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去维也纳附庸风雅 附庸风雅

    时间:2019-01-01 04:29: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用一个符号概括一座城市必然漏洞百出,但列出音乐和维也纳这组等式,却并不觉得亏待了它,反而乐得草率,宁愿以偏概全,越是单一越是精确,任凭刻板印象在这里疯狂表演。   
      维也纳可以是天堂,只要你不是文盲。当然,这只是在古典乐的意义上。这座城市的外里其貌不扬,新老建筑的颜色都很淡,不夺目,作为众多干净明亮的现代欧洲城市之一,宜居也易忘。但偏偏它有音乐,就像龙的眼睛蛇的足,这才让维也纳的名号变得响亮了起来。
      
      著名的维也纳女人
      或者这也不能全怪我,每到一处,维也纳景色之中的故事总是带着背景声。
      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多少都是因为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而扬名,中央公园里施特劳斯的金色雕像更被奉为整座城市的标志;
      市中心的圣斯特凡大教堂,是莫扎特谱曲《费加罗婚礼》的宝地,海顿8岁时也是在这里参加唱诗班;
      美泉宫里仅哈布斯堡家族之辉煌就展示不完,但还是留了几小段插曲给莫扎特,这个音乐神童就是在6岁时被女皇玛丽娅・特蕾西娅发现并一直资助成为大师,中文的语音导览会告诉你,女皇在哪里召见他,宫廷壁画又在哪个角落加上他。话说莫扎特6岁进宫演奏时,偶遇时年7岁的小公主,竟脱口而出:“以后我要娶你”。这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断头王后》里写的轶事,后人一直将信将疑,防止如我一般的天真游客陷得太深。
      说到维也纳的美泉宫不得不提奥地利历史上及其重要的两位女性: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和希茜公主。这两位女性也是来奥地利听到最多的两位女性。她们总被同时提起,然而事实上她们相差了四代。那些能被历史沉淀下来的人物总是能够穿越时空共同活跃于当下。
      女王二十三岁登基,也开创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先例,成了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位女皇。然而这位女皇执政四十年之久,以坚忍不拔的勇气和通情达理的政策为奥地利历史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我要说的不是女皇玛丽亚,而是一个叫做玛丽亚?特雷西亚的母亲。她先后生育了十六个子女,从人类的角度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而她的子女中有与拿破仑结婚的,亦有路易十六的妻子。强大的外交联姻也是奥匈帝国强盛的原因所在。何谓“国母”,这就是吧。
      美泉宫有一千多闲房间,装饰繁复奢华,供参观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有一个房间,中间仅一张巨型大床,一贯欧洲皇室奢靡的调调,看起来硬邦邦的。当时便想:这床怎么能睡得舒服?后来听了介绍才知道,这远不是一闲卧室那么简单。
      女皇虽然也是一个母亲,但即是国母,便不是一般的母亲。她日理万机,有成堆的国事,孩子们自有家庭教师管教。但是每日清晨,女皇梳洗完毕必定在这个房间,把子女一一唤来(注意,不是子女来请安。),坐在床上询问孩子的生活起居。她用最柔软的掌心包住孩子的小手,用最温暖的眼波传递爱意;
      她会耐心地听孩子讲完一桩前日遇到的趣事,也会细细询问学习的进展……
      也许,离开这张床,玛丽亚?特雷西亚是一个强悍的君主,但是每当她坐在这张床上,她便成了全天下最温柔慈爱的母亲。作为女皇,她有能力专门营造这样一个豪华的空间留给她和孩子们。但是或许这也仅仅是她所能做的――造一个空间让短暂的时光永存!
      
