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领导发言 > 正文

    专敢啃硬骨头派村官

    时间:2020-08-20 09:08: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敢啃硬骨头的下派“村官”

     ——记培文村党支部书记张龙华为民破解四大难题的感人事迹

     张龙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也热爱农村工作。三年前,他作为一个农业服务中心干部下派到分水镇培文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凭着一颗报效家乡,为民排忧解难的执着与热情,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把一个“问题村”变成了先进村,同时成功的带领村民修筑了一条致富路,修通了一座便民公路桥,理顺和整治了一个“三乱”场镇,他啃下了农村最难啃的“硬骨头”,让培文村的村民出行、生活和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关,把多年来都没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一个个都得到破解,培文村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他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实际行动迎得了村民们的赞颂和口碑,他就是下派镇干部张龙华。

     个人档案

     出生于分水镇八角村的张龙华现年43周岁,1995年入党,年轻力壮,是个“直性子、急性子、硬性子”“三子”个性,为人正直,说话做事有头有尾,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他1989年应征入伍,在部队勤奋肯干转为士官,1989年转业回到家乡后,经招考进入原培文镇政府工作,他的老家八角村属于培文镇辖区。在培文镇工作期间,一直担任农机站站长、综治办主任,2004年培文镇合并到分水镇后,在农业服务中心任副主任,分管交通安全。2009年被下派到培文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临危受命

     培文村共有 1400户、4500多口人,土地9352.65亩、其中田1619.4亩旱地2137.2亩、耕地3756.6亩,

     就在三年前,培文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瘫痪村”,在当时也叫“四无村”:公路破烂无人过问,河流阻隔“过河难”无人问津,场镇混乱无人管理,地质灾害点村民无安全保障,“四无”一直成为当地村民的一个心病,更是长期没能得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群众反响十分强烈,加之在任的村干部作风不落实而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群众经常性平凡上访,导至这样一个村停滞不前矛盾重重,工作难以开展。特别是2009年初,培文村原村三职干部因触犯法律而被清除队伍后,出现了“无政府”状态,给本来矛盾重重、纠纷不断的“瘫痪村”雪上加霜,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降到了“零”,有些村民甚至各自为政,村情十分混乱,要解决村民们长期忧心的“老大难”问题更没了指望。为了彻底改变现状,分水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次调研,决定派一名有魄力、有能力、干实事的镇干部到该村扭转局面,前任分水镇党委书记的蒋建余和镇长刘体良想到了农业服务中心的张龙华,凭着对他的了解,认为他去培文是最合适的人选。

     张龙华本来有了自己一份热心喜爱的工作,在交通安全管理上以“严”字当头,只要他出勤,对违法交通法规的人从不留情,在纠正车辆违章时,不怕威胁,敢于硬碰硬,人们都叫他“黑面包公”,他带领的一般人兢兢业业,经常废寝忘食的巡逻在乡村道路上,为群众的生命保驾护行。只要是上级安排的事情,都能不折不口的完成。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有他独特的一套,凭着他曾经在部队养成的率直性格和对法律政策的了解,以他那三寸不难之舌,总会让违章受惩罚“不服气”的人心服口服,精明强干成了他的代名词。书记镇长想到他老家是培文片的人,家乡人对他熟悉和了解,做事干练、敢创敢干、处事冷静公正,希望他能到培文村挑起重担。当张龙华得知书记镇长的意图后,在思想上还是很不愿意去收拾一个烂滩子,心想现在的工作干得也上手,也单一,不操心,而且从一个镇干部派下去当一个芝麻大的“村官”,心理的落差一时难以接受,经过20多天的思想斗争,他主动找到书记镇长请樱,愿意回到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临走,蒋建余书记对他这样说到:“培文的事很复杂,很多事需要尽快理顺,我知道你有这个实力,派你去不是享轻福的,要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把好一方的稳定,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我服从组织的安排,放心吧,我去一定使出我的浑生解数,办几件事情出来,如果不搞出点成绩要么就干脆不去”,于是,他立下军令状,于2009年4月,在培文村班子瘫痪的节骨眼上,他临危受命,下派到该村担任起来了村党支部书记。

