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小学教育集团校区书香校园建设的探索

    时间:2023-07-19 11:13: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小学教育集团校区书香校园建设的探索

     办学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一所好学校就是一种优秀文化的象征。在构建学校文化体系中,我们把阅读文化融入办学理念,通过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阅读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在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xx省xx市xx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xx校区创办于1907年,学校自2003年开始打造书香校园,结合学校“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及书香校园建设的积淀,学校不断传承历史文脉,走专业管理之路,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为师生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力求使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充满活力,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和品位。

      一强化规划设计,将阅读文化融入办学理念

      办学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一所好学校就是一种优秀文化的象征。在构建学校文化体系中,我们把阅读文化融入办学理念,通过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阅读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在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一)设计规划,文化先行

      自集团化办学以来,校区硬件条件得到改善,校园环境优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适应办学规模定位、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变化,学校对办学文化进行设计规划,确定“做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把书香校园建设作为特色工作来抓,追求“静心读书,开心活动”的诗意校园,培养“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xx学子,促进每个学生的生命自由与和谐发展。学校把阅读思想融入办学文化体系,对文化内容进行全面、具体的阐释,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和宣传,让终身阅读的理念深深地植根在每位师生心中。

      (二)精心雕琢,营造环境

      我们努力把校园设计成一本精美的书,设计有形,润物无声,使书香之境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平面走向立体。一个书香氛围浓的校园必定能滋养出爱阅读的孩子。舒适安静的图书馆,随手可取阅的长廊,温馨的班级图书角,都是学校精心为孩子们打造的阅读场所。

      打造学校图书馆。我们参考广受欢迎的书店模式,按照卡通色彩的要求,设计装修了2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馆内设有藏书库、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以色彩美、容量大、藏书多等特点获评xx市最美阅读空间、xx市特色图书室。学校每年都购买书籍,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50 089册,生均50余册,图书馆配置了52套经典童书,每套50册,供各班自由借阅、师生共读、推进“全程导读”活动。

      装扮阅读长廊。学校将连接教学楼的长廊改造成阅读长廊,一边是放满图书的全开放式书架,一边粘贴着阅读推荐书目,中间是两排木椅,环境清幽,是阅读的好处所。每到午间、大课间,或是放学回家等家长来接的时候,学生们总爱来这里读书。

      建设班级图书角。教室的图书角是校图书馆的延伸和补充。书架由学校统一配置,图书一部分由图书馆出借,一部分由班级学生自行捐赠,书目定期更换。有的班级在图书角粘贴温馨提示语,放置绿植,或在周围设置阅读专栏,营造了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书香氛围。每班设置1名图书管理员,在管理员的带领下,不管是下课十分钟还是午间阅读,学生都能自觉、安静地排队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

      二开发校本课程,扎实推动书香文化课程化

      推动课程改革,将文化主题课程化,是学校发展的持续动力,也是文化根植于校园和师生心灵最重要的手段。学校依据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构建了书香校园课程体系。

      (一)阅读课程,丰厚形式

      我们以书香校园建设为立足点,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具象的内容,构建了书香校园环境下的“博约”课程体系。把阅读纳入课程体系,并确定课程目标:以提升人文底蕴为目标,推进全体师生、全学科参与的阅读课程。以经典诵读和经典阅读为主体内容,开设全方位阅读课程,包括日课程——清晨经典欣赏十分钟、诵读十分钟,周课程——经典国学诵读、经典诗词诵读、经典名著悦读,月课程——读书月评、读书月积,年课程——读书节、读书推介课、读书导读课、读书指导课、读书汇报课。

      (二)校本教材,拓宽内涵

      为了让孩子在特定的年龄段读到适合、经典的童书,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材篇目及新课标规定,编制《童书导读》校本教材。在实践积累的基础上,课题组教师静下心来,精心整理阅读序列,共编制3册校本教材,每册推荐导读10本书,每本书又带出2本拓展书目,在数量上确保小学六年课内保底完成30本经典童书阅读、60本推荐童书自主阅读,该教材获县级精品课程。我们还将阅读的经典童话、语言、文学片段编入《闪闪金话筒》表演教材的语言实践中,此课程也获得县级精品课程。通过课程改革,书香文化主题得以课程化,进一步让书香文化的内涵更加深刻、外延更加宽阔。

