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传统村落:往昔与未来

    时间:2020-12-10 04:35: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黄银佩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7000年农耕文明史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从原始聚落到乡村出现,形成了今天村、镇、县、市的城市框架。城市化进程是当代中国社会经历的一场巨大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村落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一时间在文旅业和“朋友圈”掀起了古村热。传统村落的价值并不仅仅是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纵观国外传统村落如西班牙科尔多瓦小镇、日本白川荻町、印尼巴厘岛传统村落等,都生动反映出传统村落的重要经济价值与旅游魅力。受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影响,我国的传统村落分布更广泛、保存更完好、特色更鲜明。这些传统村落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如何进行保护和发展,以此带动民俗、古建、文保和非遗等知识在民众之间的科普,并为原住民创造经济效益,是各研究者在城镇化进程中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接下来笔者将从价值、现状、困境、亮点四个方面探讨实现传统村落有效修复发展的方式方法。

    立足传统村落价值,坚持核心要素保护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实践表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这一进程中,我国的传统村落逐渐有了统一的量化标准,2008年国家对外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基于此,国内通过对传统村落价值的研究,发掘其作为旅游景点的潜力,并量化為产业价值和附着流量,但初期很少深挖其文化载体——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自2012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来,已公布5批传统村落名录,6819个村落被纳入保护范畴。这些村寨民居既是实体的村落,也包含着农耕文明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活态的神话传说等非物质文化范畴,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演进,在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强化民族情结等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宁夏与甘肃、陕西等省份接壤,地域虽小,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传统村落同样具有地域特色。在城镇化的过程,许多村子缺少有效保护。在这一背景下,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通过民间资本引进实现成功保护的案例显得尤为突出。该项目占地面积0.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原为明清时代的边防要塞,有一南一北两座古代城堡,因张贤亮的垂青而获得完善的保护和开发,目前是银川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9年,尚在农场劳动改造的张贤亮发现镇北堡。他在进行镇北堡的保护规划时立足村落在历史、民俗、影视城三个方面的价值进行打造。1980年,张贤亮调到宁夏文联工作,将镇北堡介绍给《一个和八个》摄制组。此后,影视剧陆续来此取景。南堡明城建于明弘治年间(1500),后毁于地震,体现了原始、粗犷、荒凉的自然风貌,主打影视拍摄元素,北堡清城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城内以民俗工艺表演为主,开发了都督府、瓮城等景点。老银川一条街位于明城东侧,以“宁夏省国民政府”的复原建筑物为中轴,以新中国成立前银川市最繁华的“柳树巷”为蓝本而打造。保护性开发使镇北堡“复活”为北方名镇,创造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典范。

    以中原传统村落的代表——河南省方城县陈堰村为例,该村在进行传统村落的保护时立足村落在文化、历史、民俗三个方面的价值而分三步走,首先申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获得成功,加强宣传,取得了第一块文化品牌。紧接着引进省乡村振兴委员会等社会力量从历史角度进行挖掘,整理编撰陈堰村史,采集了大量珍贵文物史料,涵盖先秦石斧、汉砖、宋币、明碑以及近代柱础石等多种类型。在组织修史过程中,立足于陈堰村所在的方城县是《史记》所载陈胜故里的史实,结合陈氏古墓群来探究村落的名人故居等历史价值。最后,在爱心企业家的帮助下,通过推选传统三粉、鼓儿哼两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传统民居结合,围绕危房改造和厕所革命等城乡一体化工程进行提升,打造陈堰民俗村,帮助村民和游客在游玩观光之中感受传统村落的风物之美,体验文史民俗等核心价值之美。

    以上传统村落保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立足传统村落价值,引进社会资本,从而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方面显得更有借鉴与启发意义。

    加强传统村落现状宣传,探索因地制宜模式

    我国目前的传统村落评选体系涵盖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在法律保障、人才构建、技术运用等方面形成了完备的制度框架,各地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有别于文保单位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道路,帮助这些在城镇化进程中濒临消亡的传统民居活下来,赋予其新生命,最成熟的方法是以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现存文物和传统格局为维度,突出建筑艺术特征、附着物如古树古井的稀有价值,兼以富有民族性或地域性的文艺表演、生活方式体验展览的形式,对传统村落进行开发,实现城市成熟资源对古建筑老宅子的有效整合,将旅游开发的资金收益返还于农村的基础建设、环境提升和人才引进上,激发这些有着宝贵历史遗存的村子焕发新的活力。