     扭转一个乱局

     前任村干部相互坼台,各自为政,很少为群众做大事实事,加上经济上犯错导至在群众中的威信直线下降。在当时村里只能做一些很平常的事情“过官隐”,修路、修桥、整治混乱的场镇、解决灾民住房等大事根本不去碰,更谈不上去解决了,即使启动了灾民新村建设项目,却留下一大堆的疑难问题。村干部“乱来”,村级负债达8万多元,财务不公开,个别村干部以权谋似,一些村民也就会我行我素,经常发生吵架斗殴。纠纷解决不力,村干部处理事情不公,导至村民们经常上访,成了闻名的“问题村”、“上访村”。这样一个“烂滩子”让当时的党委政府非常头痛,许多村民盼望来个有能力的好官清官,真真实实办事,扭转混乱的局面。

     张龙华在上任的第一年里,迅速解决了村支两委班子不团结的问题,解决了灾民新村启动后遗留难题,化解了许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矛盾纠纷,同时与人为善,关爱弱势群体,用他的真诚和实际行动,带领两委班子为民最好事办时事,培文村也很快从一个“瘫痪村”、“混乱村”转变成先进村,社会经济秩序走上正轨,村里工作正常化,干部的形象有了明显改进,干群关系明显好转。

     2009年4月份之前,培文村三职干部被全体“罢官”,村里一时群龙无首,村民对村干部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与怀疑,在当时一些村民各行其是,自我为中心,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张龙华随即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在他上任的第一天,召集村支两委成员召开会议,首先组建起来临时村委班子。在会上,他大张旗鼓的批评一些不良的错误行为,要求今后用制度来管人约束人,同时他发动大家畅所欲言,分析存在的问题,倾听每个人的想法和见解,对村情有了很深的了解后,提出了目前和今后两年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经过思想上的动员,村支两委一般人纷纷表示要齐心协力搞好团结,认认真真做事,绝不做违反纪律和制度的事情,村民们听说后,在心理暗暗有了一丝的盼头和希望。

     培文新村园是一个地质灾害点的村民集中见房的地方,位于场镇边缘,2009年初立项启动,在启动时几户村民认为征地补偿标准太低,不愿意把土地拿出来集中建房,在平场时经常阻扰施工,还不停上访,新村园场平进行了一半就被搁浅了,张龙华到任后,为尽快启动工程项目,每天晚上抽出时间到涉及21户土地的村民家挨家挨户做说服工作,有时为了软化个别村民的心,他甚至下跪说尽好话。张龙华也是一个敢于碰硬的汉子,在新村园解决土地征用期间,他一边做工作一边组织施工,有一位村民党员,需要征占他家半亩地,说什么也不允许把地拿出来建房,为了阻止项目建设,还从万州请来“杂痞”示威,张龙华没有畏惧,经过一番较量,对方不得不放弃强硬态度,主动配合让出了土地。“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直到2010年初,土地纠纷终于得到化解,项目建设顺利进行。2011年12月全面竣工,整个新村园占地18.8亩,建筑面积万余平凡米,入住灾民44户。

     当年村里正实施村级换届选举,为改变原来村组织涣散、干部不团结、战斗力不强、畏难情绪严重的问题,借助换届选举的机会,把有能力、有活力而且责任心强群众信得过的人员选进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一批为民务实的年轻人选上村小组领导岗位。在正式选举期间,由于几年来“村官”的不作为,一些家族式的拉帮结伙在选举期间不顾法律的存在,公开在选举场合拉票,甚至一部分人强行查看选民填票,当张龙华发现后,一边警告如果做违背选举法的事情,坚决报送公安机关进行严肃处理,一边讲政策宣传法律做耐心说服工作,以软硬兼施的方式现场说服了抱有“私心”人的工作,保证了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同时,选进两委班子的成员顺应了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村民们抱着观望的心态期盼着、等待着。

     张龙华在努力改变村干部形象的同时,还走家串户了解民情,化解纠纷,解决上访人群的问题。张龙华带领两委一班人经过近半年的走访,村民的大部分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和处理。村民的气顺了,劲足了,也没有人再找事上访了。他还经常走访贫困农户,问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在一个大热天,张龙华徒步几公里山路来到2组一位长期瘫痪在床的特困户赖红兰的家中,问候之后,张龙华掏出100元钱递到她手中时,赖红兰哭了,她动情的说到:“从来没有一个干部来看望过我,今天你们来了我真的好高兴,到死了也想得通啊”。

     说起村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情形,村民们一个个眉飞色舞。“以前上访,那是看到有的干部不作为。现在干部把我们当亲人,为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我还有啥理由不支持干部的工作!”

