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实践逻辑

    时间:2023-10-10 16:00: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实践逻辑

     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重要起点,是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要想使自己的特色发展具有接续性,就应主动“向下连接”低学段课程,与初中、小学一起建立学校特色发展课程协同校。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连接着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展望着终身教育。为实现 2035 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宏伟目标,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答题”,亟待进一步理清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逻辑理路、变化思路和建设进路,帮助普通高中深入理解特色发展建设的起点、方向和内容,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建设提供理念准备、实践启示和经验借鉴。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逻辑理路

      1. 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的目标要求

      2019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总体发展要求。2019年6月,《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谋划了“到2022年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的整体布局。2021年12月,《“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了“促进县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具体目标。在一系列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中,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成为实现加强招生管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普及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等现实目标的“定盘星”,肩负着县中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方式变革、2035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等时代使命。其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中的“多样化”的目标要求主要针对区域内普通高中整体布局,即整体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特色”的目标主要面向学校的发展定位,即分别体现适切性和特色性。

      2. 新高考改革任务的现实追求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启了新高考改革的序幕,提出不分文理科、“3+3”等新举措,为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指明了“风向标”。新高考改革进一步引发了高一新生在入学前对于生涯规划的系统性考量,涉及高考选考科目、未来大学与专业选择、未来职业选择等一系列“选择题”。普通高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高中阶段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期,是个性形成、职业发展倾向逐步显现的重要时期。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强调“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与新高考改革是同向而行的,学校特色课程群建设、整体特色发展目标的进一步明确等都与学生生涯发展密切相关,都指向学生的大学和专业选择、职业规划和终身发展。可见,新高考改革助推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现实追求,发挥了考试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育人价值。

      3. 更加优质公平教育的人民需求

      “教育公平”是近年来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高频词,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压舱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是我们办教育必须要回应的重要问题,是区域内不平 不充分发展的普通高中教育格局必须重塑的规定动作。依托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全面优化区域内普通高中教育结构布局,加大对薄弱高中、非示范性高中等的统筹指导和支持力度,促进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逐步形成,防止“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促进优质、健康的整体特色逐步显现,引导学校从分层发展转向分类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选项”。

      4. 着力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诉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充分凸显了教育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PISA测试之父安德里亚斯·施莱歇尔认为,“教育不仅要帮助年轻人应对当前的问题,更要把目光放到我们所期待的美好未来社会的建设当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创新”也指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适应未来挑战等方面必需必备的关键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预备阶段,普通高中教育要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要为学生发展蓄力,为学生迎接未来挑战赋能。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专长培养、科学方法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育人方式、模式、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代的诉求,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变化思路

      1. 从二元对立到普职融通: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取向变化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在我国以往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初三毕业生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只能做二选一的“选择题”,两者处于二元对立状态。有学者指出,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不是对立的,二者是相通相融的。新的历史时期,打通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界限的呼声越来越高,普职融通成为结束二元对立的必由之路,其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成为普职融通的重要途径。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在普通高中教育课程内容中增加与职业相关的内在联系成为普职融通内容方面的重要变化点。因此,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形式、内容两方面的横向融通、相互渗透是普职融通的核心要义,它要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资源、实训基地、设备设施、教学方式等方面深度融合。

      2. 从帮大帮强到扶弱扶需: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路径变化

      在我国以往的教育改革实践中,重点高中、示范高中等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推动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于少数高中,进一步加剧了区域教育发展不公平现象。少数高中在政策和资源的双重支持下,不断做大做强,继而逐渐形成“超级高中”“名牌高中”“教育高地”,吸引优质生源与优秀师资的不断加入,在区域内形成了“虹吸”效应。其他普通高中则在生源、办学经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处于劣势,逐步处于“积贫积弱”状态,无力行使新时代育人使命担当,“县中塌陷”现象就是这一状态的典型体现。

      为此,在原有的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等建设路径基础上,另辟一条面向全体普通高中、薄弱高中的扶弱扶需之路,目的是促进区域内的教育公平、多样化发展。注重公平,重点扶持薄弱学校;注重需求,引导各类高中错位发展、自主发展;注重学校依据其自身办学基础与发展定位,制定富有特色、灵活多样的创新推进策略,形成“一校一方案”的特色发展路径;注重激发学校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校分批逐步走向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3. 从分层发展到分类发展: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定位变化

      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普通高中由于受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影响,认同应试价值 ,育人的方向性偏离、目的性缺失,造成重分数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学科考试轻职业素养培养等一系列问题。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将普通高中归为不同的梯队和层次,认为第一梯队的学校目标就是冲击“双一流”“985”等高校,加大扶持力度,对其他梯队的学校不管不问。普通高中以分层发展的思路来进行发展规划和定位,导致以升学率来“论英雄”,容易造成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同质化、趋同性严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及创新人才的培养。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打破了分层发展的局限,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的设置为类别参照,引导学校分类确定特色发展目标。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对区域内普通高中进行分批分类指导,引导学校自主选择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不同高中之间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有无的关系,其学生可以进入专业各具特色的高校就读。从分层发展到分类发展,学校更具办学活力,学校在发展道路上更具积极性和能动性,给学生“不同赛道”,最终都能走上“领奖台”。

