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对蒙阴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0-08-26 03:58: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强

    摘要:巩固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蒙阴县为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增强村级运转和集体统一服务能力,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关键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与思考

    一、村集体经济基本现状

    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辖12个乡镇街区,总人口56万,农业人口近46万人。全县总面积1605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94%。近年来,蒙阴县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把其作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统领,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实施村集体经济“过三超五跨十”工程,全县基本实现村村有稳定收入,形成持续增收机制,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村级组织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据统计, 2017年蒙阴县村级集体集体经济收入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村有151个,占比约44%,其中集体收入为0的“空壳村”有27个,占比约8%;超3万元的村194个,约占56%,其中超5万元的村153个,约占44%,超10万元的村79个,约占23%,过50万元的村7个,约占2%,100万以上的村4个,占1.1%。

    二、典型经验做法

    (一)“产业发展+村社共建”促增收

    蒙阴县旧寨乡北楼村总面积5500亩,共有562户、1898口人。村庄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放大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探索集体增收新路径,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园+农户”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通过整合各类扶贫项目资金600多万元,流转土地200余亩,建设了迎仙桥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内建设了生产大棚39个。园区由北楼村迎仙桥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对外进行租赁承包经营,主要种植花卉、草莓、葡萄、蔬菜等高效农业作物。目前,39个大棚已全部签订2年承包合同,仅大棚承包费一项每年可实现村集体收入近50万元。

    (二)做优区位优势,发展“物业经济”促增收

    蒙阴县岱崮镇坡里村位于岱崮镇政府驻地,“四塞之崮、舟车不通”的状况曾是制约村庄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年来,坡里村借助山区综合开发、小城镇建设发展机遇,立足镇驻地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地生财、靠制管事、着眼长远、滚动发展的路子,实现了集体村民双增收。坡里村立足镇政府驻地的土地优势、区位优势,抓住岱崮镇小城镇建设契机,在村集体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发动党员干部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200万余元,建设了集饭店、住宿、百货批发、农副产品购销于一体,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商业街,经过三次大范围改造提升,从最初的20间商品房发展成为如今长4华里、建筑面积8万余平米的现代化商贸物流集镇,商业街房屋租赁费成为村集体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仅此一项,村集体年收入150余万元。

    (三)“1换N”土地流转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

    岱崮镇马子石沟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90%是山岭薄地。2004年以前,该村是一个“靠天吃饭”的穷山村,村集体外债47万元。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始终把心思动在山上,探索出了“1换N”的土地流转新方式。即用村集体原有的好地,或把村民的好地集体承租下来,然后村集体用一亩好地置换村民几亩山地岭地或河滩,再将山地、荒场统一开发治理。通过“1换N”自造地的方式,村集体土地由原来的20亩增加到460多亩,年均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余元。从2012年起实施了3期社区建设项目,腾出土地130多亩,老房子拆下的石料用于传统古村落建设,拆下的砖瓦用于农业观光园建设,土渣废料填坑造地、截沟成塘,带动了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增加村集体资产近100万元。目前已建设藕池26个、龙虾池1个、泥鳅池3个,发展桑葚、金钱橡等经济林40亩,建成中华蜜蜂园,草鸡、蝎子养殖园,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打下了基础,也为山区村破解村集体增收难题趟出了可行路子,2018年村集体收入将达到50万元。

    三、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了解到,虽然蒙阴县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瓶颈。

    一是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分化明显。由于受自然环境、区位优势、资产资源及村干部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部分地处偏远,既无特色产业又无土地、河滩、荒山等资源的村,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是收入来源少,发展后劲不足。调研发现,村集体收入来源普遍存在总量较小、来源单一、收入不固定等问题。在相对偏远的农村,主要是靠土地、河滩、山林等资源承包或固定资产的转让、租赁来增加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很少。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增收后劲不足,导致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只能依赖上级补助资金,形成“三靠”现象,即村级运转靠“补”、公益事业靠“捐”、基础设施建设靠“要”。

    三是村集体负担沉重,入不敷出。调研发现,当前多数村集体都面临历史债务和现实支出两大“包袱”,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村级经济发展。一方面,历史债务沉重。村集体因为搞“村村通”、建学校、农田水利建设或完成“三提五统”、农业税等原因,形成了沉重的历史性债务。另一方面,刚性支出增加。当前,维持村级正常运转的各项固定支出不断增加,村集体入不敷出。