      村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就自然把干部当亲人。以前开个会,群众并不积极,等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会都开不起来。现在一听说开会,不少村民总是提前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赶到,而且会上发言积极、畅所欲言。

      以前一看到村干部上门,很多村民总是想办法躲避,连骂带侮辱赶走干部。如今村干部却成了“香饽饽”,哪家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村民总是三番五次邀请干部参加,生怕他们不来。

     说起培文村由“烂村”到“新村”的变化,张龙华深有感触:“做好农村工作,我的切身体会是必须捧出一颗心来,与群众以心换心,才能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破解三大难题

      农村没有资金的来源,要想新修道路和过河桥梁是一件很难办的事,而场镇人口集聚,人员复杂,如果不加强管理,很容易出现混乱状态,张龙华走马上任后,在理顺全村关系,恢复社会秩序,解决当时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问题后,从2011年7月份开始,着手解决5组和6组不通公路、过河无桥和场镇“三乱”最棘手的老大难问题,也一直是当地群众长期呼声最大的问题,是搁在每个村民们心中的一块心病。在一年的时间里,张龙华用智慧和和胆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新修了5、6组近8公里公路、一座便民过河的交通桥,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整治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居民场镇,让以前历届村班子想都不敢想的事在他上任期间做到了,村民们对他从此刮目相看,把他称为“英雄”、为民干实事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艰难困苦,玉于汝成”。“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面对困难的信心”,这是张龙华经常对村组干部说的一句话。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困难,敢于有“硬骨头”的信心和决心,再难的困难问题也能迎忍而解。

     - -修通一条致富路

     培文村有几个山区小组一直未能修通公路,从山脚到山顶,需要翻越山越岭。一直以来,因为不通公路,沿线上万群众出行极不方便,村民们运送农用物资只能靠肩挑背驮。路,就像一只“拦路虎”,严重地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历任村干部都试着修通5、6组公路,但终因为成本高,难度大,始终没有将通往公路打通。特别是每次大雨后,山坡上泥石滚落,将原本已勉强通行的人行便道阻断,5、6组的村民到培文赶集要步行几公里山路,出行十分不便。打通公路成为500多村民的共同心声,也成为村民们的一块“心病”。要想修通地形复杂的山区道路需要40多万元的资金,历任村干部多次想办成却因为资金望而却步。

     

     2011年7月份开始,张龙华带领“两委”班子多次上山召集村民开会,说服大家共同出资出力,在统一大家的意见后,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修路涉及许多村民土地占用,个别村民因为补偿问题发生争执,矛盾纠纷接连不断,在做动员工作期间,张龙华多次召开村民大会,为了做好工作,那些天喉咙都发炎了,在村干部齐心协力的宣传发动和走方说服工作下,村民们思想工作全部做通,并纷纷解禳捐款,加上村里给予了补助,资金很快落实到位。为了确保公路按期竣工通车,公路线路的设计、土地征用的丈量、土地和青苗的补偿一系列的具体工作,张龙华至始至终参与。在炎热的夏秋之交,他每天都要步行近4公里山路坚守在工地上。为了不增加群众负担,村干部坚持每天回家吃住。理顺公路的征地补偿后,挖倔机很快进场开工,在当年9月份,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一条长8公里的山区公路被打通,村民拍手称快,出门行走也方便了,物质能直接运到家门口了。公路修通后,在外创也的本地6组村民王洪军投资100多万元搞起了生态养猪场,计划年出栏1000头的规模。他深有感触的说道:“如果路没有通,我也不可能回到家里来搞养殖”。路通了,5、6组的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辣椒、莲藕等蔬菜,搞种养创收成为大家的共同心声,这条路也成为村民们奔向致富的希望之路。