      (三)评价跟进,巩固兴趣

      即时的激励性评价有助于保持学习兴趣。作为阅读,尤其是传统纸质阅读,随着阅读的推进、难度的增加,激励性的过程评价更显得迫切。学校着力打造阅读评价体系,从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三个层面实现全员覆盖,全程参与,让每位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又设计了线上打卡评价、阅读存折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做到了过程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的整合,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开展主题活动,让学校文化走入师生心中

      活动是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活动的开展,把学校的文化植入师生的意识,是赋予文化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把书香文化整合、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让书香文化走进全校师生的心中?学校对师生的读书主题活动进行了统筹规划。

      (一)铺设教师读书工程,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用自己的阅读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强调“教师率先阅读”,实施“与书为伴”读书工程。

      举行读书分享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1本通识书、1本专业书,每月初举行教师“悦享阅读”分享会,每位教师结合本学期阅读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分享自己的观点。

      出好阅读检测题。每位语文教师在推荐学生阅读之前自己先精心阅读,列出阅读清单和学习单。为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每位教师寒暑假必读1本指定学生读物,并出好阅读测试题,上传到学校的考试平台,丰富阅读考试题库。

      评选优秀读后感。每位教师利用寒暑假各阅读1本学校推荐的教育教学专著,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读后感,由学校组织评比表彰。

      开展深度教育论坛。学校每学期举行1次深度教育论坛,鼓励中青年教师全员参与,以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实行主题阅读教研。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要上一堂阅读指导课,学会阅读仪式、导读单、批注式阅读、阅读思维导图等多种阅读方式,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通过主题式教研,教师们切实提高了阅读指导能力。

      (二)搭建学生读书平台,享受阅读乐趣

      “读书节”促阅读。一年一度的学校“读书节”是孩子们阅读的盛宴,本着“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原则,我们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读书节组委会在开学初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展现学生的“阅读力”。

      学校还开展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的手抄报、插画比赛,学生精心设计手抄报版面,创作出了一幅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手抄报和插画作品。在班级初评的基础上开展校级评选,一张张作品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

      寒暑假齐阅读。寒暑假,各年级教师都会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开学初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读后感评比、讲故事比赛、课外阅读手抄报展览等活动,对表现优异者予以表彰,以此来督促学生在假期开展有效阅读。

      亲子互动拓阅读。学校开展“家校合力,亲子阅读”的德育实践,以阅读为载体,创设亲子阅读环境,分享亲子阅读指导,开展“故事爸爸妈妈”进校园等活动,巧用“阅读存折”“阅读清单”“创建书香家庭”等方式,引领家长带着孩子走进阅读,并有效地整合家长资源,拓展学校的德育资源。

      “金话筒”助阅读。“梦想金话筒”是学校的特色项目。书香校园文化建设静有全程阅读实践研究,动有梦想金话筒实践研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反馈阅读成果,让阅读反哺表达,让语言更有深度,让表达更自信、规范。学校积极组织朗诵、演讲、讲故事、语言艺术节等活动,该课题获得市课题一等奖、市政府成果三等奖。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各级各类语言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如今,“晨诵、午读、暮思”的学校书香设计已初具雏形:清晨漫步于校园,晨诵课上古诗词的诵读声在耳边回荡;午饭后,静悄悄的校园里,孩子们聚精会神地阅读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下午放学前,在学习整理活动上,学生们交流一天的学习收获。

      菁菁校园,花儿怒放;小鸟呢喃,书香弥漫。xx,是孩子爱上阅读的地方,也是孩子们成长之梦开始的地方。学校将继续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实现办学内涵的全面升级转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