次投票裁定是否要判他死刑,投票结果是361:140。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

      通过苏格拉底的故事,进行如下设问:对苏格拉底的审判民主吗?结果公正吗?苏格拉底为什么选择了慷慨赴死?苏格拉底认为当时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什么弊端?

      雅典的民主是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以抽签的方式产生陪审员和几乎其他一切官员,这体现了平等,在事务决定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体现了民主的理念。这种直接民主制也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提供了借鉴。然而抽签制度下的民主,过于泛滥,很多从政的公民就不具备参政能力,这就很难保证公正,甚至会损害侵犯少数人的利益,有时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而苏格拉底的慷慨赴死,是在强调对国家法律的遵守,也是对雅典民主弊端的抗议,其实深刻体现了他对国家挚爱。恰如戊戌变法失败后,拒绝逃走的谭嗣同,要做为变法流血牺牲第一人,以此来唤醒国民的灵魂。

      民主是有阶级性的,雅典的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西方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今天的中国的民主是全体人民的,举个极端的例子:你和10个强盗在一起,说我们民主投票表决,把谁杀了,结果可想而知,这根本就不是民主。

      民主是有的时代性和多样性的,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和不同国情下的民主,也往往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古代雅典的、近代西方的还是现在中国多的,民主应该是互相借鉴学习的,而不是像美国那样,一定要把本国所谓的民主自由强推给整个世界。

      民主是一种决策方式、治理手段,而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民主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是要实现公平公正和利益最大化的。然而,民主既然是要少数服从多数,总会有人成为少数,他们的利益我们要如何兼顾呢?如果实行全体一致原则、实行一票否决制,会照顾到每个人的利益,可是效率何在,很有可能什么事也做不了。而从这个角度而言,集权的效率要高的多,可是集权容易决策失误,也有可能损害多数人利益。因而,中国今天所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就是在兼顾民主与集中,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可见,既要有民主的制度,更要有具备高素养的公民和参政者。

      3、六尺巷与罗马法——道德与法治

      罗马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5尺以便于通行和犁地;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的宽度,直向为8尺,拐弯处为16尺;建筑物的周围应留2.5尺宽的空地以利通行。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的新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六尺巷文化意蕴生发的根源,虽然局限在张英与吴家的个人道德层面上,但它凸显的是官方怎么对民众的态度,和利益之争的立场,以及解决矛盾的方式,是一个时代处理官民关系的范本。

      罗马帝国统治千年之久,靠的是法律,中华文明屹立数千年,靠的是道德。究竟孰优孰劣呢?

      其实,法律是底线,赢了官司,输了亲情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国家的治理,既需要以法治国,也要以德治国。同时,法律制度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从立法到司法,其初衷都是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的,因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是要不忘其为人服务的这个初心的,这也更是需要立法者和司法者具有智慧的。记得好多年前,在年终打分时,和教务处就超工作量问题发生了分歧,超班三节课及以上两周者可加1分,可是对这个三节课的理解,教务处认为是三节正课而不包括大自习,所以不能加分,所以我后来也就没打算再争取这个加分了,可是没想到的是当时打分表发下来时,发现周晓卿主任居然给我加了0.5分,当时很感动,心里一直在感谢着周主任,这就是当领导的智慧啊,很好的协调了死的规章制度和活着的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

      4、好人与坏人(人物评价)做学问与做人

      对历史人物作出正确评价,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一、评价的内容

      王阳明从小立志成为圣人,而圣人有三个重要标准:立言、立功、立德,其实这三者即可作为历史人物评价的内容。

      第一、立言:即人物说了什么有何影响,有什么观点、思想、理论等,也可以包括著作。如我们评价毛泽东时,可以评价他所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主张,评价“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评价“《论持久战》”等。

      第二、立功:即人物的行为,做了什么又有何结果,这是对人物评价的主要方面。可以对人物的行为做些简单分类,如政治方面:改革、战争、革命、军事、统治等;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经济、工业、近代化、全球化、对外贸易、经济改革等;文化科技方面: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生活方面:日常生活方面:衣食住行、娱乐休闲等。例如评价张謇,他是晚清科举制下的状元,弃官从商,发展实业,兴办教育,生活简朴,这些即涉及到政治、经济、教育和生活四个方面的内容,评价时亦当从此四个方面入手。

      第三、立德:即人物的品德、品质,也可包括能力等。从品质看:高尚(卑鄙)、善良(邪恶)、正直(奸诈)、乐观(悲观)、勤劳(懒惰)、简朴(奢侈)等。而从能力看,军事、组织、外交、文学、绘画等。如周恩来具有善良、正直、勤劳等品质,具有军事、外交等才能。

