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及与保障

    时间:2023-09-05 11:56: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及与保障

    教师职业精神是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作风等的集中反映,是将教师职业素养“外化于行”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教师在开展社会服务过程中更好展现职业教育的真善美。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设路径

      良好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基础,是院校核心实力的具体表现,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形象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借助路径建设持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树立教师职业自信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过教师入职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强职业教育的目标意义、国家政策等宣传,有助于提高教师职业自信心,从而为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奠定心理基础。一是法制保障宣传。《新职教法》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确定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这也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二是政策文件宣传。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发展目标等方面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三是经费投入逐年大幅递增宣传。《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xx—xx年)》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职业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4万亿元,年均增长7.8%,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在法律修订、利好政策出台、财政经费大力投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应坚定理想、树立信心,在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个人工作生活中展现出高度职业自信。

      (二)塑造教师职业精神

      教师职业精神是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作风等的集中反映,是将教师职业素养“外化于行”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教师在开展社会服务过程中更好展现职业教育的真善美。一是增强教师社会服务意识。为使教师对社会服务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厘清社会服务的内涵、表现形式与重大意义,可以开展以社会服务为主题的教师专项培训,并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细化教师应承担的工作任务,将社会服务纳入教师职责并成为规定任务。社会服务认识的提升和任务的固化,能够直接有效地促进教师建立社会服务意识,促使教师更加重视社会服务、更加深入研究社会服务对象,并拓宽思维以开展社会服务。二是打造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孔子曰“礼者,理也”“礼者,敬人也”,礼是做人的基本之道,也是对他人的敬意。教师职业形象是教师在职业中的精神风貌和外显事务的综合反映,这不仅是教师个人品质的修养塑造,更是职业教育形象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高职院校可通过开展教师职业形象与礼仪培训、比赛等活动,帮助教师提高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内在职业精神,加强教师塑造仪表仪态、行为举止等外在职业形象。

      (三)锤炼教师职业能力

      一是提高教师个人学习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只有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及时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基于诊改理念推动教师持续学习,围绕院校发展战略设置教师发展总目标,制定从新手到专家的不同层级教师发展标准,将社会服务纳入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增强教师自我成长的自觉性、主动性,通过个人自主学习、组团式学习等方式进行常态化学习。

      二是开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围绕专业知识、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等组织教师开展模块化培训,拓展教师视野,助力教师紧跟专业学术前沿进行科研活动,提升写作水平,产出高质量专利、咨政报告等成果。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及时开展学习培训,如在“数字中国”背景下,院校应及时组织教师开展数字化素养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意识和将数字化技术融入专业的能力,进而提高利用数字技术支撑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三是强化教师专业技能。教师将企业实践中的业务工作、典型经验等凝练形成案例,有效应用于社会服务,可显著提高社会服务的实际效果。在时间安排上,需要打破原有利用寒暑假统一启动实践锻炼的模式,由教师根据个人授课时间或假期自主申请。在实践基地上,院校可以积极利用职业教育集团、现场工程师学院等平台,与企业共建专业针对性强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为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机会。当然也可以由教师根据自身条件、资源等自行联系与确定。在实践形式上,教师可以到企业参与管理运营、课题研发、工艺升级等项目的顶岗锻炼,也可以与企业共用院校设备、场地等资源进行项目合作,如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展科技合作、项目攻关,积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在实践管理上,实践锻炼开始前,教师应将实践时间、企业信息、实践内容与形式等统一上报院校,进行备案;在实践锻炼过程中,院校主管部门或二级学院要通过实地调查、企业访谈等形式密切跟进,并将结果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在实践锻炼结束后,在院校建立教师实践锻炼评价体系基础上,通过总结报告、技能展示等开展终结性评价。

      四是打造教师社会服务品牌。按照“工匠名师领头、中青年骨干带动、新进教师参与”的社会服务工作思路,“结帮带对”地加强教师梯级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工匠名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增强教师社会服务力量。立足区域内产业发展、群众需求,开发针对性强、质量高的社会服务项目,提高教师社会服务的适用性,逐步形成教师或团队的社会服务品牌。实现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全方位品牌宣传,除了利用新闻媒体等宣传报道方式外,也可从“一老一小”入手,将社会服务案例融入社区教育、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通过积极正面的形象宣传,逐步提高各类群体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二、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保障策略

      (一)优化教师社会服务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必须完善教师社会服务管理办法,界定清晰社会服务范围,明确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工作程序,并建立教师社会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对社会服务质量不高甚至对职业教育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的追究责任,以保障社会服务的高质量开展。

      (二)搭建教师社会服务信息平台

      高职院校需设置统一管理机构,对专业特色、教师能力、设备资源等进行综合评估,全面梳理校内教师可承接的科研、咨询、志愿服务等社会项目,并在院校官网开辟社会服务专栏进行公布,形成品牌效应,以便需求方的查询。高职院校还可以主动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单位对接可合作的项目,为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发挥好桥梁纽带功能。政府部门可以牵头建设类似于招聘求职网站的社会服务信息平台,行政事业单位、行业企业、地方社区等单位和院校分别为需求方、供给方,通过平台公布合作项目、减少流程环节、降低时间成本,同时通过竞争也可促进教师社会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完善教师社会服务激励政策

      为提高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社会服务列入院校办学评估、领导班子考核、重大项目申报等评价指标,以提高院校领导对社会服务的重视程度;二是院校通过将社会服务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指标、认定教师社会服务非课时工作量、社会服务收入按一定比例纳入教师个人绩效总额、职称评审中加大社会服务指标分值权重等方式,完善教师社会服务激励政策,提高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驱动力;三是基于教师自身特质、资源差异,开展教师分类工作,设置侧重于社会服务数量与质量考核的社会服务型教师,以充分发挥教师专长。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