    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当前影响制约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造成“增收难”的主要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

    (一)从主观层面分析,村干部普遍积极性不高

    调研发现,部分村干部“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自我发展意识不强;有的存在“看摊守业”“小富则安”的保守思想,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积极性不高。同时,村干部权小责大,待遇又不高,天天忙忙碌碌,村集体和家庭利益两头难兼顾,造成村干部无心考虑村集体增收的问题。同时,部分村干部存在“畏难发愁”情绪,过多强调政策、土地、资金、信访稳定等客观因素,对有效解决村集体“增收难”问题,感到有心无力。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很多年轻有文化、有头脑的人纷纷外出务工创业,造成村干部后备队伍不足,甚至出现了村干部“好汉子不愿干、赖汉子干不了”的尴尬局面。

    (二)从客观层面分析,主要表现为“四个缺乏”

    一是缺资源。调研了解到,目前增加村集体收入的突出制约因素就是缺少可利用的资产资源。特别是二轮土地延包后,多数村没有留集体机动地,出现了“分田到户、集体空肚”的现象。二是缺路子。近年来,虽然蒙阴县总结推广了村社共建型、对外承包型、招商引资型、特色产业型、旅游带动型等一系列村集体增收的经验做法,涌现出一批强村富民的示范村,但由于区位、资源、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村与村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有的村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但村里没有任何增收门路,村干部思想保守,坐等上级扶持。三是缺资金。还有的村虽然很想发展经济,也找到了经济项目,但是缺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资金,从而错失了发展机遇。四是缺政策。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新上增收项目方面的土地、规划、资金等政策支持太少,约束太多。比如,村集体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要受土地指标限制。

    四、政策措施

    (一)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支持村集体牵头兴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技术合作社、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乡村旅游公司、劳务公司、物流运输公司、物业公司、家政公司、保洁公司等集体经济实体,通过自主经营或与其他合作社、企业等市场主体开展股份合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和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积极开展代耕代种代收、技术指导、劳务输出、物流仓储等有偿服务,承接城镇居民小区和业主服务需求,增加村集体收入。鼓励以乡镇街区为单位,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服务中心,接受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股份合作,村集体以上级拨付资金、自有资金或资产资源经营权等入股分红。

    (二)激活土地要素资源

    鼓励村集体以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基础,积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和扶贫开发,引导居住偏远分散农户向中心村、集镇聚集,腾出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管理使用。结合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政策,开展村庄整治搬迁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收益主要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增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对部分特色民居适当予以保留,作为村集体资产开发运营。探索村级留用地政策,在县城总体规划区范围外,建设各类项目(除民生、政府公共服务、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外)征收村集体土地,按征收面积的一定比例给村安排发展留用地,或将新征收的经营性土地出让金政府净收益的一定比例转为村集体经营性资产。

    (三)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支持村集体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和电子商务,积极培育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村镇,促进农村产品上行,逐步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支持村集体资产资源参股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基层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社,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支持村集体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村级留用地,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产权租赁、物业回购、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标准厂房、农贸市场、商铺店面、仓储物流设施、二三产业专业市场等除商品房以外的村级物业项目,发展物业经济;对区位条件差、可用资源不足、发展空间受限的村,可委托乡镇村集体经济管理服务中心整合帮扶资金,到城镇商貿服务业繁华地段、集镇规划区、人口集聚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建购异地物业项目。

    (四)强化人才智力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持续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工作,2018年度市派第一书记重点派驻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县派第一书记重点派驻经济薄弱村。加强村党组织书记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村干部业绩考核奖励报酬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挂钩制度。对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通过,乡镇街区党(工)委审核同意后,可从当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量中拿出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其中对党组织书记奖励金额所占比例不得高于奖励总额的50%。实施农村创业人才培育工程,注重从青年致富带头人、经济组织负责人、返乡创业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条件成熟的及时选拔进入村“两委”班子。

    参考文献:

    [1]裴向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与思考[J].先锋队,2017(09).

    [2]张曙光.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思考[J].前进论坛,2017(08).

    (作者单位:中共蒙阴县委党校)

    相关热词搜索: 蒙阴县 集体经济 村级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