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领导发言 > 正文

    省民政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做改革先锋”座谈会发言稿8篇

    时间:2024-01-08 16:39: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省民政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做改革先锋”座谈会发言稿8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战略、新要求。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省民政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做改革先锋”座谈会发言稿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这为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民政信访领域更加聚焦到服务基本民生保障主责主业上来。在工作实践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感受最深,也将继续用于工作实践中。

      一、信访工作是政治工作,没有情怀做不好。信访工作是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良作风最生动的体现,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最具体的行动。不仅要听群众怎么说,还要为群众解万般难,也要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上接国家政策,下连群众身边。信访工作人员代表党和政府形象,惟有厚植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家国情怀,利为民所谋的百姓情怀,事不避难的担当情怀才能做好。

      二、信访工作是复杂工作,不讲究工作艺术做不好。面对不同对象的种种诉求,不能简单地对照条款说不,也不能机械地一转了之。惟有灵活运用以礼待人、以理服人的说服艺术,抓住重点时节重点对象、以点带面的方法艺术,穿针引线、争取主动的协调艺术,才能稳妥处置。

      三、信访工作是综合工作,不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做不好。面对政策实施偏离于民政对象需求、政策创制落后于民政对象期待等原因引起的信访问题,需要信访机构、业务部门和信访人,在接纳、传递、研究、改进、反馈各个环节,在省市县乡村民政工作各个层级,共谋民政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精准性,共建、共管民政发展事业,共评民政事业发展成就和信访事项办理成效,从而共享民政事业发展成果和案结、事了、人和的安定和谐环境。

      省民政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做改革先锋”座谈会发言稿二

      一、在领会精神上争作表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战略、新要求。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为我们开展困难群众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基层社会治理、公益慈善事业等民政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变化蕴含新思想,要在第一时间在学懂弄通上下真功、苦功,做到先学一步,认识更深一层,用新思想指导新时代民政工作。

      二、在执行落实上争作表率。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指示精神,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更好地发挥民政兜底线、保基本的社会功能。

      三、在干事创业上争作表率。在立法、执法、普法上全链条发力,争取在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殡葬改革、地名管理等方面立法,加强现行有效民政法规文件宣贯,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争取出台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采取更多便民利民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好民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民政服务对象心上。

      省民政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做改革先锋”座谈会发言稿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本质要求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党领导下的多元治理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共同体。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载体,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人有责”,更需“人人尽责”,通过共同努力,最终达到“人人享有”的目标。因此,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省广泛开展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其精神内涵正与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念高度契合。作为从事指导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同志,在共同缔造活动中责无旁贷,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中使命光荣。我将与处室同志一道围绕共同缔造这个中心,把握城乡社区主战场,认真落实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任务,抓住机遇,借好东风,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着力完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水平;将共同缔造作为xx社区治理的名片,借势借力抓好各层级试点示范,打造一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全国有影响的xx品牌。

      省民政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做改革先锋”座谈会发言稿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当前,我们面临的基层社会治理问题中,有部分是受制于治理边界也就是社区管理线的模糊及认定不清。从xx年开始,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1:10000大比例尺的乡级勘界工作,从核实最基础的村、社区管理线入手,逐步勘定乡级界线、细化县级以上界线,全面摸清了全省省、市、县、乡、村五级界线管理现状,填补了xx年至xx年第一次1:50000比例尺勘界在界线管理中的空白。我省开展的这项工作,在全国属首创,走在了全国界线管理工作的前列。其中,xx市率先开展了1:2000大比例尺影象图核实社区(村)管理线,每个社区之间都签订了管理协议附图,进一步明确了街道(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明晰了基层社会治理单元,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目前,全省勘界工作已于今年9月底全面验收结束,工作重心将由实地踏勘变为成果转化,勘界的前半篇工作已经结束。我与处室同事一道,继续组织做好勘界的“后半篇”文章,做好勘界档案整理、各级界线合库、成果发布、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工作,为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省民政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做改革先锋”座谈会发言稿五

      一、坚守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强化精准保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是高频词,更是关键词。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为民爱民是民政工作鲜明的政治底色,兜底保障是民政重大的政治任务。儿童福利是民政部门一项传统业务,是连接民心向背的桥梁纽带,是最能体现民生温度的重要工作。作为儿童工作者,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树牢“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秉承“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工作原则,进一步织密织牢政策保障网,兜住兜准兜好底线,不断提升儿童福利服务对象精准服务保障质量水平。

