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东北大鼓“江北派”创始人刘桐玺的书曲艺术】黑龙江东北大鼓

    时间:2019-02-06 04:38: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东北大鼓自创建以来,一直是一种以鼓板击节,三弦等乐器伴奏,以韵文说唱故事为主要手段的说唱艺术形式。东北大鼓在各地区的长期发展中,吸收了不同地区的地方语言音调,因此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形成了众多流派。桐玺是“江北派”的创始人。“江北派”的建立,不仅丰富了东北大鼓的唱腔体系和表现内涵,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关东文化土壤的深厚和多元。而刘桐玺则是这肥沃土壤和多元文化的耕耘者和拓荒人。
      关键词:东北大鼓;“江北派”;刘桐玺;曲艺;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献标识码:A
      
      Ballad Art of LIU Tong-xi, the Founder of "Jiangbei School" of Northeast Drum Art
      CHEN Li juan
      
      东北大鼓自创建以来,一直是一种以鼓板击节,三弦等乐器伴奏,以韵文说唱故事为主要手段的说唱艺术形式。由于它的声腔与方言紧密结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东北广大农村、城镇群众所喜闻乐见。东北大鼓在各地区的长期发展中,吸收了不同地区的地方语言音调,因此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形成了众多流派。流传在沈阳一带的被称为“奉派”;营口一带的称为“南城派”;锦州一带的称为“西城派”;以吉林省吉林市为中心的称为“东城派”(或吉林派);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称为“江北派”(或北城派)。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的刘桐玺(1920-2000,原名刘成山)便是“江北派”的创始人。他在几十年的从艺生涯中,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执着精神,经过艰苦的磨练和努力,最终成为东北大鼓“江北派”的一代宗师。为“江北派”的建立和发展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继承中求创新,构建“江北派”唱腔新格局
      从唱腔结构上来看,刘桐玺创建的“江北派”东北大鼓属于板腔体音乐,是在其它流派已有唱腔的基础上,经过向其他姊妹艺术学习和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其总体结构是:前奏――[大口慢板]――间奏――[小口慢板]、[散板]、[二六板]、[快板]、[快二六板],有时根据人物和剧情表现的需要,中间还插入[悲调]。[大口慢板]用在整个唱腔的开头,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它是整个唱段的引子部分。基本节拍形式是一板三眼(4/4拍),唱腔起于头眼,落于板上。上句落sol音,下句落do音,在旋律的进行上以四度至八度跳进为主,六声宫调式(加变宫)。其特点是旋律优美、节奏舒展、速度较慢,近似抒情性的咏叹调,在民间俗称“两大口”,词格是七字句,一番的甩腔并不固定,但必须过八句才能甩腔。[小口慢板]是由上下句各四小节组成的一个单段体复乐段。基本节拍形式也是一板三眼(4/4拍),唱腔起于头眼,落于板上。上句落sol音,下句落la音。宫羽交替调式。它是“江北派”东北大鼓各种板腔中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形成“江北派”音乐特色的主要唱腔,适合表现中速、叙事情节的内容。有写景、说理、代言之功能。曲调性不强,半说半唱式,与松花江流域形成的方言结合较为密切,在表演多段体唱腔时,常常是上下两句基本形式的多次变化重复。[二六板]是[小口慢板]的紧缩曲调加快节奏而成,是一种吟诵性的叙事调。其旋律由上下两句构成,属单段体复乐段。上句落la音,下句落sol音,六声徵调式。节奏形式为一板一眼(2/4拍)用在[小口慢板]之后,作为[小口慢板]唱腔表现特定情绪时的辅助唱腔。[快二六板]多用在段子的收尾之处,除演唱速度加快以外,也可以加入垛句唱词,这种垛句上下句都可以使用,只要尾腔落在[二六板]基本腔上就可以。它也是由宫羽调式交替,单段体复乐段结构,节拍为一板一眼,有时也可以有板无眼(1/4拍)。[快板]是一种似说似唱的腔调。音调明快、流畅,旋律性不强,适合表现紧张激昂的情绪和气氛强烈的段落,多用于唱段的高潮。是单段体复乐段结构。节拍是一板一眼,上句落sol音,下句落do音,宫调式。演唱速度加快时,可有板无眼,快而紧,富于紧张感。可一板一字,也可一板多字。板起板落,更有说唱特点,韵味十足。[悲调]又叫哭腔,也是由上下两句组成,一板三眼。多用于表现哀伤情绪和人物代言哭诉之时。曲调委婉动听,催人泪下。唱腔起于头眼,落于板上,是六声商调式。[散板]通常是接在[悲调]后面的一种唱腔。当唱段唱到伤心与哭诉时,才用[散板]。它可以不受节拍的限制,但结尾要用[小口慢板]的甩腔。从伴奏音乐来看,刘桐玺创建的“江北派”东北大鼓,无论是鼓板伴奏还是乐器伴奏,均有其自己的个性。“江北派”的伴奏音乐结构是:前奏[大过门]――间奏[过门]――垫板[小过门]。前奏用于演唱之前的引子部分,前奏曲一开始,演唱者自兼鼓板打鼓套。板上讲究扬、平、立、花,鼓键讲究打、碾、排、压。其效果是韵味足、传神、强弱分明、错落有致,能起到稳住观众秩序的作用。前奏曲一般为一板一眼,共八小节,曲调流畅,呈级进态势。六声羽调式(加变宫)。在演奏中可自加花点,结尾时压慢速度便于演唱。伴奏乐器早期为大三弦,建国后改由三至四种乐器组成,即:三弦、四胡、扬琴或加二胡,也可以用两种乐器来伴奏。伴奏时,一般为齐奏,但由于乐器的音域、音色的不同,弦式不一,音区及空弦位置变异,加上演奏者的实践经验并采用“加花”、“塞缝”等变奏手法,从而使乐曲配合得既默契又烘托有致,构成了“江北派”的独特风格。间奏是“江北派”东北大鼓曲目中每段之间的间奏曲,其结构基本上与前奏相似。在间奏的运用上,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并结合各种唱腔的规律在速度上进行快慢调节。垫板也称“小过门”,在“江北派”的曲目唱腔里,乐句之间的连接多用垫板“堵空”、“塞缝”。从而使句与句之间连接得十分紧密、无痕,垫板在句子中间基本上是反复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