     ——架起一座连心桥

     培文村流经场镇的汝溪河挡住了5、6组和红古村两岸数千村民们出行的道路,到培文就近赶集必须涉河而过,一遇山洪爆发,汹涌澎湃的河水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向过往群众张开“血盆大口”,山洪曾吞噬了几名村民的生命,冲走了无数的牲畜农作为。每遇山洪村民望水却步,特别是对岸学生到培文上学,经常遇河流涨水而被耽误,有一年一小学生过河被河水冲走而失踪,一条汝溪河成为了制约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修建过河桥的呼声年年高涨。在培文政府期间,修建过河桥早已纳入计划,但一直没有争取到项目资金而至今未能实施。

     为了降服洪魔,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张龙华把培文5、6组公路打通后,又马不停蹄的筹划培文公路桥的建设。

     从2011年10月份起,张龙华把修建培文大桥纳入了议事日程,他考虑给村民带来运输方便,决定修建一座公路桥。据测算,整座桥梁需要投资68万余元,这么一大笔资金很难筹集,张龙华把思路一变,一是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发动村民捐款,二是向本村外出创也的村民“化缘”。张龙华开始召开群众代表会,进行广泛的宣传,想把事情给大家说清楚。可就在这关键眼上,骂声、埋怨声顿时在村里蔓延开来。“我不走那条河,不要找我”等等的话语劈头盖脸的朝他扑来。面对不理解,张龙华并没有放弃,还是苦口婆心,一家一户的说,给大家反复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召开村民会议,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后,村民们踊跃捐款,派出人员远扑广大摹集资金10多万元,在10多天时间里,资金筹到了三分之二。为了赶在春节前通车,桥梁设计与施工同步进行,经过招投标,工程队很快进入了河道施工。在修建期间,张龙华和“两委”班子成员天天到现场监督施工质量和安全,晚上到深夜才回家休息,2个月过去了,一座交通大桥顺利竣工,解除了洪患的威胁,在桥上功德碑上,镌刻了上百个捐资或直接架桥的“有功之臣”的名字,可唯一没有张龙华和几位村干部的名字。张龙华坦荡地说:“我不突万古留名,只图解决村民疾苦”。

     在竣工通车庆典仪式上,还请回了在外创业的人员参加,他们有的开着车通过大桥是格外的激动:“路修好了,桥也修通了,我能开着车直接回到老家了,真得感谢张支书做了一件大好事!”在外创业为大桥捐助3万元的5组村民龚建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话语。生活在河对岸的村民心理有说不出的高兴:“以后再也不怕河流涨水了!”

     培文大桥的修建,解决了上千群众“过河难”的问题,让村民看到了希望,同时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培文大桥就是一座连接干部一群众的“连心桥”。

      ——整治好一个场镇

     培文在2004年以前是一个编制镇,也是居民集居的场镇,现在有着2000多人的常住人口,幅射周边上万人赶集。2009年以前,培文村对场镇的管理十分薄弱,场镇街道“三乱”现象很严重,占道经营,乱搭乱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偷盗斗殴时常发生,居民怨声载道。

     张龙华在筹划修建培文大桥的同时,对场镇的整治开始亮剑。首先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展开全方位宣传后,组织人员对乱搭乱建的建筑、雨蓬进行了强制拆除,规范滩位定点经营,组织卫生清扫队每天按时打扫场镇卫生,组建治安巡逻队昼夜巡查,牵来投资商改造场镇居民房屋。在整治期间,一占道经营的水果商不愿意离开“黄金地段”,张龙华多次作工作不听,每次大加辱骂,甚至出言威胁,张龙华一边劝一边将其搬迁,啃下了几个“钉子户”,摆滩的商饭不得不遵规守纪。不到一个月时间,场镇秩序迅速好转,摆摊设点和车辆停放得到规范,摊位归市、车辆归点、垃圾入池,整个场镇美化整洁、秩序良好,治安开始好转,入室盗窃的少了,和谐的声音多了,培文场变靓了。

      回首过去,张龙华利用两年半的时间为培文村民办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展望未来,他充满信心。他决定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要继续发挥作用,当好“领头羊”,下一步他计划发展蔬菜产业,带领培文村民一起建设一个富裕村,让村民们更加富裕起来、幸福起来。(李家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