      二、坚毅勤学善思,主动思考谋划,健全长效机制。坚持学在前、谋在前、干在前,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上下功夫,做到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笃信笃行学。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中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把大事难事做好做稳,小事易事做精做细,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成为行家里手、中流砥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民声、掌握实情,带着问题去思考谋划。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干中悟,提出务实有效的思路举措,形成共识、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同时注重成果转化运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升关爱服务水平,使服务更具专业化、精细化。

      三、坚持守正创新,转变思维方式,开创工作新局。坚持问题导向,主动融入、站位全局,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以改革思维破除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堵点难点,以法治思维构建与新时代民政工作相适应的儿童福利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儿童福利“提标、扩面、增效”,加速推进儿童福利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省民政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做改革先锋”座谈会发言稿六

      一、进一步增强了民政工作的责任感。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省委、省政府正在开展的“共同缔造”活动,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连心桥”,解决城乡社区问题的“金钥匙”。我深感民政部门在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中责任重大。省委多次指出,要从体制机制上来推动“共同缔造”,形成解决民生问题和稳增长的工作制度体系,争创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先行区。前段时间,我利用参加巡回指导的契机,学习了xx市智苑社区、青和居社区、东湖新城社区、江欣苑社区等许多经验做法。同时,也了解到武昌区石牌岭社区、黄陂区杜堂村、江汉区常青街道德润社区推动老党员融入城市基层治理等经验。民政部门大有可为,可以在总结提炼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民政制度体系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二、进一步增强了民政事业的使命感。在共同富裕的前进道路上,实现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使命光荣。在基层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城乡社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动群众参与不够,社工机构需要更多扶持等情况。当前,针对这些问题,厅里专门制定了孵化社会组织、加强“五社联动”、实施“以奖代补”、推广积分制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共同缔造”,必将产生积极的效应。我们要继续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加快推进问题解决,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三、进一步增强了民政工作者的自豪感。有幸参与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民政部门认真落实省委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部署要求,当先锋、打头阵,组织召开省城乡社区治理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出台加强社区建设、关爱社区工作者的文件,健全5个机制构筑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坚强堡垒,出台抓好民政领域稳经济保民生兜底线22条措施和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11条措施,提前完成第一批“三下沉”任务,彰显了民政担当。作为民政人,我由衷感到自豪。

      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理想者、担当者、吃苦者、奋斗者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先行区,以实际行动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贡献力量。

      省民政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做改革先锋”座谈会发言稿七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气势恢宏、催人奋进,既是激励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动员号角,也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也为我们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量指明了方向。

      一、多一些仪式感。仪式正是让忠诚有了载体,让信仰更加具象。比如重温入党志愿书、光荣退休仪式、为当天过生日的党员干部送祝福、为离退休干部过充满仪式感的“政治生日”等等,都是在坚持组织需要的前提下,注重人的个性需求,让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形成秩序感,在思想上产生敬畏感,进而在行动上增强责任感,让每个人在组织内感知到其内在价值、激发其内驱力,更好坚定不移服务于xx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多一些氛围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xx省容错纠错工作办法(试行)》,对于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坚持事业为上、实事求是、容纠并举,持续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方向感、成就感、安全感。

      三、多一些敬畏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的历次集中教育,以思想教育打头,教育党员干部保持初心使命,号召党员干部敬畏党史、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敬畏权力。我们要巩固和拓展教育活动实践成果,持续通过节日纪律提醒、经常性谈心谈话、家风倡议书等方式,时时刻刻督促提醒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做新时代民政好干部。

      省民政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做改革先锋”座谈会发言稿八

      一、推进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信心更足。新时代十年,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回顾我所从事的社会救助事业,十年来紧紧抓住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台一系列针对困难群众的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趋于完善,救助水平稳步提升,救助对象更加精准,救助效能不断增强。我相信,只要我们更加坚定党的领导,坚定理念信念,坚定初心使命,就必定能在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新征程中取得新业绩。

      二、推进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方向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些具体安排部署与社会救助工作息息相关,为推进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科学提高保障标准,助力困难群众同全体人民一起实现共同富裕;要大力推进社会救助购买服务,实现“物质”救助到“物质+服务”的转变,提高救助服务水平。要积极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大趋势,强化社会救助领域信息化水平建设,推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变,切实增强救助可及性。要树立共同缔造理念,支持各地积极推进救助与慈善衔接等创新试点,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更加综合高效的救助格局,打造更多社会救助“xx名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