      4. 从单一发展到特色发展:学生未来发展选择的方向变化

      高中阶段以升学为目的的单一发展,造成了很多学生升入大学后,由于先前并不了解选择的专业,迷失、焦虑、恐惧等学业困难现象较为突出。究其原因,在于高中阶段没有进行深思熟虑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盲目报“好大学”,忽视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从而引发大学阶段专业学习无兴趣、无动力,继而荒废学业,影响一生的幸福生活。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将促使学生在选择高中时就需要考虑目标高中的特色定位、特色课程群、优势学科是否与自己未来高考选科、专业选择相匹配,能否为自己未来的大学专业学习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同时由于普职融通政策的落地,学生也可以在高中毕业后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读本科,也可以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特色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助推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坚持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构建,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单一发展到特色发展,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选择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适切性,有利于学生基于自身条件选择成长成才之路。

      三、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建设进路

      1. 富有特色的课程群是首要原点

      特色课程群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目标以及自主招生密切相关,是学校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 2023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专门提及“普通高中要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系列”。聚焦学校特色发展目标,建设一个及以上的特色课程群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首要目标。多数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建设基础,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涉及人文、数理、艺体、语言等不同领域。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建设背景下,特色课程群建设应围绕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规格、学生情况来重新规划设计。特色课程群要有层次,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一个特色课程群须围绕一个发展目标来构建,可以由几个模块构成,一个模块可由几个课程项目或内容构成,注重专业思维方法、科学方法等内容设计,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能够运用相应的方式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

      2. 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重要起点

      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重要起点,是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要想使自己的特色发展具有接续性,就应主动“向下连接”低学段课程,与初中、小学一起建立学校特色发展课程协同校。主动突破学段界限,实现一体化课程培养,逐步影响小学和初中学校开发、开设与高中特色课程群对应的校本课程、衔接课程、课后服务项目等,使课程形成一贯性、一体化的整体布局,更好地服务于高中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完全中学、十二年制学校应一体化编制课表,保证课程的衔接性。同时,普通高中应进一步“向上打通”大学课程,增设大学先修课程,实现普通高中与大学课程对接。普通高中只有做好与低学段、与大学的一体化“向下”“向上”贯通培养,使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呈现较强的一致性、衔接性,才能使特色课程群真正发挥育人价值,使学校特色发展目标真正落实。

      3. 培育创新的课堂教学是核心基点

      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承担的使命远远不止升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课堂是学校教育主阵地,是课程、教学改革的立足点。教学方式变革是时代命题,“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有利于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大单元、大概念教学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教学能够有助于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其中基于真实情境、复杂情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的学科实践,注重项目设计、主题设计和探索研究的综合学习,注重研究方法和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学,是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路径。

      4. 科学适切的生涯教育是现实节点

      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教育的本质目标,生涯教育是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教育起始的动力基础。学校应结合学生和家长在生涯规划中的意愿,设置常设机构开展学生生涯规划。一所特色鲜明的普通高中必然设有与其特色相对应、相配套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与学生发展、与学校特色发展目标高度适切的生涯规划课程,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现实目标,也是锚定学生未来发展的“导航仪”。从高一开始就应围绕自我管理、自我规划对全体学生进行专业发展、职业发展的启蒙,逐步完成职业素养培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认知和规划基础。在生涯规划和发展指导中,应该进行动态的、全程的、个性化的把控和调节。学校应同时注重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着力为学生提供科学、适切、系统、有序的生涯规划指导。

      5. 自主招生的政策落地是关键落点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至此“校额到校”成为破解优质高中择校难题的重要法宝,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校额到校”进入理想高中。高中自主招收一定数量的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推动此类高中多样化有特色的发展。同样指向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自主招生”,改变了以分数作为唯一选拔标准,转而以学校各具特色的自主招生、培养方案为基准,以特色课程群培养为依托,以吸引与学校特色发展目标方向高度契合的学生报考为目的,探索出符合相关政策要求、切实可行的招生制度改革。

      6. 适配适宜的师资队伍是终极支点

      具有科学教育理念和优良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如何盘活教师队伍,构建适配适宜的师资队伍需要区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区域层面,如何用好“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教师轮岗”等政策,在区域内统筹、协调校长和教师有序流动,为普通高中的特色课程群匹配专业水平合格、团队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考量的重中之重。学校层面如何吸引与特色课程群匹配的优质师资加入,如何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来构建高水平兼职教师团队,这些问题的解决,考验学校管理者的领导智慧。另外,学校应发挥校本教研、教师培训的重要作用,围绕学校特色发展目标,规范校本教研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学校特色发展建设提供师资队伍建设支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