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外训生长军官培养研究文献综述

    时间:2021-02-03 10:05: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汪文革 柏绪安

    摘   要:
    外训生长军官培养,是我国对外军事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军事外交的重要窗口。本文对外训生长军官培养目标与定位、课程内容设置、培养方式方法、培养结果与评价、教译员队伍建设、跨文化适应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述评,以呈现我军院校外训生长军官培养研究现状,提炼有益经验和做法,甄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下一步研究作出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
    外训生长军官    培养    文献综述

    外训生长军官培训,是中国军事外交的重要窗口。外训生长军官来华接受军事教育,对于孕育其中国情节、传播中华文化、培育知华友华亲华力量,具有基础性和长远性的意义。2012年以来,我军20余所军队院校分别同40多个国家的院校,建立和保持校际交流关系,共接纳130多个国家上万名军事人员到我军院校学习①(47),其中包括1000余名外训生长军官。相较于外训现职军官,外训生长军官培训起步晚、培养周期长,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培养方式、培养评价等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当前,学界对外军留学生这一整体研究较多,也较为系统,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欧建平《中国对外军事培训管理与创新》②、牟显明《创新我军对外培训模式的思考》③(76-77)、蔡劲松《美国对外军事培训透析》④(41-43)等。学界专门针对外训生长军官的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也较为分散。笔者以“外训生长军官”“外军生长军官学员”“外军留学生”为关键词,以2007年为起始年限,在国防大学图书馆、中国军事图书总库、中国知网、万维网等知识服务平台进行检索,共搜索到相关研究文献70余篇,其中以学术论文为主,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及定位、课程内容设置、培养方式方法、培养结果与评价、教译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笔者将这些研究成果加以分类、比较、整理、概括,以期呈现我军院校外训生长军官培养研究的现状,提炼培养有益经验和做法,甄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下一步研究作出思考和展望。

    一、关于培养目标与定位的研究

    外军方面:美国把培训外军学员称为国际军事教育与训练项目,并作为安全援助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在2006年、2010年、2015年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持续强调:“美国必须继续充当领袖角色”“为维持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应进行对外军事援助和国际军事教育与训练”。美国西点军校每年招收1%左右的国际学员,来自数十个海外国家。法国圣西尔军校每年招收30多个国家160多名外軍学员,占到生源总数的10%。汉斯·摩根索认为现在的军事援助已经不仅发挥军事作用,而通过军事援助换取政治利益,主要职能是争取受援国的人心⑤(301-309)。俄国、法国、英国、德国、土耳其等世界主要国家将对外培训工作作为扩大国际影响、培植友好势力、拓展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我军方面:李跃辉认为,对外培训要服务国家政治外交大局,适应“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厚植国际人脉资源⑥(48-49)。张小健认为,我军对外军事培训以政治和军事为目标,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对外军事培训在为派遣国培养必需的军事指挥和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了知华、亲华的友好力量⑦(94-103)。俞存华认为,外训工作的目标是“教书育友”,“育人”是“育友”的前提和基础,“育友”才是结果和目标⑧(23)。欧建平等认为,对外军事培训的目标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军模式和作战思想,宣传我国的政策主张,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战略预置。可以看出,当前学界关于外训生长军官培养目标的研究理论成果较多,角度较为全面,对其定位大体一致。不同的是,我军方面更注重加强友好交流合作,培养知华友华力量,外军更强调与盟国的军事合作,协助海外军事行动开展,并推动军事装备销售。

    二、关于课程内容设置的研究

    外军方面,美军西点军校招收的国际学员,在入学、选课、升级和毕业方面的要求与美国公民大致相同⑨(88)。美国国防大学国际学员允许在武装部队工业学院和国家军事学院旁听课程,并在美国本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法军院校允许外军学员参加开放课程学习和艰苦实习训练,包括赤道生存、登山、跳伞、教练突击等。我军方面,牟显明、俞存华认为设置文化课程、宣传中国的文化和价值理念应放在对外军事培训的核心位置。欧建平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分析中外军事培训课程设置方面的共性和差异⑩(72-75)。薛强、邓波{11}(16)讨论了中国文化传播对军队院校外训工作的影响。当前关于课程内容设置的研究,都强调突出文化传播和我军特色,并将其放在核心位置,有利于传播中国军事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文化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但针对外训生长军官特点聚焦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还不够,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文科与理工课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未充分考虑受训国培训需求。

    三、关于培养方式方法的研究

    组训模式:牟显明认为,实行内外军官混编合训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目前我军“多国一班、单独施训”模式容易造成“我方搭台,别人唱戏”的被动局面。张建军等认为,开展中外生长军官同班施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服务我国家外交大局,厚植对华友好力量,提高对外开放办学水平{12}(103-105)。王苏{13}等针对海军中外生长军官同班施训试点提出具体对策。李国民、陈枭认为,跨文化状态下同班施训学员预科阶段要建立起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制度和学习激励机制等{14}。教学方式:俞存华倡导问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方法。欧建平提出小班教学,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王康介绍了澳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15}(37-38),王树礼{16}(87-88)等针对外军学员的特殊性提出了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举措。语言模式:张英利{17}认为,使用母语教学,是国际军事职业教育的通行做法。季压西{18}(50-54)认为,长期以来,我军外训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问题,此问题致使外训教学不得不采用不同的外训教学模式。关于培养方式的研究成果比较丰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同班施训过程中水土不服、课程和教材标准不同、适应难度大的问题犹待解决,而且学界关于同班施训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四、关于培养结果与评价的研究