      这三者都可从影响方面进行具体评价;立言、立功还可从目的性上评价;立功还需要结合手段和过程评价。

      二、评价的方法

      第一、按影响分两类。即积极方面(进步性)、消极方面(局限性)。如千秋功过秦始皇。

      第二、按时间分阶段。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如唐玄宗的统治可以分成前期的开明形成了“开元盛世”,后期的昏庸造成了安史之乱。还可按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分成多个时期,如评价革命家吴玉章,晚清时期参加同盟会进行反清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加入共产党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按角度分类别。如可分为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或可分为言论思想、行为事功和品德能力等。

      以上三种方法,可以结合人物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三、评价的原则

      1、阶级性:即用阶级属性和阶级利益进行分析评价。如评价李鸿章,就必须认识到其作为地主阶级、代表封建统治者利益,以此来分析其开展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2、历史性:即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如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当得知其居然有“洋人吃牛羊肉,如果无法从中国进口到大黄、茶叶助消化,就会消化不良而死。”这样的认识,即评价林则徐是个愚昧落后的人,是不够客观公正的,因为这样的评价脱离了那个时代,由于中国长期闭关锁国,以及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林则徐很早就开始关注了解西方,这已经很难能可贵了,我们不能用今人的眼光进行苛求,而是结合那个时代予以理解。如同牛顿所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真理,只是人们暂时认识世界的工具罢了。

      3、客观性:即做到实事求是,论从史出,不主观臆测,不戴有色眼镜。尤其是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比如评价李鸿章,不能因为他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就认定其为卖国贼,要认识到他代表的是清政府,在战败后他不去总得有人去,重点看其在条约签订过程中是主动出卖国家利益、还是被迫,抑或是否尽力维护国家主权。再比如评价慈禧,不能因讨厌她,就否定她对洋务运动的支持,以及所开展的新政,这些都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

      4、全面性:即综合考量各个方面。如对言、功、德等内容上进行全面评价,在事功方面,既要分析评价其目的、手段,也要评价其影响是否推动社会发展,做到既关注动机又关注效果;在品德方面,不仅看其个人品德能力如何,更要看其所言所行是否符合道义,做到既注重事功又关注道德。

      5、重点性:即给人物定性,抓主要方面。有些历史人物的言行涉及到很多领域,如果在每个领域都作出详细评价,会难以突出重点。如评价梁启超,他领导维新变法参与政治活动是个政治家,同时他还著书立说是个思想家,传承弘扬国学是个国学大师,编撰史书是个历史学家,研究教育是个教育家等等,其实作为近代的历史人物,其在当时最主要的身份是政治家(维新派)和思想家。

      6、阶段性:即能参考认识不同时期对人物的评价。如当时的人怎么评,后世的人评,今天的人怎么评,甚至推测未来会怎么评。例如评价王安石:当时人很多都否定其变法,认为其是小人乱了朝政;而在北宋灭亡后,到南宋时,更认为是王安石变法造成了北宋的亡国;而今天,我们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而将来,无论时代怎么变,王安石勇于改革、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会被肯定的。

      通过对人物评价方法的掌握,其实就是要让学生不仅能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能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身边的人和事,更好的与人交流和相处。

      5、改革、智慧,时代背景、历史理解与同情,宽恕

      推恩令(阻力,智慧)、戊戌变法(急促,爱国)、梭伦改革,砸窗,英雄与时势。

      6、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

      法国大文学家雨果写到:“一天,两个强盗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者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销毁了圆明园。这两个强盗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个是英吉利,一个是法兰西。”

      当初在认识这则材料时,更多的是对英法侵略中国的谴责,后来才明白作为法国文豪雨果的高贵,因为他的批判超越了国家和民族,而是从人类的公平与正义角度来认识。

      美国总统罗斯福家曾经被盗,损失大量财物,其友人纷纷写信安慰他,而罗斯福却说:没什么可安慰的,我感到很庆幸,房子还在,人也没事,最重要的是我不是那个小偷。我们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事,一般都是又气愤又难过,可是罗斯福却能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让人豁然开朗。

      印度圣雄甘地,有一次挤火车,上去后发现只有一只鞋子了,然后他就赶忙把脚上的这只鞋子也脱了扔下火车,同行的人都很不理解。而甘地说,我留着是一只,早晚也得仍了,别人捡了另一只也没法穿,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谁捡到后就有一双完整的鞋子了。在这里,当初我只看到了甘地的智慧,后来才慢慢明白只有当甘地把悲天悯人之心完全内化于心,才能有这样的急智。

      通过这三个小故事,不难看出,老师要想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要实现自我思想上的越狱,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和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润物无声。
     

    相关热词搜索: 立德树人 历史教学 教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