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在深度学习发生的课堂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时间:2023-03-20 15:16: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深度学习发生的课堂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深度学习才会发生,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核心素养的培育才有可能实现。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随着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的提出,教育领域逐渐引入深度学习的概念,用以指称与素养培育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特征,以区别于以往仅仅关注传授知识,而忽略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和对知识的运用,以及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略其价值观的培育等较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研究者们认为在课程教学领域开展深度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必需,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途径。随着对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研究的深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获得研究者的共识。虽然这一观点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落实,那么在深度学习的课堂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到底是如何体现的?又是如何达成的呢?周老师一节高三政治课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我们以这节课中的一个教学活动为例,对其进行分析。

      一、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剖析

      周老师是一名经验非常丰富的高中思政课教师,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节课的公开教学中,教学活动体现了非常明显的深度学习特征,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我们以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的活动为例,对其进行剖析。这个教学活动的总时长为13分钟,约占整个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是在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评讲之后进入的第一个活动环节。学生是某优质中学的高三学生,共30人,分为5组,每组6人。教学过程如下。

      1.布置学习任务。周老师提出学习任务要解决的问题,解读任务完成要求和结果汇报要求。周老师在屏幕上展示:“看数据:请各组判断并选择所发资料中的关键数据,尝试解释自1981年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此过程约1分钟。

      2.小组讨论。学生人手一份数据材料,每份材料包含17张数据图表和1份文字材料。每位学生开始单独看材料,然后开始小组讨论,讨论时间共4分钟。在学生进行讨论时,周老师始终在课堂中走动,在走动中观察和指导。在环视各小组讨论情况后,周老师暂停讨论环节,组织汇报交流。

      3.交流小组结果。周老师先后请三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汇报各自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将他们根据问题形成的知识结构图通过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前两组交流结束后,周老师选取了一个有新观点的小组进行分享,整个过程以学生汇报为主,总时间为5分20秒。

      4.给予反馈和追问。周老师对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给予了肯定与鼓励,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本身的表述,为何是“尝试解释“?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两次师生间的问和答,时间约1分半。5.进一步解释。周老师对如何正确思维,合理理解数据和观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解题中的思维方法,时间1分钟。

      二、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要素及活动表现

      从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四大要素:教师(1位)、学生(30名)、内容和环境。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四大要素有各自的特征。

      1.教师。课堂教学由1位教师来主导,教师在本次活动中的行为主要有五类:(1)向学生解读并明确学习任务;(2)在小组讨论中对学生进行简要的指导;(3)学生展示交流,教师进行引导;(4)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和反馈;(5)对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讲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独自讲授所占的时间仅为3分钟,不到四分之一。

      2.学生。学生总共有30名,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活动主要有:(1)独立阅读学习材料;(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观点,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3)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4)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在这一个活动中用于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和表达的时间为9.5分钟,占整个活动时间的四分之三。

      3.内容。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这些内容教师并不是以观点的形式独立告诉学生,也不是让学生直接翻看教材,而是将其融合在17个数据图表和1份文字材料中,这些材料包含丰富的信息,信息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为学生进行阅读,在信息之间建立关联,建构知识的结构提供有效支架。

      4.环境。此次教学活动在一个公开的空间进行,座位以小组的形式摆放,每组6名学生,共5组。一个大屏幕代替了教室中的黑板,有一个投影仪用来展示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每人手中有一个平板电脑,平板电脑和大屏幕上的内容一致,用来显示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解释的观点,便于学生阅读和观看。分组的方式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中四分之三的时间都用于学生的思考与表达。在这些时间中,学生阅读材料,发表个人看法,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任务中的问题,学生代表汇报小组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本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了加工和结构化的梳理,并对初步的结论结构进行讲解。参照深度学习的内涵可以看出,学生的深度学习已经发生,学生阅读的材料是丰富的,学生在材料之间建立起了知识的关联,并将知识的关系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学生已经在单点的信息和个人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的、多水平的加工分析,建构起个人的知识体系,并用以解读当前的社会生活。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教学材料以及环境的布置都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了支持。教师在小组讨论时为学生指导知识结构化呈现的方法,在学生分享观点的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正面的肯定,结合学生的回答对学习任务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追问,这些都在帮助学生将外在于自己、体现在材料中的信息知识与自身的知识形成关联,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的教学材料为学生进行多次的加工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之间的关联,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小组式的座位安排则有助于学生及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与同伴进行分享,获得同伴的反馈,而且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因此,这一个教学活动显著突出了学生在学生中的主体地位,也让我们看到了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的发生,对我们在课堂中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提供参考。

      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深度学习才会发生,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核心素养的培育才有可能实现。让课堂时间真正属于学生,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中建构知识、体验知识发展的过程、方法与思维,并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与反馈中获得更为深入的、整体性的发展。凸显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而是需要教师转换角色,与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关系。课堂中的其他三大要素共同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从权威者、讲授者转变为支持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学内容并不仅仅呈现人类认识的结论性成果,而是要为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提供适合的、丰富的课程材料和资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并不是真正的经历,而是模拟、简约的经历)。环境及其中的媒介都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服务,为学生更多、更好的思考、交流和分享提供条件。只有四大要素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让课堂中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相关热词搜索: 深度学习 课堂 学生 主体性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