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取质,赋形,致用_赋值

    时间:2019-02-14 04:36: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布匹的质地决定了衣服的贵贱,缝制的形貌决定了衣服的品位,巧妙搭配以致用则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当高贵的质地、高雅的品位、高度的智慧实现和谐共融,制衣工作就达到了艺术化的境界。笔画教学也暗合此理,在竖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万岁枯藤体悟线条质感,从垂露悬针感受竖画形貌,从经典法帖习得致用原理,努力追求此三者的艺术化境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品万岁枯藤。悟线条质感
      
      关于竖画线条的质感要求,古今书法理论家多有论述,以晋代卫夫人的“竖如万岁枯藤”最为经典。教学中,我出示了两幅枯藤图(图1)。学生用心品赏后,有的说,枯藤非常坚韧有力;有的说,与直线相比,枯藤显得更加富有变化,活泼多姿;还有的说,在影视作品中曾看到有人吊在细细的枯藤上荡来荡去,说明枯藤很结实……我进一步引导,如果于竖画中植入这些元素,那么,线条将具有多么丰富的意蕴,又是多么富有美感啊!于是学生懂得:竖画中部的线条既要写得结实有力,又要写得活泼多姿。这样学生对于具象的枯藤的种种体验,便悄悄地转化成了一种对竖画线条质感的理解和体悟。
      在教学中,我又进一步将这样的理解和体悟具体化为几个关键词,即坚韧、有力、活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枯藤内在的美的意蕴完美迁移,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技法才能书写出美的竖画。于是,学生围绕几个关键词展开研究,渐渐得出这样的书写要领:坚韧的竖画往往略带弧度,在张力外显的表象中透露出一种结实和坚劲;坚韧的竖画当然也可以是笔直的,但整体上往往粗细有致,以彰显一种垂直伸缩的弹力之感;有力的竖画又常常从中锋行笔而来,以达到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境界;而要让竖画活泼起来,除了中锋行笔时自然产生的笔画中心线浓黑、两侧稍淡的立体意趣外,行笔时还应取涩势,若是一带而过,便会流于浮滑而显得呆板了。在这样的技法指导下进行书写,竖画便有了万岁枯藤的韵味,书法的美感随之自然生发。
      
      二、观垂露悬针,感竖画形貌
      
      如果说枯藤给竖画书写提供了一种质地的参考,那么,垂露和悬针就为竖画的书写设计了两种绝妙的剪裁。
      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了两幅图,一滴垂露(图2),一根悬针(图3),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两幅图的感受。学生在讨论后认为,垂露显得含蓄蕴藉,悬针则显得锋芒毕露,这两者似乎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又像是一阴一阳的经典组合。
      
      
      
      
      
      我随后引导,有两种典型的竖画(图4、图5),其形态特征妙合了这两种物象,并且它们垂露竖和悬针竖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这样两种竖画的形貌便与垂露和悬针形成了链接,其书写要领也在此链接中显得更加直观可感,学生的彻悟水到渠成。垂露竖(图6)逆锋起笔后,向右下顿笔,再调锋向下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向上,使收笔处如水滴下垂,圆润饱满,精神内敛。悬针竖(图7)的起笔和行笔同垂露竖,不同的是收笔处笔锋要渐行渐提,最后爽利出锋,使竖画的末端形成针尖状,整个竖画恰似一根悬挂着的绣花针,不偏不倚,酣畅淋漓。
      当然,书法中的竖画还有很多种形态,如有的短小,有的倾斜,有的劲直如庭柱,有的弯韧似长弓,但万变不离其宗,垂露竖与悬针竖作为竖画的基本形态,其书写要领可以为众多其他形态的竖画提供笔法依据。因此,教完垂露竖和悬针竖以后,可让学生自主揣摩其他不同种类的竖画的写法,一来使教学更加集中,二来可以让学生的领悟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可谓一举两得。
      
      三、研经典法帖,习致用原理
      
      1.习变化原理。汉字的结体忌讳呆滞,讲求变化,并且在变化中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营造一种耐人寻味的特别意味,从而实现汉字的书写之美。就竖画而言,其变化的形式主要有:鼓侧,如“山”字(图8);参差,如“此”字(图9);曲直,如“师”字(图10);长短,如“非”字(图11)等。诸如此类的变化原理在看似规整严谨的楷书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中,这些变化主要还是通过仔细地研读帖中例字,来进行体会和领悟。一般来说,例字的整体呈现容易使人忽略其中书写规律的领悟,局部的提醒往往令人茅塞顿开。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用多媒体将例字中的关键部分凸显出来,并加上简略的辅助线,其中玄妙之处常常不言而喻。
      2.习意连原理。除了变化,汉字中的竖画还会因其书写的位置的不同而有相应的要求。在颜体字中,一字中的末笔为竖的多用悬针,如“佛”字(图12),其他则多用垂露,如“收”字(图13)。实际上,这也符合书写过程中的笔势往来的规律,因为垂露竖收笔时更便于将笔锋引向下一笔的起笔,而字中末笔用悬针竖则能更好地将笔锋引向下一个字的书写。简而言之,垂露竖表现的是一个汉字的书写“进行时”,悬针竖则宣示着一个汉字书写的结束。这一规律的领悟可与笔断意连的书写要求结合起来,笔断意连作为加强汉字中笔画与笔画之间、汉字与汉字之间的联系,实现汉字书写艺术化的重要原理,同样适用于汉字中的竖画书写。
      3.习稳固原理。长竖在汉字中还往往起着建筑意义上的庭柱作用。若是一竖独立存在,并居于字的重心线上,则应不偏不倚、平衡中正,如“中”字(图14);若是两竖或两个竖向笔画共同支撑,则既可皆正,也可让其上端同向内斜,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如“闻”字(图15)。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如何达到汉字在建筑意义上的平衡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我借助一个凉亭(图16)和一张凳子(图17)帮助学生领会这一规律,因为凉亭柱子的设计暗合了以正求稳的要义,凳子的腿柱则揭示了斜中取稳的规律,我出示凉亭和凳子的图片后,让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这样建造它们,于是,其间奥妙很容易被揭示出来。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将这些原理迁移到汉字的书写中去,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印象特别深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 赋形 致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