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善用生活素材建构数学认知

    时间:2020-12-31 04:03: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利用生活素材开展数学教学的实践,建议教师善假素材,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促进学习思考的不断深入,促进学习的顺利实施,帮助学生科学地建构数学认知。

    【关键词】活化素材 小学数学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102-02

    儿童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基于自身生活积累下不断上升的历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掌控生活中的素材,假借学生熟悉的话题,使之成为有效的学习资源,以此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诱发学习观察思考的深入,从而使数学学习更具生活气息,给学生以亲切感。本文结合《4的乘法口诀》教学实践,谈一谈浅薄之见。

    一、善假素材创情境

    我们深知,教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的职能就是把数学知识融合于学生的生活之中,通过最恰当的方式演变成为学习的素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善假各种素材,有机地连接到数学知识的再现过程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素材中感受知识、理解知识、领悟知识,从而实现高效学习、快乐学习的愿景。

    善假生活化的元素,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学习素材。因为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数学,只不过它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教师应善假身边的素材资源,比如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课堂学习常用的小红花、智慧星等,以此吸引学生的关注,创设合适的情境,诱使学生开启智慧的双眼去观察、发现,从而打开快乐学习的那一扇门。同时,也让学生在熟悉的探究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体味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好多礼物,想不想得到它们啊?那你们就要好好地开动小脑筋了!

    (投影出示礼物)

    生1:我喜欢红苹果,真漂亮。

    师:是很美!你们会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这些红苹果吗?

    生2:有3个红苹果。

    生3:是1个3,可以写成乘法3×1=3。口诀是一三得三。

    师:真棒!还有谁想说的?

    生4:智慧星不就是3×2=6吗?口诀是二三得六。

    生5:小红花是三三得九。

    ……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善假与物,通过简洁的素材、真切的活动,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探究的欲望。案例以教师给学生带来的“课堂小礼物”为素材,设计一个看看、想想、说说的情境,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复习巩固课堂之中。这一善用教学素材的举措,不仅让学生知晓数学就在我们学习之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谛,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具主动性,更富创造性,让简单的、乏味的数学复习平添几许灵气。

    二、善借素材促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无不揭露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与培养纳入重要目标之中,善于假借学生所熟悉的场景、素材等资源,使之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与思考,最终实现学习的有效突破,促使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师:看,老师带来的奖品有变化了。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4个苹果了。

    生2:噢!我知道了,要学习4的乘法口诀了。

    师:你的观察真敏锐。那看到这个变化,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3:4个苹果,就是1个4,是4×1=4,编成口诀是一四得四。

    师:真棒!大家听懂了吗?相互之间说说看。

    师:说完了吗?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4:我知道了,再增加1排这样的苹果就是8个苹果,是2个4,4×2=8,编成口诀是二四得八。

    生5:增加2排这样的苹果就是12个苹果,是3个4,4×3=12,编成口诀是三四十二。

    ……

    師: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那老师再考考你们,二四得八,你会几个算式呢?

    生6:两个。4×2=8,2×4=8。

    生7:我还想到,三四十二,也可以写成2个算式。4×3=12,3×4=12。

    师:很好!那下面的图案,你会编写算式与口诀吗?

    生8:简单,4×7=28,编成口诀是四七二十八。

    师:这里4是什么意思?7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8:4表示1排是4个智慧星,7表示有7排。是7个4。

    ……

    学生的数学学习本质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唤醒与点拨,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在思考中提炼,从而实现学习的深入。案例中教者始终围绕课始复习的素材,加以适当地拓展延伸,因本身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学生的感受是亲切的,理解也是有基础的。随着教师的引领(看,老师带来的奖品有变化了。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随之转换,也随着教师的提示发散开来,使得新知的学习研究增添一份熟悉感,也增添一份探究欲。随着思考的延伸,学生在4个苹果的启迪下逐步体味到4的乘法口诀,理解4的乘法算式,最终实现学习的提升。

    可见,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思考、编写等具体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更紧密,也使得学生对数学探究的愿望更迫切。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再发展的一个历程,学生会把前面感受的知识加以拓展,适度延伸,不只是知识的接受,更是思维的递进,最终实现训练数学基本思维、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学习目的。

    三、善引素材促建构

    学习需要积累,更需要不断递进。所以教师要善引素材、善创情境、善设练习,让知识得到固化,得到凝练,最终能够科学地嫁接到既有的认知之上,使得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贴近生活实际,善引教学素材,设计适宜的练习,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活力,也徜徉着智慧。

    师:学习了这么多的内容,我们来比一比谁学得更扎实,看谁赢得的奖品更多,好不好?

