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让情境任务设计挺起学科素养的脊梁

    时间:2023-10-19 14:22: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让情境任务设计挺起学科素养的脊梁

    大情境下一系列任务有序展开,环环相扣,逐层推进,才具有强大的驱动力,给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场”。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颁布后,基于真实语言情境的教学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语文教师对基于情境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索,产生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探索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具体表现为:情境活动与文本解读的失衡,情境活动大张旗鼓,语文元素蜻蜓点水;情境与任务的分离,顶着情境的光环,没有驱动任务,情境创设成为课堂的包装;情境任务之间缺乏深层逻辑,甚至毫无关联。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似乎提高了,语言表达质量却降低了,思维活动弱化了,情感体悟单薄。以《植树的牧羊人》为例,探讨基于情境任务的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对情境任务设计中如何促进学科素养落地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依托真实情境,整合教材要素,提升情境任务的质量

      xx说,情境设置求真不求大。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真实的问题情境”需要从两个维度衡量,一方面是问题的“真实性”程度,另一方面是情境任务中“问题”的质量。从“真实性”维度来说,情境的设计越契合现实越好,经不住推敲的情境,很难成为好的情境。从“问题”的质量来说,问题应该能够导向学科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程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才算得上是有质量的情境问题。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情境中的任务在内容上不能远离字词句篇、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在策略上不能偏离听说读写、思悟辨赏,即问题应该指向语文教学目标。在执教《植树的牧羊人》时,设置了以下情境任务:

      1任务一:

      课文注释中本文作者让·乔诺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如果将《植树的牧羊人》拍成课本剧,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节上播放。大家觉得这部剧主要想表达什么?

      2任务二:

      拍摄这部剧,主要拍摄哪几个场景?每个场景中要拍摄怎样的画面内容?场景排好后,如何组接,作品有更好的效果?

      3任务三:

      以在“生机勃勃的沃土”上,重建的乡村里,健康、幸福、重拾生活勇气的人们的角度,为本剧主题曲写歌词。

      4任务四:

      构建同系列故事。近几年,国庆档系列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 家乡 / 父辈》风靡,每部电影都是由基于同一主题的四个故事组成。以此为借鉴,你还可以组接哪几个故事,构成《牧羊人》系列?

      唐江澎说,校园生活中存在着大量自然而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需要我们借“境”而为、顺势而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生的生活模式中设计、展开学习活动。任务一的设计兼顾教材特点与学生校园真实生活,一方面从“教材文本”的角度审视课文的作用,充分利用单元教学导语、注释、知识卡片等资料。考虑到本文作者让·乔诺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许多作品被搬上了银幕,借助作者作家兼编剧的真实身份、其小说的影视化特征等,促进学生在二次加工中对小说更加立体地解读。另一方面又遵从学生校园生活模式,借助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学生的需求,设置了一系列情境任务。任务二紧紧围绕小说教学目标展开,又突破了套路式讲解,主要场景的概括有助于学生对情节的整体把握。画面内容的选择激发学生细读文本,筛选信息,规范表达。场景组接解决单元教学任务“理清作者思路”,对标课后思考探究“根据课文时间顺序,梳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关注小说特定的环境特征,在人物的生平事迹与寥寥数语中,把握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的方法。开场与结尾的设计引导学生对小说主旨的解读。场景的组合方式选择,基于学生对于小说行文思路的把握进行重构。原文叙述顺序是按照“顺叙”展开,思路清晰,自然流畅。学生在设计课本剧时采用“倒叙”,将最后的绿洲作为开场,而后转入荒漠,并加上画外音“而这绿洲在半个世纪之前却是这番模样”,在巨大的反差中,给人震撼,吸引受众。在直观的画面中感受小说叙述中顺叙与倒叙的区别。任务四勾连课后“积累拓展”,读写融通。整个情境设计,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将零碎的知识贯通起来,以完整和系统的任务,从具体语言语用出发进行指导,力争让学生获得真实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体验。

      二、搭建任务支架,以一带三,让学科素养“可视化”