    海军工程大学的薛强、邓波对外训教学工作评价的必要性及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一套新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成果得到了海军机关的肯定并向全军院校外训推广{19}(5-9),但成文时间较早。2018年,国务院教育部出台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为行政管理、学校办学和社会评价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提出留学生培养要坚持质量第一,严格规范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并鼓励第三方行业组织开展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建立完善激励、认证、评估等质量保障机制。军委也多次指示要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系统构建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当前我军关于外训生长军官培养质量评价的学术性著作还比较少。

    五、关于教译员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庞士用等认为,当前外训教译员队伍一是外事礼仪、外事纪律和外事经验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二是部分教译员专业知识面较窄,军兵种知识了解不多;三是外训教学经验不足,简单照搬内训教学方法;四是外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20}。张小健认为,近年来,对外军事培训师资及保障需求与编制压缩之间矛盾凸显。隋鲁平认为,加强外训教员队伍建设,要建立柔性流动制度、竞争激励制度和定期交流访问制度{21}(67-68)。申秋元等结合外训工作的特点及对译员工作的要求,提出扩大编制限额、增加语种、定期培训、资格认证、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等举措{22}(25-29)。当前研究主要是结合改革以前的院校编制体制和教译员队伍情况进行探讨的,2017年院校调整改革后院校编制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职人员逐渐成为教译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针对当下环境特点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译员人才选拔任用、培训提升、交流合作制度,应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六、关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

    “文化适应是指两种不同文化的群体在连续接触的过程中导致的文化模式变化”{23}(390-393)。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奥贝格认为,进入新时代后,人们由于失去熟悉的社会交流信号或符号,对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症{24}(340),表现为身心疲劳、精神压力、食欲下降、敏感暴躁等。贝瑞从社会认同视角研究国际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认为存在情感适应的四个阶段: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和适应期{25}(707)。林参天在《美国学生来华学习情况与分析》中指出,语言障碍、学科设置的不同和学生校外的调研活动难以开展影响了美国学生的学术适应{26}。李明生、特施·贝克和肯·马歇尔认为,教师与外国学生之间的期望失谐首先由语言问题引起,然后是师生有关教与学的概念理解的本质区别造成相互之间的不协调,这种失谐对学习过程和学研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陈俊、郑生富认为,影响外军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因素有文化距离、社会支持和价值观念,内部因素有期望值、跨文化经历和民族中心主义{27}(8-10)。可以看到,关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开展较早且成果较为丰硕,并形成了系统理论,对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而军内关于外训学员跨文化适应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以学术论文居多,研究角度和切入点比较分散,未形成体系。

    七、结语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众多学者对我军院校外军留学生整体培养的研究较多,包括培训目标与定位、课程内容设置、培养方式方法、培养结果评价、教译员人才队伍建设、跨文化适应等,也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同时,当前研究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专门聚焦外训生长军官这一群体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集中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服务、跨文化适应等方面,研究比较宽泛,部分研究还呈现零散状态,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的研究;二是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居多,缺乏数据作为支撑的定量研究。现有的研究绝大多数是经验介绍式的定性研究,缺乏数据作为支撑,说服力不强;三是许多学者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外军学员培养的管理研究上,对外训生长军官培养的内在特点规律研究还不够深入,泛泛而谈、空洞的内容较多,可操作性和指向性不够,缺乏落地的政策、措施、方法;四是国内关于外训生长军官培养质量评价和外军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五是研究文献时间跨度范围较长,近五年尤其是军改以来的研究成果较少,文献时效性不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对外培训规模的迅速扩大,外军留学生培训对于我军整体外交大局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军强军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国际军事人力资源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外训生长军官培养学制缩短,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改革应充分认识到外训生长军官培养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紧随国际军事职业教育发展趋勢,着眼于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高的培训标准,革新培养理念,进一步对国外军事留学生培养进行借鉴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构建文化模块,加强中国文化传播与认同,提高我军院校国际声誉和竞争力;建立严进严出的考核筛选评价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加强教译员队伍建设等,这些问题将成为加强外训生长军官培养问题研究的重点。

    注释:

    ①新时代中国国防白皮书[M].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7.

    ②欧建平.中国对外军事培训管理与创新[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

    ③牟显明.创新我军对外培训模式的思考[J].国防大学学报(军事训练研究),2011(10).

    ④蔡劲松.美国对外军事培训透析[J].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4).

    ⑤Hans Morgenthan. A Political Theory of Foreign Aid[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62(6).

    ⑥李跃辉.着眼服务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努力打造对外军事培训教学国际品牌[J].国防,2019(1).

    ⑦张小健.中国对外军事培训研究文献述评[J].军事政治学研究,2014(3).

    相关热词搜索: 军官 综述 文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