    (课件出示“学习大比拼第一关”)

    看小山羊、小喜鹊是多么热情,认真读一读它们手中的卡片。比一比,谁的反应是最棒的!

    师:树林中有多少棵苹果树?你打算怎么列式?

    生1:可以用加法做,5+5+5+5=20,也可以用乘法,是5×4=20。

    生2:还可以是4×5=20。

    师: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生3:我发现画面上一共有4块地,每一块地有5棵苹果树,所以是4个5,想到口诀“四五二十”。

    生4:对的!每一块地有5棵树,所以是4个5,用口诀“四五二十”,可以写成2个算式。

    师:很好!还发现了什么?

    生5:每块地上有2个人在摘苹果,用加法是2+2+2+2=8,用乘法是2×4=8。

    生6:还有2堆盛苹果的箱子。每堆7个,一共有7+7=14,用乘法计算是7×7=14。

    生7:不对啊!7+7=14,7×7=14,这明显是错误的。

    师:哎!是什么问题啊?你知道吗?

    生8:我知道,7×7=14肯定错了。因为是2堆箱子,每堆7个,所以是2个7,即7×2=14。而7×7是表示7个7,所以错了。

    (课件出示“学习大比拼第二关”)

    师:苹果树上的苹果真好看。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好不好?看谁摘得最多。

    (课件呈现:趣味大转盘,每转动一次,一个苹果上就会出现一张卡片。看3号树,“6+6+6+6= ? ”,看谁最快摘到它?)

    生1:4×6=24。

    师:你怎么想的呢?6是什么?4又是哪里来的?

    生1:6是相同加数,一共有4个6。

    师:听明白了吗?那2号树上的卡片,你会思考吗?“4+4+4+4+4+4+4=( )”。

    生2:是7个4,写成7×4。

    生3:也可以写成4×7。

    师:可以写2个算式吗?

    生4:可以的,因为口诀“四七二十八”是可以写出2个算式的。

    师:有道理。继续看1号树。“我是9×4,你会把我改成加法吗?”

    生5:9个4相加,是4+4+4+4+4+4+4+4+4=( )。

    (课件出示“学习大比拼第三关”)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乘法计算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去挑战一下呢?好,那就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它们吧!

    生6:这个大教室中有4排日光灯,每排有6盏灯,用加法是6+6+6+6=24(个)。

    生7:也可以用乘法計算,6×4=24或4×6=24。

    生8:我发现教室中有4组桌子,每一组有8张,一共有4×8=32(张)。

    生9:我们小组是4个人,每人有2只耳朵,一共有4×2=8(只)。

    ……

    教师要善假各种有效资源丰富学习,并通过多样化、趣味浓郁的训练使学习得以固化,得到升华,从而形成知识链,科学地连接到已有的认知建构之中。案例中,教师设计三次闯关活动,让练习变成一种趣味比拼,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刺激学生去探究、创新。该环节一方面设计智慧树的问题,让枯燥的练习题变成有趣的探究题;另一方面设计寻找身边的乘法计算问题,也让学习更具目的性。同时,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蕴含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诱使他们用心去观察、分析与思考,从而让数学学习平添几许智慧氤氲。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假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领学生去发现,让他们在探究中寻求生活与生活的桥梁,体味“数学生活”“生活数学”的快乐,从而实现快乐学习。同时,教师还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诱发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作者简介:牟力(1980—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林 剑)

    相关热词搜索: 善用 建构 认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