      关于希茜公主,我想说的亦是一个女人的事业。罗密?施奈德的《希茜公主》是一个经典,仍旧记得那个在巴伐利亚山水闲骑马驰聘的希茜公主。那是一种跳跃鲜活的美。而真正的希茜公主也确实是一个美人,一个举世闻名的美人。在哈布斯堡皇宫有一幅希茜公主的侧面剪影,昂首挺胸,腰若细柳。仅仅一个黑色的剪影,便已经让人浮想联翩。美对于希茜公主而言是一项事业。她每日观察腰围,稍有变化她便可以一周都用柳橙汁果腹。那个细腰也是剪影中最唯美的部分。然而,美丽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不到四十,长期的不良饮食方法使她的牙齿已经开始松动脱落,当时的欧洲没有假牙也没有种牙。无法想象一个用全精力去经营美的女人在镜子前看着自己干瘪的嘴的心情。之后的希茜公主便很少在公共场所出现,即使必须出席一些皇家宴会,她也只能用扇子遮住脸的下半部。
      
      怎能不附庸风雅
      市区里到处都是音乐家的雕像,街头的地板上冷不丁地就刻着巴赫等人的大名,你也一定想看看贝多芬的墓地,尝尝莫扎特牌巧克力。
      这座城市显然以音乐为傲,但它骄傲的方式不像布拉格,想方设法把最古老的心肝脾肺保鲜,再扑到人们面前,说:“你瞧你瞧,这些都是我压箱底的宝贝。”维也纳的游客不少,但并不会觉得这里的居民们被打扰。本地的人们照常活着,接受别人驻足的目光,但并不为蜂拥的游客做出多大牺牲,而是让那些成为景点的地方继续融汇在现代生活里。
      
      金色大厅里攒动的人流个个都盛装出席,老爷子们西装领带大风衣,老太太们更是各用各的办法打扮成美人,他们真是我见过最有风韵的老人家,让我觉得变老一点也不可怕。
      临开场时,老太太们轮流照镜,补妆,整理头发,挽着老爷子的手步入会场,好像他们才是今晚的男女主角。
      演奏期间,全场安静,大家都等到间奏时才咳嗽或清嗓。
      中场休息,他们起身,男士双手插袋,女士披着围巾,开始攀谈说笑。
      演出结束,全场鼓掌,非要让指挥和歌唱家几次返场谢幕,这是个百玩不厌的游戏,和咱们中国以前捧角儿一样。
      散场之后,回家的地铁上,他们也都端庄地坐着,继续交谈,然后轻吻告别。
      有味极了。
      在金色大厅走一遭,真是能感受到这座音乐之都淋漓的生活质感。这是他们重要的社交,也是最最本地的活法。在这样的场合,他们互相拥抱,表现美好,优雅而节制。一场三个小时的音乐会就能看到一个社会的惯例和礼节鲜活地生效、有机地展开。此时的旅游才开始接近当地文化里那些最具体、最实际的使用,才能窥探到这里的人们所真正尊敬和喜爱的东西。就好像开场前,一位老太太突然让出两张坐票给站在我们前面的两个中国小伙,把旁边的女孩羡慕得一直喊“You are so lucky!”维也纳人不把这些地方当成请君入瓮的动物园,不过如果你是同好或是有心人,他们就会友好地和你同赏。然后你才会懂得,贝多芬当然葬在维也纳,莫扎特也不太可能投胎到别的地方。
      
      不要忘记所谓文明也是近代的发明。推荐《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一书,那里你可以看到曾经很长的时间里,富人和穷人一起望弥撒,贵族和平民一起听歌手说唱,诗人在人群中欣赏戏剧表演,国王把小丑请进宫殿,贵族把歌谣写在自己的手抄歌本上。后来,“文化”才从大街和广场转移到室内,贵族们筑起少数人的壁垒,建造了一整套礼仪与秩序的围墙,若不被教化、没有教养,便会被永久地关在门外,腰缠万贯也挤不进来。而如今,人们再次有了机会打破壁垒,又何苦再筑围墙,风雅未必与低俗做对,爱好也不必和爱好为敌,更乐观地说,或许可以借一借商业大潮的翅膀,去怀念一个狂欢的广场、一支翩然的华尔兹,去怀念上下流动的可能性,去怀念清晰的自我认知和不同阶层安定的信仰。
      总之这就是我的感想,从维也纳回来就心痒手痒,特别想坐回半途而废的钢琴凳,从音阶开始练习那些美妙的音响。
      可能的诗意触手可及,一来忙里偷闲,二来附庸风雅。

    相关热词搜索: 维也纳 附庸风雅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