      二、实践中求创新,构建“江北派”唱功新模式
      东北大鼓是以唱为主的说唱艺术。既然是以唱为主,那么一个既科学又富有地方特色的演唱方法对书曲艺术的表演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刘桐玺自20岁起便开始在自己的演艺实践中逐步探索东北大鼓的演唱技巧,并伴随着他的创腔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具有较强地域特色的演唱方法。他认为东北大鼓“江北派”的书曲演唱要讲究八个字:“迟、疾、顿、挫、阴、阳、缓、和”。研究吐字发音,懂辙韵,懂四声,字正腔圆是最起码的要求。他强调在演唱过程中要吐字正确,尖团字分清,“漂、浮、操、温”都不行。要唱的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样才能生动感人。在唱功上他认为更要讲究“崩、打、粘、寸、断”。所谓“崩”就是“喷口”。用重唇音突出字音,在唇上下功夫。字音上扬,短促有力,又非常响亮。“打”就是用舌尖把字打响、打出去,这样做不仅吐字清楚,并且有俏口的感觉。“粘”指的是有的音比较窄,演唱是要放大,如果字音突然放大,会失去原来的字音。因此,“粘”在这里指要采取慢慢的、扎实的方式把字放长来扩大字音,这样唱出的字才会准确。“寸”是指演唱时把字“寸”开,是每个字紧紧相连,做到音断意不断,并且慢而不断,快而不乱。这种方法适用于叠句、排句、串句和俏句。“断”是指演唱时要断开唱,他认为“不断开,字不清”。在气息的运用上,他认为气口非常重要,演唱时要气托字,用吸好的气把字顶出来,也就是“字要托着音,音要捧着字”,只有这样音才能传得远,字才能“喷”得清。如果字不清,那就是气的问题。上气和下气要结合的好,只有气息通畅,才能驾驭好作品,才能让观众听得舒服。在演唱的技巧上,他认为应根据唱词感情的需要,采取“偷板、顿板、锁板、抢板”等方式来演唱。所谓“偷板”是指在一句唱词里,中间的某一个字用快速唱法,感觉很俏。“顿板”指的是唱词要在居中间间歇(休止半拍或一拍),“锁板”则用在段子的结尾,指在最后一句锁住板。“抢板”是指眼起和板起相连接,不加过门,上下句之间听起来既紧凑又有变化。在表演上,他认为要想把唱段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表达好,一个完美的表演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演唱和表演配合起来才能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书曲艺术在演唱的同时,十分讲究以动作和表情来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这不仅要求表演者要掌握好“手、眼、身、法、步”等表演技巧,另外还要和观众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段子达到全新的境界。刘桐玺在几十年的书曲表演生涯中,以其自身不断的努力和执着的探索精神积累了丰富的演唱和表演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行腔委婉、唱腔规范、落音有序、风格简洁明快、演唱声音宽亮、基功扎实、字真韵美、字正腔圆、板眼严谨有序的唱、表新技法,为东北大鼓“江北派”唱功和表演技法体系的建立,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三、勤奋中结硕果,上百书段写人生刘桐玺从一个职业民间艺人成为东北大鼓“江北派”创始人,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始终运用东北大鼓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的观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解放前他表演的书段在主人公的塑造上,多以侠义英雄、忠臣烈士、孝义廉洁、悲欢离合为主。参加革命后,他的书段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把战斗英雄、支前模范和反映军民鱼水之情等内容作为歌颂对象,真切反映了他从一个职业艺人到革命文艺战士的思想变化。建国以后,作为一名专业书曲表演艺术家,他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深入工厂、农村、军营、矿山体验生活,创作了一大批歌颂新时代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段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讴歌了整个时代。参加革命以前,他以演唱中长篇的传统书目为主,参加革命以后,则以演唱短段为主,他演唱的曲目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广播、电视里都以其真切、朴实的艺术语言和优美、动人的旋律表现出一代宗师对东北大鼓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几十年来,刘桐玺共创作演唱了近百个曲目,其中较为流传的有69个。传统曲目有:《呼家将》、《包公案》、《大隋唐》等27部。现代曲目有:《渔夫恨》、《渔民控诉》等42部。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成为东北大鼓曲目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研究刘桐玺以及他创造的东北大鼓“江北派”提供了详实的曲目资料。
      总之,刘桐玺作为东北大鼓“江北派”的创始人,以其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功力为东北大鼓新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从一个民间的职业艺人成长为一个新流派的一代宗师,无时不刻地体现出他对东北大鼓这门说唱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积极探索。“江北派”的建立,不仅丰富了东北大鼓的唱腔体系和表现内涵,更体现了关东文化土壤的深厚和多元。而刘桐玺则是这肥沃土壤和多元文化的耕耘者和拓荒人。是他将“江北派”独具个性的表现形式融入到东北大鼓诸多流派之林,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为东北大鼓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大鼓 的书 曲艺 江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