      温儒敏教授说,“语文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可以用“以一带三”来概括。“一”是“语言运用”,“三”是“思维”“审美”和“文化自信”。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运用”为本,这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情境教学的关键是让任务驱动发挥出对文本解读的正向引导与推进作用。所有的能力与素养,都需要语言运用作前提。离开了学科知识与文本解读的依托,很难说能具备真正的素养。审美活动除了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评价美之外,还有表达美、创造美。核心素养中的“三”可以借助指令清晰、路径合理的支架,通过语言运用这个“一”来外化和显现,实现学科素养的“可视化”。

      任务三打通读写,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有效整合。在要求中给出明确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创作主题歌的过程,须充分利用任务一与任务二的成果。支架 1 强化文本细读与信息筛选与整合;支架 2 给予抒情方式的路径,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达;支架 3 侧重任务的容量、呈现方式与质量的完善。教师以任务支架引导学生自学自查,组织互学互鉴,再度完善后以诗般语言呈现。

      小组示例一:同一个地方

      无边的荒野 / 废弃的村庄 / 干涸的泉眼 / 坍塌的教堂 / 潺潺的流水 / 干净的农舍 / 炮火后的移民 / 重建的村落 / 你相信么 / 这是同一个地方

      小组示例二:孤独的伟人

      十万颗种子 / 留下一万棵树苗 / 热闹的乡村 /有孩子的欢笑 /健康的人们 / 重生的勇气 / 孤独的伟人 / 一手创造 /半个世纪啊 / 你不说 / 我错把你认成上帝

      教师示例:种出一片人间安宁

      你是 沙漠的泉 / 无尽荒野里的灯 / 听说这里 /曾只有烈阳与怒吼的风 你听 破土之声 / 林间飘香的微风 / 见与不见 /都一生与你相拥 你是 栽树前人 / 橡榉白桦蔚然成林 / 我是乘凉人 / 想把你唱成歌 你听 孩子欢笑 / 重拾勇气的人们 / 是你一颗一颗 / 种出的人间安宁 战火纷飞,迷途羔羊 / 那是人类的迷茫 / 紧贴大地,种植希望 / 是你半生写出的诗行 而我将建你未建的世界 / 写你未写的诗篇 / 上天的事 / 人间的暖 / 你永在我身边

      任务三角色定位明确,指令清晰,通过搭建活动支架,方便学生操作,实现当堂达标。同时发挥同伴力量,实现优势互补与写作升格,在碰撞中提升思维,完善表达。如,标题《孤独的伟人》,还可以在更宏观的视野下思辨,“德不孤,必有邻”,拟为《伟人不孤》这一具有辩证色彩的标题。在师生的共创共写中,在与同伴的互学互鉴中,有效沟通,主动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并尝试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 任务四中,学生已经理解“牧羊人”在西方基督教里的神性,牧羊人如上帝一般存在,挽救迷途的人,创造新的世界。“植树的牧羊人”即成为了一个与艰难的岁月进行较量而惠及万人的符号,“植树”成为了隐喻,“植树”的方式,在不同的生活境遇与职业里,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学生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接生活里的人物,或通过联想和想象塑造出其他“牧羊人”,体现对生活的思考与态度。如,“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傲视病魔,笑对苦难,深耕杏林,桃李满天下,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展与活用。

      三、优化情境任务的逻辑,在解决情境问题中培养未来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大情境下一系列任务有序展开,环环相扣,逐层推进,才具有强大的驱动力,给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场”。长期处于这种优质“学习场”的学生在熏陶与浸润中,才能逐步养成思考复杂问题的逻辑思维,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反之,如果课堂情境设置违背生活常识、违背认知规律,甚至情境任务是毫无关联的拼凑,课堂只会在徒有其表的热闹中走向杂乱无序,损伤学生的学习力与未来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优化情境任务的逻辑,需要教师设计活动时充分考虑任务的内在关联与组织顺序,如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行为的流程、认知的深化等,在激趣与探究中给学生搭建活动阶梯,激发学生思考,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将课堂推向有生成、有高度、有深度的境界。《植树的牧羊人》的教学设计,在统一的大情境之下,四个任务之间逻辑紧凑,由浅入深,彼此勾连,既符合影视作品创作的内部逻辑,也符合文本解读与创作的认知规律。学生面对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满怀好奇地进行积极主动的言语实践,在一系列逻辑清晰的情境任务达标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与自信,逐渐培养出独立创设任务支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利用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展开,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课也可以借助绘画、音乐、影视等其他艺术手段,但活动的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