    宁夏传统村落有着天然形成的多样性,如回族聚居的平罗县宝丰镇和泾源县泾河源镇民居等。2009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开始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2017年,国家民委发布《关于命名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全国共有717个村寨被作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挂牌。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可以将民间资本的灵活性应用于传统村落修复中,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保留传统村落的物态美,吸引原著居民参与到景观提升和设施改造中;另一方面,这一现代化的改进可以为城市管理者的规划运营营造一个可视化的范本,在制度标准与情感寄托的双重作用下,使传统村落的乡村文化遗产内涵得以展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商资本与本地村民实现共赢,许多省市引进市场资本在传统村落搭建民宿、文化体验、旅客服务的综合体,为传统村落修复保护插上了翅膀。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修复发展的困境

    在城乡一体化趋势下,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村成为必然,部分地方的城市规划飞速进行,对农村包括传统村落的大破大立,加上农民涌入城市、文物倒卖盗掘等其他内力外力对传统村落形成了不可逆的置换性破坏。“每一天都不止有一个村落在消失。”这是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的感慨。城镇化这一倾向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随着产业开发和招商引资将传统村落的规划权让渡给投资方,国家制定的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在基层并不能取得实际的贯彻落实。目前,宁夏南部传统的干打垒院墙已逐渐消失,山区的窑洞越来越少,“人”字梁结构的房子和一面坡的房子,也被千人一面的平顶房所替代。在大规模的乡村旅游开发热潮下,许多地方的传统村落被粗暴地肢解和重装,呈现出雷同化、浅层化的症结,还有大量的现代表现手法和机器加工痕迹。如不加强对社会资本引进的规范,并对城市规划、建设者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和指导,大批列入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就会以另一种形式消亡。

    双管齐下、以点带面带动传统村落修复发展

    由于城乡一体化和市场化、商业化的冲击,传统村落的修复及发展呈现急功近利的趋势。同时,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影响下的新一代农民,对民居的功能性也有了更多的要求,老祖宗留下的砖瓦房、石头房等传统民居修葺费用高,一些建筑构件已经难以寻找,不得已用现代化的建材进行代替。一些地方在鼓励城镇化建设,整治空心村、城中村,建设人居示范点的工作中,单一追求视觉的整体感,容易忽略传统建筑的内在人文价值和营建美学。曾经引发网友热议的山西元代铁梁桥在政府主导的修复中应用了全新的现代化石料,而被网友称为“破坏性重建”。而襄阳市南漳县冯家湾村则在文化、城建等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引入“古村之友”平台等市场资源,实现了传统村落的新生。

    和襄阳实现传统村落的新生相类似,宁夏中卫市北长滩村,有原始的村庄,有粗犷的西部公路,有湛蓝的天空,有写生基地,有宁夏书画院、西安工业大学的实践基地,有网红打卡地,更有着西北民居的特色与风格。旅游公司主导的成熟模式,让这里的村落旅游日益成熟……

    实践表明,传统与现代、市场与本地的冲突并非不可调节,在城镇化进程中将城乡一体化看作城乡“一样化”、城市文明高于乡村文明、过分重视市场资本忽略村民意愿等观点是错误的。关键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将传统村落的修复保护纳入城镇规划设计中,实现“民居建筑”与“文化遗产”的双管齐下。以宁夏镇北堡为例,以“集成中华传统、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充分发掘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50多种民间艺术项目,如剪纸、打铁、皮影戏、画糖人、拉洋片等,实现保护与活化利用。张贤亮将自己收集的老物件和影视道具在镇北堡博物馆进行展示,充实了景点的文化内涵,以这些做法为范本,选取已纳入传统村落名录和未纳入但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庄进行推广,发挥私企在市场经济理念和投入产出、创新等意识较强的优势,不仅可以节约建设成本,还有利于保持传统建筑的特色,达到了资源共享、成果共育的效果。(辅导教师: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郭艳艳)

    相关热词搜索: 村落 往昔 传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